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节水农业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38,自引:11,他引:27  
在分析中国节水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国际节水农业发展趋势与国内技术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现阶段节水农业科技发展的5大战略,即综合节水战略、技术创新与集成战略、产业支撑战略、虚拟水开发战略,以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战略。同时,进一步提出近期中国节水农业研究的重点应该主要集中在生物节水技术、非传统水资源开发技术、旱作节水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以及节水农业区域发展模式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更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淮安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分别从产业发展方向、产业集群培育的角度,对种子种苗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这三类重点产业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发展建议.简析了该示范区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信息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澳洲坚果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述中国澳洲坚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目前中国澳洲坚果发展存在着下述问题:不够重视澳洲坚果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低,成果推广体系不健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重视,人才数量不足。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加强优良品种选育,推广技术研究,建立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强化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升技术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亟须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水土保持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推动中国水土流失防治进程。系统总结了近年水土保持科技在中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不同领域中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全面分析了目前水土保持科研工作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科研能力。从科技助推政府职能转变,重点支持科研方向,加大科技投入,科研基础设施管理,学科与人才建设,科技协作等方面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5.
2008年我院将围绕“西部一流,全国先进”建院目标,坚持“科研立院、人才兴院、服务强院”办院方针,以服务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宗旨,努力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两大能力,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支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以基本建设、学科发展、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谐农科院建设五大工作为重点,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建设、改革、稳定、发展”四大任务。2008年全院工作重点有六大方面:一是全力推进基本建设;二是强化自主创新,推进学科发展;三是努力发展科技产业,服务“三农”;四是加强人才培养,构建战斗力强的创新、营销和管理团队;五是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六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农科院。  相似文献   

6.
草莓产业是永靖县特色农业的优质名片。通过对永靖县草莓产业发展提出新思路和新理念,为永靖县草莓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在概述永靖县草莓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永靖县草莓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草莓产业规划引导;进一步提升草莓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健全草莓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加快实施草莓规范化生产;大力推动草莓品牌化建设;创新草莓产业发展壮大的机制等发展建议,并提出了今后永靖县草莓产业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破解"三农问题",实现科技兴农、产业富农、人才强农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内在动力。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对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探讨了重庆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创新举措,进而提出创新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对策建议:推动协会组织建设,建立扶贫机制;完善创新创业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创业队伍素质,提升服务水平;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因地制宜选派;强化政府工作效能,构建网络平台;建立激励保障机制,鼓励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实地调研,分析秀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生产基地稳步扩大,产业链条全面延长,科技支撑日渐强盛,农民增收成效明显),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秀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优化发展机制,强化区域布局;建设物流基地,培育交易市场;建立科研平台,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技术服务,壮大经营实体。  相似文献   

9.
《农业信息探索》2010,(3):45-45
2010年,内蒙古扎兰屯市继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抓好产业布局规划。加快调整优化、规划农牧业产业区域布局,重点建设玉米、大豆、马铃薯、葵花、乳肉等优势规模产业带,重点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产业园区、基地。积极培育1~3条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示范区和优势产业带。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清水县在2010—2015年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实施过程中,以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培育发展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为重点,注重规模治理、片带式开发和典型示范带动,使流域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培育形成的特色产业不仅使流域农地资源向深层次开发转化,而且延长了产业链条,促进了农业生产逐渐向集约化经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了清水县在项目建设中总结出的创新机制、协调联动、狠抓管理、加强管护等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设施园艺装备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2  
近年来,中国设施园艺装备产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一个完备的技术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受设施环境-作物交互影响机理缺乏、设施-设备匹配性差等因素的制约,中国设施园艺装备在稳定性、智能化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产业效益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有必要对中国设施园艺装备技术进行一个系统总结,为下一步产业的技术研发指明方向。该文在准确把握中国设施园艺装备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种苗装备、生产装备、物流装备、管理装备等4个环节入手,将中国设施园艺装备技术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进行了比对,并找出了相关差距。研究得出了中国设施园艺装备技术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研发系统性持续性不够、与装备匹配的农艺参数积累缺乏、装备的整体性和工程性亟需提高等问题,明确了区域化园艺作物生长机理、北方日光温室结构与装备升级、全产业链自动化作业、园艺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非耕地基地化与城镇化装备等未来重点研发的方向,提出了制定设施园艺装备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实施设施园艺技术促进与产业促进的"全面赶超"计划、创新以激发协同研发活力的体制机制、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从而为指导中国设施园艺装备技术的革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吴浪  伍茂戎 《计算机与农业》2010,(12):114-116,119
论述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农业院校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农业院校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的实现途径,提出了确立农业科技服务创新的理念、探索农业科技服务创新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和提升农业科技服务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模式构建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进入由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构建产业升级模式进而引动资本进入指导行业发展意义重大。该研究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要素分析,提出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四创新,即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学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获得在构建科技创新系统、产业创新系统、市场创新系统、管理创新系统4个系统基础上耦合形成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模式的构建打下方法论的基础。按照科学性、简明性等原则,采用专家咨询法构建4个层次、19个指标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模式实现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甘薯加工企业进行实证,评价结果为2.9058,表明该模式处于中等水平,评价结果与调研结果相一致。通过评价可以找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相对优势和劣势,找出薄弱环节。该研究结果为传统农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节水农业科技创新成效与进展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农业必须走依靠科技创新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的内涵式增长道路、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向现代高效节水型灌溉农业、节水型旱作农业和节水型生态农业转变。为此,在“九五”期间已取得的节水农业科技创新成效基础上,国家应加大对节水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强化节水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完善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加快节水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尽快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与模式,实现我国节水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工程科技创新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需求,推进农业工程科技创新,该文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总结了近年来农业工程科技创新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机械化工程提高生产效率;农业水土工程实现旱涝保收和生态环境改善;土地利用工程增加和优化耕地资源提高生产能力;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能源工程促进绿色发展;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建筑与生物环境工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农业农村信息化工程促进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农业农村规划设计科学谋划"三农"发展。该文重点从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人才振兴三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工程科技创新面临的新课题,提出了新时期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包括树立系统思维,强化统筹和集成作用,综合集成农业工程理论、方法、技术和装备,提供整体、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聚焦提质增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出一批关键工程技术和装备;强化循环发展理念,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优化农业农村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提供种养循环化、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模式生态化的产业发展和工程解决方案;提高信息化应用和创新水平,促进数字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创制一批智能感知、智能作业、智能服务的产品;突出城乡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功能融合、产村融合、农业与互联网融合、要素融合和协作融合,做好乡村振兴规划;加强学科建设,开设急需专业,培养一批农业农村现代化急需的农业工程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和高效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陈威  郭书普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2):196-205
围绕农业传感器技术、精细农作技术、农业机器人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和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五大方面,对农业信息化前沿技术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中国农业信息化前沿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表明,农业传感器技术是农业信息获取与信息化的基础,精细农作技术代表了当今农业装备的先进水平,农业机器人技术是未来农业智能装备的重要方向,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农业监管与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则愈来愈聚焦农业信息服务中的云存储、云计算、云服务和移动互联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与判断中药材各生产环节机械化的差异化发展需求,从机械化作业程度、技术装备状况、用户需求3个角度,结合熵权法和层次聚类分析法构建了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的技术装备发展需求量化评价模型,并基于Fisher判别法将该模型进行函数化表达。实证评价结果表明,中药材生产环节的发展需求可分为3类,其中收获、中耕、移栽环节属于A类需求水平,"无机可用"和"有机难用"的现象明显,机械化技术装备的发展需求迫切。Fisher判别法训练得到的函数I贡献率为79.4%,Wilks’ Lambda值为0.037,具有统计显著性,获得的3种需求类别的中心值分别为-2.868,1.904和1.675,可用此数学模型精确表达发展需求的分类。该模型可在形成分类的同时体现原因和细节,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特定应用需求的技术装备研发、推进农业机械化供给侧改革、促进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为其他机械化发展滞后的作物品种或地区的技术装备发展需求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定位和职能出发,着眼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及目标,以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分析了其在科技助力天水市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构建产业体系,实现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保障粮食安全,为乡村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坚持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构建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信息...  相似文献   

19.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分类方法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3,他引:1  
中国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后已渐成体系,并越来越体现出较完整的复杂系统特点,成为产业发展中最活跃的要素。技术分类作为揭示设施农业技术体系特征、促进学科建设、指导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的关键基础性工作,亟需在方法论和分类实务上取得突破,以在把握不同技术对象特殊矛盾和特殊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更科学地指导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该研究立足当代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的广义概念和广义要素,在遵循层次性、稳定性、开放性、现实性等系统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内容、特点和现有技术分类方法的分析研究,确定了分别反映设施农业工程技术链、技术环节、技术功能、技术手段等属性的4层次线分类方法,并以设施园艺为例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全貌、揭示技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对设施农业学科发展、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都有较高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该文在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现状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层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表明,“十五”期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与发展,但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与整个工业行业相比,创新能力在提升中进一步扩大了差距。据此,提出了加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