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利用4头18月龄,体质量为(262±17.9)kg处于生长期的泰国沼泽性水牛,通过饲喂粗料中4种不同比例香根草的日粮,观察每单位可消化有机物质尿嘌呤衍生物排泄量(PD/DOMI)的变化,来研究不同日粮对水牛尿嘌呤衍生物(PD)排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香根草在粗料中比例的增大,尿囊素(Allantoin)、尿酸(Uric acid)及总嘌呤衍生物(total PD)的排出量都增加,且日粮间差异显著(P<0.05),而黄嘌呤和次黄嘌呤(Xan-thine+hypoxanthine)的排出量在各个日粮间差异不显著(P>0.05);PD/DOMI随着日粮中香根草含量的增加,在日粮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说明香根草占粗料50%时,对水牛尿嘌呤衍生物(PD)的排泄量影响最大(PD的排出量:17.5 mmol/d,PD/DOMI:6.11 mmol/kg).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肉牛不同进食水平对尿中嘌呤衍生物(PD)排出量的影响,试验选用4头当地黄牛按4×4拉丁方设计进行两期消化代谢试验,两个试验的日粮由精料和粗料由40:60(试验1)和60:40(试验2)组成,试验日粮分别按"自由采食量"的100%、80%、60%和40%饲喂4种相同组分不同进食量的日粮,用全收粪法和全收尿法分别测定有机物(OM)的消化率和尿中PD排出量,试验结果表明,日粮进食水平对全消化道OM表观消化率没有明显影响(P>0.05),尿中PD排出量随进食水平提高而增加(P<0.05),而尿中肌酸酐的排出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尿中PD排出量可以用来估测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生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过瘤胃脂肪对内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5头西杂肉牛分成三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对照组的日粮基础上每天补饲300g和500g过瘤胃脂肪粉,用全收粪去和全收尿法分别测定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补饲过瘤胃脂肪对全消化道OM、NDF、ADF消化率没有明显影响(p〉0.05),补饲脂肪明显影响全消化道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并随补饲脂肪增加粗脂肪消化率提高,但补饲500g脂肪明显降低日粮粗蛋白质消化率(p〈0.05);补饲脂肪明显影响氮的沉积,补饲300g脂肪比不补或补饲500g脂肪有明显高的可消化氮沉积;日粮过瘤胃脂肪补饲对内牛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
荷斯坦奶牛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我国南方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特定阶段荷斯坦奶牛生长发育及体态结构的变化。[方法]对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的279头荷斯坦奶牛(49头犊牛、35头青年牛、195头成年牛)进行体尺测量,将测量所得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各个生理阶段的体尺指数,用SPSS 15.0软件分析体尺指数在各生理阶段、成年牛胎次间的变化,并绘制散点图对场内犊牛和青年牛的体高、体长、胸围指标进行拟合。[结果]牛只年龄越大,体型越长;犊牛生长发育均衡;青年牛不同月龄体尺发育不均衡;成年牛因胎次的不同其体态结构呈现出无规律性,但要注意对产胎多的母牛加强补充骨骼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结论]为奶牛场的犊牛饲养管理、青年牛培育及饲养管理、成年牛的选种选配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蛋氨酸羟基异丙酯(HMBi)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用于补充反刍动物日粮中缺乏的蛋氨酸(Met),尽管HMBi拥有过瘤胃特性,但仍有部分在瘤胃中降解.研究拟探究HMBi对犊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选取36头体重在(101±10)kg的84日龄断奶后荷斯坦母犊牛并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PC,0...  相似文献   

6.
泌乳后期奶牛干物质及部分营养需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5头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三组,研究河北农区泌乳后期奶牛干物质及部分营养需求模型。结果表明:泌乳后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kg)=0.0685W0.75+0.45(0.4×M+15×fat);所需产奶净能NE(LkJ)=376.45W0.75+3138×(0.4×M+15×fat)+ΔW×25100;可消化蛋白质DCP(g)=3.44W0.75+M×CP%/0.6+ΔW×325;各项指标略高于中国奶牛饲养标准(NY/T34-2004)。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2004,(3):8
一、我国奶牛主要品种1.中国荷斯坦牛原中国黑白花奶牛。中国荷斯坦奶牛来源于纯种荷斯坦牛及其与中国各地黄牛的高代杂交种,经过长期选育而形成。外貌特征:毛色为黑白花,白花多分布于牛体的下部,黑白斑界限明显;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清秀狭长,眼大突出,颈瘦长,颈侧多皱纹,垂皮不发达;前躯较浅、较窄,肋骨弯曲,肋间隙宽大;背线平直,腰角宽广,尻长而平,尾细长;四肢强壮,开张良好,乳房大,向前后延伸良好,乳静脉粗大弯曲,乳头长而大;被毛细致,皮薄,弹性好;体型大,成年公牛体重达1000公斤以上,成年母牛体重500~600公斤以上。犊牛出生重一般在45…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荷斯坦牛年龄与体尺、体重之间的关系,了解荷斯坦牛年龄与体尺体重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提高生产性能.[方法]通过对昌吉地区测定的2 934 头不同年龄荷斯坦牛体尺体重的资料进行统计,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Duncan氏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荷斯坦牛年龄对体尺、体重有显著的影响,而体尺体重与牛的生产性能有很大的相关性.[结论]荷斯坦牛在舍饲饲养管理条件下2~3岁时生长发育迅速,是牛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到3岁时平均体重可达成年(按4岁为成年)牛体重的94;以上,体高、体长指标可达成年牛的97;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中国荷斯坦牛犊牛早期断奶的人工培育、公犊牛的肉牛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选择品种来源一致、出生时间不超过3 d 的中国荷斯坦公犊30头,分别采用40%、55%和70%的非乳源性蛋白替代代乳料中乳源性蛋白,以改性植物蛋白、改性淀粉分别为早期断奶代乳料的蛋白质和能量的主要来源,实现全乳哺喂量仅98.96 kg,3周龄早期断奶,研究非乳源性蛋白不同比例对乳用犊牛早期断奶体重和前胃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70%非乳源性蛋白替代组的犊牛,4周龄时瘤胃 pH 已达到成年牛的中性微酸水平,并维持相对稳定,为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发育提供了稳定的瘤胃环境;8周龄时体重为80.13 kg,平均日增重为651 g,前胃重量、容积和瘤胃纤毛虫数量接近正常成年牛的水平,均与40%、55%非乳源性蛋白替代组的效果相当。说明,中国荷斯坦牛犊牛早期断奶代乳料中70%的非乳源性蛋白替代可取得良好的增重效果,能有效促进前胃的提早发育和瘤胃 pH 环境的提早形成,从而促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提早建立。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用日产奶量相近、泌乳60 ̄100d、平均体重650±10kg、3 ̄5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76头,应用营养模型对日粮蛋白质利用效率进行分析,探讨限制IDCP利用率的因素。结果表明:①日粮RDP的利用效率67.7%;NY/T34-2004与NRC(2001)估测的IDCP分别为2338.1与2505.4.8g/(头·d),差异较大的重要原因是,NY/T34-2004是假定所有原料的RUP的消化系数为0.65。这一假定值不适合选用RUP消化率高的原料配合的高产奶牛日粮;②依据NRC(2001)的营养需要模型,试牛IDCP的需要量为2143.8g/(头·d),而日粮供给的IDCP为2505.4g/(头·d),IDCP利用效率只有85.6%。选用乳蛋白质中EAA含量作参照,利用理想蛋白质理论,进一步对IDCP中EAA与蛋氨酸含量分析显示,两者降低了IDCP利用效率的12.3%。结果提示,对成年泌乳牛,适宜的IDCP中EAA含量应接近乳蛋白质中EAA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土壤冻融格局的改变,而冻融作用又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产生深刻的影响。  方法  以高寒泥炭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的方式开展了两种冻融条件下(日冻融:?3 ℃/5 ℃,12 h/12 h,30次;深度冻融:?24 ℃/5 ℃,20 d/10 d,1次)的试验研究,基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EEM-PARAFAC)分析探究土壤DOM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结果  (1)经过30 d培养后,两种冻融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高寒泥炭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含量,日冻融和深度冻融条件下土壤样品的DOC含量分别为183.26和187.06 mg/kg,相比于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8.80%和21.26%(P < 0.05)。(2)不同冻融条件下的土壤DOM的紫外?可见吸收曲线线型差异较小,无明显特征吸收峰,且显示出吸光度随波长呈指数衰减的趋势,但经冻融处理的样品出现了明显的红移现象。(3)两种冻融处理均使得土壤DOM的腐殖化指数(HIX)值(从4.42增加至11.73和17.10)、254 nm处的单位比色皿光程下的紫外吸收值(SUVA254)(从1.35 mg/(L·cm)增加至1.37和1.40 mg/(L·cm))以及A253/A203值(0.38增加至0.40和0.43)增大,波长275 ~ 295 nm处光谱斜率系数减小(从13.34 μm?1减小至13.23和12.91 μm?1)。(4)EEM-PARAFAC鉴别出的荧光组分有类富里酸物质、类腐殖酸物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类蛋白物质,冻融改变了土壤DOM的组成以及各组分的贡献率。对照组土壤DOM组分C1、C2和C3的贡献率分别为37%、32%和31%;日冻融条件下,组分C1、C2和C3的贡献率分别为41%、34%和 25%;深度冻融条件下,组分C1、C2和C3的贡献率分别为44%、35%和 21%。  结论  冻融改变了土壤DOM的数量和质量,表现为DOC含量的增加和腐殖化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成年牛和犊牛卵泡液中多肽的信息表达差异,为完善犊牛卵泡液基础研究及犊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对超排成年牛和超排犊牛卵泡液中的肽段进行分析,根据多肽的信号峰信息,通过MASCOT数据库进行蛋白检索.[结果]从成功构建的成年牛与犊牛卵泡液质谱多肽信号峰模型图谱可知,超排犊牛卵泡液多肽表达图谱中有60~80个信号峰,而超排成年牛的有30~40个信号峰;其中成年牛卵泡液有两个特有信号峰,质荷比为1218.58和1509.77 m/z,犊牛有1个特有信号峰,质荷比为953.54 m/z.利用MASCOT数据库对获得的卵泡液多肽信息进行蛋白检索,发现成年牛卵泡液中有18种蛋白,犊牛卵泡液中有11种蛋白.[结论]犊牛卵泡液中蛋白多肽信息峰数量多于成年牛,但卵泡液中总蛋白数量少于成年牛,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犊牛卵母细胞发育能力低于成年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人体粪尿氮排放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探讨了年龄、体质指数对人体粪尿氮排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体尿氮和粪氮排泄量分别为9.16和1.33 g/(cap·d)。粪、尿氮排泄量随着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但因机体体质的差别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总体上,体质指数高者其尿氮也明显增多,而粪氮则没有明显变化。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这2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建立了一种粪尿氮排放模型,以期为人体粪尿氮排放的估算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选用不同月龄的断奶杂交公犊(5~7月龄)和周岁公牛(12~15月龄)各30头,以青贮玉米秸为主要粗饲料, 测定杂交肉牛每100 kg活体重精料喂量为0.50~1.71 kg范围的最佳精料重比和适宜日增重。断奶公犊和周岁公牛各设3个处理,每处理10头牛,每100 kg活体重精料喂量范围分别为1.15~1.71 kg和0.50~1.03 kg。精料喂量偏低的公牛组加饲新鲜粮食酒糟。经过144 d和105 d的饲养试验,每100 kg活体重精料喂量1.71 kg的公犊组,虽日增重最高(1.13 kg),但精料重比最差(5.00∶1),精料喂量0.5 kg加饲酒糟0.85 kg的公牛组,虽精料重比最好,为2.37∶1,但日增重最低(0.75 kg) ( p0.05),组间公牛生长性能均衡(见表2)。公犊和公牛饲喂不同精料喂量的试验结果见表3。公犊试验的3个实际精料喂量符合原设计。公牛试验第2组由于精料蛋白质含量高和加饲新鲜酒糟,生长快,精料的实际喂量略低于原设计。在每100 kg活体重精料喂量1.71~0.50 kg范围内,精料喂量加大,日增重提高,但公犊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公牛第1组与第2组差异也不显著,二者与第3组差异显著(p〈0.05);精料喂量加大,精料重比变差(p〈0.05)。  相似文献   

15.
25只绵羊分成5组,每组5只,每只羊每天喂给苜蓿二草420g,另加用下列方法处理的高粱子实280g:a.未处理的高粱;b.微波处理(1.5g高梁微波处理15min);c。120℃蒸汽处理10min;d。0.5%洗涤剂浸泡30min;e.水浸泡30min。用嘌呤衍生物在尿中的排泄量估测瘤胃微生物蛋白的产量。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及其生产效率均未受高粱处理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运用消化试验研究肉牛粪磷排泄量与进食磷量之间的关系,选用体况良好、体重相近((369.5±37.8)kg)的杂交后备母牛(西门塔尔牛(♂)×中国黄牛(♀))24头,随机分为6组,分别定量(3.50 kg/d)饲喂6种不同磷水平(质量分数分别为0.38%、0.45%、0.50%、0.56%、0.61%和0.67%,DM基础)的精料,粗料(青贮)自由采食。总试验期为30 d,预饲期20 d,正试期10 d(其中采样期7 d)。饲料样及粪样均测定其中磷和DM含量,计算粪磷排泄量与日粮磷进食量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精料磷水平对后备母牛日粮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以g/d为单位,粪磷排泄量与日粮磷进食量的关系为y=1.004 3x-8.726 8(R2=0.829 8,P<0.05,n=24);以g/kg(DMI)为单位,粪磷排泄量与日粮磷进食量的关系为y=0.933 0x-1.169 9(R2=0.828 2,P<0.08,n=24)和y=0.631 7x+0.081 9(R2=0.571 1,P<0.05,n=20)。综合分析,后备母牛粪磷排泄量与日粮磷进食量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蛋白水平对犊牛消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蛋白水平对犊牛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及血清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9头新生荷斯坦公犊牛,分为A、B、C 3组,分别饲喂等能值粗蛋白含量为18%、22%及26%的3种代乳品。分别在犊牛12~20日龄、22~30日龄、32~40日龄、42~50日龄和52~60日龄期间进行五期消化代谢试验。【结果】3组犊牛11~61日龄内各生长指标变化曲线相似,22%组犊牛增重速度比18%、26%组分别高9.75%、24.19%。随日龄增长犊牛对DM的消化率逐渐下降,对EE的消化率略有上升,对日粮氮的消化率有上升趋势;3组犊牛对日粮氮的平均消化率分别为69.39%、75.36%及74.55%。日粮钙磷的消化率和存留率全期内趋于稳定,26%组犊牛对日粮磷的平均消化率为63.83%,显著低于18%组的70.40%及22%组的69.73%。22%组血清TP、ALB、GLOB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血清GLU含量以22%组为最高,试验结束时22%组为5.38 mmol•L-1,显著高于18%组的3.71 mmol•L-1及26%组的4.09 mmol•L-1。【结论】蛋白质水平和不同生理阶段影响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22%蛋白含量组犊牛的相关性能优于其它两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A和MEF2B)的生物学信息特征及其在关岭牛不同发育阶段各器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揭示MEF2A和MEF2B基因在关岭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挖掘地方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RT-PCR克隆MEF2A(NM_001083638.2)和MEF2B(NM_001145793.1)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利用ProtScal、NetPhs 3.1、SOPMA、ProtParam、PSORT II Preadict、SWISS-MODEL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EF2A和MEF2B基因在关岭牛不同发育阶段(犊牛、青年牛和成年牛)各器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关岭牛MEF2A和MEF2B基因CDS序列分别编码492和368个氨基酸残基;MEF2A和MEF2B蛋白相对分子量分别为52和39 k D,对应的理论等电点(p I)为9.07和9.35,均属于碱性不稳定蛋白。关岭牛MEF2A和MEF2B蛋白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分别占60.9%和52.2%)。关岭牛MEF2A基因与与挪威鼠和绵羊的MEF2A基因遗传距离较近,关岭牛MEF2B基因则与牦牛和绵羊的MEF2B基因遗传距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MEF2A和MEF2B基因在关岭牛不同发育阶段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里脊和脂肪等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受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其中,MEF2A基因在犊牛各器官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在青年牛和成年牛(P<0.01,下同),随着年龄的增长,MEF2A基因在关岭牛心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MEF2B基因在青年牛和成年牛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犊牛,且在关岭牛心脏、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量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MEF2A基因在关岭牛不同发育阶段心脏中高表达,而MEF2B基因在关岭牛不同发育阶段肺脏和脾脏中高表达,但在里脊中的表达相对较低。可见,MEF2A和MEF2B基因在关岭牛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Most of the oceanic reservoir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is of marine origin and is resistant to microbial oxidation,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echanisms of its formation. In a laboratory study, natural assemblages of marine bacteria rapidly (in <48 hours) utilized labile compounds (glucose, glutamate) and produced refractory DOM that persisted for more than a year. Only 10 to 15% of the bacterially derived DOM was identified as hydrolyzable amino acids and sugars, a feature consistent with marine DOM.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microbial processes alter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DOM, making it resistant to further degradation and thereby preserving fixed carbon in the oce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