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毅 《中国畜禽种业》2013,9(8):140-14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侵害鸡的法氏囊及其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大量坏死病理变化为特征。1流行特点发病鸡日龄明显变宽,病程延长。最早可发生于1日龄幼雏,晚者产蛋鸡群亦可发病,一般侵害2~11周龄的  相似文献   

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0~60日龄的雏鸡,其中20~40日龄的雏鸡易感性最高而且危害也最大,如何降低鸡群对本病的易感性呢?一、易感原因1、母源抗体低雏鸡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易感性主要取决于体内法氏囊抗体水平的高低,体内法氏囊病抗体越高易感性越低,法氏囊病抗体越低雏鸡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易感性越高。  相似文献   

3.
对一起8日龄、14日龄2、1日龄发病死亡的肉雏鸡进行全程的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该鸡群8日龄时感染为非典型鸡新城疫,14日龄时混合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病,21日龄时继发感染鸡球虫病。以上病因导致肉雏鸡严重生长缓慢,至28日龄时平均体重为487克,为正常生长体重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目前临床可见最早发生于1日龄幼雏,晚者300日龄的产蛋鸡群亦可发生,但以3~6周龄幼鸡最为严重,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5~6月份是发病高峰期,大量病毒存在于粪便中,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也可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5.
流行特点在笔者所收治的所有病例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见于14~105日龄的鸡,14日龄以内的雏鸡发病最轻,18~42日龄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损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而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引起许多条件致病菌的乘虚而入造成混合感染。本病主要危害3-6周龄的雏鸡,其发病率可高达100%,呈尖峰式死亡曲线。在过去的文献中也有小鹅、雏鸭爆发传染性法氏囊炎的报道,其发病之急,死亡率之高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1发病情况2013年1月5日秦皇岛市某鸡场购入5000只雏鸡,并依据防疫程序先后进行了马立克氏病疫苗首免(1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6日龄)、法氏囊炎疫苗免疫(14日龄)、新一支二联活疫苗二免(21日龄)、1日龄以上新一支二联活疫苗加强一次(30日龄)的免疫接种。2月14日雏鸡突然发病,病鸡出现呼吸困难,腹泻,排黄色或绿色稀粪等症状。并于当天死亡80只。剖检死鸡未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对养鸡业危害很大。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总结了其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母源抗体高低不一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利用琼脂扩散试验对不同日龄的 2 76群鸡母源抗体以及免疫前后抗体的检测 ,了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母源抗体对IBD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从而找出最佳免疫时机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对养鸡业危害很大。本文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总结了其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鸡IBD免疫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王建国(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牧医系,新乡45300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所致雏鸡法氏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不但能引起鸡群大批死亡,还严重破坏鸡体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幼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导致鸡体免疫机能障碍,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下降,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增加对多种病原的易感性,对当前的养鸡业发展危害极大。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流行的新特点1.1发病日龄明显变宽,病程延长以前,根据临诊经验和有关报道,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鸡最易感。但近几年来,最早临床上可见1周龄以内的雏鸡,晚者可见于产蛋鸡群。病程有的可达两周以上,与常见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程1周左右有延长的趋势。1…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名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目前本病作为危害养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呈世界性分布,该病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因此该病对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本文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和防治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姜华 《中国畜禽种业》2013,9(6):155-156
大肠杆菌、非典型性新城疫已成为危害肉仔鸡的主要疾病,两种传染病混合感染,会给诊断及治疗带来较大不便。1发病情况地点:辽宁海城某鸡场;畜禽种类:肉仔鸡;养殖数量:3000羽;日龄:32日龄。具体情况:该批鸡只长势一直不错,3日龄做过新支二联弱毒苗,14、28日龄曾饮水免疫过两次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中等毒力),做完第二次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后,鸡只状态有所改变,呼吸道症状开始出现,且愈来愈严重。曾用过罗红霉素、泰乐菌素等,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死亡鸡数由  相似文献   

15.
疾病防治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与防制一、发病特点 1.发病日龄向两端延伸,以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发生在3~6周。近年来,IBD发生有向两端延伸的趋势。最早发病是6日龄,最迟的是145日龄蛋鸡。  相似文献   

16.
一、流行新特点 1.发病日龄向两端延伸 以往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简称IBD,以下同)一般2~15周龄的鸡较易感染,现在我县最早发病是6日龄雏鸡,最迟145日龄产蛋鸡。 2.出现亚临床IBD 发病后的鸡有的仅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粪便质软发白。剖检时无肌肉出血,多数病鸡法氏囊缺乏特征性病变,囊内仅少量粘液,肾脏病变不明显,死亡率较低。用囊癌灵拌料或仅改善饲养管理后多数病鸡均愈。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法氏囊、肾脏病理变化、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是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  相似文献   

18.
一、防疫不当1.不按程序防疫一般1日龄时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3~4日龄时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7~10日龄时接种法氏囊疫苗,10~15日龄时接种鸡新城疫疫苗,20~25日龄法氏囊疫苗二免,30~40日龄,鸡痘首免,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二免,70~90日龄,鸡新城疫三免。搞规模饲养  相似文献   

19.
对1日龄感染和未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雏鸡的免疫器官组织T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1日龄雏鸡感染CIAV后,其中枢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以及局部免疫组织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的T细胞数量,于感染CIAV后7~28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表明1日龄感染CIAV雏鸡免疫器官组织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名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