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工养殖黄鳝,投喂"活饵"可不设饲料台,但投喂"死饵"必须设置饲料台.设置饲料台的好处:①便于掌握黄鳝的吃食情况,可随时调整饲料投喂量和推断黄鳝健康状况.②便于清除残渣剩饲,减少对水体的污染.③便于观察黄鳝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2.
一、投饲囤养黄鳝时,因密度大,要投喂黄鳝喜食的鲜活饵料(特别是越冬前夕),如蚯蚓、蝇蛆、蚕蛹和螺、蚌肉等,投喂量一般为囤养黄鳝总体重的2%-3%。次日检查黄鳝摄食情况,如全部吃完,可增加投喂量,如有剩余则适当减少投喂量。此外,还要根据天气及水温的变化及时调节投喂量。因为黄鳝饥饿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所以投饲量一定要充足。  相似文献   

3.
一、投饲 囤养黄鳝时,因密度大,要投喂黄鳝喜食的鲜活饵料(特别是越冬前夕),如蚯蚓、蝇蛆、蚕蛹和螺、蚌肉等,投喂量一般为囤养黄鳝总体重的2%~3%。次日检查黄鳝摄食情况,如全部吃完,可增加投喂量,如有剩余则适当减少投喂量。此外,还要根据天气及水温的变化及时调节投喂量。因为黄鳝饥饿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所以投饲量一定要充足。  相似文献   

4.
赵芬 《农家科技》1998,(12):18-19
<正> 在黄鳝养殖中,常遇到以下的投喂难题:投喂肉食。由于黄鳝具有争食抢食的习性;故不论将肉食投于水上食台,还是水下食台,黄鳝均要将食饵拖入水中,极易污染水体,发病率是投喂鲜活食饵的9倍,是投喂工人饲料的2.7倍;且换水频度均远远高于上述另两种投食情况。另外,由于黄鳝取食便返入水中,在食台上停留时间短,不易形成黄鳝空时性条件反射,故取食频度高、时间长,不适应清理食台、水质平衡等规范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新型对虾养殖投饲装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现有投饲机种类及结构原理,结合对虾养殖特性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对虾养殖投饲装置.该设备集成了移动小车与投饲机,通过对移动方案与动力方案进行论证,最终选取蓄电池作为电源、电动减速机作为动力输出源,并采用轮式移动,经研究设计实现移动过程中投喂饲料的功能,且投饲效率高、工作可靠稳定、投饲符合对虾的摄食特性,克服了目前对虾养殖中仍采用人工投饲的缺陷,从而保证对虾养殖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防鳝病,可在饲料中定期加一些保肝宁、利骨散、复合维生素之类的药品.6月~9月是黄鳝生长旺季,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日投喂量一般为黄鳝总体重的5%~8%(以2小时左右吃完为度),配合饲料为黄鳝体重的2%~4%(以1小时左右吃完为度);水温高于30℃或低于15℃时要减少投喂量.残饵要隔天清理1次.  相似文献   

7.
江辉 《湖南农业》2007,(9):19-19
为防鳝病,可在饲料中定期加一些保肝宁、利骨散、复合维生素之类的药品。6月~9月是黄鳝生长旺季,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日投喂量一般为黄鳝总体重的5%~8%(以2小时左右吃完为度),配合饲料为黄鳝体重的2%~4%(以1小时左右吃完为度);水温高于30%或低于15%时要减少投喂量。残饵要隔天清理1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3.饲喂 一般在鳝种放养后的3天内不投喂,让其适应环境,从第3天傍晚前开始驯食,用60%~70%的鲜饵浆,如新鲜鱼浆,加30%~40%的配合饲料拌和均匀后放置30分钟,按黄鳝体重1%投喂于网箱内的食台上,一般经7天左右驯化黄鳝能正常摄食。正常摄食后,逐渐将投喂时间前移,直至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17时分两次投喂,并逐步减少鲜饵浆的比例,相应增加配合饲料比例,最后使两种料的比例达到4:6或3:7,投喂量增加到黄鳝体重的3%~4%。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不同投饲率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不同投饲率组(5%、8%、10%、12%、15%和20%),每组3次重复,试验持续56d。结果显示:(1)随着投饲率的增加,黄鳝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升高。当投饲率低于10%时,各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当投喂饵料超过黄鳝体重10%后,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而特定生长率在投饲率达到15%后趋于稳定,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投饲率为8%组成活率最高,达到92.22%,除与投饲率5%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投喂20%组成活率仅57.22%,显著低于其他各试验组。(3)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黄鳝肝体指数均显著性增加。其中,投喂量最少的组肝体指数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投喂量最大的两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且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8%~12%的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表明:黄鳝的生长受投饲率的影响,且以15%的投饲率投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探究了3种高蛋白活体动物饲料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的影响.分别用蝇蛆、黄粉虫、蚯蚓以及三者与市售鱼粉饲料混合制成的人工配制饲料饲喂黄鳝,养殖周期为30d.结果显示,就黄鳝的体重和体长增加而言,投喂活体动物明显优于人工配制饲料,且蝇蛆最佳,黄粉虫其次,蚯蚓第三;但投喂活体动物的黄鳝死亡率明显高于人工配制饲料,其中,投喂蚯蚓的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果园导航方案,解决果园机器人在GPS导航过程中受果树遮挡导致信号弱、定位效果差的问题。方法 通过16线激光雷达采集高精度的三维点云数据,利用Voxel grid filter滤波算法进行点云预处理,降低点云密度并去除离散点,将果树行通过欧几里类算法进行聚类,采用改进的随机采样一致性 (Random sample consensus, RANSAC) 算法拟合出果树行直线,根据平行直线的关系,推算得到导航线,并融合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对果园机器人进行高精度定位。基于差速转向和纯追踪模型进行轨迹跟踪,实现果园机器人在果树行间自主导航以及自动换行的目标。结果 在将激光雷达和IMU的数据进行融合后,获取到果园机器人的准确位姿,当机器人以速度0.8 m/s在果园作业时,对比最小二乘法和传统RANSAC法产生的偏差,基于密度自适应RANSAC法产生的横向偏差不超过0.1 m、航向角偏差不超过1.5°,均为3种方法中的最小值。但当机器人速度增加到1.0 m/s时,各项偏差均明显增大。结论 本文提出的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果园机器人导航技术适用于大多数规范化果园,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诱食信息素对日本鳗鲡诱食的效果,筛选日本鳗鲡诱食信息素的适宜添加量。[方法]以体重为(31.89±8.95)g的日本鳗鲡为试验对象,采用行为观察法探讨3种浓度(7%、14%、21%)的日本鳗鲡信息素溶液对日本鳗鲡的诱食效果。[结果]浓度变化对日本鳗鲡第1反应时间有显著影响,3个浓度组均能显著降低日本鳗鲡第1反应时间,其中14%浓度组效果显著,鳗鲡第1反应时间仅24.67 s,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了178.00 s。诱食信息素能显著增大日本鳗鲡咬饵率,诱食信息素浓度对日本鳗鲡咬饵率也有显著影响,其中14%浓度组诱食效果最佳,显著高于其他2种浓度组。[结论]诱食信息素能显著加快日本鳗鲡的摄食反应时间,提高摄食率;该试验中浓度为14%是适宜添加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移动机器人位置与速度控制的要求,基于遗传算法对移动机器人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采用误差绝对值时间积分性能指标作为参数选择的最小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使得在无须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实现对全局最优解的寻优,以降低PID参数整定的难度,达到总体上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农业采摘机器人路径跟踪控制,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了一种反步法控制器。通过调节控制器参数抵消了机器人误差模型中的部分未知非线性项,简化了控制器的设计形式。利用神经网络对模型未知项和外界干扰进行估计,设计鲁棒自适应控制器在线补偿设计的神经网络的估计误差,提高了神经网络的学习精度。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可实现采摘机器人在存在外界干扰作用下对期望路径的精确跟踪。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一定的跟踪精度范围内且存在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控制机器人跟踪设定的轨迹,给出了一种基于控制器输出误差法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法来控制机器人手臂.采用梯度下降法调节部分或全部参数以减小输出误差.该方法被应用于5自由度机器人控制系统中,仿真结果显示模糊逻辑控制器参数得到了实时调整,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双目视觉技术,研究一种适用于无人补料设备的目标检测及测距技术,设计了高精度的目标检测识别和双目测距方法,并进行了相关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改进后的识别定位算法平均准确率为99.53%,双目相机在距离补料装置40~90 cm时,测距相对误差为0.59%~1.26%,可以有效辅助近距离定位补料装置,较好地满足了补料装置与料仓的对接功能要求,对提高补料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复杂农林环境下植保喷雾作业对底盘智能化、柔性化等的需求问题,采用双侧液压马达同步回转系统数学模型分析法和外层自抗扰控制,内层PID协调控制的同步控制策略,提出一种液压直驱的概念喷雾机底盘,以离散化形式设计了3阶自抗扰控制器,并对双侧液压马达同步控制问题进行研究。通过SIMULINK仿真和试验台试验,结果表明:1)所制定的自抗扰同步控制策略相比传统的PID控制,系统响应更快速,其上升时间为1.2s,稳定时间3s;2)扰动工况下的双马达同步控制误差更低,其中,在马达2内部参数摄动下,双马达的试验同步误差峰值仅为-0.016rad,同步控制精度高于0.060%,而采用PID控制,双马达同步误差峰值可达-0.850rad,同步控制精度低于2.000%;3)自抗扰同步控制器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和扰动误差补偿能力,能满足喷雾机底盘直线行驶需求。该研究可为复杂农林环境下作业的行走机械底盘设计和液压系统同步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开发基于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的农机自动导航系统。方法 以国产雷沃TX1204拖拉机为平台,采用国产星基增强定位板卡的输出数据作为农机位置反馈量,设计位速卡尔曼滤波器对定位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开发预瞄跟随PID路径跟踪控制算法进行导航控制,整定不同行驶速度条件下的模型控制参数,采用地基增强RTK高精度定位接收机输出数据作为参考量,搭建农机自动导航测试系统并开展系统性能测试。结果 在直线跟踪误差方面,所开发的农机自动导航系统平均误差为?0.0009436 m,标准差为0.02452 m,最大误差绝对值为0.08472 m;在邻接行误差方面,平均误差为0.0007128 m,标准差为0.02986 m,最大误差绝对值为0.15444 m。这一精度可满足大部分农机自动导航作业需求。结论 将国产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用于农机自动导航是可行的;本文设计的预瞄跟随PID路径跟踪控制模型和提出的不同速度条件下PID参数与前视距离的整定方法,提高了系统对不同速度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氟苯尼考在两种鳗鲡体内残留及消除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氟苯尼考在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在25℃下,以30 mg/kg的剂量多次口灌给药后1、2、3、5、8、12、20、30 d,取鳗鲡的血浆和肌肉、肝脏、肾脏等样品,加入内标氯霉素混合,经萃取过滤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测定的平均回收率在97.8%~101.3%之间,日内变异系数为(3.23±0.49)%,日间变异系数为(4.08±0.85)%.氟苯尼考在鳗鲡体内消除较慢,在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血浆中的半衰期分别达7.8 d和8.3 d.氟苯尼考的最高残留限量,如规定为0.2μg/g,则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用药后的最大休药期分别是38.7 d和28.5 d;如规定为1μg/g,则最大休药期分别是19.0 d和11.2 d.  相似文献   

20.
创新驱动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协同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新范式,深入研究其运行规律对推动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科技协同创新活动可以被定性划分为磨合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创新氛围与规制是两组最能体现各阶段差异的特征变量;同时,资源要素完备度、知识共享与流动、制度规范性是影响各阶段演化的关键要素。最后,文章提出了促进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