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我国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上5种主要粉虱的第四龄若虫(伪蛹)超微形态结构特征进行系统观察和描述,并对其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编制检索表。这5种粉虱是樟刺粉虱Aleurocanthus cinnamomi(Takahashi)、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山枇花棒粉虱Aleuroclava gordoniae(Takahashi)、台湾高山粉虱Aleuroclava montanus(Takahashi)和天目山棒粉虱Aleuroclava tianmuensis(WangDubey),其中台湾高山粉虱和天目山棒粉虱为樟树上新记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海南省琼海市槟榔园中黑刺粉虱的为害调查表明,黑刺粉虱一年发生5~6代,若虫盛发期分别在3~4月和6~10月,其为害可持续到12月。主要的防治措施有合理密植、多施有机肥、及时清理槟榔园和适时防治等。  相似文献   

3.
6月上旬采用花保 150倍水溶液防治白蜡蚧 Ericerus pela Chatavannes、角蜡蚧 Ceroplastesceriferus( Fabricius) 1龄若虫 ,防效达 98. 7%以上 ,7月中旬花保 90倍水溶液防治白蜡蚧 2龄若虫 ,防治效果达 91. 1%以上 ,蜡厚比对照减少 1. 5mm左右 ,大面积防治效果达 85%以上。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桉树上的1种重要刺吸性害虫——桉树芽木虱Blastopsylla barbara Li。该虫在广西南宁全年有2个危害高峰期,分别为3月上旬至5月下旬和9月上旬至11月下旬。在5月室外平均气温26.42℃条件下,全世代发育需15~18 d。卵期6~7 d,1龄若虫期1~2 d,2龄若虫期3~4d,3龄若虫期约1 d,4龄若虫期1~2 d,5龄若虫期2~3 d,成虫产卵前期6~8 d。不同药剂防治试验表明,50%烯啶虫胺20 000倍液喷雾,24 h后防治效果达90%以上,70%吡虫啉25 000倍液或5.4%阿维菌素5 000倍液喷雾,72 h后防治效果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5.
应用白僵菌防治荔枝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Bbtd1、Bbt02、Bbt04、Bbtd7、Bh和Bbf2,6株白僵菌菌株对荔枝蝽若虫、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的毒力存在显著差异,以Bbtd1菌株毒力最强,用1×108个.mL-1的孢子液对荔枝蝽若虫、成虫进行室内和林间感染,防后15 d室内2~4龄若虫校正死亡率达97.6%,LT50为4.2929 d,林间防治效果平均达90%以上,经大面积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五加异个木虱Heterotrioza acanthopanaicis是危害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的专食性害虫。为掌握药剂防治五加异个木虱并尽量减少对环境危害的方法,选择7种高效、低毒、无公害的植物源杀虫剂或者生物杀虫剂,对若虫开展室内毒力测试,对若虫和成虫开展林间防治试验。7种药剂对五加异个木虱若虫的毒力由高到低依次为:25%吡蚜酮+45%吡虫·异丙威20%氟苯虫酰胺70%吡虫啉21%噻虫嗪29%杀虫双80%烯啶虫胺·吡蚜酮25%噻虫嗪+60%吡蚜酮。25%吡蚜酮+45%吡虫·异丙威、20%氟苯虫酰胺、80%烯啶虫胺·吡蚜酮、29%杀虫双对五加异个木虱若虫短期内有一定杀灭效果,8 d之后完全失去防治效果。25%噻虫嗪+60%吡蚜酮、70%吡虫啉、21%噻虫嗪具有长期药效,在喷药后第13 d防治效果最佳,五加异个木虱若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3.33%、85.71%、100.00%。80%烯啶虫胺·吡蚜酮、25%噻虫嗪+60%吡蚜酮、70%吡虫啉、21%噻虫嗪可以作为林间防治五加异个木虱成虫的药剂。林间喷药最好选在若虫3龄或3龄之前进行,并保证产品食用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笔者利用白僵菌高孢粉对蛴螬进行了室内感染试验和田间防治试验。室内试验表明:白僵菌高孢粉对蛴螬死虫体感染率达90.0%以上,2.5亿/mL菌液对活虫体感染率达66.7%。田间试验表明:666.7m2施用1000.0亿/g高孢粉15~20g,防治效果57.1%~65.7%;床基撒施菌、沟施菌、喷雾施菌3种方法对比试验表明:撒施对蛴螬防治效果最好,防治率达60.5%。  相似文献   

8.
木岑管木虱Syringilla humeosa(Loginova)是危害花曲柳的重要吸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危害。该虫在辽宁抚顺地区1 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每年5月上旬,成虫开始补充营养,5月中旬交配产卵。若虫共5龄,危害期持续90余d。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1 200倍液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采用无公害药物防治及黑光灯诱杀等多种措施对沙棘木虱进行了综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加强林分抚育管理可有效防治沙棘木虱;小面积无公害防治以阿维菌素4 000倍液进行超低量喷雾为佳,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大面积防治以苦参碱烟剂7.5kg·hm-2的施药量为佳,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黑光灯诱杀在该虫发生期可缓解危害。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东宁市梨木虱发生较重原因是因为果农盲目使用农药及频繁使用农药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所致。大部分果农把若虫作为唯一的防治对象,忽视成虫和卵的防治。梨木虱若虫喜欢群集在阴暗处,若虫到3龄后所分泌的粘液包围虫体,这种粘液使药液无法接触虫体,增加防治难度。梨木虱越冬代成虫、卵、第一代若虫和成虫都有防治关键期,把握住几个关键时期进行防治才能取得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远 《森林工程》2002,18(2):25-26
随着科学与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工程项目规模日趋壮大,专业化分工协作日益加强,管理活动愈来愈复杂,对管理组织化程度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管理系统就是指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全部系统要素进行优化组合,设计出最优化的组合方案,并实施科学的计划、组织、协调,使之具有自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最佳输出功能的有机实体。在建设管理过程严格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并与现代化技术结合。  相似文献   

12.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体系中与管理实施相衔接的层次,是一个最基本的层次。  相似文献   

13.
钉螺是流行中国的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唯一的中间宿主,灭螺能有效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目前,关于灭螺技术的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高效、安全、环保的生物生态防治方法是今后的主要方向。笔者综述了钉螺生物生态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进一步对生物生态灭螺技术进行了展望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YP1.0-A遥控跑车及其遥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P1.0-A是我国第三代全自动遥控跑车,具有利用液压制动取代半自动跑车在索道线路中的止动器,具有在索道沿线任意点停留、自动起落钩的优越性。通过对YP1.0-A遥控跑车主要技术参数、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进行系统分析,对遥控系统进行设计,包括电源、遥控电路、发射与接收控制等,提高了遥控系统的灵敏度、精确度和简便性,更有利于实现遥控跑车在工程应用中生产安全和联合作业,提高遥控索道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智能控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智能控制的产生背景以及智能控制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几种典型的智能控制技术,并提出了一些对智能控制的发展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基于控制、计算机、材料和结构力学等领域的新技术使结构振动控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从不同角度对结构振动控制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其发展与现状,指出了其发展趋势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吕鹏程 《林业调查规划》2005,30(2):90-92,96
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监理的重点为质量、投资、进度3大控制,其监理的方法有旁站、巡回、跟踪、阅看报告、勘察丈量、定期不定期检查、见证取样、提前示范、拍照录像、平行检验等。并以云南省林木种苗基地行政用房为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中国森林食叶害虫防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森林食叶害虫研究概况。化学杀虫剂是防治食叶害虫的主要手段,在树干上涂毒环、打孔注药可防治多种食叶害虫。松毛虫赤眼蜂和白僵菌已被大量应用。利用病毒治虫正在发展。用黑光灯诱杀可降低害虫密度。  相似文献   

19.
在产品质量控制点中应用统计过程控制技术,通过控制图分析过程的稳定性,对过程存在的异常因素进行预警,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分析稳定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并对过程质量进行评价,以使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相似文献   

20.
柳树根朽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树根朽病是一种严重为害柳树正常生长的根部病害。在进行抑制柳树根朽病药剂筛选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抑菌效果较好的三福美、硫酸铜、三唑酮、百菌清、二硫化碳、十三吗啉、防病促生剂等药剂用于柳树根朽病的防治试验,配合土壤消毒、更换客土、设置隔离物等措施,结果表明二硫化碳、十三吗啉、三唑酮防效较好,通过防治能明显延缓垂柳发病死亡时间。通过试验发现哈茨木霉对柳树根醑朽病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可用于柳树根朽病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