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中华绒螯蟹养殖正方兴未艾,但面临的问题较多,作者围绕着我国河蟹养殖生产发展迅猛,我国三大水系的中华绒螯蟹在繁育养殖生产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我国中华绒螯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政策和措施等专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全程的质量控制并优质高效地完成上海蟹种输台任务,本文基于物联网、智慧服务技术,研究并开发了蟹种质量动态追溯系统。针对两岸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多变的运输环节,该系统采用多种计算节点和软件形态采集应用信息,并通过统一的协同服务空间与智能资源库完成数据与信息交换,成功实现了基于两岸的蟹种质量全程质量监控、动态追溯和智慧服务,在中华绒螯蟹蟹种精细养殖领域起到了示范性作用。该系统已在2013年上海中华绒螯蟹蟹种养殖与输送台湾苗栗的全程中成功应用,为9批次695箱77万只蟹种提供了质量追溯智慧服务,台湾30家示范养殖户成功实现了蟹种质量溯源,蟹种箱和蟹种网袋可溯源率100%,取得了政治、经济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固城湖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的现象呈现明显,为寻求固城湖水环境质量污染原因,本文将利用物料平衡原理,建立氮磷总量的数学模型,计算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养殖每年所产生的氮磷量,经与实测结果验证,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计算得到,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养殖所产生的氮、磷量与固城湖大湖区、港口和河口的氮、磷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养殖可导致固城湖水体的氮磷总量呈现快速增长。为更好地保护固城湖水生态环境,应严格控制中华绒螯蟹养殖的规模,杜绝中华绒螯蟹养殖产生的有机污水直接排放入固城湖。  相似文献   

4.
商品蟹湖泊围网规模化暂养及冬季捕捞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湖泊中利用围网进行中华绒螯蟹规模化暂养,每个围网的面积为2 hm2.采用低密度(1413~1955.5 kg/hm2),大小蟹、雌雄蟹分开,分池暂养等技术措施,经过31~87 d的暂养,总回捕率达95%以上.该项技术解决了在湖泊中规模化暂养中华绒螯蟹时的防逃、保持质量以及冬季(低温时段)捕捞问题,适合于有一定规模的中华绒螯蟹养殖和经营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绒螯蟹的养殖过程中,药物残留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而将中草药用于中华绒螯蟹病害防治方面,不仅可以解决机体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的问题,而且还符合发展绿色水产养殖业的养殖理念,为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效益提供了一条全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各地掀起了人工养殖河蟹的热潮,长江水系蟹种因具有其它蟹种无可比拟的生长优势而成为广大养殖户的首选。一些初次养殖河蟹的养殖户,因蟹苗市场真假混杂、鱼目混珠而没有选购到正宗优质蟹种,遭受到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正确引导河蟹的人工养殖,本文就河蟹种质的外观鉴别方法作一介绍。 河蟹又叫螃蟹、毛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在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该属除中华绒螯蟹外,还有日本绒螯蟹、直额线螯蟹和狭额绒螯蟹三个种。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分布较广,因栖息生态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四个种群,即长江水系种群、辽河水系种群、瓯江水系种群和闽江水系种群。适于人工养殖的中华绒螯蟹种是指规格在2g以上一秋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统称。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新品种登记号GS-01-003-2011)是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以2000年从国家级江苏高淳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原种场收集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为基础群体历经10年5代选育而成。中华绒螯蟹"长江2号"(新品种登记号GS-01-004-2013)是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以2003年从荷兰引回的莱茵河水系中华绒螯蟹为基础群体,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新品种登记号GS-01-003-2011)是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以2000年从国家级江苏高淳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原种场收集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为基础群体历经10年5代选育而成。中华绒螯蟹"长江2号"(新品种登记号GS-01-004-2013)是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以2003年从荷兰引回的莱茵河水系中华绒螯蟹为基础群体,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华绒螯蟹养殖正方兴未艾,但面临的问题较多,作者围绕我国河蟹养殖生产发展迅猛,我国三大水系的中华绒赘蟹在繁育养殖生产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我国中华绒螫蟹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政策和措施等专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李思发 《水产学报》2002,26(6):493-497
用包括Z2和Opp17两个10碱基随机引物在内的10个引物,对来自荷兰斯科克莱(Skodely)、美国加州圣何塞(San Jose)的中华绒螯蟹群体与中国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群体进行RAPD遗传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中华绒螯蟹群体特有的Z2引物扩增的700bp标记带(Z2^700bp),在荷兰与美国2个中华绒螯蟹群体中同时出现,而不出现日本绒螯蟹南流江种群中特有的880bp标记带(Z2^880bp),表明欧洲、美国中华绒螯蟹与中国中华绒螯蟹为同种Eriocheir sinensis,而非日本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us;(2)Opp17引物扩增的947bp片段在中国长江、荷兰及美国3个中华绒螯蟹群体内的出现频率均达100%。结合Z2引物扩增结果,欧洲与美国中华绒螯蟹群体极可能是从中国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引入繁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