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不同时期鸡胚体外培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代用蛋壳体外培养方法,对不同时期鸡胚胎换蛋壳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外受精卵体外培养发育率为10%。X期胚胎体外培养的出雏率为1.2%;孵化1日龄胚胎体外培养的出雏率为7.9%;去1/4壳的鸡胚出雏率为3.7%;鸡胚胎换蛋壳以后,添加6-8mL稀蛋白对换壳鸡胚发育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2.
鸡胚胎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鸡胚体外培养系统包括:将鸡胚从蛋壳中取出转入代用蛋壳I中补加蛋清至满,用保鲜膜封口固定,38℃、翻蛋角90。、RH4096孵化72h。然后转入代用蛋壳Ⅱ中用保鲜膜封口固定,38℃、翻蛋角40。、RHS0%孵化至i8d,之后转入恒温箱停止翻蛋在37.5℃、RH60%的条件下孵化至出雏。通过以上培养系统,在手工翻蛋(4次/d)的情况下分两组处理17只鸡胚,孵化率为11.8%(2/17),两只雏鸡中一只为弱雏;在自动翻蛋(1次/h)的情况下处理40只鸡胚,孵化率为22.5%(9/40)。孵出的小鸡经正常饲养能够长大并产卵。通过自动翻蛋体外培养系统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实验过程中发现,两次转移对胚胎和卵黄造成的损伤、卵黄膜与代用蛋壳的粘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和翻蛋角度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X期鸡胚简易体外培养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原蛋壳为孵化蛋壳,利用塑料袋对鸡胚进行转壳,用保鲜膜或蛋壳皿和石蜡封口,分别对Ⅱ、Ⅱ两种简易方法的X期鸡胚体外培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方法Ⅰ组鸡胚蚊虫珠期的发育率为72.7%(8/11);方法Ⅰ、Ⅱ组鸡胚8日龄存活率分别为0(0/11)和17.6%(3/17)。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鸭胚胎期和出雏早期胸肌、腿肌中IGF-Ⅰ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发育性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胸肌、腿肌中IGF-Ⅰ基因mRNA的表达规律。【结果】IGF-ⅠmRNA的表达规律在2个品种鸭的早期肌肉发育过程中较为一致,胸肌和腿肌IGF-ⅠmRNA表达量都是在13胚龄时最高,公鸭和母鸭同一肌肉组织IGF-ⅠmR-NA表达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品种间,IGF-ⅠmRNA在"高邮鸭"胸肌中的表达量除27胚龄外,其他发育时期均高于"金定鸭",且在13和21胚龄及7日龄时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而"高邮鸭"腿肌IGF-ⅠmRNA的表达量在不同发育时期均高于"金定鸭",但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品种内IGF-ⅠmRNA在胸肌中的表达量高于腿肌,且除13胚龄外,其他发育时期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在腿肌中的表达量。【结论】鸭肌肉中IGF-Ⅰ基因mRNA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年龄依赖性和明显的品种特征及组织差异,肌肉中IGF-Ⅰ基因mRNA表达对鸭早期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且对胸肌生长发育的启动要早于腿肌。  相似文献   

5.
部分去壳后不同封口方法对鸡胚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 348枚预孵 2 4~ 2 8h的种蛋分成 8组 ,部分去壳后分别以不同方法封口 ,研究其对鸡胚存活率及出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蛋壳膜 +封口胶 (封口后连续 3d注射抗生素 )、蛋壳膜 +封口胶、封口胶 +药棉、蛋壳膜 +石蜡、蛋壳膜 +蛋壳粉 +石蜡 5种封口方法对鸡胚的发育在 19日龄前差异不显著 (P>0 .0 5 ) ;前 4组的出雏率分别为 9.6 % ,5 .1% ,4 .4 % ,2 .4 %。蛋壳膜、蛋壳膜 +蛋壳粉 +蛋清、蛋壳膜 +蛋壳粉 3种封口方法对鸡胚发育在 19日龄前较差 ,与前 5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 )。 8种方法比较 ,前 5种封口方法对用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鸡更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鸡胚胎代用蛋壳及异体胚盘移植孵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鸡胚胎蛋壳培养的研究结果显示 :( 1 )在± 4 5°的转角下 ,不同体积的代用蛋壳的胚胎发育率 ,普通蛋代用蛋壳前 6d的胚胎发育率 ( 48.5% )显著高于双黄蛋代用蛋壳 (平均 2 2 .7% ) ,但是 ,双黄蛋代用蛋壳的孵化率 ( 8.3 % )显著高于普通蛋代用蛋壳。普通蛋代用壳无小鸡孵化 ,说明普通蛋壳对于移植等量鸡胚后期的发育空间不够。( 2 )双黄蛋作为代用壳时 ,可以不添加任何物质。( 3 )换蛋壳培养鸡胚胎 ,转蛋角度± 4 5°比± 3 0°的效果要好。异体胚盘移植结果显示 :同一动物间的同功物质具有通用性 ,异体胚盘移植鸡胚可以继续发育。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是以低硒玉米—豆饼作为基础日粮进行喂饲实验。将一日龄北京雏鸭分为三组(Ⅰ、Ⅱ、Ⅲ)。Ⅰ组,雏鸭在喂饲基础日粮的同时,混饲维生素 E(10mg/kg 日粮),并肌肉注射维生素 E(醋酸生育酚注射液,按30μg/10g 体重);Ⅱ组,雏鸭喂饲同一基础日粮,只混饲维生素 E(同Ⅰ组),而未做肌肉注射;Ⅲ组,雏鸭亦喂同一基础日粮,混饲维生素 E(同Ⅰ组),并加硒(Se)0.2ppm(亚硒酸钠态硒)。在实验的八周期间,以不同途径补给维生素 E(口服或肌肉注射)。结果表明,Ⅰ、Ⅱ组缺硒雏鸭的发病率分别为28.3%和55%,死亡率为6.6%和20%。喂低硒基础日粮的Ⅰ、Ⅱ组雏鸭于实验的第18天出现了临床症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食欲减退、生长不良、运动障碍、贪血和下痢。肉眼和显微镜检查时发现,与缺硒有关的特征性病理损害:1.肌胃、心脏及骨骼肌的肌病(Myopathy);2.渗出性素质和肌肉出血,常见于皮下(胸下,腿侧)和肌间。尤其在大多数病例见有心包腔内积聚大量的渗出物(54.7%);3.出现胰腺变性、坏死,但未见有胰腺纤维化。以上这些变化中,以肌病为最突出,其出现顺序,首先是肌胃(平滑肌),其次是心肌,再其次是骨骼肌。上述诸项病理变化,在朴硒的第Ⅲ组雏鸭中均未出现,同时补加0.2ppm 硒明显地促进了雏鸭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吴桂银  周广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00-10701
[目的]研究中药蟾甘口服液对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无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雏鸭180只,随机分成6组,即中药治疗组Ⅰ、中药治疗组Ⅱ、西药治疗组Ⅰ、西药治疗组Ⅱ、感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7日龄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全部鸭只接种鸭肝炎病毒。7和10日龄分别给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口服1ml中药蟾甘口服液和金刚烷胺口服液,连用5d。[结果]中药治疗组Ⅰ、中药治疗组Ⅱ、西药治疗组Ⅰ、西药治疗组Ⅱ的存活率分别达93.3%、86.6%、73.3%和63.3%,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蟾甘口服液对鸭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藏鸡蛋壳通透性与水分散失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藏鸡蛋壳对水的通透性特点和影响因素,分别在西藏林芝地区(海拔:2 90 0m)和北京(海拔:10 0m)同时测定藏鸡和农大小型鸡(平原品种对照)蛋壳对水的通透性等相关特性,分析了在高原孵化时蛋壳失水率与胚胎死亡日龄的关系。结果显示:藏鸡蛋壳对水的通透性(1. 0 5 μg/(d·Pa·g) )显著低于对照品种(1. 2 0 μg/(d·Pa·g) ,P <0 . 0 1) ;蛋壳对水的通透性较低主要由于蛋壳有效气孔面积较小(APT/APD=0 . 5 84 ) ;在高海拔地区藏鸡出雏组在整个孵化期的失水率都显著低于平原对照出雏组(P <0. 0 5 ) ,同一时期死亡较早组的失水率较高。结果表明藏鸡蛋壳通透性较低可能是藏鸡在高原孵化失水率较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胚龄的瘤头鸭受精蛋进行“喷水凉蛋”处理,其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10胚龄开始“喷水凉蛋”组孵化效果最佳,平均孵化率达83.95%.孵化至第10天,瘤头鸭胚蛋内脂肪含量减少0.38%,蛋温升到38.2℃,胚龄增长至26—27天时(尿囊萎缩)胚胎主要吸收蛋黄营养,蛋温也随之升高到39.5℃.孵化过程采取“喷水凉蛋”可防止蛋温过.高,保持孵化温度的稳定.由于瘤头鸭蛋壳(0.44mm)和壳膜(0.107mm)都比鸡蛋厚,而气孔数(68个/m~2)又比鸡蛋少,故对番鸭蛋喷洒温水可洗去胶质膜,使蛋壳、壳膜不断进行收缩和扩张,加大蛋壳的通透性,促进水分代谢和气体交换,从而增强胚胎活力,起到提高孵化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黄花叶病毒(Rehmannia mosaic virus,ReMV)是地黄上发生的一种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可能的新病毒。笔者对ReMV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ReMV粒子形态为杆状,可以侵染茄科、番杏科、十字花科和藜科等4科10种植物,其中在茄科的心叶烟、黄花烟、蔓陀罗;番杏科的番杏;藜科的苋色藜和昆诺藜上表现为局部枯斑症状。在红花烟、普通烟、番茄和白菜等植物上表现为系统花叶症状。ReMV的钝化温度为90-95℃,稀释限点为10-5-10-6,20-22℃条件下的体外存活期在60d以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抽蛋清、延长空气与胚胎接触时间的方法,就空气对X期鸡胚原壳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种蛋开孔0.5 cm,用蛋壳皿立即封口后进行孵化,X期鸡胚和3日龄鸡胚的孵化率呈现出极显著的差异(P<0.01),X期鸡胚的孵化率为0,而3日龄鸡胚的孵化率高达80.0%.种蛋抽取1.0 mL蛋清后,X期鸡胚和3日龄鸡胚的孵化率也呈现出极显著的差异(P<0.01),X期鸡胚的孵化率为31.3%,3日龄鸡胚的孵化率为81.3%.开孔后在空气中暴露2 h,然后封口孵化,结果孵化鸡胚的死亡明显加快(P<0.01),7日龄鸡胚的存活率立即封口组为51.6%,2 h后封口组为25%.上述实验表明,开孔与空气接触、抽蛋清使蛋内进入空气或延长空气与X期鸡胚接触的时间都可使鸡胚在孵化过程中的死亡加快,从鸡胚死亡的幅度来看,空气可能是影响鸡胚体外培养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秦川牛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的可行性,将48头秦川牛母牛进行多次超数排卵处理、人工授精,并于授精后第7天非手术法获得胚胎,把获得的A级胚用不同浓度甘油(1.0~5.0 mol/L)和乙二醇(1.0~5.0mol/L)进行处理,并采用常规冷冻法和快速冷冻法进行冷冻,解冻后进行体外培养和不同发育阶段胚胎(桑椹胚、囊胚和扩张囊胚)移植,统计其存活率、孵化率和妊娠率等。结果表明:秦川牛7日龄胚胎能耐受甘油的浓度为2.0~4.0mol/L,乙二醇为1.0~3.0mol/L;常规冷冻法解冻后胚胎的存活率和孵化率显著(P0.05)高于快速冷冻法,胚胎移植妊娠率和产犊率差异不显著(P0.05);常规冷冻桑椹胚的冻后存活率、孵化率极显著(P0.01)低于囊胚和扩张囊胚,移植妊娠率和产犊率显著(P0.05)低于囊胚和扩张囊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陕北白绒山羊优秀种公羊个体。【方法】以特别优秀成年陕北白绒山羊种公羊耳部皮肤成纤维细胞为供体细胞,体外培养成熟的陕北白绒山羊卵母细胞作为受体,利用显微操作方法对成熟卵母细胞进行去核操作,然后将供体细胞注射到其卵周隙内,经电融合将其导入去核卵母细胞内形成核移植重组胚。利用钙离子载体Ionomycine联合蛋白酶抑制剂6甲基氨基嘌呤(6-DMAP)对核移植重组胚进行激活处理,挑选激活后完整的胚胎继续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在2~16细胞期时将克隆胚胎移植到相应的同期发情受体母羊体内,利用PCRRFLP技术鉴定克隆羊。【结果】构建了体细胞核移植胚胎253枚,重组胚胎的融合率为71.54%(181/253),体外培养后的卵裂率为68.33%(123/180),囊胚发育率为25.20%(31/123);在此基础上,构建了537枚克隆胚,将其中卵裂的359枚分别移植到32只代孕母羊体内,移植60 d后,有2只受体母羊确认妊娠,最终1只受体母羊妊娠第4月流产出2只死羔;另1只受体母羊维持到期并顺产体细胞克隆羊1只。经遗传学鉴定,2只流产羊羔与1只存活个体均为体细胞核移植后代。【结论】获得陕北白绒山羊克隆个体,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陕北白绒山羊克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对番鸭白壳蛋、青壳蛋、砂壳蛋的失重率,蛋壳的矿物成分、厚度和气孔数进行测定,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蛋壳结构,研究它们对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番鸭白壳蛋的孵化率(89.1%)显著高于青壳蛋(67.4%)(P0.05),极显著高于砂壳蛋(48.7%)(P0.01).青壳蛋孵化率低于白壳蛋的原因不在于壳厚(P0.05),而在于青壳蛋的蛋壳气孔数明显低于白壳蛋(P0.05).砂壳蛋蛋壳结构异常与蛋壳的磷含量显著高于白壳蛋有关.对番鸭蛋壳超微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番鸭白壳蛋、青壳蛋、砂壳蛋不仅外观有差别,而且在超微结构上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6.
通过原壳体外培养和抽蛋清的方法,研究了胚龄、蛋清抽取量对鸡胚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X期鸡胚抽取1mL、3mL和6mL蛋清后,其孵化率分别为38.6%、30.35%和8.6%。抽取蛋清1mL组(P〈0.01)和3mL组种蛋(P〈0.05)的孵化率明显优于抽取6mL组。对、3日龄鸡胚,抽取9mL蛋清后,鸡胚发育受到的影响最大,其孵化率仅为33.3%,明显低于3mL和6mL组(P〈0.01);而抽取3mL和6mL蛋清对3日龄鸡胚的影响较小,其孵化率仍高达74.3%和76.5%。抽取6mL蛋清并在大头顶端开直径为110cm的圆孔进行鸡胚原壳体外培养获得成功,3日龄鸡胚的孵化率为18.5%。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胚胎免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IBDBJ836免疫接种18d龄鸡胚,雏鸡在1,3,6周龄用IBD强毒攻毒,获得显著保护,其保护率分别为66.7%,87.5%和100%,且早期免疫保护率高于雏鸡免疫。IBD胚胎免疫安全,不影响孵化率和健雏率,对新城疫苗的免疫应答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种鸡蛋为实验材料 ,分别在孵化 0、3和 6d后 ,抽取 1mL蛋清 ,用石蜡或自配封口胶封闭针孔 ,以探索抽蛋清和不同封口方法对不同日龄鸡胚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抽取蛋清对 3日龄鸡胚的发育和孵出的影响较小 (P <0 .0 1) ,孵化率达 76 .3% ,而对 0日龄、6日龄鸡胚发育和孵出的影响较大 ,孵化率只有 30 .6 %和 4 1.2 %。与石蜡封口相比 ,自配封口胶封口组的鸡胚孵化率明显提高 (P <0 .0 1) ,自配封口胶封口组的鸡胚孵化率为 76 .3% ,石蜡封口组的鸡胚孵化率只有 2 1.4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绿翅鸭(Anas crecca crecca)卵壳易碎的原因。[方法]利用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绿翅鸭孵化过程中压碎的卵壳进行了结构扫描和基本元素分析。[结果]绿翅鸭卵的基本结构相同,但卵壳外表面有许多裂纹,这可能是影响孵化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结论]为绿翅鸭人工孵化及其卵结构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鸡胚原壳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种蛋原壳为鸡胚体外培养的孵化蛋壳,就开孔位置、开孔大小以及鸡胚胚龄对鸡胚体外培养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小头侧面开孔明显优于小头顶端开孔(P<0.01),小头侧面开孔的已孵化3 d鸡胚的孵化率为80.0%,而小头顶端开孔的则只有60.0%;(2)随着开孔直径的增加,鸡胚孵化率呈下降趋势,开孔直径为0.5,1.0和1.5 cm时的孵化率分别为80.0%,30.0%和16.7%;(3)在小头侧面开孔且孔直径为0.5cm时,X期鸡胚和已孵化3 d鸡胚的体外培养孵化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已孵化3 d鸡胚的体外培养孵化率为80.0%,X期鸡胚的孵化率则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