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分析北方旱区农业综合发展中的基本经验和教训,从今后发展的战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应重视。旱区农业综合发展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生存,生产,生态相互关联的生态经济系统,做到三者的统一是旱区农业综合发展追求的目标。为此,必须规划和组织区域性开发,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所形成的丰富多彩的结构模式应因地制宜,不可简单照般,一成不变;加强生产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综合发展生产条件,与此同时不必须强调,旱区农业综  相似文献   

2.
北方旱地小麦免耕直播技术及其配套机具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2BMFF-9B小麦免耕分层施肥播种机的试验研究为基础,从我国北方小麦旱地免耕直播技术的工艺特点出发,综合分析了这种配套机具的作业工艺,通过性能和动力性能。并从农艺与农机结合出发,提出了2BMFF-9B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的进一步改进措施和北方旱区免耕直播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旱区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刍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北方旱区水资源缺乏。全国有43%的国土面积,年均降水量小于400mm,这些地区都分布在我国北方。采取节水灌溉用水措施,大力推行不灌溉农业,实行灌区节水改造,将是旱区灌溉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其主要措施:(1)拟定节水灌溉农业分区,因地制宜推广灌溉节水;(2)对可灌区实施以节水为目标的技术改造;(3)实行节水灌溉设备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4)加强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4.
试论旱区的干旱及其防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旱区所处的地位及干旱对农业的影响;讨论了干旱的形成;分析了我国北方干旱发生的规律;进行了北方旱区湿润状况分类及评价,分别对西北干旱牧区和绿州农业区、东北西部风沙半干旱区、内蒙古中南部、黄土高原北部半干旱地区、华北平原中北部半湿润易旱区的干旱气候特征及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从防御干旱的战略对策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局长信乃诠研究员和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北农业大学干旱半干旱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立祥教授主编,江苏金陵科技著作出版基金会资助的<中国北方旱区农业>一书,于1998年12月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这是全面反映我国北方旱区农业生产潜力与区域治理开发对策的一部旱地农业科学专著.  相似文献   

6.
正《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立足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科学研究前沿,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干旱农业实际和国外旱区农业研究动态,全面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介绍国外有关最新研究进展。以旱作农业为重点,重视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灌溉农业的发展。主要刊登抗旱(逆)遗  相似文献   

7.
正《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立足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科学研究前沿,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干旱农业实际和国外旱区农业研究动态,全面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介绍国外有关最新研究进展。以旱作农业  相似文献   

8.
正《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创刊于1983年,是国内旱农领域创办最早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期刊立足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科学研究前沿,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干旱农业实际和国外旱区农业研究动态,全面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  相似文献   

9.
正《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创刊于1983年,是国内旱农领域创办最早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期刊立足十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科学研究前沿,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干旱农业实际和国外旱区农业研究动态,全面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  相似文献   

10.
小杂粮保护性耕作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我国小杂粮产区存在的干旱、风蚀沙化和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比较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和传统耕作技术的缺陷,提出了建立合理的轮作体系,采用整株覆盖、留茬覆盖等适于北方旱区的小杂粮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创刊于1983年,是国内旱农领域创办最早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期刊立足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科学研究前沿,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干旱农业实际和国外旱区农业研究动态,全面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介绍国外有关最新研究进展。以旱作农业为重点,重视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灌溉农业的发展,应用科学研究与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并重是本刊的特色。主要刊登  相似文献   

12.
北方旱地农业研究的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北方旱地农业是指沿昆仑山-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的,依靠天然降水补充灌溉的农业。该区域地面积国士总面积的56%;耕地进面积7.7亿亩,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51%。本区土地资源丰富,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植被覆盖度差,沙化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引。水分胁迫和土壤贫瘠严重地威胁着农业生产发展。依据北方旱区农业发展应坚持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坚持山水田草林综合治理,推行星作农  相似文献   

13.
正《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3年创刊,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立足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科学研究前沿,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十旱农业实际和国外旱区农业研究动态,全面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介绍国外有关最新研究进展。以旱作农业为重点,并重视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灌溉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3年创刊,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立足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科学研究前沿,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干旱农业实际和国外旱区农业研究动态,全面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介绍国外有关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正《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立足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科学研究前沿,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干旱农业实际和国外旱区农业研究动态,全面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介绍国外有关最新研究进展。以旱作农业为重点,重视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灌溉农业的发展。主要刊登抗旱(逆)遗传育种、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作物与土壤水分调控、植物抗旱(逆)生理、旱作栽培、土壤与作物营  相似文献   

16.
正《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立足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科学研究前沿,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干旱农业实际和国外旱区农业研究动态,全面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介绍国外有关最新研究进展。以旱作农业为重点,重视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灌溉农业的发展。主要刊登抗旱(逆)遗传育种、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作物与土壤水分调控、植物抗旱(逆)生理、旱作栽培、土壤与作物营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多以旱作农业为主,其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优势为该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地理空间和环境容量。基于实地调研结果,认为西北旱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区域食物供需平衡,在确保我国食物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区域资源禀赋所限,西北地区旱作农业发展尚存在一些障碍要素亟待克服,结合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提升西北地区食物安全保障能力的四条建议,以期对西北旱区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旱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3年创刊,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立足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科学研究前沿,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干旱农业实际和国外旱区农业研究动态,全面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介绍国外有关最新研究进展。以旱作农业为重点,  相似文献   

19.
有限水资源条件下西北旱区农业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综述的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西北旱区农业发展出路做了讨论:1.西北五省(区)水资源分布状况;2.资源农业利用现状;3.旱区农业的发展出路以及政策与工程保障制度。并从对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的角度,阐述了 新形势下西北干旱地区农业用水问题,以及对于我国农业发展重要战略意义。通过讨论分析得出,西北五省(区)农业只有综合发展,多种经营,依靠科技及政策,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区的多元化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宁南偏旱区的基本资源特点,分析了该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以及实现该战略目标应采取的主要对策的措施。退耕还牧,改善畜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提高畜牧业经营的综合效益;强化意识,增加畜牧业投入,加强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