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蓝莓枝枯病拮抗细菌HMQAU140045的鉴定和抑真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蓝莓毛色二胞枝枯病菌假可可毛色二胞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为靶标菌,通过稀释平板法从山东青岛的蓝莓种植园根际土壤中分离出20株细菌,采用对峙平板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得到一株对靶标菌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菌株HMQAU140045,采用凹玻片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菌株发酵滤液对靶标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50倍的发酵滤液的抑制率可达100%。离体枝条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不同组分对蓝莓毛色二胞枝枯病的防治效果均可达90%以上。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抑真菌谱广,对包括4种蓝莓枝枯病菌在内的15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以及gyrB的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试验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HMQAU140045具有较好的抑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从南方红豆杉分离到的一种新内生真菌紫杉木霉Trichoderma taxi菌株ZJUF0986,与水稻纹枯病菌对峙培养。结果发现,该内生真菌通过菌丝缠绕附着等重寄生方式,导致纹枯病菌菌丝断裂或其内含物降解直至死亡。其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也能强烈抑制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显著降低病原菌的菌核萌发率;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1.08和3.59μg/m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JUF0986浓度80μg/ml的活性代谢产物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63.82%,与50μg/ml井冈霉素A的防治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3.
从印楝叶片和果实中分离93株内生放线菌。生长速率法测定表明29株内生放线菌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具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YL-2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达82.65%。杯碟法测定表明菌株YL-2发酵液对供试的18种植物致病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盆栽试验表明菌株YL-2发酵液对稻瘟病防效达85.41%,显著高于浓度为25 mg/L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的防效。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成分和16S rDNA序列,初步鉴定菌株YL-2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  相似文献   

4.
一株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平板稀释法、平板对峙法从核桃根部皮层筛选出一株对核桃根腐病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株1A,通过形态特征测定、理化特性分析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KJ865856;其抑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拮抗菌对核桃根腐病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抑菌率达63.33%;此外,该菌对板栗疫病菌等几种不同的林木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抗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通过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降解真菌细胞壁中蛋白质和纤维素,破坏病菌菌丝,病菌生长受到抑制。该拮抗菌能够显著抑制核桃根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孢子萌发抑制率达74.89%,病菌菌丝表现为菌丝扭曲、断裂,分支增多并缠绕,菌丝颜色加深等。盆栽生防效果研究显示,该拮抗菌对各组核桃根腐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采用该拮抗菌预处理具有相对较好的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防治杨树溃疡病内生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筛选到对杨树溃疡病有良好生防效果的拮抗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发酵液“三明治”法和改良琼脂扩散法复筛,以及离体组织试验对杨树不同部位组织的内生菌进行了分离筛选,并对目的菌株进行了防治效果测定;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及其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115株杨树内生菌中筛选出有拮抗效果的菌株24株,并复筛出拮抗效果良好的菌株5株,最终从杨树内生菌中筛选出1株杨树溃疡病拮抗真菌,编号为YGF9,其对杨树离体组织溃疡病防治效果可达76.47%,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表明菌株YGF9可有效抑制杨树溃疡病病原菌的生长,是防治杨树溃疡病的潜在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6.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发酵液抑菌试验,从细辛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筛选出拮抗效果较好的生防真菌F1-6菌株,经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鉴定,确定该菌为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对峙培养和发酵液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叶枯病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1.25%和63.64%;室内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细辛叶枯病的预防效果为70.78%、治疗效果为61.03%。  相似文献   

7.
嗜线虫致病杆菌YL001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陕西杨凌土样中筛选得到一株昆虫病原线虫,从其体内分离到它的共生菌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nematophilus,编号为YL001,为明确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本试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抑制孢子萌发法、组织测定法和盆栽试验法系统测定了其发酵液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该菌株发酵液对供试的15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番茄灰霉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53.54和90.39mg·L-1;对供试的6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仅分别为16.97和21.87mg·L-1;组织法测定中,发酵液稀释10倍后,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效果为74.98%,治疗效果为63.50%;对盆栽番茄灰霉病的保护效果为65.11%,治疗效果为54.64%。显微观察表明,YL001菌株的发酵液可使菌丝生长形态异常、变形萎缩,甚至断裂。  相似文献   

8.
一株生防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抑菌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获取优良植物病害生防菌,以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ss和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抑菌圈法和菌落直径法对健康龙柏鳞叶小枝中分离的4株优势内生真菌进行了筛选评价,并结合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生防内生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对峙培养发现1菌株对交链孢菌和尖镰孢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52.05%和48.65%,标记其为LB-1;LB-1菌株与指示菌对峙培养的菌落交界面处,2种指示菌的菌丝均出现了消解、断裂,而LB-1的菌丝则生长正常。未灭菌LB-1菌株发酵液对交链孢菌和尖镰孢菌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1 mm和13.7 mm,抑菌率分别为47.89%和48.72%;灭菌LB-1菌株发酵液对交链孢菌和尖镰孢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3 mm和15.0 mm,抑菌率分别为5.96%和33.90%,指示菌在生长过程中菌丝溶解现象明显。经鉴定,LB-1菌株为毛壳菌属Chaetomium中的近缘毛壳菌C.subaffine,是一种极具生防潜力的内生真菌,其抑菌特性可能通过溶菌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9.
甜瓜白粉病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高抗白粉病的甜瓜品种植株内分离筛选出对甜瓜白粉病有较好防效的内生拮抗细菌菌株,为甜瓜白粉病生物防治探寻新途径。[方法]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和叶盘漂浮法分离筛选有较好防效的内生拮抗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从高抗白粉病的甜瓜品种‘MR-1’植株内分离获得31株内生细菌,其中1株内生菌Mg15对甜瓜白粉病盆栽试验防效达到74.3%。在离体叶盘上,经Mg15发酵液处理12 h后白粉菌孢子萌发率仅为9.29%,14 d后产孢量与对照相比降低了60%。扫描电镜观察发现,Mg15发酵液处理后的病菌菌丝皱缩生长,甚至产生畸形。Mg15发酵原液温室防病效果达80.66%。[结论] Mg15对甜瓜白粉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经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当归内生真菌中筛选抗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等植物病原菌的有益菌株,并筛选代谢产物中的抑菌活性部位.[方法]采用平板拮抗法对抗性菌株进行初步筛选,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以及抑制孢子萌发法筛选有益内生真菌代谢产物中的抑菌活性部位.[结果]抗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的内生真菌较多,分别占24.3%和28.6%.对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以及水稻纹枯病菌生长抑制作用较强的内生真菌包括5个属8个菌株,其中6个菌株只对1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此外,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超过20%,其中内生真菌Myxormia sp.2和Myxormia sp.4的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抑制率达到90%以上.通过对有益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分析表明,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体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强.[结论]具有抗菌活性的当归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水稻纹枯病生防内生菌糖蜜草固氮螺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砂仁内生细菌进行分离,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为靶标菌对获得菌株进行离体拮抗活性、盆栽及田间试验测定。结果表明:获得的27株内生细菌中有4株具有较好的离体抑菌活性,其中SRJ2-4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带达到18 mm;SRJ2-4的盆栽防效及田间防效分别为80.7%与79.4%,与其它菌株相比达极显著水平。SRJ2-4处理的亩产量为488.79 kg,高于其他药剂处理。对该菌株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将该内生菌鉴定为糖蜜草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melinis)。  相似文献   

12.
采用无菌技术从银杏茎中分离到一株内生真菌(No.1028),经形态分类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鉴定为黑孢属Nigrosporasp.,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表明,其代谢产物对重要作物真菌病害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离体条件下内生真菌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菜豆炭疽病菌、葡萄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立枯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上述不同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6.7%、48.3%、64.6%、36.5%、57.1%和23.0%。经提取分离得到纯的白色晶体状活性物质。同时也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离子对内生真菌No.1028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的影响,发现玉米粉、黄豆饼粉比较适合其生长和抑菌代谢产物的合成,Na 对抑菌代谢产物的合成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对玉米茎基腐病具有良好防效的拮抗菌株,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以玉米茎基腐病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靶标菌的拮抗放线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不同菌株的抑菌活性,用抑菌圈法筛选效果良好的拮抗菌株并进行种类鉴定、抑菌谱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并筛选获得1株对拟轮枝镰孢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SM3-7。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SM3-7鉴定为核粒链霉菌Streptomyces sclerogranulatus。该菌株抑菌谱广,对玉米上的8种植物病原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拟轮枝镰孢菌抑菌圈直径可达(28.03±0.45mm)。盆栽防效结果表明,菌株SM3-7发酵液对抗病品种“良玉99”和感病品种“全玉1233”的玉米茎基腐病14d防效分别达77.28%和76.12%,21d防效达72.20%和71.89%。核粒链霉菌菌株SM3-7发酵液可有效防治玉米茎基腐病,为利用微生物防治玉米茎基腐病拟轮枝镰孢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番茄早疫病菌拮抗放线菌10-4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放线菌10-4菌株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琼脂块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温室盆栽试验测定其抑菌作用,并通过多相分类法研究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菌株10-4对2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根腐病菌、稻瘟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立枯丝核病菌、小麦全蚀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生长抑制率均达到90%以上;菌株10-4的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有致畸作用;其发酵原液和5倍稀释液在活体植株上对番茄早疫病具有良好的生防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77.2%和70.9%。根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10-4初步鉴定为腐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saprophyticus。  相似文献   

15.
吴慧芳  蒙耀  石晖琴  魏琳  沈硕 《植物保护》2024,50(3):111-120
镰孢菌引起的马铃薯干腐病是影响马铃薯贮存期间产量与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寻找高效低毒的防治马铃薯干腐病的生防药剂对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为病原菌, 测定分离自马铃薯块茎的菌株2-1-9-CJK-2的抑菌活性。该菌株发酵液、无菌发酵液、菌悬液、胞内组分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对腐皮镰孢均具有抑菌活性, 抑制率分别为93.37%、61.92%、80.82%、44.01%和49.16%。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其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马铃薯切片试验和马铃薯块茎试验表明, 当菌株发酵液浓度为1×109 cfu/mL时, 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除此之外, 菌株可以分泌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 具有溶磷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 但不具有溶血性, 并且对供试的其他6种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研究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2-1-9-CJK-2抑菌谱广, 具有生物安全性, 对腐皮镰孢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可为马铃薯干腐病生防制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新的生防菌种资源,从银杏根、叶中分离出对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分析了菌株发酵液的抑菌特性。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80株内生真菌中有5株对青枯菌有拮抗作用,其中Gbh45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和遗传稳定性,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比对,该菌株被鉴定为球黑孢菌Nigrospora sphaerica。该菌株的发酵产物经紫外照射、不同温度处理后其抑菌活性不发生变化,在碱性条件的耐受能力高于酸性,表明菌株Gbh45的发酵产物在自然条件下稳定性高,该菌对姜青枯病的生物防治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一株银杏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浙江长兴采集的银杏茎中分离到一株内生真菌,编号为1028。本文对其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生测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菜豆炭疽病菌、葡萄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立枯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6.7%、48.3%、64.6%、36.5%、57.1%、23.0%。抑菌活性成分在80℃以下趋于稳定,pH为7~8时抑菌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块茎病原真菌拮抗菌株筛选及优良拮抗菌株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铃薯块茎上分离内生细菌,以块茎病原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并利用形态学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优良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定西马铃薯块茎中共分离得到72株内生细菌,其中19株对5种块茎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高于51.87%,特别是内生细菌6-5和5-6分别对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和马铃薯黑痣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菌率达85.82%和72.18%,且具有固氮和产吲哚乙酸(IAA)功能,其产IAA量分别为3.37 mg/L和19.25 mg/L;根据形态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将菌株5-6鉴定为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菌株6-5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19.
枸骨内生真菌抗菌代谢产物的鉴定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一株枸骨内生真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抗菌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该真菌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正相硅胶和ODS-反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一单端孢霉烯化合物,经红外、质谱和核磁分析,鉴定为:4β-乙酰基-12,13-环氧-9-单端孢霉烯(trichodermin),这是首次从哈茨木霉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出该化合物。Trichodermin对蕃茄早疫病和黄瓜立枯病病原菌的离体抑制活性EC50值分别为3.35和3.59 mg/L;活体测定结果表明,在 100 mg/L的剂量下对两种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7.8% 和98.1%,治疗效果为96.7%和9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