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探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在不同钙离子浓度养殖时,内脏团和外套膜细胞对环境中钙离子的吸收,以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对碳酸酐酶的影响,本实验设定了5种钙离子的环境浓度(0 m M、0.5m M、1.25 m M、2 m M、3 m M),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内脏团和外套膜组织细胞内钙离子含量,用荧光定量PCR检测α-碳酸酐酶基因(HcCA)表达,并用乙酸对硝基苯酯的水解间接测定碳酸酐酶活性,以期能阐明环境中钙浓度对组织细胞钙含量的影响,和组织细胞内不同钙含量与碳酸酐酶基因表达和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的钙离子浓度下,活体三角帆蚌的内脏团细胞中钙含量显著高于外套膜细胞(P0.05),并且表明从0 m M到2 m M浓度,内脏团和外套膜细胞内的钙含量显著上升(P0.05),在3 m M浓度时出现下降(P0.05)。同时,细胞内Ca~(2+)含量较低时,HcCA在内脏团和外套膜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细胞内Ca~(2+)含量较高组(P0.05),但细胞内Ca~(2+)荧光强度为8×104时达到饱和且开始下降,而HcCA的表达在细胞内Ca~(2+)荧光强度为6×104已经最高,并开始下降。环境钙离子浓度在0 m M、0.5 m M时碳酸酐酶活性显著高于1.25 m M、2 m M、3 m M浓度组(P0.05),而且1.25 m M、2 m M、3 m M浓度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发现碳酸酐酶在0.5 m M钙离子浓度中活性较高但表达量却较低,而在1.25 m M和2 m M浓度中表达量高但活性较低,并且碳酸酐酶外套膜细胞酶活性在各浓度均显著高于内脏团细胞(P0.05)。本研究为三角帆蚌水体最适养殖钙浓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工诱导花鳗鲡的精巢发育成熟及其精子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肌肉注射HCG的处理方式(剂量为500U/㎏•体重,每周注射1次,注射时间为6周)诱导雄性花鳗鲡性腺发育成熟,成熟率达80.0%。对人工催熟花鳗鲡精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花鳗鲡精子头部长径为3.81±0.69µm,短径为1.24±0.15µm;尾部长度为24.83±3.05µm;精液pH为7.3~7.5,精子密度为1.02×1010尾/ mL。精子的适宜盐度为15~20,其中盐度为15时,精子激活比率最高,快速运动时间以及精子的寿命最长。精子的pH适宜范围为6.0~8.0,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精子的活力与寿命。另外,4 种金属离子(Mg2+、Ca2+、Na+和K+)对花鳗鲡精子活力与寿命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金属离子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精子的活力、缩短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而MgCl2、CaCl2、KCl、NaCl溶液浓度为0.4~0.6g/mL时,精子活力最好,最高激活比率为3级(41.0%~60.0%)。  相似文献   

3.
4种常用渔药对花鳗鲡幼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7~29℃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高锰酸钾、甲醛、食盐和二氧化氯等4种常用渔药对平均体质量(0.16±0.07)g花鳗鲡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发现,高锰酸钾对花鳗鲡幼鱼的24、48、72、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45、3.66、3.46、3.31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74mg/L;甲醛对花鳗鲡幼鱼的24、48、72、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04.74、93.75、89.95、88.78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22.54mg/L;食盐对花鳗鲡幼鱼的24、48、72、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7 392、25 461、23 699、22 278mg/L,安全质量浓度为6600mg/L;二氧化氯对花鳗鲡幼鱼的24、48、72、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74、2.76、2.60、2.44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45mg/L。花鳗鲡幼鱼对4种渔药的敏感性为:二氧化氯高锰酸钾甲醛食盐;其中高锰酸钾和甲醛的安全质量浓度接近生产中常用剂量,在花鳗鲡养殖中要慎用;二氧化氯的安全质量浓度高于厂家推荐的使用剂量,但对花鳗鲡幼鱼具有较强的致死效应;食盐的安全质量浓度高于生产中常用剂量,在花鳗鲡养殖中可放心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花鳗鲡(Anguila marmorata)AQP3基因在不同盐度下的表达规律,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花鳗鲡AQP3基因c DNA全长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了花鳗鲡AQP3在9个组织中的分布及盐度胁迫后鳃、肾、肠组织在0、6、12、24 h和3、5、10 d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花鳗鲡AQP3基因的c DNA全长为1299 bp,开放阅读框(ORF)为891 bp,5’非编码区(UTR)和3’非编码区(UTR)分别为60 bp和348 bp,共编码296个氨基酸,具有6段跨膜结构域及2个NPA(天冬氨酸-脯氨酸-丙氨酸)保守结构域。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花鳗鲡AQP3基因与其同属的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同源性分别高达97.0%和96.0%。RT-q PCR检测发现,AQP3基因在鳃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而在脾脏中表达量最低;在咸淡水(盐度10)和海水(盐度25)组中,鳃组织的AQP3基因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且在各时段均显著下调;肾组织的AQP3表达水平在咸淡水(除24 h外)和海水(除6 h外)组中也显著下调;肠组织的AQP3表达水平在咸淡水组中显著上调,而在海水组中则显著下调。研究表明,花鳗鲡AQP3的mRNA表达量在应对不同盐度环境时呈现不同的表达变化模式,这将为深入揭示花鳗鲡适应盐度变化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和4(GPx1、GPx4)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Complete coding sequence,CDS)。GPx1基因全长993bp,5′非编码区(UTR)29bp,CDS573bp,3′UTR372bp,PolyA19bp;第803-898位碱基(位于3′UTR)形成1个硒半胱氨酸插入序列(Selenocysteine insertion sequence,SECIS),协助144-146位密码子TGA编码Sec。GPX4基因全长1048bp,5′UTR115bp,CDS561bp,3′UTR346bp,polyA26bp,第766-863位碱基(位于3′UTR)形成1个SECIS,协助299-301位密码子TGA编码Sec。GPx1包含190个氨基酸,分子量21.4kD,等电点8.04,第21位氨基酸具有1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GPx4包含186个氨基酸,分子量21.4kD,等电点8.85,第68位和153位氨基酸具有2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GPx1、GPx4均具有Sec、Trp、Gln和Asn构成的催化四联体。日本鳗鲡与其他脊椎动物相比,GPx1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42.7%~60.2%,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56.4%~80.4%;GPx4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46.5%~60.2%,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59.9%~81.2%。进化分析显示,脊椎动物的GPx1、GPx4分别占据进化树的不同分支。利用Swiss-Model预测了日本鳗鲡GPx1、GPx4单体的3D模型,序列分析显示,GPx1可以形成1个同源四聚体。本研究在克隆日本鳗鲡β-actin基因部分CDS序列的基础上,采用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了日本鳗鲡GPx1、GPx4基因表达,比较了GPx1、GPx4在鳃、皮肤、肌肉、肝、脾、肾、肠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发现在鳗鲡的肠、肌肉、肝脏等组织中GPx1、GPx4明显表达,并且GPx1的表达量高于GPx4。  相似文献   

6.
田娟  涂玮  曾令兵  文华  蒋明  吴凡  刘伟  杨长庚 《水产学报》2012,36(6):900-907
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尼罗罗非鱼[初始体质量(62.50±3.44)g]进行饥饿28d和随后再投喂21d的处理,于饥饿第0、7、14、21、28天和再投喂第14、21天进行采样分析,研究饥饿和再投喂期间尼罗罗非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脏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IN)mRNA表达丰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与饥饿第0天相比,饥饿超过7d鱼体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再投喂21d显著增加(P<0.05);肝体比随饥饿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后较饥饿时升高,但显著低于饥饿前水平(P<0.05)。在血清指标上,甘油三酯、血糖、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均随饥饿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恢复投喂后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饥饿前水平(P<0.05);饥饿和再投喂对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影响(P>0.05)。在激素方面,与饥饿第0天相比,饥饿使血清GH含量及其肝胰脏mRNA表达丰度显著升高,血清IGF-Ⅰ及其肝胰脏mRNA表达丰度降低,恢复投喂后两者均显著升高(P<0.05);INmRNA表达丰度在饥饿7~21d显著升高(P<0.05),饥饿第28天时无显著差异(P>0.05),再投喂后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7.
张振宇  王秋荣  叶坤  王志勇 《水产学报》2016,40(9):1440-1450
为了探讨禁食对大黄鱼体成分、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从海上网箱选择规格相近、健康的养殖大黄鱼105尾[平均体质量(249.07±7.28)g]进行禁食实验,分别在实验开始时及禁食后第3、7、14、21、28、35、42和49天采集实验鱼肌肉和血液样品,进行肌肉营养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大黄鱼肌肉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粗脂肪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粗蛋白含量在禁食后第21天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总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禁食后第3天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钾离子(K~+)、钙离子(Ca~(2+))、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含量显著上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含量显著下降;血清总蛋白(T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碱性磷酸酶(ALP)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血清中除了Na~+和Cl~-含量出现波动性上升外,血清中的葡萄糖、蛋白质、脂类、K~+和Ca~(2+)含量以及血清代谢酶活性均出现波动式下降,表明大黄鱼禁食期间主要以脂类作为能量来源,体内营养物质代谢活动强度呈波浪形的起伏变化,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机体代谢活动趋于减弱,但免疫功能和代谢机能未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把草鱼置于低pH(6.0,5.5,4.5)水中4d和7d,测试鳃和肝组织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的第4天,低pH引起肝组织SOD活性升高,而对鳃组织SOD活性无显著影响;在第7天,低pH引 起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而鳃组织在pH6.0和pH5.5时SOD活性升高,在pH4.5时SOD活性下降。提高水中钙浓度,可减缓pH4.5实验组(第7天)鳃和肝组织SOD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锦鲤不同养殖模式下水体中氨氮含量的变化规律,在肥水池塘、新水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水泥池、定期换水的水泥池、定期投放微生物制剂的水泥池中进行了锦鲤养殖试验,测定水体中氨氮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间氨氮含量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各组氨氮含量与时间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为显著负相关,其余各组为显著正相关。肥水池塘、新水池塘、不换水的水泥池、定期换水的水泥池4个试验组的氨氮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的氨氮含量在鱼种投放后第4天达到最高值0.42 mg·L-1,而后随时间的延长,氨氮浓度处于波动下降的状态。定期投放微生物制剂水泥池的氨氮浓度分别在试验第10天和第20天出现了两个波峰,在第14天和第25天出现了两个波谷,整体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中,日本鳗鲡浸泡在0.053 mg/kg含阿维菌素的鱼康双效灵溶液中药浴,停药时间2天至13天,鳗鱼体内阿维菌素的残留值为0.0013 mg/kg-0.0042 mg/kg.在实际鳗鱼养殖生产中,日本鳗鲡应用含阿维菌素的指环清(浓度0.053 mg/kg)和灭虫精(浓度0.3 mg/kg)来防治寄生虫病害,停药时间3天至51天,鳗鱼体内阿维菌素残留为0.00078 mg/kg-0.0038 mg/kg.结合实验室的实验和实际生产鳗鱼对阿维菌素的残留检测结果分析,本人认为,含阿维菌素的药物按正常使用剂量用于防治鳗鱼寄生虫病害,其停药期初定15天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1.
将泥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0.025 mg/L)、中(0.25 mg/L)、高(2.5 mg/L)剂量 Ce~(3+)染毒组;低(0.025 mg/L)、中(0.25 mg/L)、高(2.5 mg/L)剂量Cd~(2+)染毒组;低(0.025 mg/L Cd~(2+)+0.025 Ce~(3+))、中(0.25 mg/L Cd~(2+)+0.25 mg/L Ce~(3+))、高(2.5 mg/L Cd~(2+)+2.5 mg/L Ce~(3+))剂量联合染毒组,每组60尾.分别于第1、2、3、5、7、10 d测定肝脏中SOD和POD的活性.结果表明:低剂量 Ce~(3+)染毒组SOD、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中剂量 Ce~(3+)染毒组SOD活性前3 d高于对照组,自5 d开始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高剂量 Ce~(3+)染毒组SOD活性前2 d显著高于对照组,从第3 d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中、高剂量 Ce~(3+)染毒组POD活性前5 d高于对照组,从第7 d开始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低剂量Cd~(2+)染毒组SOD、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中剂量Cd~(2+)染毒组SOD活性前7 d高于对照组,第10 d开始低于对照组,中剂量Cd~(2+)染毒组POD活性始终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Cd~(2+)染毒组SOD活性前2 d高于对照组,从第5 d开始低于对照组,高剂量Cd~(2+)染毒组POD活性前2 d高于对照组,从第3 d开始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低、中剂量联合染毒量组SOD、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剂量联合染毒组SOD、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Ce~(3+)在低质量浓度下可以提高泥鳅体内SOD、POD活性,高质量浓度下则抑制SOD、POD活性.  相似文献   

12.
Ca^2+、Mg^2+对凡纳滨对虾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陈昌生 《水产学报》2004,28(4):413-418
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和正交设计法,研究水环境中Ca~(2 )、Mg~(2 )、Ca~(2 ) Mg~(2 )总量及Ca~(2 )/Mg~(2 )比值对凡纳滨对虾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凡纳滨对虾48h的Ca~(2 )的LC_50为407.38mg·L~(-1)、Mg~(2 )的LC_(50)为741.31mg·L~(-1)。(2)在Ca~(2 )/Mg~(2 )比值为1:10时,对凡纳滨对虾生存没有影响;(3)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与Ca~(2 )浓度有密切关系,其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在Ca~(2 )/Mg~(2 )比值为1:3时,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存活率随着Ca~(2 ) Mg~(2 )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但达到一定质量浓度后,又随着Ca~(2 ) Mg~(2 )质量浓度的继续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乳酸诺氟沙星对草鱼肝脏CAT、AKP和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研究了乳酸诺氟沙星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脏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草鱼肝脏CAT、AKP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T酶活性在注射后的第5天升至最大值,注射后的第20天降至最小值,AKP活性在注射后的第10天升至最大值,注射后的第20天降至最小值;随着注射剂量的不断加大,CAT、AKP酶活性值也出现先升后降的过程,注射浓度为150 mg/kg时酶活性值最大。GOT酶活性随注射浓度增大呈降低趋势,注射后第5天,浓度为100 mg/kg时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随时间延长差异不显著(P>0.05)。GPT活性随注射浓度增大以及时间延长其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给药浓度为50~100 mg/kg时,既能使药效最好而又不会对肝脏产生明显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浮游虫黄藻可与共生虫黄藻一起维持珊瑚群落的健康。前期研究表明 1 株营浮游生活的虫黄藻(Symbiodinium sp. ECSFRI081109)在不同磷酸盐浓度培养下的生长速率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所差异。为了解其对不同磷酸盐浓度的响应机制, 本研究利用 RNA?Seq 技术对高磷酸盐初始浓度(35 μmol/L)和低磷酸盐初始浓度(0.15 μmol/L)下不同培养时间(第 0 天、第 5 天和第 10 天)的虫黄藻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做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测序组装后获得 80955 个 Unigenes, 其中在 NR、GO、KEGG、eggNOG、SwissProt 以及 Pfam 数据库中共同注释的有 4407 个。对 5 个实验组的转录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得到 23 个与磷利用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主要有磷脂酶 A2、磷脂酶 B、磷脂酶 C、 磷脂酶 D、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无机磷酸盐转运体、Na+ 依赖型磷酸盐转运体、线粒体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 根据不同磷酸盐初始浓度培养下上述基因的表达量变化, 推测在低磷环境下, 虫黄藻可通过增强对无机磷酸盐的转运能力及利用磷酸酶分解有机磷以缓解磷胁迫, 从而维持细胞生长。本研究旨为深入了解浮游虫黄藻响应不同磷酸盐浓度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镉对草鱼鳃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室条件下,把草鱼置于镉浓度分别为0.06mg/L、0.30mg/L、1.50mg/L水中,分别在处理后第1、4、7天取样测定其鳃和肝组织中S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0.06mg/L镉浓度时,鳃组织SOD活性无显著变化,而0.3mg/L、1.50mg/L镉浓度时。鳃组织SOD显著降低;对于肝组织,第1天的0.06mg/L、0.30mg/L镉浓度组和第4天的0.06mg/L镉浓度组,SOD活性显著升高,而第7天0.30mg/L、1.50mg/L镉浓度时肝组织的SOD显著降低。提高水中的钙浓度,可使所有鳃组织SOD活性较软水组适当升高,同样在0.30mg/L镉浓度组的第7天和镉浓度为1.50mg/L组的肝组织SOD较软水组也适当升高。  相似文献   

16.
在(20±2)℃的水温条件下,将异育银鲫(Carassais auratus gibebio)分别浸浴于0.2 mg/L、0.5 mg/L浓度(理论浓度)的敌百虫水溶液进行7 d富集试验,第8天起隔天换清水进行消除试验,研究了敌百虫在异育银鲫体内的富集与消除规律。结果显示:鳃组织中敌百虫富集浓度最高,且给药后2 h时就接近水体中药物浓度,7 d内一直保持在相对较平稳的浓度水平;肝胰脏、肌肉组织中敌百虫浓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肝胰脏组织富集浓度略高于肌肉组织。消除试验1 d后鳃组织中敌百虫浓度迅速下降,消除了91.4%,以后消除速度趋缓,至第5~7天未检出敌百虫;肝胰脏、肌肉组织中敌百虫浓度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且分别在消除试验的第5天、第7天未检出敌百虫,肝胰脏组织中敌百虫消除速度比肌肉组织中快。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急性低盐胁迫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存活、血清离子浓度和激素水平的影响,将斜带石斑鱼幼鱼从盐度30(对照组)的水体直接转移至盐度0、5、10、20的水体中,于2 h、6 h、12 h、48 h和72 h检测幼鱼血清中的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浓度和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并记录幼鱼存活情况。结果显示,血清Na~+和Cl~-浓度随盐度增加显著上升(P0.05)。盐度0组和对照组血清Na~+浓度随实验时间变化不大,较稳定(P0.05);而盐度5和盐度10组血清Na~+浓度在6 h降低,随后升高并保持稳定(P0.05);盐度20组血清Na~+浓度随时间的延长出现显著波动(P0.05)。随时间延长Cl~-浓度在盐度0组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在盐度5、10和20组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K~+浓度在盐度0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随时间延长K~+浓度在盐度0组先升后降(P0.05),而在盐度5、10和20组以及对照组则先降后升(P0.05)。GH水平在盐度20和对照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随时间延长GH水平在盐度0、5和10组呈先下降至6 h处达到最低点,而后上升的趋势(P0.05),而在盐度20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PRL在各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时间延长各试验组血清PRL水平先下降后上升至12 h达到最大值后又下降(P0.05),最后趋于稳定。COR水平在盐度0、5和10组显著高于盐度20和对照组(P0.05)。随时间延长在盐度0、5和10组的变化规律与PRL水平类似,而在盐度20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随时间延长在盐度0组幼鱼死亡率逐渐升高,72 h内全部死亡;盐度5组幼鱼在实验期间仅有极少数死亡,而其它组幼鱼无死亡情况,这表明斜带石斑鱼幼鱼能够适应在盐度低至5的急性胁迫下存活,但在淡水急性胁迫条件下不能长时间存活。  相似文献   

18.
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 D88)是TLR(toll-like receptor)信号通路的关键接头蛋白,在先天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实验首次克隆了欧洲鳗鲡My D88基因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Aa My D88,其全长为1 539 bp,开放阅读框为846 bp,编码282个氨基酸。该蛋白三维丝带空间结构图与人类的My D88十分相似,具有My D88家族典型的死亡结构域和TIR(toll-like/IL-1 receptor)结构域,其中TIR结构域中含有3个序列高度保守的box1、box2和box3。同源性分析显示,欧洲鳗鲡My D88氨基酸序列与斑点叉尾相似性最高,为76.3%,与其他鱼类相似性为67.5%~73.2%,与哺乳动物相似性较低,为61.6%~62.6%。欧洲鳗鲡My D88在系统进化树中与其他鱼类My D88聚为一支,哺乳类以及两栖类My D88分别聚为一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Aa My D88基因在欧洲鳗鲡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心脏、肠、脾脏以及肾脏中也有较高的表达,而肌肉和鳃中的表达水平较低;欧洲鳗鲡经山羊Ig G肌肉注射后,肾脏Aa My D88基因在第7天表达量有显著性提高,14 d后恢复至正常水平,而脾脏Aa My D88基因表达水平从第7~21天持续显著上调,于第7天达到峰值,其表达量为肾脏的1.7倍;欧洲鳗鲡鳍细胞系经poly I:C处理后,Aa My D88基因表达水平在3 h显著降低,6~48 h均有显著升高,于12 h达到峰值。LPS处理后的欧洲鳗鲡鳍细胞系Aa My D88基因表达水平在3 h显著降低,6和12 h显著升高,于12 h达到峰值,24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poly I:C处理组My D88基因表达水平在12~48 h均显著高于LPS处理组。研究表明,My D88在欧洲鳗鲡抵御外源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水温(21±1)℃下,给体重(592.5±52.5) g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雌亲鱼投喂每千克体重含0.034 g淫羊藿和0.034 g菟丝子浸膏的饲料90 d,对照组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研究淫羊藿和菟丝子对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淫羊藿和菟丝子的雌鱼卵巢大部分卵母细胞属第Ⅱ时相,性腺指数和肝体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卵母细胞油滴明显增多,部分卵母细胞胞质已充满油滴,核仁变小增多;血清雌二醇(E2)和11-酮基睾酮(11-KT)水平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11-KT含量约为对照组的4倍;肝脏卵黄蛋白原基因vtg表达量升高,实验组和对照组卵巢cyp19a1仅微量表达,肝脏未检测到erα和erβ的表达;实验组肌肉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最主要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在亲鱼培育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淫羊藿和菟丝子促进了日本鳗鲡卵母细胞油滴和肝脏卵黄蛋白原增加,提高了肌肉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为卵黄生成和卵母细胞进一步发育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免疫指标及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蟹初始体质量为(71.25±1.13)g。设计对照组(不额外添加氨氮,水中本底氨氮质量浓度约为1 mg/L)、低浓度组(10 mg/L NH4Cl)、中浓度组(50 mg/L NH4Cl)、高浓度组(100 mg/L NH4Cl)4种不同的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于胁迫的第1天、3天、5天、15天抽取血淋巴进行相关免疫指标测定,并观察氨氮胁迫15 d后对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处理组的血细胞密度(DHC)在胁迫初期(第1天和第3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胁迫第5天,各组血细胞密度均升至最高;但至第15天时,高浓度组的DHC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浓度的氨氮胁迫在短期内可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浓度的氨氮胁迫却抑制其活性;随胁迫时间延长,SOD活性变化趋势与DHC相似,CAT活性在胁迫第5天时出现显著下降(P<0.05),且3个氨氮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第15天时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丙二醛(MDA)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不同浓度的氨氮胁迫使MDA增加速度不同,浓度越高,MDA在体内累积量越大;(2)与对照组相比,3个氨氮处理组的中华绒螯蟹在遭受氨氮胁迫15 d后,其肝胰腺B细胞数量均减少,转运泡体积明显增大,细胞核增大且数量增多;而且在高浓度组中,中华绒螯蟹的部分肝小管基膜破裂、细胞结构模糊,少量细胞核解体。结论认为,随着氨氮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中华绒螯蟹DHC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增加,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遭到损伤,同时机体细胞和组织受到伤害甚至出现死亡。研究结果从免疫学与形态学的角度阐明了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的毒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