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俊  李其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4):206-208,209
以德兴矿区为例,采用实地问卷调查方法获取农户受偿意愿数据,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7.0%的农户同意实施生态补偿政策,27.6%的农户对生态补偿政策持否定态度,12.9%的农户对其不了解,12.4%的农户选择保持原样。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耕地面积的多少和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户的生态补偿意愿,农业收入低下和家庭人口众多是影响农户生态补偿意愿的重要因素,务工时间和主粮来源间接的也会影响农户的生态补偿意愿。由此得出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确保生态补偿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政府应多关注农户意愿,将农户的满意度作为补偿是否合理的标准,确保生态补偿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CVM意愿调查的洱海流域上游农业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农业生态补偿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其对生态补偿的认知态度和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性。以洱海流域上游水源地洱源县为例,运用条件价值法(CVM),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5份。获得洱源县农户对周边生态环境的认知状况、对生态补偿的认知度及补偿意愿(WTA)的相关数据,并测算出农业结构调整的生态补偿额度。运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和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洱源县农户对补偿方式的选择偏好及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70%左右的农户对周边生态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认识,农户对生态补偿认知度也较高;(2)2007—2009年间,参与了生态补偿项目的农户,一半以上对政府的补偿表示满意,42.77%的农户持不满意态度,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补偿资金过低和补偿中出现不公平现象;(3)农户对补偿方式的偏好主要是政策补偿和技术补偿,在四种不同的农业结构调整模式下,有71.15%的农户选择了非零受偿意愿,全县农户总受偿意愿为3.248 0×108元·a-1;(4)农户的文化水平、生态补偿认知度和是否参与过生态补偿3个因素对补偿方式的选择偏好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收入来源对其有显著负向影响,显著影响农户参与生态补偿意愿的主要因素是生态补偿认知度和是否参与过生态补偿。因此提高农户的生态补偿认知度和做好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是生态补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结果可以为洱海流域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和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IAD延伸决策模型,采用2018年江西省1488个农户的样本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生态耕种意愿的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户主特征及家庭概况变量、生产经营条件变量、生态耕种环境变量与期望改革变量四类变量共同影响农户的生态耕种意愿。基于此提出同步跟进生产资源与生态耕种规模、注重生态耕种信息媒体平台的信息输出、积极构建生态耕种经济补偿机制、综合考虑执行能力与农户自身的意愿选择生态耕种推行主体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凉州区农户耕地生态补偿意愿进行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户生态认知较好且愿意接受现金补偿,补偿额度为5 529.45元/hm2,农户对耕地质量好坏的认知程度是影响农户耕地生态补偿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农户参与生态公益林建设意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公益林政策是否能真正促使当地农民对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主动参与到生态公益林建设中仍值得探讨。以浙江省长兴县10个案例村为例,运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意愿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应拓展农户非农收入来源,以提高农户参与生态公益林建设意愿;科学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开展农户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农户对于生态环境认知的重要性。表3参17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偿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经济激励手段,有机农业是对生态环境友好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户是农业生态补偿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其对生态补偿的认知态度和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着生态补偿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性。以农业面源污染较严重和水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的环太湖地区为例,运用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测算环太湖地区有机农业生态补偿标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获得环太湖地区有机农户对周边生态环境的认知状况、对农业生态补偿的认知度及补偿意愿的相关数据,并测算出生态补偿额度。结果表明:(1)50%的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较为关注,62%的农户对生态补偿有较高的认知度,72%的农户愿意参加农业污染控制,开展清洁农业生产;(2)87.18%的农户认为有机农业生产对环境改善和自身健康有利,80.77%的农户认为有机农业生产环境改善可以给生产者带来的价值至少4 500元/(hm~2·年);(3)在设定的4种不同受偿额度下,97%的农户选择非零受偿意愿,经测算,受偿值为6 942.75元/(hm~2·年);(4)在补偿方式上,80.77%的农户更倾向于接受现金补偿,17.94%的农户愿意接受技术和实物补偿。研究结果可以为构建环太湖地区有机农业生态补偿体系和制定促进环太湖有机农业发展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与考察法等方法,通过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生态损益、支付意愿等方法确定了会仙岩溶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的范围:由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确定补偿标准的上限为9 874.5元/(hm2·a);根据生态损益、支付意愿调查等确定补偿标准的下限为9 428.6元/(hm2·a),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会仙岩溶湿地的生态补偿途径与方式为现金补偿、政策补偿、技术补偿和实物补偿。研究结果对促进会仙岩溶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使其生态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艳霞  陈旭东  张素娟  白洁  张义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721-11722,11732
[目的]研究冀北地区生态保护受偿意愿及补偿分担。[方法]在调查冀北地区农户生态补偿受偿意愿的基础上,对农户的受偿意愿进行了量化,建立了生态补偿分担率计算模型,并以水资源供给量为基准计算了补偿分担率。[结果]冀北地区农户的受偿意愿为2740.5元/(hm2·a),2008年底冀北地区共完成退耕面积42.97万hm2,则生态补偿受偿意愿为11.78亿元/a;京津唐3市政府生态补偿分担率分别为37.60%、42.75%和19.64%,则应支付的生态补偿金分别为4.43、5.04和2.31亿元。[结论]该研究为冀北地区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和生态补偿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农户资本禀赋、感知价值对其秸秆收集受偿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利用湖北省黄冈市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684份农户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t和OLS模型实证分析农户资本禀赋、感知价值对其秸秆收集受偿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愿意参与秸秆收集生态补偿的农户占总样本的90.35%,其最小受偿额度平均值为791.45元/hm2;2)资本禀赋对农户秸秆收集生态补偿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受偿额度有显著负向影响;3)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收集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和受偿额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4)感知价值在资本禀赋与秸秆收集生态补偿参与意愿之间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量为0.289;感知价值在资本禀赋与秸秆收集受偿额度之间具有遮掩效应,遮掩效应量为0.225。因此,为鼓励农户的秸秆收集行为,应加快完善秸秆收集生态补偿措施并分层分阶段推进,多渠道提升农户资本禀赋的同时提高农户对秸秆收集行为的感知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意愿的影响如何,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收集发现:目前太仓市生态补偿己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用地行为,但由于补偿金转为村财使用,农户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不是很高,并提出生态补偿需尽快通过理念革新,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油田某地区储层为裂缝溶洞发育地层,采用分支井技术有利于增大井眼与油藏的接触面积,提高泄油效率和油井原油产量。在分析和研究该地区油藏具体特点、井身结构特点以及分支井类型的具体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分支井类型优选原则,优选出适合于开发该地区古潜山油藏的分支井类型为双反向分支井和多底三分支井。  相似文献   

12.
该文运用森林分类经营理论 ,根据森林的主导功能 ,将森林划分为公益林与商品林 2大类 ,3个层次 ,2 1个种类 ,分别提出分类技术指标与标准 ,结合密云水库库区的实际情况 ,以雾灵山林场为对象 ,在分类指标和技术标准上对密云水库库区的森林分类经营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1992年到2009年的数据,研究了三峡库区的就业结构偏差问题,发现三峡库区就业结构偏差呈扩大趋势,已严重影响了三峡库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并使库区农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从制度、政策和人口素质等方面,探讨了就业结构偏差大的原因。从优化库区城镇体系、统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城镇发展体制和资金瓶颈等方面,提出了加速三峡库区城镇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对曹妃甸工业区知识创新的支撑作用,对曹妃甸工业区信息资源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曹妃甸工业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探讨城乡建设用地变化时空规律是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管理重要依据。基于1986、2000和2015年3期TM/OLI遥感影像,采用GIS方法分析沈阳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1986~200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加169.78 km~2,其中城市、乡村建设用地分别占28%、72%;2000~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加151.63 km2,其中城市、乡村建设用地分别占71%、29%,阶段差异性显著;(2)于洪区、苏家屯区、浑南区和沈北新区分别在1986~2000年和2000~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扩展中具有异速性和区域差异性;(3)自城市中心向外围,城乡用地扩张强度指数先增后降,在12 km呈峰值。  相似文献   

16.
浅析潇河灌区现状困境与发展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潇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加剧,严重影响着潇河灌区的生存与发展,为了摆脱困境,要建立潇河流域机构,统一规划治理,兴建水库,改造灌区内部管理机制,水价改革,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  相似文献   

17.
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灌区水土资源分配不均,研究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建立了既对水库进行优化调度,又考虑田间优化配水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加速遗传算法(RAGA)对模型进行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有效提高灌区灌溉效益(尤其是干旱年份);采用RAGA法进行计算合理可行,计算性能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1年重庆市忠县土地利用数据,构建9种土地利用现状类型数据体系,基于土地利用信息熵与空间洛伦茨曲线相结合的方法,对忠县28个乡镇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基于县域尺度下的空间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忠县土地利用信息熵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并且从空间角度将全区分成信息熵高值区、信息熵中值区、信息熵低值区,平均信息熵值为1.24 Nat,信息熵最高值为1.63 Nat,信息熵最低值为0.69 Nat;重庆市忠县耕地、建设用地、林地的分布最为均衡分散,水域、未利用土地分布则相对集中,充分利用各乡镇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从而优化全县土地利用结构,推进土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9.
以1990、1998和2007年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采用最大似然法、土壤动态度和转移矩阵3种研究方法对艾比湖流域土壤盐渍地现状、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990~2007年,艾比湖土壤盐渍化程度日益加剧。其中,重度、中度、轻度盐渍地分别增加了1.40、89.60、476.16 km2,而非盐渍地减少了567.16 km2;重度盐渍地集中分布在阿拉山口附近及湖滨区上部,中度盐渍地主要位于湖滨区中部和接近外围下风区的沙漠地带,而轻度盐渍地广泛分布于艾比湖外围和绿洲的交汇处;面积增加最少的重度盐渍地主要由中度盐渍地部分转化,增加次之的中度盐渍地主要由轻度盐渍地部分转化,增加最多的轻度盐渍地主要由非盐渍地部分转化,而非盐渍地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抚松县水产业发展的现状,针对池塘渔业、水库渔业、高效渔业、冷水渔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抚松渔业的策略,如树立科学的养殖观念,加大库区水产业的技术投入力度,推广新的养殖模式,大力发展渔业加工业,加强科技推广工作,加强渔业生产者的技术培训工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