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晚粳稻区白背飞虱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五(2)代白背飞虱对粳稻的为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 作者于1996~1997 年在中、晚粳水稻品种武育粳 3 号和 So15 上,通过接虫笼罩法结合小区、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虫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五(2)代白背飞虱的增殖规律、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⒚结果表明,中、晚粳稻不同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⒚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⒚五(2)代白背飞虱百丛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⒚因此,当五(2)代白背飞虱早发或中等以上发生时,必须用药防治⒚控制其危害,防治指标为 180~250 头⒚  相似文献   

2.
白背飞虱危害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是太湖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及水稻品种的变更,白背飞虱跃升为太湖稻区水稻生长前期的优势种群。目前国内的研究多侧重于褐飞虱的危害及其防治,关于白背飞虱危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国内鲜见报道[1,2]。为了探明白背飞虱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危害时,不同虫口密度与产量的关系,作者于1997年进行了白背飞虱危害对水稻产量结构影响的研究。1 材料与方法供试水稻品种为S015。试验田共分28小区,小区面积20m2。选取均匀饱满的…  相似文献   

3.
中,晚粳稻区白背飞虱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五(2)代白背飞虱对粳稻的为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作者于1996-1997年在中、晚粳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So15上,通过接虫笼罩法结合小区,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虫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五(2)代白背飞虱的增殖规律,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中、晚粳稻不同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五(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宁乡市早稻3个主栽品种(湘早籼45、中早39和陵两优211)对三(2)代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种群影响,为白背飞虱预测预报及遴选水稻主栽品种提供依据,通过室内试管单头饲养法和养虫笼群体饲养法研究了三(2)代白背飞虱在3个主栽品种卵历期和孵化率、若虫历期和羽化率、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等种群参数。结果表明:3个水稻品种对三(2)代白背飞虱卵的历期和孵化率无显著性影响,但白背飞虱若虫历期和羽化率在3个水稻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三(2)代白背飞虱在杂交稻陵两优211上产卵量和雌虫寿命均显著高于常规稻湘早籼45和中早39。说明杂交稻陵两优211更适合三(2)代白背飞虱种群的生存和繁殖。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通州市白背飞虱大发生频次达57.89%,暴发期百穴虫量达5000头左右,给水稻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为此,作者于1996~2000年开展了"白背飞虱灾变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通过对白背飞虱的监测预报和系统研究,明确了其灾变规律,确立了二代白背飞虱防治指标及防治策略,探明了与之相配套的水稻中后期病虫控制技术,并进行了推广应用,提高了稻飞虱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水稻对非靶标节肢动物的影响是转基因水稻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开展了大量关于转Bt基因水稻对非靶标害虫安全性评价的研究,但多限于1代,不能完全反映田间情况。试验以转Bt基因水稻T1C 19(含cry1C基因)和T2A 1(含cry2A基因)以及其亲本非Bt水稻MH63为材料,在室内条件下连续饲养白背飞虱4代,研究转Bt水稻对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继代效应,以明确T1C 19和T2A 1水稻对白背飞虱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在3种水稻品种上连续取食4代以后,其生长发育(若虫发育历期、若虫存活率、雌成虫体重)和繁殖(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指标均没有受到水稻品种的显著影响。可见,供试的T1C 19和T2A 1对白背飞虱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白背飞虱在杭州地区主栽水稻品种、杀虫剂在拌种和喷雾使用方式下的发生动态及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SRBSDD)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主栽水稻品种上白背飞虱虫量与SRBSDD的病情呈显著正相关,齐穗期SRBSDD病情指数(Y1)与8月初(X2)、9月初(X4)的白背飞虱密度呈显著正相关,预测模型为Y1=-7.962+0.110 X2+2.505 X4(r=0.808,P0.000 6),表明秧田期和本田初期白背飞虱迁入造成的初侵染、主害代(8月份)白背飞虱传毒造成的再侵染对后期SRBSDD发生程度均有显著影响;药剂拌种和喷雾2种施药方式对白背飞虱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通过控制传毒媒介昆虫对SRBSDD预防效果明显,其中吡虫啉种衣剂拌种、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喷雾处理预防效果最佳,分别为61.7%和73.2%;白背飞虱田间防效、虫口密度与后期SRBSDD防效、病情指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在白背飞虱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带毒率较高的情况下,可采用药剂拌种或在秧田期和大田初期喷雾,重点防治白背飞虱,降低带毒飞虱基数及种群增长率,降低主害代侵入风险,达到防控SRBSDD的为害和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二、四代二化螟发生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成熟时,对我市水稻当家品种(组合)二化螟为害程度不同的稻田采取健株样和螟害株株进行考种测产,发现二、四代二化螟造成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空秕粒数增加和千粒重下降。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了二、四代二化螟的螟害率和残留虫量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式。当二、四代螟害率和残留虫量达到一定量时,便开始对产量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稻飞虱是一种具有迁飞性、暴发性、隐蔽性的害虫,在湖南危害水稻的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以褐飞虱为主。主要集中在稻丛下部,吸取水稻汁液,致烂秆倒伏。褐飞虱在湖南一般发生5代,白背飞虱发生6代。  相似文献   

10.
稻飞虱是一种具有迁飞性、暴发性、隐蔽性的害虫,在湖南危害水稻的主要是褐飞飞虱和白背飞虱。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以褐飞虱为主。主要集中在稻丛下部,吸取水稻汁液,致烂秆倒伏。褐飞虱在湖南一般发生5代,白背飞虱发生6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