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相比之前所使用的地面CAWS300型自动气象站,新型自动站DZZ5更适应地面观测业务改革和调整的新需求,满足了新型自动站在国家级台站业务化运行的要求,成为了今后台站地面业务的发展方向,新型自动站相比原自动站从原理及系统结构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变。文章以商都县气象局应用的新型自动站DZZ5为例从原理及系统结构上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
结合广东省博罗县气象局使用DZZ1-2型自动站的实际情况,简要概述了DZZ1-2型自动气象站的构成,重点分析了新型自动站观测仪器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观测仪器正常运行和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陈英  谢万银  徐彬  李玉学 《甘肃农业》2014,(21):27-29,31
DZZ6型新型自动气象站逐步推广使用于地面观测业务,从其构成、采集器和各传感器的特点出发,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其相对于CAWS600型自动气象站的优越性:一是在硬件结构、处理存储能力等方面比CAWS600型自动气象站有较大提升;二是有较强大的终端操作功能;三是GPS授时器对时提高了时钟观测准确度,主采集器的多种存储途径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四是分采集器的设计满足我国地面观测业务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需要;五是湿度传感器、大型蒸发传感器准确度有所提高,风向风速传感器减少了在高寒地区或寒冷天气使用时缺测情况的发生。在日常工作中仍需加强仪器维护,才能保证DZZ6型新型自动气象站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DZZ1-2型自动站自2005年开始试运行,06年正试投入业务运作,本文通过对紫金县气象站人工观测数据与DZZ1-2型自动站数据进行对比,从中找出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两种观测体系所获的观测数据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全学荣 《北京农业》2013,(18):164-165
只有做好自动站的维护与维修工作,才能保证自动气象站提供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本文阐述了DZZ5型自动气象站如何进行日常维护及自动站设备的定期查看工作,并指出了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目的在于保证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作,确保当地气象工作准确及时。  相似文献   

6.
吴晶  张远洪  龙先菊 《农技服务》2011,28(10):1478+1484-1478,1484
利用习水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一年对比观测的数据,对自动观测资料和人工观测资料的差异原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DZZ1-2型遥测自动气象站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DZZ1-2型遥测自动气象站的维护技巧和注意事项,认为利用"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和"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显示的监控数据,结合"DZZ1-2型自动气象站终端"中的图形曲线,对判断数据是否异常、仪器是否故障很有帮助,指出正确维护仪器是遥测自动气象站正常工作、提高探测资料准确性和完整性的保证,也是减少人工站与自动站观测数据差异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CAWS600SE型和DZZ4新型自动气象站的设计特点和结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了1个月的对比资料,以便于DZZ4新型自动气象站基层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9.
新型自动气象站是按照中国气象局《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规格书》的要求而研制的新一代自动气象站,具有高可靠性、高准确性、易维护、易扩展等特点。通过对DZZ4型自动站简单的故障分析,总结故障的排除办法,确保自动站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可靠,最大限度地为综合观测、预测预报、气象服务和气象科研取准取全各要素的实时资料。  相似文献   

10.
自动站数据对气象历史资料序列连续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盖小波  樊新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56-12357,12426
[目的]研究自动站数据对气象历史资料序列连续性的影响。[方法]利用2001年1~12月自动气象站测量的温度资料与对应时刻的人工观测数据,通过对比差和差值标准差的方法对平行观测期间自动站的月平均温度及最高、最低温度与对应的人工观测温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自动站与人工数据的差异和变化特征,同时通过1990~2009年数据资料序列进行年平均值的显著性检验及分析,探讨了自动站替换人工观测对温度历史资料序列连续性影响。[结果]平行观测期间的气温资料两者虽有一定差异,但就平均而言,差异都在自动站差值允许范围内,个别月份差异超出自动站差值允许范围;显著性检验表明,自动站观测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与历史资料存在差异,对年气温序列有一定影响,但总体差异不显著;当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合并使用时,序列需要做均一检验与订正。[结论]该研究对保证自动站的单轨运行、优化气象地面观测系统、提高气象要素气候序列连续性以及气候统计的可靠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CAWS600-R(T)自动气象站设计弊端及改进方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CAWS600-R(T)自动气象站是我国目前区域气象观测网中的主要监测设备之一,在气象系统广泛应用。通过总结、分析CAWS600-R(T)自动气象站日常应用和维护工作中发现的设计弊端,提出业务使用中的对应改进方法。经实际运用检验。可有效保障该型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行,降低了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2.
新型站与备份站自动气象站数据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4年本溪国家基本气象站有效数据资料,将新型和备份2套自动气象站逐时气温、气压等要素的观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探讨,并根据相关标准对本溪气象数据资料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套自动气象站数据较为完整,缺测率较低,表明自动站设备较为稳定。通过差值分析2套数据的差异,大部分要素差值小,数据一致率较高,粗差率和超差率较低,个别要素差异略大的原因可能与仪器的型号、性能有关,但检验中大多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2套站自动观测数据可互相替代,从而保证了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大大提高了数据观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区域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处理与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万章  李兴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227-228,249
为保障区域自动气象站正常运行,及时解决区域自动气象站出现的故障,加强对区域自动气象站定时进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对CAWS600一R(T)型自动气象站在运行过程中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找出合理便捷的解决方法,提出日常维护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CAWS600B型自动气象站故障判断与维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瑀琳  卢立 《北京农业》2012,(15):219-220
简要介绍CAWS600BS型自动气象站的日常维护常识,针对自动站在其运行中出现的常见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并找出解决办法,阐述自动站各部分的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DZZA型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提出维护自动气象站要熟悉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正确判断分析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掌握相关应急处理措施,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国家基本气象站迁站对比观测资料差异。[方法]采用南宁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59431)新旧站址2000年1~12月同期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日照等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南宁新旧站各气象要素的差异;并从海拔高度、下垫面性质、测站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新旧站址各气象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新站址本站气压、气温均低于旧址,相对湿度、风速均高于旧址;降水量、日照差异大,变化无规律。气象要素出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新旧站址海拔高度、观测环境、站址地形及测站下垫面性质不同等原因造成,且海拔高度及观测环境的不同引起气象要素的差异尤为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南宁国家基本观测气象站的资料序列延续和均一性订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CAWS600型自动气象站一般故障及各要素传感器故障的判断与处理技巧。判断依据细化、量化,操作简便,对快速、准确判断与处理CAWS600型自动气象站的故障,确.保其正常、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DZZ5新型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的分析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一名普通测报业务人员的角度简单分析DZZ5型自动气象站的系统结构,对自动气象站在业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处理,介绍一些简单的应急解决方法,以期获得完成连续的气象观测记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广西平乐县气象局2010年自动站和人工站3个主要气象要素观测资料的比较,分析2种观测数据差异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自动站观测数据的准确性。结果表明,2种观测数据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自动站与人工站仪器本身的构造不同;观测仪器本身所造成的误差;观测体制(观测时间)上的不同步;人工站存在观测员的读数视差等。  相似文献   

20.
王超  信飞  胡肖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60-4661
对松江老站与新站气温进行对比,并且对迁站后松江自动气象站代替人工观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观测站的平均温度、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极端气温均高于老站;20:00至次日08:00新老测站的平均气温差要大于08:00至20:00。松江站迁站后温度变化的原因一是受两站周围环境及下垫面性质的影响;二是自动站观测代替了人工观测,感应部分的原理、观测时间、流程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