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西红树林的数量分布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为摸清广西红树林的数量分布 ,采用遥感、GIS和GP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红树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在此基础上以自然海湾为研究单位 ,对广西红树林的空间分布、群落类型和覆盖度、树高等级等林分结构进行了分析评价 .结果表明 ,红树林在宏观上沿整个海岸线呈展开式均匀分布 ,在 14 89 64km海岸线中 ,间断距离 <2km的红树林岸段占海岸线总长度的 75 7% ;14个海湾中有 10个海湾的红树林岸线率≥ 80 % ;红树林分布由海岸 (堤 )向外海延伸 50~ 10 0 0m ,最远外延达 2 82 0m ;74 4%的红树林分布于海堤外侧 ;桐花树群落 (Comm .Ae gicerascorniculatum)、白骨壤群落 (Comm .Avicenniamarina)、秋茄—桐花树群落 (Comm .Kandeliacandel,Aegicerascornic ulatum)和白骨壤 +桐花树群落 (Comm .Avicenniamarina ,Aegicerascorniculatum )为优势群落 ;61 9%的红树林覆盖度≥70 % ;78 1%的红树林平均高度 <2 0m  相似文献   

2.
覃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86-14088,14102
广西红树林湿地对保护北部湾生态环境发挥了显著作用,当前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形势下保护和发展广西红树林湿地意义重大。对广西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以及红树林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分析,结合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广西红树林湿地保护现状,探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对广西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构成的威胁,并提出相应保护与发展红树林湿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2005、2008、2012和2015年4个时段Quick Bird图像,定量研究广西廉州湾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的特征。2005—2015年,该区域红树林面积年平均增长率为8.44%,其中自然生长占增加面积的96.69%;人工造林占增加面积的3.31%。2005—2015年,减少的红树林面积为104 216 m~2,为挖塘养殖、修建堤坝、挖河道、河水冲击、鱼藤、团水虱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构成,其中自然因素占63.79%,人为干扰占36.21%。截止2015年,互花米草面积51.170 6 hm~2,其中2005—2012年平均增长率为55.05%,2012—2015年平均增长率为59.17%;因鱼藤缠绕覆盖造成的红树林死亡面积最大,约33 616 m~2。2005—2012年红树林因团水虱危害死亡面积7 990 m~2;截止2015年10月,无瓣海桑分散扩散的单体植株为670株,最远扩散距离达6 408 m。2005—2012年景观格局指数呈现下降趋势,景观破碎化降低;2012年后景观格局指数趋于上升,景观异质增强。稳定期红树林斑块平均分维数为1.053 9,平均形状系数为1.489 2。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和恢复要尽量利用本土物种的自然生长扩散来达成,人工造林的红树林斑块块形状可以参考天然红树林斑块形状。红树林损失的主要原因已由人为直接干扰转变为自然干扰,该区域红树林湿地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有无瓣海桑扩散、鱼藤蔓延、互花米草入侵和团水虱危害。  相似文献   

4.
红树林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明确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对于保护和管理红树林湿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野外实地调查与不同季相红树林、滩涂和米草光谱特征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基于Landsat TM/OLI RS影像,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得到1990、1997、2005、2010和2017年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空间分布数据,并结合动态度、空间叠置分析、质心迁移等方法分析红树林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990—2017年,红树林面积整体呈大幅度增加,仅在1997—2005年间呈现小面积减少,其中在2010—2017年间面积增加最为剧烈,动态度为32.78%。相对于其他土地覆盖类型,米草和滩涂与红树林的面积转化最大,其中1997—2005年共有4.70 hm2红树林转出为米草和滩涂,而2010—2017年间共有178.60 hm2滩涂和米草转入为红树林。1990—2017年,红树林与米草质心均向海迁移,且彼此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红树林面积时空变化的驱动力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自然环境变化、外来植被入侵和养殖业发展对红树林的存在与繁衍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而人工造林工程与入侵植被治理对其具有积极作用,且作用大于前者。继续实施和深入研究红树林人工造林工程、米草治理方法和建立健全红树林生态系统监测体系是保护和管理红树林湿地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英罗湾红树林景观过程及周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红树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红树林遥感监测对于资源保育至关重要。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1991—2010年的5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相关专题图,结合立地调查,研究了英罗湾红树林空间变化的过程并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和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人为和自然因素均对研究区红树林动态变化产生影响,表现为红树林近陆的内边界缩减而近海的外边界向海扩展;红树林总面积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净损失量约7%。变化轨迹分析表明:1991—2000年间围垦养殖引起靠近陆地的红树林面积快速减少;红树林在滩涂上不断向海扩展以及2000年以来的生态恢复工程使研究区红树林边界向海推移,且主要发生于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外缘。近20年来,红树林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显著,城镇化和工业化使研究区林地、耕地减少且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规模迅速增加且在湛江一侧沿交通干线呈多点分散格局,广西一侧则在原有城镇建设用地基础上向外扩张;靠近河流和红树林周边的水产养殖塘的面积持续增加,前期主要是对红树林的直接围垦,后期则主要来自于政策鼓励下在水田上的筑塘养殖。   相似文献   

6.
1990-2015年广西廉州湾红树林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多时相遥感卫星影像提取广西廉州湾1990、1998、2004、2008和2015年红树林空间分布信息,并从整体景观尺度(面积变化)、像元尺度(多时相信息二进制编码)以及斑块尺度(景观指数与景观分布质心)定量分析红树林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5年红树林面积呈“增长—下降—增长”特征,2015年达到734.36 hm2;1998-2015年红树林呈消长分布,时空变异程度大;近25 a来红树林斑块数不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景观破碎化加剧,景观分布质心向研究区东南部偏移。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能快速获取红树林的时空变异特征,有助于红树林调查的科学安排及其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广西北部湾红树林湿地生态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湿地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淤泥质潮间带,其在维护海岸生态平衡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广西北部湾现有红树林湿地5.6×10^4hm^2,是我国湿地优先保护区域之一。该文就北部湾红树林湿地生存现状、生态功能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广西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利用广西1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水稻生育期观测资料和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分析了广西水稻生育期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30年来,广西水稻产区年平均气温及各季节的平均气温普遍呈上升趋势,而秋冬季节增温更为明显;广西年降水量与夏季、冬季降水量均呈增多趋势,而春、秋季节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早稻播种、移栽日期普遍提前,齐穗、成熟日期普遍推迟;晚稻播种日期普遍推迟,移栽、齐穗、成熟日期普遍提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究广西钦州湾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程度。[方法]采集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类型红树林群落0~50 cm湿地土壤剖面样品,测定土壤的有机碳密度、p H、容重、粒度组成、总氮、总磷等指标,并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红树林群落0~50 cm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依次为混交林桐花光滩,光滩、桐花、混交林群落样地的有机碳密度平均值分别为9.44、9.45、28.60 t/hm2;土壤有机碳密度与粒度组成、p H、总磷呈极显著相关,其中与土壤黏粒含量、粉粒含量、p H和总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容重、总氮呈不显著正相关。[结论]在钦州湾红树林湿地中,0~50 cm土壤剖面的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混交林大于桐花树和光滩,差异极显著。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粒度组成、p H、总磷呈极显著相关,与容重、总氮呈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1961~2010年广西浅层地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绍毅  劳炜  苏志  李强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4):1372-1375
土壤温度是重要的土壤物理性质,其变化特征直接影响着土壤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紧密相关.利用1961 ~2010年广西31个气象站0~20 cm各层地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50年来广西浅层地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广西各深度年平均地温呈升温趋势,升温突变点为2001年,冬季气候倾向率最大、夏季最小.各深度年平均地温升温率以0 cm最大,10 cm最小.年平均地温除0 cm外均在1984年出现异常偏低,各层年平均地温2009年出现异常偏高.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减少是影响广西地温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方法,利用RS、GIS空间技术和手段,从图斑尺度对1990、2000、2005~20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承载力供给进行定量计算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0年的0.726 7 gha/cap,到2010年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到0.556 0 gha/cap,20年间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0.170 7 gha/cap.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承载力供给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与局地性,整体以大明山和十万大山为分隔带,两大山脉两侧生态承载力较高.  相似文献   

12.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海岸线长达7 000 km,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0.3%,有"陆域小省,海洋大省"之称。浙江是我国最北缘的红树林引种分布区,人工营造红树林已有50余年的历史,在对浙江省红树林湿地资源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浙江省自然概况、现存红树林资源的种类、现有林地的分布状况及群落结构特点,并结合浙江红树植物引种发展历史,对浙江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受危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并对浙江红树林资源发展和保护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基于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认识和目前浙江红树林引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如何优化浙江红树林湿地的区域功能,提出今后浙江红树林资源的保护发展思路、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西牡蛎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更好地促进广西牡蛎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政府管理部门及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对当前广西牡蛎养殖业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阻碍当前广西牡蛎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促进广西牡蛎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结果]目前广西牡蛎养殖业普遍存在种质资源良莠不齐、牡蛎死亡现象时有发生、牡蛎加工方式落后、牡蛎贸易链短等问题.[建议]通过挖掘本地种质资源优势,建立无特定病原体(SPF)牡蛎原种场;合理规划养殖,构建安全高效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海水养殖模式;研究、引进养殖和加工新技术,延伸牡蛎产业链条等方式,以促进广西牡蛎养殖业的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加牡蛎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成为我国大西南地区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人居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以地形地貌、空气质量、水质及植被覆盖为主要指标,分析广西北部湾沿岸地区人居环境的自然本底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以平原、台地和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较高,大部分区域水质较好,经过处理可作为饮用水源;近五年的空气质量也保持优良状态。因此,该区域人居环境自然本底质量较好,适宜人居。区域内相较而言,钦州市的空气污染主要表现为PM2.5及PM10排放量略微偏高,影响该市的空气的优良率。  相似文献   

15.
深入分析了广西防沙治沙的主要治理措施,并对广西防沙治沙工作提出了科学编制治沙规划、加强沙区低产低效林分改造工作、大力发展沙区速生丰产林、加大沿海滩涂红树林建设力度等相关建议,以期充分发挥森林综合效益,有效地改善北部湾沙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探究福建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环境破坏及景观结构变化的原因,   方法   以泉州湾河口湿地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TM遥感影像提取地物信息,构建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空间结构特征;建立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确定土地类型间数量转移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红树林湿地面积变化驱动力。   结果   (1)1990—2018年天然湿地面积占比呈减少趋势,人工湿地呈增加趋势;从景观水平看,湿地斑块分布呈规则化,聚拢程度减少,景观类型丰富。(2)红树林、互花米草群落动态度波动大,红树林面积比例以2000年为分界点,呈先减后增趋势;1990—2000年红树林主要向水域、养殖池转出,2010—2018年滩涂和互花米草群落转出为红树林。(3)2000年来,红树林面积大小与其他土地类型面积变化关联性强,尤其受到国内生产总值、园林绿地面积影响较大。   结论   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呈恢复趋势,互花米草群落蔓延速率减缓,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该研究为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提供科学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近30a的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以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内的达里诺尔湖、岗更湖以及周围面积较大的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RS与GIS技术结合野外调查研究,采用人机交互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内湖泊湿地及沼泽湿地,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分别从气候因素与人为因素两个角度分析研究区内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达里诺尔湖泊面积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岗更湖面积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沼泽湿地面积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变化不明显。达里诺尔湖与岗更湖的边界变得圆滑,达里诺尔湖东部萎缩较为严重。2)研究区内年平均降水与气温波动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呈下降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3)降水量与湖泊湿地及沼泽湿地面积变化之间基本呈正相关关系。气温与湖泊湿地及沼泽湿地面积变化之间基本呈负相关关系。4)人为因素中,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水产品产量与达里诺尔湖泊面积呈负相关,人口数量、年度牲畜存栏与达里诺尔湖泊面积相关性不显著,即旅游业的发展及渔业的养殖与捕捞是造成湖泊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畜牧业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对湖泊及湿地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和栓皮栎(Q.variabilis)是我国重要的森林树种,为了进一步揭示栎类叶脉结构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利用叶脉序信息转换软件LEAF GUI对中国北方自然分布的麻栎和栓皮栎的叶脉序进行量化分析,并与环境因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麻栎叶面积、叶周长和叶脉间距离与年平均温度呈正相关,网眼数、节点数和叶脉密度与年平均降水量呈负相关;栓皮栎叶面积、叶周长和叶脉间距离与年平均温度呈正相关性,网眼面积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性,网眼数、环形结构、节点数和叶脉密度与年平均降水量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研究,可以加快其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选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承载力指标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稳步上升趋势,水平较低且具有分级现象;各要素承载力年际变化趋势差异和空间差异明显。提出从整体上优化城市综合承载力结构、保护资源环境和增强科技创新,同时根据各市制约因素的不同因地制宜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相似文献   

20.
于清武 《广西农业科学》2014,(12):2293-2296
【目的】为北部湾(广西海域)海洋微生物多样性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以利于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对北部湾(广西海域)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结果】北部湾(广西海域)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海洋共生微生物多样性、海洋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海洋微生物化学多样性、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抑菌和生物毒及抗肿瘤等方面。目前,存在经济建设与海洋生态环境建设矛盾突出、海洋外源污染物严重等问题。【建议】应拓展北部湾(广西海域)海洋微生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探寻海洋微生物"沉默"基因的激活方法、构建北部湾(广西海域)海洋生态系统评估地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快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步伐等,以实现北部湾(广西海域)海洋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