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力化养蚕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收蚁省力化1.1提高一日孵化率,实现一批收蚁除在催青期调节好发育起点胚子、严格执行催青标准、见点后黑暗保护使胚子发育齐一外,还要注意领种和补催青工作。蚕种进室后随即摊种并黑暗  相似文献   

2.
彭亨俊 《四川蚕业》2007,35(1):24-26
农村丝茧育实行省力化养蚕后,蚕农对蚕种的一日孵化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既希望发种时头数足、蚁体强、不带苗蚁,又希望隔日收蚁时一日孵化率达到98%以上,这就给我们蚕桑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既要在制种、冷藏、浸酸、催青、补催青等诸多影响蚕种孵化率的环节中不能出现  相似文献   

3.
王玉云 《四川蚕业》2003,31(1):39-40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蚕桑生产已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发展 ,传统的养蚕技术已满足不了现代蚕业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 ,改革传统的养蚕方法 ,我们从试点到扩面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 ,摸索出一套省力化养蚕技术 ,增强了比较效益和优势 ,促进了蚕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 蚕种催青省力化催青是蚕儿发育的初始保护阶段 ,是养好蚕的基础。传统的催青方法蚕种所感受的温湿度不均匀 ,造成蚕种孵化率低。为此我县 1 995年建成并使用双向匀风式恒气流自动控制蚕种催青系统 ,提高了蚕种催青质量 ,蚕种一日孵化率均在 95%以上 …  相似文献   

4.
<正>蚕桑生产既是种植业,又兼养殖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按传统的养蚕方式,养蚕用工繁琐,技术方法陈旧,生产效率不高.近年来,为解决这些矛盾,在养蚕实践中,以“提高一日孵化率,实现一批收蚁”为重点的收蚁省力化技术;以推广“小蚕(1—2龄)片叶立体育”、“3—4龄蚕漏空透气蚕座育”为重点的小蚕少回育技术;以“5龄蚕条桑1日1回育”为重点的大蚕省力化养蚕技术,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全龄每日1回育”省力化一整套养蚕技术新体系,从而达到高产、高效、低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 蚕种催青过程中,如何提高一日孵化率,促进孵化整齐,蚁体强健,我们是这样作的。 我场自1958年建场以来,春季催青养蚕每年一次。一批蚕种的收蚁工作一般都是两天完成,个别年份有时还有一批收蚁3天的时候,给饲养技术处理带来麻烦,迟收蚁的蚕体质虚弱,发育不齐,饲养成绩不如先收蚁的好。近三年来我场春用催青  相似文献   

6.
影响丰县农村蚕种一日孵化率的因素有蚕种冷藏、催青、补催青等环节,丰县农村实行丝茧育省力化养蚕后,催青工作成了重中之重的步骤。根据笔者十多年的催青实际情况,认为加强催青技术、重视补催青管理两个方面,是提高丰县农村丝茧育蚕种一日孵化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胡玲  李启亮 《广西蚕业》2008,45(1):70-71
在农村,蚕农的养蚕形式大多是以户为单位收蚁,蚕农对一日实用孵化率特别关注,要求收蚁的蚕种一天能基本收齐,不足90%以上便感到失望,尤其是近几年来,蚕种的质量,受到上下各级部门的普遍关注。在蚕种质量有保证的条件下,合理的催青技术是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在催青过程中,始终把如何提高一日实用孵化率作为主要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8.
沈汉初 《蚕桑通报》1995,26(4):48-49
做好一代杂交蚕种催青工作的体会湖州催青室沈汉初蚕种催青直接关系到孵化率的高低和蚕体的强健度,是蚕茧丰收的基础和重要关键。目前农村分户养蚕,补催青条件差,蚕种分得散,蚕种催育必须既要照顾到蚕农分卵方便,又要考虑到一日孵化率高,达到适时发种,准时收蚁,一...  相似文献   

9.
黄美红 《蚕桑通报》2002,33(2):24-26
孵化率是检验蚕种催青好坏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大面积推广小蚕一日二回育技术后 ,蚕农对孵化率的要求更高 ,希望发种不带苗蚁 ,隔日收蚁一日孵化率要求达95 %以上 ,远远高于全国和省定的实用孵化率标准。而蚕种孵化率的高低牵涉到制种、冷藏、浸酸、催青、补催青等诸环节 ,催青则是最后环节。近几年来 ,我市经过不断摸索、总结 ,规范操作 ,催青质量稳定 ,收蚁孵化率基本达到了蚕农的要求。据1999~2001年954批1524703张蚕种跟踪调查 ,农村收蚁一日孵化率达96.92 %以上 ,催青室留样蚕种收蚁一日孵化率达98.68…  相似文献   

10.
催青是养蚕生产的开始,把已活性化的蚕种保护在最适合胚子发育的环境条件下,使它朝着生产上所需要的方向发育,直至孵化,催青中的主要技术处理都是围绕着调节合理的温度、湿度、光线、空气等环境,以满足胚子正常发育的需要;控制其发育,使达到预期收蚁,蚁体强健,提高一日孵化率,提高茧丝质量等。因此,催青环境调节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胚子发育的齐一和催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姚丽娟 《蚕桑通报》2005,36(1):48-50
普通蚕蚕种一日孵化率的高低受蚕种制造、浸酸(浴种)、冷藏、催青及蚕农补催青等诸多技术环节的影响,其中蚕种催青技术的好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小蚕一日二回育等省力化养蚕新技术的推广、普及,蚕农对蚕种孵化率的要求更高,一日孵化率要求达到95%以上,这对蚕种催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陈其芬 《蚕桑通报》2015,46(1):66-67
<正>近年来,海盐县对省力化高效养蚕技术的全面普及,基本实现了催青智能化,桑园管理轻简化,小蚕饲养电器化,大蚕饲养省力化等。在新品种普及率较高和蚕农的需求下,更注重的是蚕种孵化率。所以,蚕种催青是提高蚕种孵化率,保证蚁体强健的关健,更是蚕桑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正>收蚁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一日孵化率,实现一批收蚁。除在催青期调节好发育起点胚子、严格执行催青胚标准、见点后黑暗保护使胚子发育齐以外,还要注意领种和补催青工作。蚕种进室后随即摊种并黑暗保护在温度24℃、干湿差1.5℃~2℃环境中,进室的第2天上半夜开始升温到25.5℃,第3天早晨感光收蚁。倒卵面积按33厘米×50厘米分布均匀,以减少定座、均座的工作量。精选小蚕用叶。收蚁和1龄第1天用叶选用适熟偏嫩桑叶,促使发育齐全。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区的养蚕形式都以户为单位收蚁,蚕农对一日孵化率特别重视,要求一天能基本收齐,不足九成便感失望。尤其1995年微粒子病泛滥成灾以后,蚕种的质量及其孵化程度,受到了上、下各级的普遍关注,因此我们在催青过程中,始终把提高一日孵化率作为主要目标。经过多年的比较与实践,根据本区交通方便、领种单位少、发种速度  相似文献   

15.
搞好蚕种补催青 提高一日孵化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晏君 《四川蚕业》2008,36(3):36-36
针对我县蚕区养蚕比较分散的情况,次多数乡镇是将蚕种直发给养蚕户自行补催青收蚁。由于层层分发蚕种工作量大,加之运种路程较远等原因,往往提早发种。这就需要搞好蚕种催青后期的技术处理。下面谈谈如何搞好补催青,提高一日孵化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加强催青后期管理 确保蚕种孵化齐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补催青工作的重要性,介绍了提早装收蚁袋的时期、黑暗保护的时间与方法以及催青室环境的控制、收蚁前的技术处理的方法。即:补催青室一代杂交种(散卵)数量多的,可于转青前2d开始装收蚁袋。蚕种上午转青不齐,于当日18:00进行黑暗保护的,需黑暗60h,才能使一日孵化率达到95%以上;补催青时温度要均匀,收蚁时要提前加温、补湿,按时收蚁,确保蚁体强健。  相似文献   

17.
蚕种催青直接关系到孵化率高低和蚕体强健度,是蚕茧丰收的基础和关键.目前农村小蚕共育弱化,分户养蚕多,蚕种补催青条件差,蚕种分得散.催青工作要达到适时发种,准时收蚁,一次收尽,确保蚁蚕头数,笔者认为,重点要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正>一代杂交种的一日孵化率直接关系到蚕农饲养的成绩与操作方便的程度。一日孵化率的高低,除了和蚕种生产技术操作与冷库处理直接相关外,还与我们蚕桑生产部门和农户对蚕种的处理有很大的关系。要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首先要做好四方面的基础性工作,然后抓住领运种、催青、发种及补催青四个重要环节,推广推迟一日收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一代家蚕抗血液型脓病蚕品种华康3号发种量在全国各蚕桑主产区不断增加,为了提高华康3号的孵化率与一日孵化率,减少家蚕收蚁批次、提高发育整齐度,比较了华康3号与菁松×皓月在不同催青技术条件下的点青率、一日孵化率差异。结果显示:华康3号适宜催青温度与菁松×皓月存在差异,采用菁松×皓月的催青技术催青,在同一调查时间点(催青后第9日下午14:00)华康3号的点青率为6.89%,显著低于菁松×皓月的27.95%,华康3号的蚕种一日孵化率为85.44%,极显著低于菁松×皓月的97.05%;调整催青温度后,华康3号的点青率、一日孵化率均有了显著提高,分别为25.58%、97.19%,且与菁松×皓月的点青率、一日孵化率无显著差异;蚕卵发育进入戊3胚胎后,将相对湿度由80%调整为83%,华康3号一日孵化率由95.00%提高到97.29%,但差异不显著。因此,华康3号在催青后期适当提高温度(0.5~1.0℃左右),可以显著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提高收蚁齐一度。  相似文献   

20.
蚕种补催青是蚕农收蚁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得好能有效地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从而开局良好,为后期的饲养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重点介绍蚕种补催青常见问题和技术,以增强蚕种补催青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