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红松人工林的调查和分析,证明粗皮红松对多种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抗性。而细皮红松的发病率和感病指数均明显高于粗皮红松。因此,应多培育和营造粗皮红松。对现有林应通过抚育间伐调整林分结构,使粗、细皮红松的比例达到3:2以上。  相似文献   

2.
不同皮型红松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叶绿素含量、叶束特征、树木生长、分叉率及干形等方面,对粗皮红松(P.k.f.pachidermis)、细皮红松(P.A.f.leptodrmis)及中间类型红松(P.koraiensis)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不同皮型红松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红松粗皮、细皮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红松的材质优良,种子含油量很高(70%以上),营养丰富,是我国东北长白山林区和小兴安岭林区的主要珍贵树种。它不仅是这两大林区的优势树种和主要更新树种;同时也是更广阔地区人工造林的很有前途的树种,辽宁省草河口试验林场的红松人工林的生长速度为天然林内红松的五倍即是—例。笔者几年来参加红松育种工作、红松林结实调查工作和长白山林区红松,落叶松采种工作。在工作中发现了红松的树皮有两种类型,即粗皮(厚皮)类型和细皮(薄皮)类型。粗皮红松和细皮红松不仅在树皮的形态和厚度上有显著不同,它们的生长,发育,干形和树冠都有很大变异,从经济意义上看它们的生长速度,结实量和种子品质,合油量也有所不同。现将调查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并提出初步看  相似文献   

4.
在露水河林业局12个地点红松阔叶混交林的25个林班内,采集红松解析木76株,按常规进行解析,分成粗、细皮二种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用胸高年轮数估测不同类型树龄的直线方程分别为:A细=18.11+1.006 X;A粗=17.01+1.023X;A混=17.48+1.016X。  相似文献   

5.
论加速红松坚果生产途径及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资料得知红松坚果营养成份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均为人体必需;含油量为70×10~(-2)。对红松坚果的利用和开支的途径进行了探讨,论述了粗皮红松为红松优良坚果型,提出高枝嫁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曹州木瓜的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瓜属于蔷薇科木瓜属,落叶小乔木,曹州木瓜是菏泽的传统珍品,明清时期,为皇家贡品。主要栽培品种有豆青、玉兰、粗皮剩花、细皮剩花、佛手、狮子头等。  相似文献   

7.
延边地区红松人工林烂皮病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红松是我国主要珍贵用材树种之一。解放以来延边造了大量红松人工林,现大多数都苍郁成林,但近几年来林内发现一种较为严重的真菌性病害——红松烂皮病。由于该病蔓延迅速,致使红松幼树大量枯梢或枯死,给大面积红松人工林造成很大威胁。为摸索该病的分布、病原、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我们对这一地区红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一、分布与危害红松烂皮病是一种弱寄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据记载,在芬兰、德国、挪威和瑞士该病曾造成枝条大量干枯。在国内,辽宁、山东、  相似文献   

8.
红松籽是红松坚果的重要利用部位,是红松卵圆形果球内结的褐色籽粒,由壳、皮和仁3个部位组成。综述红松松籽仁、壳、皮的成分、营养价值、生物活性和开发利用现状,进一步证实了红松籽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并具有开发利用空间。为深入了解红松籽壳、皮、仁的研究动态,为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红松籽是红松坚果的重要利用部位,是红松卵圆形果球内结的褐色籽粒,由壳、皮和仁3个部位组成。综述红松松籽仁、壳、皮的成分、营养价值、生物活性和开发利用现状,进一步证实了红松籽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并具有开发利用空间。为深入了解红松籽壳、皮、仁的研究动态,为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红松的生长指标(树高、胸径、冠幅、侧枝长、侧枝粗、活枝下高)以及结实性状指标(种子长、种子宽、千粒质量、出仁率、球果长、球果宽、出种率、单株产种量)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对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优树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选优的最佳林分的林龄为50~70a。  相似文献   

11.
红松的杈干性是指红松的主梢顶芽失去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茎粗长相似的主干。本文从红松结实的特性、杈干的均等性、结实对顶端优势的诱导分化及光照对红松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研究探讨了红松杈干性的原因,为今后红松林的综合培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红松烂皮病是一种普遍危害红松的病害,在东北三省人工红松林内普遍发生,严重地区的发病率达80%以上,个别严重者整株死亡,给林业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对此,如能预测病害的发生及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计划和措施,将会大大地减轻病害的发生及对林木的危害。由于红松烂皮病的发生与发展,不但受到自身内因的作用,而且也受到许多外界因子的综合影响,如坡向、坡位、林分密度等。这些因子对病害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些因子有的却不能直接用数量来表示。通过数量  相似文献   

13.
海松干蚧(Matsucocous koraiensis Young et Hu)是红松原始林的干部害虫,广泛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东部山区,以及吉林省的长白山区。海松干蚧在黑龙江省丰林林区1年1代,以1龄若虫越冬。越冬后,2龄若虫期是主要危害期。成虫出现在6月初,盛期为6月中旬,行两性生殖,但观察到一头雌虫在交尾前产卵。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98拉。新若虫在6月下旬孵化,7月上旬未达盛期,随后选择细皮结构的寄主危害。海松干蚧主要发生在南坡、西南坡的红松原始林。作者调查了8块红松人工幼林,未发现此害虫。已将害虫接种到人工林,是否可以越冬需进一步调查。草蛉和蚁类是显著控制害虫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14.
浅析红松杈干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杈干是指红松的主梢顶芽失去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茎粗长相似的主干。从红松结实的特性、杈干的均等性、结实对顶端优势的诱导分化及光照对红松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研究探讨了红松杈干的原因,为今后红松林的综合培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红松烂皮流脂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烂皮病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病害。主要危害红松人工幼林,造成干部烂皮和枯枝,轻者影响林木生长,重致全株枯死。目前延边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一般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地带性顶级植物,需求量逐年升高,通过对红松球果结实规律的掌握,可解决红松优质种源、实现红松良种化。通过从生产实践中获取红松结实期和红松结实间隔期,为获得红松优质良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5项林分因子对红松分杈的影响及其成因。其中,林分类型、红松径级、红松成数对红松分析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林分密度、林分年龄对红松分杈也有一定影响。但分析认为林分类型、林分密度和红松成数是影响红松分杈的直接因素;林分年龄、红松径级对红松分杈无直接因果关系,这是通过他形成的林分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而影响红松分杈的。降低红松分杈率必须严格实行栽针保阔,保留适宜的林分高密度和红阔比例,降低红松分杈率,同时,可以提高林分质量,构建健康稳定的阔叶红松林。  相似文献   

18.
红松人工林综合利用经济效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是我国东北林区主要珍贵乡土树种,也是东北林区主要用材树种。黑龙江省森工系统的红松入工林占人工林总面积的23.3%,仅牡丹江林区就有红松人工林23万hm2。过去人们营造红松人林注重的是木材方面的效益,而忽视了综合利用方面的效益,使红松人工林本身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大打折扣。根据市场经济法则,本文从综合利用的角度分析红松人工林的经济价值及其效益实现的途径。红松人工林的综合利用范围可分为叶、根、皮、果、花和松脂的利用。正针叶的利用红松针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粗蛋白…  相似文献   

19.
红松烂皮病是黑龙江省重要病害之一,以松花江林区为例,病害发生面积占全区红松人工林总面积的1.7%,其中死亡率达9%,对红松人工林的生长是一个较大的威胁。本病是由铁锈薄盘菌(Cenagium fer-rugiosum.Fr ex Fr.)引起的。多发生在15年以上,造林密度较大的林分。枝干部病时,皮下腐烂和木质部分离,患病绕树一周时,自侵染部位往上呈干枯病状;干部患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红松+白桦人工混交林、红松+色赤杨人工混交林和红松纯林等3种不同林型物种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松+白桦和红松+色赤杨人工针阔混交林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远远高于红松纯林,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也明显好于红松纯林;人工针阔混交林层次结构复杂,垂直多样性丰富,而红松纯林只有一个主林冠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垂直结构单一。人工针阔混交林对多层次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和提高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