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云南省是世界茶树核心起源地,中国茶叶生产大省,是普洱茶原产地、滇红茶的故乡。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云茶产业呈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已成为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脱贫增收、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骨干产业。2016年,省委、省政府明确将茶产业列为"十三五"期间全省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点推进产业,强力打造千亿云茶产  相似文献   

2.
正6月12日,第4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4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昆明开幕,南博会设立"高原特色农业馆"主题展馆,展馆总面积1万平方米,19个展区,包括高原特色农业综合展区、云南农垦展区、沪滇促进会展区和16个州市农业展区,共有400多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云菜""云果""云茶""云咖""云药""山地牧业""淡水渔业"等农特产品应  相似文献   

3.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根据云南实际发展需要探索现代农业新路的一项重大决策。云南优势巨大,其地理独特、气候突出、物种明显,且省委提出了推进"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6大特色农业,打响"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重点打造云烟、云糖、云茶、云胶、云菜、云花、云薯、云果、云药、云畜、云渔、云林等十二个品牌。文章探讨什么是"高原特色农业"、为什么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如何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4.
正在4月26-29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上,云南省农业农村厅首次对外发布《云茶产业2018年度绿色发展公报》,向外界公报云南茶产业发展的成绩单及绿色发展愿景。2018年是云南茶产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为推动"千亿云茶"产业高质量跨越发展开启新篇章。2018年,云茶产业发展呈现"面积产量稳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的良好局面。全省茶叶面积  相似文献   

5.
<正>2月20日,外交部和云南省政府在外交部蓝厅举行"开放的中国:魅力云南世界共享"外交部云南全球推介活动。云南农垦集团参与此次推介活动。云南农垦集团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及云南省唯一省属国有农业企业,不仅为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带来了"云咖"、"云茶"等独具云南特色的"云系"高原农特产,还从绿色农产品基地带来了优质鲜活农产品,让活动参与者通过味蕾感受别样的云南魅力。在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现场,云南农垦集团旗下四个  相似文献   

6.
曾涛 《福建农业》2015,(2):44-45
茶园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遵循"以人为本、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和"以旅兴茶,以茶促旅"的原则,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业生态与旅游文化优化整合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7.
正湄潭是典型的农业县,茶产业是当地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近年来,湄潭县对茶产业发展进行了准确定位和政策扶持,在实践中总结提出了湄潭"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希望在茶、出路在茶、成败在茶"的理念,把湄潭定位打造成"全国茶叶产业强县",从基地、加工、品牌、市场、文化、产业融合方面大力给予政策、资金支持,有力推动全县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湄潭坚持科技支撑、创新发展,为全国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多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打高原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4月,韩长赋部长在云南调研时,明确指出高原特色农业已与东北大农业、江浙集约农业和京津沪都市农业一起,成为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四种发展模式之一。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要求我省"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  相似文献   

9.
正有"世界滇红之乡"美誉的凤庆县以茶立县,主打特色品牌,立足"以茶富民、以茶兴县、以茶扬县"的定位,坚持把茶产业打造成为凤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最具特色的靓丽名片。凤庆县是滇红茶的故乡,目前共有茶园30.6万亩,年产量3.5万吨,是中国十大产茶县之一,其中红茶产量占到80%,也是中国红茶产出第一大县。2016年5月该县启动了  相似文献   

10.
龙泉市位于浙闽赣边境,为山区欠发达县级市,近年来,该市围绕"大力发展竹产业、提升发展食用菌、特色发展茶果蔬"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分析了龙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些基础上提出了龙泉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龙泉市位于浙闽赣边境,为山区欠发达县级市,近年来,该市围绕"大力发展竹产业、提升发展食用菌、特色发展茶果蔬"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分析了龙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些基础上提出了龙泉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云发〔2012〕13号)、《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意见》(云发〔2014〕11号)、《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意见》(云政办〔2015〕80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依托全州自然环境优势,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榆中县通过"榆中县质量兴农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在16家重点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建立集智慧农业生产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农业生产决策信息支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为一体的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及质量兴农智慧农业云平台,有效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和农业信息化技术高度融合发展,对于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服务产业兴旺、保障现代农业高质量高标准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在阐述了榆中县智慧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榆中县智慧农业市场前景、建设路径以及发展潜力,对兰州市乃至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指导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深耕"三农",助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一季度,该行累计投放"三农"贷款217亿元,贷款余额1479.62亿元,比年初增加56.8亿元,同比多增19.23亿元。针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经营规模小、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该行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助力特色农业企业及其产业链上的农户发展,支持打造云糖、云茶、云药等高原特色农业品牌。一季度,该行累计发放高  相似文献   

15.
<正>云茶产业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全省茶园面积39.06万hm2,总产量30余万t,综合产值超过300亿元,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达1840元,茶产业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为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作出了贡献。2013年,全国茶叶市场价格普遍低迷,但云茶特别是普洱茶一枝独秀,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  相似文献   

16.
正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产业是湖南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湖南把果菜茶药绿色发展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创新思路,精准施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以绿色精细高效为导向,谋划好产业转型升级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根  相似文献   

17.
<正>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将"建品牌、拓市场、大招商"作为推动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认定"六个六"特色品种,举办农博会、茶博会,赴中东、东南亚、俄罗斯和港澳台专场推介,建设淘宝特色中国云南馆,在品牌建设中开拓市场和招商引资,在开拓市场和招商引资中塑造品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整体品牌越来越多地获得国内外的认可。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销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期居西部第一。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贵州省贵定县按照"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全省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契机,大力发展生态茶、有机茶、特色茶、精品茶、富民茶,努力打造"中国苗岭贡茶之乡"的品牌,把茶产业发展与市场培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弘扬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以整合资金,利用项目示范带动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茶产业的稳步发展。目前茶产业成为贵定  相似文献   

19.
正5月1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本届国际茶博会以"茶和世界,共享发展"为主题,以茶为媒,以茶会友,用茶构建起友谊之桥、发展之桥、合作之桥,谱写世界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的新篇章,助推全球农业发展、经济繁荣、和平共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出席并宣布开幕,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浙江省省长袁家军、农业农村部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在花卉产业的带动下,云南省的设施农业不断发展,对常规通用型温室需求将会平稳增长。2016年,据云南省农业厅统计,云南省设施总面积为27389万m2。云南省温室大棚的类型主要有智能型温室、钢架大棚以及水泥骨架大棚或竹子大棚,受已形成规模的"云花""云菜"的带动,现已比较成熟的常规通用型温室需求将会平稳增长。由于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一些特色种植的兴起将会带动新的需求。为加强当地设施农业的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