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秦艽鳖甲散出自《卫生宝鉴》,是治疗风劳的方剂,笔者将之灵活运用于兽医临床,治疗耕牛风劳(虚劳)185例,治愈178例,有效率达96%;治疗黄牛闭汗156例,治愈145例,有效率达93%。  相似文献   

2.
香砂六君子汤出自《医方集解》,是治疗脾胃虚寒的基础方剂。笔者灵活运用于兽医临床,治疗脾胃气虚48例,治愈46例,好转2例,有效率100%;治疗胃寒249例,治愈246例,好转3例,有效率100%,疗效满意,现将笔者应用本方的临床经验结合典型病例阐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治疗猪急性风湿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患急性风湿症时,症状较重,笔者曾试用多种治疗方法,发现穴位注射治疗效果较好,曾治疗13例,治愈11例,治愈率迭84%。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应用陈皮、花椒、大蒜、生姜、蜂蜜等,自制成蜜宝冻疮酊外擦治疗各型冻疮303例,红肿型171例,平均10天治愈;溃烂型22例,平均20天治愈20例,另2例治疗有效;混合型110例,平均25天治愈102例,另8例治疗有效。治愈率为97%,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5.
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笔者摸索出用夹板治疗家畜脐疝的新疗法,该法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共治疗各种幼畜脐疝359例,其中仔猪322例,犊牛28例,马驹9例,有效率达100%,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兽医临床上笔者应用“回阳救急汤”加减治疗18例牲畜“厥阴证”,其中马9例,骡6例,牛3例,用药后均治愈,经临床观察,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20多年的兽医临床治疗实践中,共收治母牛阴道脱出病例达51例,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中药加味“补中益气散”,结合局部清洗处理等手段,全愈49例,再次复发l例,1例在下1个产期未能受孕,从而被淘汰。现将典型病例及治疗体会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应用郁白止泻散和消食止泻散对临床动物泄淀进行治疗试验。郁白止泻散共治疗湿热泄泻124例,痊愈21例,有效3例,治愈率为87.5%,总有效率为100%,消食止泻散共治疗伤食泄泻12例,痊愈9例,有效3例,治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100%;两种方剂合用治疗1例,冷静  相似文献   

9.
犬肠炎多为小肠黏膜炎症。笔者在临床治疗实践中试用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犬肠炎27例。其中原发性肠炎18例,出血性肠炎5例,继发性肠炎4例,其中2例治疗中断未复诊。1例因病情危重治疗1次后死亡,总有效率达88.9%。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乡耕牛红薯黑斑病中毒发病较多,给农户造成较大损失。用中药白矾散加减和排毒、解毒、补氧、维持酸碱平衡、消炎等的西药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共治疗11例,治愈10例,死亡1例,综合治愈率87%,其中治疗发病黄牛9例,全部治愈;治疗发病水牛2例,治愈1例,死亡1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青南退化草地治理中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利用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青海省禾本科牧草在恢复青南退化草地中的作用、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进一步开发利用禾本科牧草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森多地区绵羊放牧育肥适宜时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森多地区不同类别的3组藏系绵羊,在60天的放牧育肥内进行各旬增重率的测定,得出该地区绵羊后期放牧育肥的适宜时期为8月末正10月上旬。其中18月龄幼年羯羊组在40天有效育肥期内的增重和增重率达到5.26kg和17.74%,分别比3.5岁以上的成年羯羊组高2.08kg和10.95个百分点;淘汰母羊前期由于哺乳、复壮推迟,但在后期40天放牧育肥中,绝对增重量达到6.14kg,增重率仅低于幼年羯羊组2.  相似文献   

13.
人工草地是解决草地畜牧业冬春季节草畜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3年(1993~1995年)牧草引种栽培试验,对优选出的4种牧草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老芒麦(Elymussibiricus)、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Uicicaefoliacv,Gansu)、甘农1号杂花苜蓿(Medicago.variacvGannongNo.1)的产草量和营养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牧草的产草量和营养价值逐年增高,第3年产草量达到30000kg/hm2,是高寒地区建立人工草地的优良牧草。  相似文献   

14.
绵羊同期发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2只绵羊经P4+PG处理后,1~5d、10d内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92.00%(29/32),100%(32/32)。5d、10d内的同期发情率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同期发情率(50%和80%)(P<0.05)。  相似文献   

15.
2000~2002年集中观测了3代短角牛级进杂交云南富源山地黄牛的改良效果,测定了本地黄牛和短本F1、F2、F3的的初生、6月龄、12月龄、24月龄公母牛的体尺、体重,并选择6月龄断奶牛进行育肥测定,结果显示:日增重短本F1、F2、F3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469.1g、603.1g和648.4g。代与代之间的改进提高幅度依次为:F1>F2>F3。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冷凉山区退耕还草适宜牧草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海拔2530 m的南方冷凉山区退耕地上对18个牧草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通过对各牧草的物候期、绝对生长率、相对生长率、茎叶比、产草量、青干比、净同化率等生产性状和经济指标的分析表明:18个牧草品种中15个品种能在冷凉山区正常生长,其中多年生黑麦草(马达)、多花黑麦草(旺饲)、紫花苜蓿(WL-612)和紫花苜蓿(四季旺)、白三叶(海法)各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冷凉山区退耕还草的推广草种(品种)。  相似文献   

17.
人工诱导空怀母牛泌乳技术推广应用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青海畜牧兽医学院生产的人工诱乳注射液等针剂和包埋剂及外省产的诱乳激素针剂对138头空怀无奶母牛进行了诱乳技术推广应用试验。诱乳成功129头牛,成功率93.48%,并有大部分牛恢复正常的繁殖功能,据对79头诱乳成功牛的统计,诱乳后受胎率达67.09%,头均全泌乳期产奶3876.95kg,头均创利润1673.82元,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普宗朝  张山清 《草业科学》2022,38(1):110-121
基于新疆102个气象台站1961-2019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以及Arc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在对影响新疆紫花苜蓿种植的主要气候因子≥5℃积温、冬季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80%保证率≥5℃积温和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作为指标因子,研究了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新疆80%保证率≥5℃积温和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多(高),北疆少(低);平原多(高),山区少(低)"的格局.受上述两指标要素空间分异的综合影响,秋眠级4~6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以及东疆的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秋眠级2~3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周边山前倾斜平原,伊犁河谷以及准噶尔盆地西部和东部的低平原地带;秋眠级1~2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分布在北疆北部、西部,准噶尔盆地腹地以及天山和昆仑山中、低山带;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区大部为紫花苜蓿不适宜种植区.影响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种植的主导因子不同,秋眠级4~6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以及紫花苜蓿不宜种植区主要受80%保证率≥5℃积温的影响;秋眠级1~2级和2~3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主要受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的影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59年新疆≥5℃积温和冬季最低气温分别以65.52(℃·d)·10 a-1和0.63℃·10 a-1的倾向率呈极显著(P<0.001)上升趋势,80%保证率≥5℃积温和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也总体增多或升高,但其变化具有阶段性差异,时段Ⅰ(1961-1980年)80%保证率≥5℃积温和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为近59年最低时期;时段Ⅱ(1981-2000年)较时段Ⅰ的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升高2.9℃,但80%保证率≥5℃积温变化不大;时段Ⅲ(2001-2019年)较时段Ⅱ的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不升反降0.8℃,而80%保证率≥5℃积温增加147.0℃·d.受上述气候要素变化的影响,近59年新疆秋眠级4~6级和2~3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呈扩大趋势,而秋眠级1~2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及紫花苜蓿不宜种植区呈减小趋势.这表明气候变暖对新疆紫花苜蓿种植的发展总体趋于有利.  相似文献   

19.
普宗朝  张山清 《草业科学》2021,38(1):110-121
基于新疆102个气象台站1961?2019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以及Arc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在对影响新疆紫花苜蓿种植的主要气候因子 ≥ 5 ℃积温、冬季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80%保证率 ≥ 5 ℃积温和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作为指标因子,研究了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新疆80%保证率 ≥ 5 ℃积温和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多(高),北疆少(低);平原多(高),山区少(低)”的格局。受上述两指标要素空间分异的综合影响,秋眠级4~6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以及东疆的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秋眠级2~3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周边山前倾斜平原,伊犁河谷以及准噶尔盆地西部和东部的低平原地带;秋眠级1~2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分布在北疆北部、西部,准噶尔盆地腹地以及天山和昆仑山中、低山带;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区大部为紫花苜蓿不适宜种植区。影响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种植的主导因子不同,秋眠级4~6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以及紫花苜蓿不宜种植区主要受80%保证率 ≥ 5 ℃积温的影响;秋眠级1~2级和2~3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主要受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的影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59年新疆 ≥ 5 ℃积温和冬季最低气温分别以65.52 (℃·d)·10 a?1和0.63 ℃·10 a?1的倾向率呈极显著(P < 0.001)上升趋势,80%保证率 ≥ 5 ℃积温和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也总体增多或升高,但其变化具有阶段性差异,时段Ⅰ (1961–1980年) 80%保证率 ≥ 5 ℃积温和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为近59年最低时期;时段Ⅱ(1981?2000年)较时段Ⅰ的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升高2.9 ℃,但80%保证率 ≥ 5 ℃积温变化不大;时段Ⅲ(2001?2019年)较时段Ⅱ的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不升反降0.8 ℃,而80%保证率 ≥ 5 ℃积温增加147.0 ℃·d。受上述气候要素变化的影响,近59年新疆秋眠级4~6级和2~3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呈扩大趋势,而秋眠级1~2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及紫花苜蓿不宜种植区呈减小趋势。这表明气候变暖对新疆紫花苜蓿种植的发展总体趋于有利。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东方蜜蜂的形态特征数值分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研究测定了14个不同样点的26群东方蜜蜂,每群15只工蜂,每只蜜蜂样共38个形态特征。通过对测定的形态特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形态性状与生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并与周边国家东方蜜蜂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云南东方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从总体上可分为南方和北方两大类群;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云南地区是亚洲东方蜜蜂分布的“交混区”和“分化区”,是亚洲东方蜜蜂从南到北分布的中间过渡带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