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门塔尔牛改良干旱地区黄牛效果孙国君,吐尔洪(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牧医系843300)新疆南部喀什、和田两地区从1979年开始,引进黑白花牛、夏洛来牛、西门塔尔牛等品种的冻精颗粒进行杂交改良本地黄牛。目前在当地农牧区,由于西门塔尔杂种牛适应当地饲养条件...  相似文献   

2.
(一)肉牛杂交改良的历史 追溯我国黄牛改良史,早在30年代就引入黑白花牛,短角牛等进行改良,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引进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末,先后从国外引进乳用黑白花、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肉用的夏洛来、利木赞、海福特、安哥斯等品种,改良我国的黄牛,使黄牛从单一役用向着肉、乳、役兼用方面发展。经多次试验研究,确定以西门塔尔牛、夏洛来、利木赞牛为改良当地黄牛的当家品种,吸收了外来品种的优点,改进了体型结构,提高了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3.
我区黄牛改良工作从50年代就开始了,先后引进秦川、南阳、黑白花等品种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效果比较显著。1979年在砀山县开始推广冷冻精液配种,1982年在全区推广,从而大大加快了我区黄牛改良的步伐。9年多来,全区共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抗旱王、秦川牛等品种改良当地黄牛199870头,冷配点已发展到140个,平均1个  相似文献   

4.
和田地区地处新疆最南端,是以农为主的地区。黄牛是和田地区家畜的主体畜种之一,但和田黄牛个体小,生产性能低,为改变这种状况,1979年开始引进新疆褐牛、西门塔尔、黑白花、夏洛来等冻精颗粒改良本地黄牛,10年累计受配母牛10.7万头次,产改良牛6.2万头。为验证改良效果,确定改良方向,我们对和田市肖尔瓦克乡的2600头牛进行了调查,现将西门塔尔和黑白花杂交牛与本地牛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机抽取西门塔尔、黑白花、利木赞与黄牛杂交二代优质牛各3头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并分析三个品种杂交肉牛的屠宰指标、分割部位所占比例、不同牛肉价格等指标。在屠宰指标上,西门塔尔×黄牛的屠宰率为54.48%,胴体出肉率为86.16%,分割后产品率为96.4%,肉骨比为6.22,黑白花×黄牛的屠宰率为53.31%,胴体出肉率为84.88%,分割后产品率为92.52%,肉骨比为5.61,利木赞×黄牛的屠宰率为54.63%,胴体出肉率为83.30%,分割后产品率为93.9%,肉骨比为7.54。结果表明利木赞×黄牛胴体最佳,其次是西门塔尔×黄牛,最后是黑白花×黄牛。在胴体出肉率这一指标上,西门塔尔×黄牛胴体最好,其次是利木赞×黄牛,最后是黑白花×黄牛。屠宰排酸后分割,分割产品中利木赞×黄牛的高档部位较西门塔尔×黄牛和黑白花×黄牛所占比例高0.1和0.9个百分点。牛前部肉利木赞×黄牛比西门塔尔×黄牛和黑白花×黄牛高2.4和4.8个百分点。而黑白花×黄牛的后部位比例较西门塔尔×黄牛和利木赞×黄牛高1.2和1.7个百分点。筋类黑白花×黄牛比西门塔尔×黄牛和利木赞×黄牛高0.3和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一、我县养牛业现状及引进丹麦红牛的依据(一)我县基本情况:我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境内山岭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在长期的农牧业实践中群众形成了养牛的习惯。早在70年代我们就先后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秦川牛对当地黄牛进行改良,但由于种种原因,使黄牛的改良工作未能得到健康发展,牛群的质量不能大幅  相似文献   

7.
临夏州是我省黄牛改良重点地区之一,每年授配任务占全省1/5。全州自1978年引进西门塔尔牛为主的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到1989年底,累计冻精授配黄牛18万头(次),产活西门塔尔、黑白花、秦川为主的良种及改良牛8.8万头,包括本交繁殖,良种及改良牛达到13.4万头,占黄牛存栏  相似文献   

8.
本省黄牛改良工作,早在五十年代就引用荷兰牛、爱尔夏、短角、拉脱维亚等外国品种和秦川牛、南阳牛、广丰牛等国内良种牛来改良。到六十年代初期,曾引进西门塔尔公牛,在瑞安县进行改良试点、发现了黄西杂种牛的优势。随着我省冻精技术的推广采用黑白花和西门塔尔公牛的精液,冷配母牛二万六千一百六十八头,已培育犊牛一万六千二百四十二头,其中西门塔尔改良牛四千另十头,扩大了黄牛的改良面。  相似文献   

9.
邹平县是畜牧大县,也是全国粮食基地县和优质棉基地县.自然条件优越,饲料、饲草资源丰富,农民素有养牛的习惯,黄牛存养量大,为黄牛改良和产业化开发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我县立足实际,挖掘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展黄牛改良,从1978年开始引进利木赞、西门塔尔等世界优良肉牛冻精细管与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麟游县从1980年开始,引进秦川牛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采取冻配与秦川牛本交相结合的方法,持之以恒,从未间断。2000年开始,引进利木赞、西门塔尔、黑白花奶牛的冻精及细管,对改良牛进行配套杂交试验。为了掌握该县黄牛肉改效果,2009年在县科委的大力支持下,该站立项对利木赞改良效果进行测定,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灵璧县共有17万农户,大家畜存栏15.8万头,其中黄牛12.7万头,占大家畜总数80.4%,能繁殖母牛5.6万头,占黄牛总数44.1%.该县黄牛属华北牛类型中的一个类群,体型小、役力弱、生长发育慢。为了改变这些缺点,从1981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截止目前共冷配母牛40520头,近3年冷配头数连续突破万头,受胎率由1981年的42.3%提高到72.5%,已繁殖西门塔尔杂交牛2.1万头,西门塔尔杂交牛生长发育快,役用性能强,经济效益高,表现了明显的杂交优势,我县黄牛改良冷配工作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2.
河北黄牛改良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根据杂交组合试验结果和生产条件,制订了河北黄牛改良区域规划;北部承德地区以肉牛为主,用夏洛来牛或肉乳兼用西门塔尔牛改良,张家口坝上继续搞好草原红牛的培育,山区和广大平原区以肉乳兼用牛为主,用西门塔尔牛改良;城市郊区和工矿区以乳用牛为主,用黑白花牛改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门塔尔牛是我国育成的肉役奶兼用品种,被农业部列入黄牛改良区域规划中的主推品种.青海省民和县2006年起开展了中国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采用人工授精方式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工作.本研究于2007-2009年对中国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后代进行了不同年龄阶段体尺、体重测定,以研究中国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后代的生长发育情况,为中国西门塔尔牛在高原地区品种改良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县从1977年开始引进纯种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随着冷配技术的普及,全县西本杂种牛数量逐年增多,到1988年,全县已存栏38434头,占牛总数的38.%。现将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黄牛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1980年湟源县实施黄牛改良工程以来.先后利用荷斯坦、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当地黄牛.经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近30年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黄牛改良工作稳步发展。近两年又开展实施了胚胎移植、性控冻精和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全县牛良种比例明显提高。1980年。全县仅有改良能繁母牛360头,其中荷斯坦牛245头.西门塔尔牛115头,良种母畜比例2.5%。  相似文献   

16.
贵德县早在60年代就用西门塔尔兼用牛、黑白花奶牛改良当地黄牛。到1986年已有各类一、二代杂种牛1000多头,其中部分母牛已投产。为了准确掌握其生产性能,确定今后的改良方向和措施,特进行本试验。一、试验地生态条件试验地为贵德县河阴地区,海拔2200米,年均温7.2℃,降雨量285.8毫米,多  相似文献   

17.
供求信息     
▲供优质牛羊。电话:0537-7851567。▲供波尔山羊、小尾寒羊、白奶山羊、马头山羊、南江黄羊、羊羔及怀胎母羊、育肥肉羊。电话:13153772839。▲供肉牛、肉羊、奶牛、波尔山羊。电话:0537-6704985。▲供纯种波尔山羊、鲁西黄牛、改良肉牛、奶牛。电话:0537-6732695。▲供南非系原种波尔山羊300只,纯种特克塞尔羊、萨福克羊、白头杜泊羊600只,纯种小尾寒羊1000只,鲁西黄牛、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黑白花奶牛2000余头。电话:0537-6782958。▲供鲁西黄牛、改良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海福特牛、改良肉牛犊、育成牛、黑白花奶牛…  相似文献   

18.
宜君县地处铜川市北部,属于西北黄土高原陕北丘陵沟壑区和陕西渭北旱原的结合带,植被覆盖度高,生态环境良好,气候凉爽,饲养肉牛具有十分独特的条件.但是,由于当地饲养的牛大多为土种黄牛,生长速度慢,经济效益差,直接影响着广大群众的饲养积极性.上世纪70年代我县开始引进了西门塔尔和夏洛来牛对当地黄牛改良,并且开展了人工授精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测定分析中国西门塔尔牛、黑白花牛、安格斯肉牛F1代牛和青海黄牛的初生和3、6、12月龄体重及体尺指标,发现不同品种牛各阶段体重及体尺指标显著高于青海黄牛,同时对15月龄犊牛进行育肥,育肥期3个月。结果表明:在青海互助县(农区)农户常规饲养管理条件下(放牧+补饲),进行肉牛杂交改良的最佳杂交组合排序为中国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黑白花牛,其中西杂牛的育肥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选择西门塔尔,黑白花,夏洛来3品种牛冻配改良河西本地黄牛,所得5个杂交组合,进行了西本F1,西西本,黑西本,西本F3,夏黑西本阉,母牛役用性能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河西地区黄牛向乳方向转化的同时,其冻配改良后都兼顾了一定的役用性能,并且,其杂交改良的一,二代牛的役用性能较本地黄牛有所提高,完全可承担农户耕作使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