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究容器类型和规格对油松移植容器苗生长和造林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为研究对象,选择2种规格无纺布和2种黑塑料容器培育油松移植容器苗,生长季末测定容器苗造林前后苗木形态和养分状况,以期找到适合的容器类型及规格。结果表明:育苗阶段规格为10 cm×15 cm与10 cm×20cm的容器培育的苗木质量较高,4种处理的苗木形态指标及养分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其苗木养分含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移植容器苗造林1年后,规格为10 cm×20 cm的无纺布容器的造林幼树地径最大,显著大于10 cm×15cm的无纺布容器,其在育苗阶段的苗高、地径和单株生物量分别为23.58 cm、6.28 mm、10.91 g·株-1,苗高、地径较林业行业标准LY1000-91容器育苗技术1-1型油松移植容器苗分别高出96%、109%。因此,在此试验条件下,油松移植容器苗最适处理为10 cm×20 cm的无纺布容器。  相似文献   

2.
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应用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苗、塑料袋容器苗、蘸泥浆苗和裸根苗(对照)造林的8个树种的成活率、栽植初期生长量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采用不同类型苗木造林时侧柏苗的造林成本。结果表明:应用无纺布容器苗、塑料袋容器苗、蘸泥浆苗造林的8个树种的平均成活率较裸根苗造林提高151.9%~522.8%,栽植当年平均新梢生长量提高325.0%~1475.0%;应用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苗(侧柏)与塑料袋容器苗(侧柏)的造林成本相当,比裸根苗降低30.5%~32.1%,蘸泥浆苗与裸根苗的造林成本基本相当。应用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苗造林,不仅造林成活率高,在造林初期苗木的新梢生长量大,生长状况良好,其造林成本也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及不同规格育苗容器对猴樟1年生苗生长的影响,为培育优质阔叶树种容器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0%黄心土+20%火烧土+10%草炭土+20%河砂为基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大(15 cm×18 cm、16 cm×16 cm)、中(12 cm×15 cm、13 cm×13 cm)、小(10 cm×10 cm、10 cm×10 cm)3种规格白色无纺布袋和黑色塑料育苗钵对猴樟1年生苗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叶绿度(SPAD值)、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大规格容器猴樟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及苗木质量指数均大于中、小规格容器猴樟苗.大规格白色无纺布袋黑色塑料育苗钵猴樟苗的苗高、地径、总干重和苗木质量指数分别极显著(P<0.01)高于小规格白色无纺布袋和黑色塑料育苗钵的苗高、地径、总干重和苗木质量指数.不同类型容器对猴樟苗的苗高及苗木质量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大、中和小规格白色无纺布袋猴樟苗的地径及生物量总体上明显大于黑色塑料育苗钵的地径和生物量,白色无纺布袋猴樟苗的SPAD值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黑色塑料育苗钵猴樟苗.[结论]白色无纺布袋育苗比黑色塑料育苗钵育苗更有利于促进猴樟苗地上部生长;猴樟育苗以选择容量稍大的容器为宜,以装基质后口径15 cm、高18 cm的白色无纺布袋育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探究无纺布容器规格对油松苗木质量的影响,以期找到底部渗灌条件下培育油松苗(1-0)的最适合无纺布容器规格。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当年生油松播种苗为研究对象,在底部渗灌条件下设置4个无纺布容器规格培育苗木,分析生长季末苗木生长和养分积累状况。结果表明:7 cm×15 cm规格下苗木苗高、地径、全株生物量最大,分别达到12.78 cm、2.29 mm、1.15 g·株~(-1),其中苗高、地径显著高于其他容器规格下的苗木,全株生物量与10 cm×15 cm规格下的苗木无显著差异;除根氮单株质量外,7 cm×15 cm规格下苗木各组织及全株氮、磷单株质量均显著高于7 cm×9 cm和7 cm×12 cm规格下的苗木;7 cm×15 cm规格下苗木茎氮、磷单株质量显著高于10 cm×15 cm规格下苗木,而根、叶和全株氮、磷单株质量并无显著差异;4种容器规格下油松苗木全株钾单株质量无显著差异。因此,综合考虑苗木生长及养分积累情况,底部渗灌下培育油松容器苗(1-0)的最适宜无纺布容器规格为7 cm×15 cm。  相似文献   

5.
开展不同规格容器培育东方杉苗木试验,探索东方杉容器育苗技术。结果表明:东方杉容器育苗中,苗木高生长量受容器袋规格影响的差异不显著,但苗木冠幅生长量受容器袋规格影响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东方杉容器育苗中,14#~18#容器袋适宜培育出圃苗高100~150cm;22#~25#容器袋较适合培育出圃苗高150~200cm;30#~35#容器袋可培育出圃苗高200~250cm。  相似文献   

6.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春季栽植的2年生油松为对照,开展了雨季栽植2年生和1年生油松试验. 通过测定春季、雨季栽植油松后45 d的气候、土壤水分,调查栽后4年内啮齿类动物的危害状况和油松的存活率、生长状况后得知:雨季的降水量比春季大,空气相对湿度高,风速低,气温与地温高,土壤含水量高,蒸发量在栽植后26 d内较低,利于油松缓苗和生长;雨季栽植躲过了栽植当年啮齿类动物的春季危害高峰,苗木存活率高. 从栽植当年到栽植后第4年,雨季栽植的油松存活率一直比春季栽植的高,雨季栽植的2年生苗木树体生长量比春季栽植的2年生苗木生长量大,雨季栽植的1年生苗木树体生长量与春季栽植的2年生苗木基本相同. 雨季栽植油松能够显著提高苗木的存活率,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复叶槭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控根容器和无纺布袋容器进行复叶槭容器苗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用水平对复叶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钾施用水平对复叶械容器苗的胸径生长量、根系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对复叶槭根系在径级0<1<1.0 mm数量增加显著,对高生长影响不显著,以施用复合肥[m(N):m(P):m(K)=1:1:1] 处理的效果最好,但2种容器对育苗效果影响不大.生产上选用无纺布袋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非适宜季节造林苗木成活率和造林成效。[方法]应用轻基质环保可降解无纺布容器苗在夏季高温季节造林,在造林6个月后测定苗木成活率、苗木生长量、苗木展根量3项指标。[结果]应用轻基质环保可降解无纺布容器苗造林,苗木成活率和造林成效提高。[结论]该技术可延长造林季节并解决在非适宜季节造林成效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开展吊皮锥容器育苗试验,分析了不同基质配比、不同容器规格对吊皮锥容器苗生长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质配比、容器规格对二年生吊皮锥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长都有极显著影响;2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苗高、地径生长影响无显著差异。二年生吊皮锥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与基质中火烧土的含量、容器规格成正比,基质配比30%火烧土+70%黄心土、容器规格为口径16cm×袋高15cm时生长表现最好。综合容器育苗和造林成本分析,二年生吊皮锥容器苗优选育苗方案为:基质配比30%火烧土+70%黄心土、容器规格为口径14cm×袋高15cm无纺布网袋。  相似文献   

10.
栽培措施与立地条件对云南红豆杉人工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云南红豆杉人工林在丽江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栽培措施下的生长状况,对试验区3地用实生苗和扦插苗营造的林分进行生长量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批次苗木培育的林木地径和高生长量,表现出集约型管理〉粗放型〉半野生状态型,容器栽培〉农林混交〉大田〉林下加密的规律。集约经营条件下,扦插苗和实生苗营造的林木生长量差异不显著;但粗放经营时,实生苗的生长量优于扦插苗。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紫荆容器育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春英  陈淑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85-10286
[目的]为优质种苗的生产和种苗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法进行栽培基质和肥料的筛选试验,调查加拿大紫荆容器育苗的株高、地径和叶片绿色程度。[结果]栽培在草炭∶蛭石为4∶1混合基质中的加拿大紫荆苗平均株高最高,平均地径最大,绿色度最大,分别为84.13 cm、1.26 cm和6.67;施复合肥2的加拿大紫荆苗生长量最大,植株叶片的绿色度和株高显著高于施农家肥猪粪的紫荆苗,平均株高为84.49 cm,平均地径为1.24 cm,绿色度为6.75。不同的基质和肥料对加拿大紫荆叶色的影响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草炭∶蛭石为4∶1的混合基质比较适合加拿大紫荆的苗期生长,是良好的容器苗栽培基质。氮磷钾比例为14∶13∶13的复合肥比较适合加拿大紫荆盆栽苗的生长,是良好的营养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施肥对膝柄木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膝柄木容器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肥料组合对1年生苗高度和地径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0.5%活性肥、0.5%复合肥、0.5%复合肥+0.5%活性肥处理对膝柄木苗高和地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0.5%复合肥+0.5%活性肥处理对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均有极显著促进作用,0.5%复合肥处理对地径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苗高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0.5%活性肥处理对苗高和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均不显著。[结论]0.5%复合肥+0.5%活性肥处理能有效促进膝柄木苗高和地径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光照强度和容器规格对纳塔栎1年生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了解不同光照强度下纳塔栎Quercus nuttallii的苗期生长节律,筛选出适宜幼苗生长的光照强度及容器规格,为今后生产中容器苗培育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光照强度[50%、75%和100%(对照)]和容器规格(8 cm×10 cm、10 cm×15 cm和15 cm×20 cm)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并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光照强度下苗高和地径生长动态进行拟合。【结果】在生长前期(6月26日前),遮阴处理明显促进了苗高生长,至生长季末,各处理间的苗高差异却不显著;在整个生长季,遮阴处理皆显著提高了幼苗地径生长,均表现为75%光照强度处理最优。纳塔栎苗高和地径生长节律有所差异,遮阴处理使得苗高线性生长起始期和末期均提前,相比对照,50%光照强度处理的苗高线性生长期缩短21 d,75%光照强度处理的线性生长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50%和100%光照强度处理的地径线性生长期分别比75%光照强度处理延长了19和16 d;苗高的线性生长持续时间均远低于地径,这表明纳塔栎苗高停止生长后,地径还在持续生长。容器规格对苗高、地径及高径比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苗高和地径显著增长;在较大容器规格(15 cm×20 cm)中,苗高和地径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8.83 cm和11.68 mm。【结论】在生产中应选用较大规格容器(15 cm×20 cm)培育纳塔栎优质苗木。纳塔栎苗高和地径存在异速生长,在苗木管理中,幼苗生长前期采用50%光照强度培养,苗高线性生长期采用75%光照强度培养,秋季转移到全光照下培养,生长末期应以地径作为判断苗木是否进入停止生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厉月桥  吴志庄  李刚  王守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27-12930
[目的]研究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年生长规律、生物量特征及种间差异。[方法]通过对同一环境条件下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生长和生物量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2树种幼苗年生长规律、生物量特征及种间差异。[结果]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地径年生长规律十分相似,幼苗苗高年生长规律总体上呈"S"型曲线生长,而地径的年生长过程表现为先快后慢的生长规律;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地径均以春末夏初生长最快,但前者速生期略晚于后者。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生长量分别为12.23和12.29cm,主根长分别为35.71和34.20cm;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均以侧根数目在"0~5根"组别的幼苗比例最大,分别占总苗数的45.45%和58.97%;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在苗高、主根长、苗高/主根长、侧根数、根径粗5个性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蒙古栎幼苗单株生物量均值是辽东栎幼苗的1.47倍;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各器官中生物量均为根部〉叶部〉茎部,2者种间幼苗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蒙古栎与辽东栎种间遗传分化、苗期抚育管理及过渡区造林树种选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钭培明  卢良珍  樊青爱  龙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55-13856
[目的]研究油茶黑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提高造林效果。[方法]研究黑膜覆盖和不覆膜2种处理对油茶苗木成活率、地径、苗高、分枝数、新梢长度的影响,并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油茶种植户的收入和成本。[结果]黑膜覆盖与对照相比,苗木成活率提高了5.94个百分点,苗木平均高增幅为13.06%,苗木地径增幅为17.31%,平均分枝数增幅为13.55%,新梢平均长度增幅为17.06%。[结论]黑膜覆盖能显著提高油茶苗生长量和存活率,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与未覆膜相比,黑膜覆盖在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分枝数及新梢长度等方面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兰花楹轻基质网袋容器苗基质选择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蒙彩兰  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313-9314
[目的]探讨适合兰花楹培育苗木的轻基质配方,为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松皮、锯末、炭化锯末3种基质设置9种配方,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兰花楹网袋容器育苗试验,对不同轻基质配方的苗高、地径和侧根及生物量等指标进行苗木综合评定。[结果]不同配方之间的苗高、地径、侧根和生物量等均达到显著差异;配方A(沤制松皮75%+沤制锯末25%)、D(沤制松皮75%+炭化锯末25%)、E(沤制松皮50%+炭化锯末50%)、G(沤制松皮70%+沤制锯末20%+炭化锯末10%)的育苗效果排列前4位,其中配方E(沤制松皮50%+炭化锯末50%)的最好,育苗效果最差的为配方C(沤制松皮25%+沤制锯末75%)和配方Ⅰ(沤制松皮20%+沤制锯末50%+炭化锯末30%)。[结论]配方E(沤制松皮50%+炭化锯末50%)最适宜培育兰花楹苗木。  相似文献   

17.
妙峰山林场主要针叶林冠层特征及潜在火行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树冠火是一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特别是针叶林造成严重损害的森林火灾。了解针叶林冠层特征, 探究树冠火发生、蔓延机制, 估测潜在冠层火行为是预防和扑救树冠火的关键。方法本研究以妙峰山地区主要的针叶林, 油松林和侧柏林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灌木、草本和地表枯落物负荷量, 采用分段标准枝法对冠层可燃物负荷量进行了分层调查与测算, 研究冠层特征(冠层密度、冠层可燃物负荷量)的垂直分布规律; 并利用树冠火发生和蔓延模型以及火焰高度和强度模型, 按照树冠火类型划分标准, 研究针叶林树冠火发生的概率、类型和潜在火行为。结果油松林平均冠层密度为0.192kg/m3, 侧柏林为0.127kg/m3, 油松林冠层平均有效可燃物载量为1.21kg/m2, 侧柏林为0.619kg/m2; 油松林和侧柏林的下层(0~3m)垂直分布差异性较大, 油松林下层可燃物负荷量占整体负荷量10.5%, 而侧柏林则高达21.1%;在中等和高的燃烧情况下, 2种林分均表现出较高的潜在火行为指标, 油松林最高蔓延速度、火线强度和火焰高度分别为:91m/min、45281kW/m、23m, 侧柏林为85m/min、19911kW/m、16m。结论冠层密度和冠层可燃物负荷量随树高变化趋势相似; 林分树冠火发生概率和类型与林分冠层可燃物和冠层密度的垂直分布关系密切; 2种林分的连续型树冠火的潜在火行为估算指标具有蔓延速度快, 火焰强度大, 火焰高度高的特点, 一旦发生树冠火, 人为处置困难。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不同植物恢复措施对采石矿废弃地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选取白杨Populus tomentos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黄栌Cotinus coggygria和油松+黄栌5种典型植物恢复措施,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采用措施后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通过5种植物恢复措施对采石矿进行修复后的土壤粒径均主要分布在0.25~10.00 mm;②相比较于白杨、油松、黄栌、油松+黄栌4种恢复措施,侧柏恢复措施下土壤容重降低了2.51%~29.83%、土壤孔隙度增大了7.49%~24.16%、土壤持水量升高了3.74%~24.03%;③5种不同植物恢复措施治理后的表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比深层提高1.36%~24.30%;④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不同植物恢复措施下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率、土壤孔隙度等指标分析得出:矿区土壤物理性质质量从高到低排序为侧柏、油松+黄栌、油松、黄栌、白杨,其中侧柏、油松+黄栌、油松3种植物恢复措施最后综合得分无显著差异,即在采石矿的生态恢复中优先依次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松大蚜成蚜和3龄若蚜对鲁山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效应。[方法]采用"Y"形嗅觉仪测试方法研究松大蚜对油松的松针、嫩枝、鲜球果、干果主干以及黑松、白皮松、赤松、刺槐、胡枝子、侧柏、合欢、黄荆这些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结果]成蚜和3龄若蚜试验结果一致,油松和白皮松对松大蚜有明显的招引,赤松和黑松可能成为其潜在的危害对象,侧柏、刺槐、胡枝子、合欢、黄荆不会成为松大蚜的危害和寄主对象。[结论]油松的嫩枝挥发物质对松大蚜有显著的招引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