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品种开花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筛选有效的抗旱性指标,评价玉米品种的抗旱性,以已筛选出的抗旱性有差异的1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抗旱池栽试验,设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2个处理,考察了与产量相关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等33个性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以抗旱隶属度、产量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为评价参数,结合模糊函数法,对各玉米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综合灰色关联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反映干旱条件下与抗旱性密切相关的有净光合速率(Pn)、实际量子产量(φPSⅡ)、叶绿素含量(Chl)、叶面积、干物质等5个指标,并结合抗旱隶属度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经典的抗旱指数法评价结果一致.表明用筛选出的5个指标对玉米开花期抗旱性评价是可行的,提出的综合分析法是一种玉米抗旱性鉴定较为有效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模糊隶属法在莜麦抗旱性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不同莜麦品种运用产量、水分生理,同化功能,植株生物量等4个方面8项指标进行抗旱复写,用平均隶属函数值对品种抗旱性进行。排序。结果表明,7801-24-6,7938-7-1,7938-10-2等10个材料是抗旱的;束缚水含量,抗旱系数,株高系数,根干重4项是抗旱鉴定中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旱稻抗旱性鉴定方法与指标研究--Ⅲ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干旱棚法,对11个旱稻品种抗旱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株高、穗长、穗下节、抽穗期、成产三因素、结实率、叶片失水率、叶片萎蔫度等性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变化及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产量的抗旱指数作为评价旱稻抗旱性是科学的、准确的,并用其对试验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定性分级;结合隶属函数法评价了其它生育指标与抗旱性强弱的关系,相对株高与抗旱系数呈极显著相关性,相对结实率、叶片萎蔫度(抽穗期)和相对穗粒数与抗旱系数呈显著相关性,抽穗期和相对穗下节长与抗旱系数相关性密切:其它性状与早稻抗旱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用干旱棚法,对11个旱稻品种抗旱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株高、穗长、穗下节、抽穗期、成产三因素、结实率、叶片失水率、叶片萎蔫度等性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变化及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产量的抗旱指数作为评价旱稻抗旱性是科学的、准确的,并用其对试验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定性分级;结合隶属函数法评价了其它生育指标与抗旱性强弱的关系,相对株高与抗旱系数呈极显著相关性,相对结实率、叶片萎蔫度(抽穗期)和相对穗粒数与抗旱系数呈显著相关性,抽穗期和相对穗下节长与抗旱系数相关性密切,其它性状与旱稻抗旱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现有胡麻种质资源抗旱性及其与重要育种性状间的关系,研究胡麻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和鉴定指标,为抗旱育种及抗旱基因资源挖掘、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15份国内主栽胡麻品种建立的抗旱性综合评价体系,以227份国内外胡麻种质、育成品种、地方品种为材料,考查与其成株期抗旱性相关的5个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采用抗旱指数、因子分析、模糊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抗旱型划分和评价指标筛选研究。结果显示:被考查性状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程度及关联程度各异,可选择与抗旱性关系密切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为优先选择指标;D值与产量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据D值将供试胡麻种质划分为7个抗旱级别,可较好地反映各供试胡麻种质的抗旱性及其特点。说明有选择地测定与D值密切相关的6个性状指标,以其D值作为评价参数可有效且准确的鉴定胡麻种质抗旱性。  相似文献   

6.
云南主栽玉米品种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云南8个主栽玉米品种(甜糯888、云糯6号、云瑞999、云瑞6号、云瑞47、云瑞88、云优105、云甜玉2号)为试验材料,人工控水条件下,通过盆栽试验,在玉米植株的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测定8个品种的株高、叶面积、根冠比、SOD、POD和MDA等与抗旱性有关的14个表型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采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值法,对各指标性状进行了干旱胁迫下的抗性评价和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相同指标性状评价不同玉米品种抗旱性存在明显差异,可将供试品种划分为抗旱性强、中和不抗旱3类,其中云瑞47、云优105、云甜玉2号3个品种具有较强抗旱能力,云瑞6号、云瑞88和云瑞999具有中等抗旱能力,而甜糯888、云糯6号抗旱性差;干旱胁迫下,玉米苗期各形态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及其综合D值均可作为鉴定品种抗旱性的依据;干旱胁迫至开花期,只有株高、叶面积、SOD和Pro与抗旱系数间为极显著相关;干旱胁迫至灌浆期,只有地上部鲜重、株高和MDA与抗旱系数间为极显著相关。无论在苗期、开花期或灌浆期,综合D值可作为鉴定品种抗旱性的指标,单一指标均不能准确判定某品种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7.
花生抗旱指标研究初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干旱棚分别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了抗旱性不同的4个花生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失水率,萎蔫指数,株高,根冠比,座果率的变化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并用隶属函数进行抗旱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4个花生品种各项抗旱性生理及形态指标的变化与抗旱指数的相关性次序是:根冠比>叶片蒸蔫指数>叶片失水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座果率>株高,品种综合抗旱性强弱为:远杂9307>远杂9102>豫花6号>白沙1016,因此本项研究为花生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16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其在全生育期水分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光合特性的差异,以抗旱系数为基本评价指标,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同时结合相关性分析、隶属度及聚类分析方法,对玉米自交系进行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水分条件对散粉吐丝间隔期、株高、穗长等11个性状具有显著/极显著影响,单穗粒重、散粉吐丝间隔期和穗长可作为玉米自交系抗旱性鉴定的次级性状筛选指标。利用次级性状抗旱系数的平均隶属度和旱情发生时期抗旱系数的平均隶属度两种方法对自交系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完全一致的有11份;通过聚类分析,将16份玉米自交系分成4类,其中强抗旱型5份、抗旱型6份、中抗旱型4份、弱抗旱型1份。参试材料中,抗旱性最强的自交系为Si-287,最弱的自交系为X178。  相似文献   

9.
为选育抗旱型燕麦品种,以内蒙古主产区种植的21个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在拔节期进行干旱处理(田间持水量25%,即土壤质量含水量为5%),测定叶片生理指标,综合比较其抗旱性,运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鉴定各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坝莜8号、莜麦4400和燕2006的SOD活性分别升高了113.6%、150.36%和140.15%,坝莜8号的POD活性升高了99.1%;坝莜8号的脯氨酸含量升高了230.66%,而其可溶性蛋白含量仅下降9.6%,莜麦4400的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升高幅度较小,分别升高了13.4%和46.27%,其抗旱系数较大.隶属函数与聚类分析分类的相同程度为71.43%,综合分析21个品种的抗旱性可分为强抗旱型、抗旱型、中抗旱型、弱抗旱型4类.其中强抗旱型有两个品种,分别为坝莜8号和莜麦4400,抗旱型品种为燕2006和燕2004两个品种,中抗旱型的品种为白燕4号、青永久440和新源燕麦3个品种,其余品种为弱抗品种.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301份小麦品种(系)种子 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0.5 MPa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对301份冬小麦品种(系)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种子萌发培养,在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根数、根长、苗高和胚芽鞘长度测定的基础上,应用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EG胁迫下各指标测量值较对照均下降,且各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分析,发现不同小麦品种(系)间表现出较大差异,D值的变幅为0.08~0.95。通过聚类分析,将材料按抗旱性强弱分为5类:藁城8901等8份品种(系)为高度抗旱型,周麦22等29份品种(系)为抗旱型,鲁麦8号等116份品种(系)为中等抗旱型,石4185等83份品种(系)为干旱敏感型,烟农18等65份品种(系)为干旱高度敏感型。主成分分析表明,发芽指数、根长和根数在萌发因子、伸长因子和根部性状因子中的载荷量分别为0.96,0.88和0.91。不同抗旱类型麦区间的分布表明,8份高度抗旱型小麦品种(系)均来自国内,其中5份来自北部冬麦区。综合评价得到萌发期高度抗旱型种质分别是川麦44、皖麦33、藁城8901、CA9719、周8425B、宁冬10、新麦37和CA0958。发芽指数、根长和根数可作为小麦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可靠指标。北部冬麦区可作为挖掘抗旱关键种质的重点麦区。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分胁迫下转TaEBP基因小麦株系拔节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两个转TaEBP基因小麦株系及相应受体对照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转基因小麦拔节期抗旱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结合隶属函数法对转基因株系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随着水分胁迫加剧,各参试品种(系)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呈下降趋势,转基因小麦下降幅度较小;胞间CO2、丙...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花84(抗旱)和冀麦24(不抗旱)幼胚来源的愈伤组织为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分别模拟不同强度的水分胁迫(10%PEGW/V,-0.87MPa;20%PEGW/V,-1.92MPa),进行24h短期液体培养基培养(胁迫),测定其质膜ATP酶和5′-核苷酸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两品种中,两 麦的活性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均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即轻度胁迫时,酶  相似文献   

13.
三个小麦新品种萌发期和幼苗期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鉴定西农538、西农556和西农558三个小麦新品种的抗旱特性,以抗旱性不同的三个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晋麦47、小偃22和西农979为对照,通过在不同梯度的渗透胁迫(5%,10%,15%,20%PEG-6000)处理下,测定这6个品种在萌发期和幼苗期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CAT)等指标,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模拟隶属函数等方法对这6个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在不同梯度的渗透胁迫处理下,各单项指标对不同品种抗旱性的影响不同,各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2)通过主成分分析,5%和10%PEG胁迫下将12个单项指标转化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15%和20%PEG胁迫下将12个单项指标转化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4种胁迫梯度下其累计贡献率依次达到了92.61%、92.96%、88.74%和93.12%。(3)通过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值),将这6个小麦品种分为三类:西农538与对照品种晋麦47为强抗旱型;西农558与对照品种小偃22为中等抗旱型;西农556与对照品种西农979为弱抗旱型。  相似文献   

14.
旱稻抗旱性鉴定方法与指标研究--Ⅳ旱稻苗期抗旱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旱稻苗期10个抗旱指标反复干旱幼苗存活率、株高、叶片萎蔫度、叶片抗衰度及根部性状等,采用抗旱总级别法,确定品种抗旱性强弱的次序为N422s/R8272>郑旱6号>旱稻110>巴西陆稻>旱稻277>旱稻8号>郑旱7号>辽优3072>郑州早粳,这与生产实际情况相符,说明用抗旱总级别法对旱稻的抗旱性进行评价是科学的.分析了各指标与抗旱性的相关性,筛选出旱稻苗期抗旱性鉴定评价指标有反复干旱幼苗存活率、叶片萎蔫度、根长、根干重、根冠比、根基粗等,参考指标有生物量和干旱后新生根数.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干旱胁迫下8份甘蓝型油菜芽期和苗期抗旱相关指标,鉴定芽期和苗期抗旱性,筛选抗旱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种质芽期和苗期抗旱性强弱不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最适PEG 6000浓度为15%,成苗率可作为芽期抗旱性的鉴定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等方法分析苗期相关指标的变化,利用抗旱性综合度量值D值评价甘蓝型油菜苗期抗旱性,结果表明叶片相对含水量(r=0.907~(**))、可溶性蛋白(r=0.921~(**))与抗旱度量值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丙二醛含量(r=-0.837~(**))与D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些指标可作为甘蓝型油菜苗期抗旱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水稻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综合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完成水稻种质资源萌发期的抗旱性评价并筛选出抗旱性评价指标,利用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干旱条件,对33份水稻材料在胁迫条件下的发芽势、发芽率、最大胚根长、胚芽长、胚芽鞘长、根冠比、物质转运速率等11个萌发性状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部分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物质转运速率与根干重间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83,根冠比与胚芽干重和胚芽长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和-0.47;主成分分析将11个生长指标归类为4大因子,各因子中负荷量最大的指标为胚芽干重、发芽率、胚芽鞘长和根冠比,相关系数分别为0.4876、0.5266、0.6661、0.5988,可作为水稻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以各指标的隶属函数值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根据抗旱性强弱分为4大类,其中XS-13-12和XS-13-9为高度抗旱品种(系),XS-13-2、A218、XS-13-11等11份水稻材料为抗旱品种(系),稻花香、SN1204、XS-13-13、XS-13-3等14份水稻材料为中等抗旱品种(系),1043、SN9903、XS-13-4等6份水稻材料为干旱敏感品种(系)。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小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份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20%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小麦种子萌发期对渗透胁迫的响应,并进行抗旱性综合分析,筛选抗旱性鉴定指标。结果表明:PEG胁迫下,不同小麦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胚根数、胚芽鞘长度、胚芽长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各个指标在不同品种间的降低幅度不同,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59.1%、17.1%、51.7%、51.4%、18.5%、19.6%、71.1%;使用单一鉴定指标筛选出的抗旱性品种结果不一致;将隶属函数法与系统聚类法结合,筛选出蜀万8号为强抗旱型小麦品种,绵麦1403为弱抗旱型品种,川麦42和川麦55为不抗旱型品种,其余的为中间抗旱型品种;相关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与D值的相关性最大(0.90),可将其作为快速鉴定小麦品种抗旱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几个苜蓿新品种抗旱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选用质膜透性、离体叶片保水力、扩散阻力和蒸腾强度等抗旱指标,对国内外几个苜蓿新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鉴定。通过对不同苜蓿品种抗旱性的相关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将21个苜蓿品种划分为3类;高抗旱苜蓿品种、中抗旱苜蓿品种和低抗旱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小麦抗旱性鉴定及相关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份转ABP9基因春小麦株系UC4-1~UC4-9及其受体亲本宁春4号为材料,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对这些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和抗旱性度量(D)值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相关抗旱性状与抗旱指数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6份转基因小麦的抗旱性较受体亲本宁春4号增强,3份材料的抗旱性较非转基因春小麦品种定西35增强;各农艺性状和生化指标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分别为株高、单穗粒重、穗长、SOD活性、穗粒数、结实小穗数、有效分蘖数、POD活性、千粒重、脯氨酸含量、MDA含量。  相似文献   

20.
白芥及油菜产量性状抗旱性及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干旱敏感指数(SI)、抗旱系数(DC)、抗旱指数(DI)分析白芥及三大类型油菜的子粒产量和产量性状的抗旱性,结合变差序列打分制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各产量性状及品种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奥罗、白芥1号和大辣芥抗干旱胁迫有力较强,白芥2号和白芥3号抗干旱胁迫能力较弱,在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各性状抗干旱胁迫的能力因品种而异,同一品种不同性状抗干旱胁迫的能力相差较大;利用产量性状进行抗旱系数,抗旱指数分析,结合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是鉴定品种抗旱能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