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嫁接时间对福建省油茶闽43#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时间是影响油茶闽43#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最佳嫁接时间段进行油茶芽苗砧嫁接可显著提高育苗成效。  相似文献   

2.
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技术是油茶芽苗砧嫁接与容器育苗相结合的一种育苗技术,具有生长好、成本低、周期短、造林成活率高等优点,同时能保持优良无性系的优良特性,是当前油茶育苗的主要途径。从育苗前期准备、芽苗砧嫁接、容器苗培育、苗木分级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阐述,为油茶良种壮苗培育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清 《绿色科技》2014,(4):107-109
以油茶闽43#优良无性系为试材,在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油茶芽苗砧胚茎劈接和切接两种嫁接方法对油茶苗木田间繁育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方法是影响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嫁接方法对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苗木高度和地径存在不同的影响,其中对成活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苗木高度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时地径的影响则不显著;用油茶芽苗砧胚茎切接技术繁育油茶优良无性系苗木的平均成活率、苗高和地径比用油茶芽苗砧胚茎劈接技术繁育的油茶苗分别提高8.0%、19.0%和10.1%,且嫁接口愈合好,苗木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田间采用双因素系统分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嫁接时间对福建省油茶闽43#、48#、60#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的3个品种对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成活率、苗高、地径)的影响不显著;而不同嫁接时间对M43、M48、M60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苗木高度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地径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嫁接时间是影响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参试的3个优良无性系中,它们的最佳嫁接时间分别为:M43为5月6~20日,M48为5月11~25日,M60为5月16~30日,此时嫁接的苗木成活率高、苗木生长良好。在生产上应根据不同油茶优良无性系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最佳嫁接时间,可显著提高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  相似文献   

5.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25-128
以福建省油茶优良无性系闽43、闽48和闽60作为嫁接穗条,普通油茶籽发芽后作为芽苗砧,研究不同无性系、天气(阵雨、小雨、晴天、阴天)对油茶芽苗砧嫁接成活率、成苗率和苗木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天气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成苗率和苗木高度均存在极显著影响,无性系与嫁接天气的交互作用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成苗率和苗高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无性系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成苗率和苗高分别为74.9%~82.7%、72.8%~78.2%、9.81~13.11 cm,不同天气嫁接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成苗率和苗高分别为75.5%~82.9%、72.4%~80.2%、10.20~12.61 cm。其中,以无性系闽60、晴天嫁接的成活率、成苗率最高,无性系闽43、晴天嫁接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苗高最高。  相似文献   

6.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是一项用油茶良种材料进行无性系繁殖的新技术。它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好,用工省,繁殖指数高,适应性强,抗病性好,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油茶不同无性系嫁接育苗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油茶优良无性系M43、M48和M60为接穗,普通油茶芽苗为砧木,进行嫁接育苗;采用随机区组调查法对油茶不同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的育苗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不同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成苗率的差异不明显,苗高、地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高径比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3个无性系嫁接苗成活率和成苗率分别为82.1%~84.9%和75.2%~79.8%,苗高和地径分别为9.62~11.67 cm和0.31~0.36 cm。。  相似文献   

8.
油茶芽苗砧嫁接山茶花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云松 《云南林业》2006,27(1):18-18
油茶芽苗砧嫁接山茶花是加快良种培育进程、提高山茶花无性育苗成活率的一条有效途径。主要优点是:缩短育苗周期,实现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嫁接苗木根系发达,接口愈合完整,植株健壮,具有较高的遗传增益;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将油茶芽苗砧嫁接山茶花技术介绍如下。1选种与贮藏收集粒  相似文献   

9.
油茶芽苗根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油茶芽苗根嫁接育苗技术蒋勖名,康健兵,汤守信(湖南省湘潭市林业局湘潭411100)  (湖南省湘潭县林业局)油茶根属直根系,主根特别粗长,运用芽苗砧嫁接育苗,往往要剪弃部分主根。根据油茶根系愈合力强的特点,我们采用过长的芽根作砧木,进行芽苗根嫁接育苗...  相似文献   

10.
GLS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是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通过多年系统选择产生的优良品种。为了加快GLS高产油茶的繁殖速度,结合实践总结出采用GLS油茶枝条作接穗,利用芽苗砧嫁接技术进行育苗,培育出优质的GLS油茶优良无性系苗。  相似文献   

11.
以赣无油茶各无性系--产量、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及其茶油脂肪酸的组成成分为品质指标,对25个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油茶25个优良无性系可分三大等级。I类赣石848、赣无1、赣无11、赣834、赣抚20、赣831、赣无24和赣70;Ⅱ类有赣兴48、赣84-3、赣无12、赣68、赣8、赣55、赣无2、赣70、赣6、赣兴46、赣无15、赣无16、赣71和赣447;Ⅲ类有赣永5、赣190、赣永6和赣77024。油茶无性系存在较大的地理种源上引起的经济性状与油脂成分上的差异,地理种源起源相同的油茶无性系其经济性状与脂肪酸组成含量表现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连续2 a对山茶园60个"赣无系列"油茶无性系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各个油茶无性系的花期和果熟期,掌握了"赣无系列"油茶盛产期生长量的基本情况,为"赣无系列"油茶林分组合配置、果实采收及其大力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江西省6个县进行油茶无性系及自然林选优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长林、赣无、赣州油系列无性系优树整体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性状,主要表现为鲜果含油率、平均冠幅产果量及产油量较高,高产优树较多,自然林优树整体表现低于无性系优树,但存在一部分表现高产的优树,无性系优树间、不同地区自然林优树间、同一地区自然林优树间经济性状差异较大,这为油茶选优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空间。今后油茶选优宜重点从现行推广的无性系中进行优中选优,结合在自然林中进行一定的选择,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提供的湘林1号、28号、36号、39号、47号、51号、53号、63号、65号、89号共10个无性系为材料,2009年采用高接换冠的方法,于株洲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新建2.7 hm2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通过对初接和补接的成活率及高、径、冠幅生长量的调查发现:10个无性系中湘林1号、36号、39号、47号、51号表现突出,2年高生长和冠径达到1 m以上,是理想的优良建圃材料;接穗材料最好选择健壮饱满的芽,且嫁接时间不要拉得过长;嫁接砧木以幼、壮龄树为佳,老龄树较差,新建采穗圃宜选择幼、壮龄油茶林。  相似文献   

15.
广西油茶主栽品种栽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生长良好、具有代表性植株,定株定枝进行观察记录,研究5年生油茶品种岑软1号、岑软2号、岑软3号、桂无5和湘林11、赣无1栽培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各品种树体内部结构良好,树高和冠幅的生长比较均衡,但自然形成的树形有一定的差异性.广西品种每年抽梢4次,湘林11和赣无1抽梢3次.不同品种、分枝角度、长势及不同部位影...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几种育苗基质对油茶芽砧苗成活率、苗高、地径以及根系等生长指标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在4个基质配比中,1 a生芽砧嫁接苗以油茶轻基质容器苗保存率、树高和地径表现为最大,分别为82.2%,32.1 cm和0.31cm;苗木根系以2 a生大田裸根苗主根为最长,为13.3 cm,根茎比最大,为0.50,适宜油茶造林后后期生长。因此培育1 a生油茶苗以油茶轻基质为最佳选择,培育2 a生苗应该选择大田育苗。  相似文献   

17.
用1年生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实生容器苗作砧木,"岑软3号"油茶优良无性系为接穗,在1月下旬进行铝片和塑料绑带2种嫁接绑扎材料的小苗嫁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铝片和塑料绑带两种嫁接绑扎材料培育油茶小苗嫁接苗,其存活率、苗木生长均无显著差异,且二者所需的总成本基本持平,但应用铝片更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因此,建议在油茶小苗嫁接中使用铝片作为绑扎材料。  相似文献   

18.
选择赣无、长林与华硕等6个南方主要油茶品种进行引种适应性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油茶品种的生长量差异较大;6个品种中,华硕和赣70生长较好,其树高年生长量分别达31 cm和27.8 cm,地径年生长量分别达2.56 cm和2.16 cm;赣无1、赣84-3、长林53和长林166生长量较小。6个品种种植后第1年树高生长量均高于第2年的,不同品种种植后第1年和第2年的生长量均有较大差异。油茶幼林期树高和地径的生长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秋季生长基本停止;4月中下旬与6月上旬各有1次生长高峰,7月中旬以后生长十分缓慢,8月生长几乎停止,直到9月上旬以后有少量生长。本研究可为油茶品种选择与种植经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