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决冬季设施辣椒生产中的光照不足问题,通过引进2种不同补光灯,研究补光对冬季设施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能够促进辣椒生育期的提前,在株高、茎粗、叶片数产量及效益方面均表现为C2(杭州佳遇补光灯)C1(西安同凯补光灯)CK(对照),说明补光灯的应用促进了对冬季设施辣椒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提高,且C2最优。  相似文献   

2.
在日光温室中采用LED灯管和高压钠灯(HPS)为光源,研究了不同LED光质晚间和早晨补光2h对目光温室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补光处理方式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和叶片生理参数具有显著影响。与无补光对照相比,除高压钠灯晚间补光处理外,其他LED补光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的株高,红蓝光LED早晨补光处理提高了茎粗。红蓝光LED晚上补光处理番茄叶柄数和生长点到第4叶柄处长度指标最高,红蓝光LED早晨补光处理和HPS处理次之。叶片叶绿索含量(以叶绿素仪测得SPAD值表示)以红光LED补光处理最高,HPS处理最低。补光也影响番茄叶片的光量子效率,以HPS处理最高,红蓝光LED晚上补光处理、红蓝光LED早晨补光处理最低。不同补光处理方式对日光温室番茄果实产量和地上部鲜重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补光时间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LED植物生长灯为补光材料,在日光温室中对试验材料番茄进行整个生育期的补光处理。结果显示,不同补光时间处理对番茄生长指标、开花坐果、果实品质以及产量都有不同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补光9 h对株高影响最大,比CK高16.1%;补光8h对茎粗的促进作用最大,比CK高15.2%;补光10 h对叶绿素含量影响最大,且对果实生长促进作用最明显,与CK相比,叶绿素含量、果实横纵径分别增加了6.0%、29.2%、14.0%;(2)补光8 h对促进提前开花效果最明显,使其提前2 d开花,补光8、9 h均使番茄提前5 d坐果,补光8、10 h使果始收期提前15 d,补光9、10 h均使坐果率提高了0.5百分点;(3)补光10 h对果实品质影响最大,分别使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增加20.5%、31.9%、56.5%,使有机酸含量降低了32.4%;(4)补光10 h处理下单果质量、单株产量最大,单果质量增加25.7%,单株产量增加了37.66%。综合评价表明,补光7 h条件下生长最好,补光10 h条件下品质最佳、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比例红蓝光对番茄生长、生理以及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探寻促进设施番茄生产的补光措施。以亚蔬三号番茄为试材,设置3组不同红蓝光比例的处理(红蓝光1∶3、2∶2、3∶1),以不补光为对照(CK)。结果表明:红蓝光1∶3处理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番茄茎粗、根和茎的干物质积累,以及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果实产量;红蓝光2∶2补光处理的番茄果实和叶片的干鲜重以及SOD的含量均有提升;红蓝光3∶1补光处理的番茄株高有提升。结合实际生产,红蓝光2∶2处理适合于宁夏中部干旱区秋冬茬设施番茄补光。  相似文献   

5.
根区温度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日光温室开花坐果期番茄根区不同温度处理(自然地温,15℃,20℃,25℃),研究了低温季节根区温度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根区温度的增加,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产量均增加。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番茄品种酸甜果101为材料,选用红蓝光比例为5∶1的组合光质LED灯,设置100、200、300μmol/(m2·s)共3个光照强度,于冬季日光温室开棚前3 h和闭棚后3 h进行补光处理,研究其对温室越冬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LED光强补光处理对番茄株高、茎粗、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果实产量品质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随着补光时间增加和光照强度增大,番茄茎粗和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b)含量逐渐升高,而株高、叶绿素b含量逐渐降低;不同处理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均有增强,表明弱光条件下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光合作用;补光处理番茄产量比不补光提高7.20%~19.86%,其对番茄果实VC、番茄红素、有机酸含量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且随着光强增加,糖酸比逐渐提高,改善效果也越明显。整体上看,300μmol/(m2·s)光强处理最有利于番茄的越冬生产。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椰糠、柠条作为栽培基质,以常规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了在槽式栽培条件下不同栽培基质对番茄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常规土壤)相比,T1(椰糠基质)最有利于番茄植株生长,随着定植时间的增加,对株高、茎粗、叶片数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单株结果数和单株平均产量最高,但品质较差;T2(柠条基质)的各项品质指标表现较好,产量居中。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波姬红为材料,研究在日光温室内激光植物生长灯对无花果植株生长、产量以及果实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激光植物生长灯补光的条件下,无花果株高2020年增长22.33%,2021年增长14.49%,均极显著高于不补光对照植株;2020年植株叶宽、叶厚均极显著高于不补光对照处理,增长率分别为16.36%、26.43%,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不补光对照处理,分别提高了4.10%、5.46%。此外,2 a的试验结果均表明,与不补光对照相比,补光后的植株始结果部位低3~5节,节间长度更短,单枝坐果数增加6~8个,单果质量增加4~8 g,平均产量增加42.07%~89.05%。在激光补光的条件下,2 a间无花果的总糖、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均较不补光对照下降,可滴定酸含量较不补光对照增加;2020年激光补光的无花果在铁、钙、镁、硒含量上均低于不补光对照。因此,激光植物生长灯补光处理由于大幅增加了产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果实甜度,需要加强其肥水管理,以补充因植株快速生长而大量消耗的养分和水分。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钾肥水平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了不同的氮钾肥处理下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处理间同时期株高和出叶数差异不显著,出叶数和生长时间相关性极强。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生长中期达到最高水平,各处理间变化趋势一致。各处理下部叶片氮元素含量差异显著,不同叶位叶片氮钾元素含量随着叶片节位数的增加而增加。叶和茎的干物质分配系数与施肥量呈同向变化,果实则相反。高肥和低肥均不利于单株生物产量、干物质积累总量和经济产量的增加,高肥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综合各指标,番茄单株施N9.50g,K2O13.68g产量最高,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0.
在日光温室温暖潮湿栽培条件下,马铃薯徒长是制约提质增产的瓶颈因素,为了提高日光温室马铃薯质量和产量,研究了矮壮素不同使用时期和使用浓度对植株生长、叶片生长、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矮壮素后,均降低了马铃薯植株茎高、鲜重和叶面积,提高了茎粗、叶厚、叶绿素含量、商品薯率、单株薯重、单株结薯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11.
补光对日光温室越冬番茄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荧光灯为对照,采用不同光质荧光灯(红,蓝,红蓝1∶1)对日光温室内番茄进行定时补光(6:30—8:30,16:00—18:00;光照强度2 000 lx),研究不同光质补光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补照红光能够促进番茄植株生长;补照红光和红蓝混合光能提高番茄产量,且补照红光的增产效果最好,产量增加22.4%;可溶性糖含量以红光处理最高,可溶性蛋白、Vc和可滴定酸含量以蓝光处理最高,果实番茄红素含量在红光与红蓝混合光照射下均明显增加。综合评价,补照红光有利于促进番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根据西安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周围23个气象台站日照百分率资料,建立1961-2009年西安市太阳总辐射资料时间序列,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全市分为3个区,采取滑动t检验法进行突变检验及阶段分析,研究西安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同时引用西安历年城区人口数据,对城区太阳总辐射与城市发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太阳总辐射具有东部多、西部次之、中部少的分布特征;1961-2009年呈波段减少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2.01%/10a,其中1977-1991年为显著减少阶段,以中部减少幅度最大;其间出现两次突变,突变年分别为1977年及1992年;城市发展带来大气污染物的增加,造成西安城区太阳总辐射对城市发展有较大的响应,西安城市发展对太阳总辐射季节影响上表现为冬、夏季远大于春、秋季.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番茄长季节栽培日光温室内CO_2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放风的条件下,日光温室内的CO_2浓度存在着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室内CO_2浓度的变化与番茄植株生育状态,特别是与番茄株高和叶面积关系密切,也与室内温度、光照度和土壤呼吸有关。因此番茄越冬生产时,如果土壤施入充足的有机质,在植株高度小于50cm(或叶面积小于0.22m~2/株)时,土壤有机质分解释放的CO_2能够满足番茄光合的需要,不需增施CO_2,而应改善温度光照条件;只有植株较大、温度和光照条件好、见光到放风时间长时才需要增施CO_2 。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秸秆发酵物对设施蔬菜根区温度及CO2释放的影响,在日光温室内以番茄为供试材料,设置未填埋秸秆(CK)、水稻秸秆(T1)、玉米秸秆(T2)、番茄秸秆(T3)及豇豆秸秆(T4)共5个处理,以垄沟填埋的方式施入土壤,检测冬季土垄内嵌式基质栽培番茄的根区温度、CO2释放及番茄生长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4个秸秆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日光温室根区温度和填埋区CO2释放量,促进番茄生长。其中,番茄秸秆(T3)效果最好,其根区温度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较CK提高了2.42和2.03 ℃,CO2释放量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较CK提高了276和387 mg·m-3,并促进了番茄的生长,主要表现在提高了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片叶绿素SPAD值。因此,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使用以番茄秸秆为主的垄沟填埋物料的方式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秸秆发酵物对设施蔬菜根区温度及CO2释放的影响,在日光温室内以番茄为供试材料,设置未填埋秸秆(CK)、水稻秸秆(T1)、玉米秸秆(T2)、番茄秸秆(T3)及豇豆秸秆(T4)共5个处理,以垄沟填埋的方式施入土壤,检测冬季土垄内嵌式基质栽培番茄的根区温度、CO2释放及番茄生长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4个秸秆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日光温室根区温度和填埋区CO2释放量,促进番茄生长。其中,番茄秸秆(T3)效果最好,其根区温度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较CK提高了2.42和2.03 ℃,CO2释放量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较CK提高了276和387 mg·m-3,并促进了番茄的生长,主要表现在提高了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片叶绿素SPAD值。因此,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使用以番茄秸秆为主的垄沟填埋物料的方式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对冬春日光温室内的光照时间、番茄植株群体冠层上方及不同密度番茄植株群体内部太阳辐射分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冬季日光温室内番茄植株见光时数较少。番茄植株群体冠层上方太阳总辐射值季节间差异明显。番茄群体内部太阳辐射值同时受季节、密度、株高影响。春季太阳辐射值明显高于冬季;同一季节植株上部太阳辐射值明显高于下部;密度越大内部光照环境越差。日照时数、冠层上方总辐射、植株群体结构(株高和密度等)等是影响番茄植株群体光环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越冬茬番茄为试验作物,研究了番茄砂石地基质栽培日光温室内CO2浓度在不同生育进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育前期,室内CO2浓度日变化呈不规则的"U"型,生育后期,为不规则的"W"型.不同季节通风对室内CO2浓度的影响不同.在温度较高的生育前期,通风前温室CO2浓度高于大气浓度,通风降低了温室CO2浓度;在温度较低的生育后期,通风前温室CO2浓度低于大气浓度,通风可提高室内CO2浓度.但为了保持温室温度,生育后期通风时间应较短,风口也应较小,室内CO2浓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不能满足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番茄苗期以外各生育阶段的CO2浓度均低于800μL/L,且每天低于外界大气CO2浓度的时间达6.0~8.3h.因此,砂石地日光温室番茄基质栽培需要进行CO2施肥.  相似文献   

18.
岩棉营养液栽培条件下温室番茄耗水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粉果番茄"欧官"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生育期内典型天气条件下温室岩棉营养液栽培番茄的耗水日变化规律及番茄日耗水量进行了分析,并对温室内环境因子与番茄耗水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室番茄在午间(14:00左右)会出现午休现象,即番茄耗水速率呈现双峰曲线;但室内温度过高、光照过强会打破番茄午休现象,耗水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番茄耗水量与温室内温度、光照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耗水变化规律与温室内光照变化规律一致,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上述结果可为温室岩棉营养液栽培番茄的高频率精准灌溉提供指导,为温室番茄自动灌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疆干旱荒漠区日光温室高产番茄生长发育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干旱荒漠区日光温室高产番茄生长发育动态进行分析,以便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产番茄生长发育呈典型的"S"型曲线,株高、茎粗、主茎叶片数、单株果穗数表现为定植至定植后18 d缓慢生长,18 ~39 d快速生长,39 d后又缓慢生长,单株果数的快速增长出现在定植后45~65 d;5个测定指标的日增长量均呈抛物线变化,最大增长量出现的时间差异很大,株高在定植后18~39 d,茎粗在定植后13~18 d,主茎叶片数、单株果穗数、单株果数日增长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定植后13、39和45~55 d.说明在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下,植株合理的生长发育动态是取得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LED补光时长对番茄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影响,研究新疆地区越冬季节日光温室番茄最佳补光时长。【方法】以番茄品种天粉1号材料,以日光温室保温被揭盖时间为基准,比较不同补光时间处理番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和产量等指标。【结果】保温被盖后/揭前补光2 h/4 h、4 h/2 h、6 h/0 h、4 h/0 h有利于番茄株高和茎粗(4 h/2 h)生长;保温被盖后/揭前补光4 h/2 h、6 h/0 h处理叶片光合特性明显增强,番茄果实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番茄果实果实VC和番茄红素含量以盖后/揭前6 h/0 h和4 h/0 h为最佳。【结论】综合番茄生长、植株干鲜重、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和产量等因素,保温被盖后/揭前补光4~6 h为新疆乌鲁木齐周边地区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适宜的补光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