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玉米诱集带和插花种植玉米对棉铃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诱集带和插花种植玉米对棉铃虫及其天敌的影响崔金杰,文绍贵,夏敬源,王春义(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455112)70年代中期,河北省衡水地区曾在棉田间作春玉米,诱集第二代棉铃虫产卵,结果表明,棉花上的卵量可降低32.8%。为了明确在麦套棉田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防治棉铃虫,近几年我国北方一些棉区,采用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2年河北省冀县试验,经大面积安灯诱杀后,棉田一代田间落卵量比对照未灯诱田降低51.7%。1993年肥乡县于5月3日有1400盏高压汞灯开始诱杀麦田第一代棉铃虫。广平县在1992年200盏高压汞灯诱蛾的基础上,1993年全县已发展到1200盏。  相似文献   

3.
圆锥笼罩诱捕器诱杀棉铃虫效果显著王红托,范伟民,宣维健,盛承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00080)诱杀棉铃虫成虫,减轻幼虫期化学防治压力,是控制和减轻棉铃虫灾害的重要途径。其中利用棉铃虫性诱剂已显示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影响性诱剂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诱...  相似文献   

4.
频振式杀虫灯能直接诱杀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害虫,可分别减少田间棉铃虫幼虫量、卵量47.1%和57.8%,且对棉田天敌诱杀力小,益害比可达1∶76.4,是棉田害虫综合治理中1项先进、实用的配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地处晋南的临汾地区的平川县市粮棉产区,1992年和1993年棉铃虫大发生,全区50万亩棉田全部发生,其发生范围和为害程度是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除棉花外,玉米、豆类、瓜类等作物也同时发生严重。1 发生情况据临汾柴村病虫区域测报站调查,1992年一代麦田平均千复网次有棉铃虫幼虫13头,二代棉田百株累计卵量1800粒,幼虫347头;1993年一代麦田千复网次有棉铃虫幼虫20头,二代棉田百株累计卵量1580粒。1992年襄汾、临汾春玉米,二代期平均百株有虫57头,三代期平均51头;1993年二  相似文献   

6.
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效果初报马寿华,武晓高,王贺军(河北省邢台市植保站054000)(河北省植保总站050021)应用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成虫,有诱蛾数量多,控制面积大的优点。邢台市1993年进行了大面积试验、示范,单灯日诱蛾量最高达43.5公斤(每公斤...  相似文献   

7.
郭予元院士带领团队研究人员通过多年协同攻关研究,解析了棉铃虫发生为害规律和自然种群生命表机制,明确了棉铃虫对多种农药抗药性动态并应用于棉田抗药性治理,揭示了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对不同世代棉铃虫为害的补偿生长规律和防治策略,基于不同世代棉铃虫为害阈值和防治指标创建了准确预报二代棉铃虫发生数量的一代麦田扫网法,开展棉花种质资源抗病虫性鉴定并指导选育多抗棉花系列新品种。通过整合诱杀、选择性杀虫剂、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次序使用和局部精准施药等绿色防治技术,组建区域性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棉区棉铃虫为害得到有效控制,引领了我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发展。本文简要回顾了郭予元院士在该领域研究中做出的主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九九六年大丰市棉田三代玉米螟大发生原因及虫害的控制沈田辉金中时瞿汉中王凤良王永山(江苏省大丰市植保站224100)玉米螟是江苏大丰玉米和棉花上的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常年发生三代,一代主要集中在春玉米上危害,棉田零星发生;二代除危害玉米外,部分危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施药失当已使棉田的自然天敌数量大减。为了综合治理棉田害虫,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特提出保护棉田自然天敌九法。 1、种植诱集带 在棉田内每隔10行棉花种1行玉米,可使飘虫、草蛉、蜘蛛等天敌数量增加47%左右,或每隔8~10行棉花种1行甘兰型油菜(生长快,枝叶繁茂,菜蚜发生早),可招引天敌定居繁殖。据调查油菜百米单行天敌存量一般为1000头以上,能有效地控制棉蚜虫及二代棉铃虫为害。 2、设施诱集、诱杀 设置高压汞灯、双波灯和频振灯诱杀害虫成虫或利用杨树枝把、蜜源植物、性诱剂诱集虫蛾。这不仅能减少棉虫的落卵量,还可使…  相似文献   

10.
三种诱虫灯诱杀棉铃虫效果比较试验武汉市植保站(430022)徐建武,汤少云,刘立泰汉南区植保站(430090)李开智,李启辉,汪坤乾,谢勇东西湖区植保站(430040)李启再,周红斌近年来,武汉市棉区棉铃虫发生逐年上升,为了有效地控制棉铃虫为害,武汉...  相似文献   

11.
新疆南部棉区棉铃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分布及转移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2001年对新疆南部棉区主栽作物棉花、小麦、套播玉米和夏播玉米的种植面积、种植密度、棉铃虫百株虫量以及这些作物田的杂草数量和杂草上的棉铃虫虫口密度等进行调查,以莎车县的调查数据为例计算各类作物田中各代棉铃虫的发生总量,比较得出各代棉铃虫在新疆南部棉区一年中的转移规律即:第1代棉铃虫发生于小麦田和棉田,第2代棉铃虫发生于棉田,第3、4代棉铃虫发生于套播玉米田和棉田上。  相似文献   

12.
做好棉田棉铃虫药剂防治之浅见赵书珍,朱广冬,赵志宏,陈文旭,赵炳文,白殿志(河北冀州市农业局,053200)(冀州市棉花办公室)棉铃虫危害是棉花增产的大敌。药剂防治是控制棉铃虫为害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几年来,由于棉铃虫猖撅发生,种群数量大,寄生范围广,...  相似文献   

13.
树枝把诱蛾效果好武穴市植保站(436400)苏艳珍树枝把诱蛾是综合防治棉花害虫的重要措施之一,既保护棉田自然天敌,又能减少棉田害虫的为害。特别是棉铃虫,可减少田间产卵量和虫量。如我站在三代棉铃虫发生期,在棉田大面积实行长期插把、间断插把和不插把三种实...  相似文献   

14.
关于洪湖市棉铃虫发生和防治方面几个问题的浅析洪湖市植保站(433200)周斌棉铃虫是我市棉田常发生的主要害虫,70年代曾在全市暴发成灾,尤以新滩、燕窝、大同、大沙是闻名全省的重发区。1972年新滩区1300hm2棉田,单产19.2kg,该区红卫大队8...  相似文献   

15.
小麦不同部位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年以来,我国北方主要产棉区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棉田棉铃虫连年大发生,尤其是1992年特大发生,麦田一代虫量猛增,一代蛾期延长,导致棉田二代棉铃虫龄期很不整齐,给防治增加了困难。为查清棉铃虫棉田二代幼虫发育不整齐的原因,作者就棉铃虫取食小麦不同部位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用棉铃虫预报和防治指标确定棉田施药时间和防治次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棉铃虫预报和防治指标确定棉田施药时间和防治次数屈西峰,王建强(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100026)用棉铃虫预报和防治指标确定棉田施药时间和防治次数,一般需要在防治前20~30天做出预测,以便早做准备和发动群众进行防治。1两种棉铃虫防治指标及在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7.
第五代棉铃虫为害秋苞谷严重鄂州市植保站(436000)赵如山,谭朝均今年汛期,我市长江于堤外围部分棉田被淹。水汛过后,市政府组织发动棉农补种秋玉米。由于上肥水足,玉米苗长势嫩绿,先后遭受了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的轮番为害,叶片被吃成了筛网状。结苞期又遭到...  相似文献   

18.
郑礼  张广义  刘勇 《植物保护》1992,18(5):54-54
1991至1992年,我们试用特制450瓦自镇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成虫,取得较好效果。 将灯固定在一稳定三角架上,灯下设一直径1.2—1.5米水池,水面距灯20—30厘米,水中加0.1%洗衣粉。每天傍晚开灯,清晨关灯捞蛾。 1991年安灯15盏,分散置于村边近电源处。棉铃虫成虫盛发期,每灯每天平均诱蛾4835.2头。 1992年在棉田内安50盏灯,间距250—300米,每盏灯控制约100亩。一代成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是北方特早熟棉区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频率高,用药次数多,使其对杀虫剂易产生抗性,致使防治困难,对棉花生产构成威胁。为摸清棉铃虫的抗性发展规律,我们于1997~2000年选择主产棉区朝阳作为抗性监测点,监测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氯氰菊酯、有机磷类久效磷和氨基甲酸酯类灭多威农药的抗性发展情况,以期累积资料,了解棉铃虫抗性发展的规律,探索抗性治理对策,延长药剂使用寿命。1材料和方法1.1供试棉铃虫1997~2000年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一代棉铃虫成虫大量迁入棉田时,于棉田设置杨树枝把诱蛾,对采…  相似文献   

20.
棉田插种玉米对天敌虫口的影响及其控制害虫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渭南地区棉虫的主要天敌有4大类:蜘蛛、瓢虫、食虫蝽和草蛉,以蜘蛛类为最重要。在棉田按每亩120~150株插种玉米,天敌虫口大量增加。插种玉米的棉田天敌数较对照纯棉田增加了62.8~115.7%。对棉铃虫、伏蚜、盲蝽和红铃虫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棉田插种玉米可以诱捕棉铃虫成虫,从而减少第二代该虫产卵,减轻棉花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