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放宽林业政策,实行集体林地分户经营,对有资金、有远见、有劳力的农户和企业,经营林地十分有利。但是对山区大部分林农来说,仍然存在着缺资金、缺劳力、缺技能的问题。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个别投资经营者怕政策变化,分户经营林地后依然存在重樵轻造的问题。林农、林牧矛盾突出,林地经营利用率不高。2010年国家全面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变革林地经营管理,调整林业生产关系,稳定林地经营所有权70年不变,放活经营管理权,将集体林地划分承包到户,实行林地自主经营,规定林业经营收入归己,规范森林资源流转,理顺了林地经营体制,建立了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现代林业经营体制,从政策信贷上扶持林业发展,使个体经营和规模投资经营资金上得到了保障,调动了全社会投资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了林特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经营林地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全面展开。改革以后,涉及的利益主体出现了多元化,涉林单位和实体大量增加,林农成为林业经营的主要力量,林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对以后的林业经营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经营林地面临的灾害防治、科学技术管理、种苗种植与选择等入手,分析和预测集体林权改革后经营林地面临的新形势,提出经营林地的建议和想法。  相似文献   

3.
我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79万亩,其中集体林地面积146.7万亩。自2008年9月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全区以家庭承包形式为主明晰集体林地产权143.77万亩,确权到户率达98%,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4.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现有林地面积10,019.5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5.6%,林区县人口占全省总人口63.6%。林业始终是浙江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过林业“三定”、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延长山林承包经营期等三个阶段,至2007年8月,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汉阴县林地总面积为115.64万亩,集体林地面积为102.24万亩,80%以上的林地属农民集体所有。上世纪80年代的林业“三定”和90年代的“四荒”治理开发,部分集体林已到户经营。但仍有大量的集体林地产权不清晰、经营主体地位未落实,加之在集体林地流转中存在着操作不够规范、利益分配不合理和经营机制不活等问题,影响了林木所有者和经营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浅议云南维西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经营权交给农民,使之不仅具有经营的主体地位,而且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这项改革旨在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既能兴林又能富民的林业经营体制,形成自我发展的林业组织机制,从而促进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7.
全国有集体林地25亿多亩.占林业的大半壁江山,但由于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明确.集体林业发展出现了“三难”:一是造林难。资源总量增长缓慢。二是育林难,比较效益低。三是护林难.资源保护面临困境。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利益不直接造成的,只有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才能解放林业生产力,理顺林业生产关系,增强林业发展活力.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从各地的林改实践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实盘活了山地资源,调动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带动了各种生产要素向山区、林区流动,大大促进了林业一、二、三产业和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业》2009,(17):21-21
2007年1月,南漳县被湖北省确定为集体林改试点县,到2008年11月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通过林改,全县有1270户弃山外迁的农户返乡经营山场,有23,626个外出打工农民返乡植树造林办产业,涌现出一批林业产业重点镇、专业村和造林大户。林业产值由2006年的1.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1亿元,在全县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4%增加到39.2%,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108元,占农民收入的40.7%。林改激活了南漳林业产业发展“一盘棋”。  相似文献   

9.
《绿化与生活》2009,(4):54-5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土地改革从耕地向林地的延伸.是林业生产关系的创新,是林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重构,对破解三农问题,农民增收致富,加快林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衢州市林业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70%,是浙江省的林业重点市。林业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衢州市农村公有制林业改革起始于80年代初期,基本上是照搬了农田家庭联产承包的做法,将山林均分到户经营。具体做法是:一部分荒山以自留地的形式分到各户;用材林、经济林及其他林地,根据林种树种、立地条件、山场远近等不同,分类搭配,以责任山的形式按人口承包到户经营。据1985年统计,农户家庭经营的山林面积占农村集体山林面积的75%左右,形成了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林业经营格局…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是中国南方集体林区一个重点省份。全省国土总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40万公顷(6605万亩),与耕地面积相当,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农村集体林业是安徽林业的主体部分,农民是林业建设的主体力量,全省林地总面积中集体所有的占93%,全省约有1/4的农村人口的生活主要依存于林业。安徽是中国农业“大包干”的发源地,林业改革也是波澜壮阔的。  相似文献   

12.
苏时鹏  马梅芸  林群 《林业科学》2012,48(6):127-135
为揭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业生产率变动规律,从微观主体的角度,以福建省71个样本农户为决策单元,应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分析林改后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用Tobit回归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4—2009年间,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大幅增长带动的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幅较大,为7.4%,但各分量之间的差异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虽然科技水平、林地规模、耕作方式和经营类型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很大,但由于林改以来林业科技进步不大,林地规模偏离适度规模的程度更大,所以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变动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很小。因而,推动林业科技创新和进步、强化林业技术培训、促进林地流转、加强农户林业合作经营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体系建设、促进林业生产力水平持续快速增长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经营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是对农村改革新的发展。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林权结构分散化等新的林业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给临夏州山区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何搞好森林防火工作,对保护资源安全、维护生态平衡、确保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一、林改后山区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一)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加大。林改后,林业生产出现产权结构小型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林地状态分  相似文献   

1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林业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农户林木产品销售收入变动角度,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林业收入的影响.对福建省10县(区)2006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并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增加农民的林业收入进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命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农民获得产权明晰的林地或林木资源,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林木资产销售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产权明晰对农民经营林业的劳动与资本等要素投入产生的激励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热带林业》2009,37(4):I0001-I0001
白沙县地处海南省中部山区,是全省的林业大县,全县林地面积238万亩,其中:国有林地面积187.8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78.9%;集体林地面积50.2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21.1%。  相似文献   

16.
森林经营问题在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得到重视.以福建省邵武市和尤溪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156个农户样本数据,分析农户造林、砍杂、施肥和管护4方面的森林经营行为现状;基于利润最大化理论,选择Probit模型,分析家庭、林地、非林生产、林业生产、制度因素5方面17个变量对农户森林经营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造林、砍杂、施肥和管护4类森林经营活动的参与性分别为64.1%、36.5%、33.3%和46.2%;造林行为受户主受教育水平、户主是否主要从事农林业超过10年、用材林比重、林改前是否进行过造林、家庭耕地面积、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的影响显著;砍杂行为受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是否距家庭远、林改前是否进行过造林、农户是否对经营制度改革满意的影响显著;施肥行为受户主是否主要从事农林业超过10年、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是否距家庭远、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是否对税费制度改革满意、是否对经营制度改革满意的影响显著;管护行为受新一轮集体权制度改革中获得的林地占家庭林地总面积比重、林地是否距家庭远、是否计划修建林道的影响显著.为提高农户森林经营积极性,需要关注农户家庭、林地、非林生产和林业生产方面的特殊性,优化有助于农户提高营林收益和降低营林成本的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17.
《吉林林业科技》2007,36(5):F0004-F0004
几年来,东辽县林业局面对林业改革与发展的严峻形势,对内部经营管理体制大胆实施改革,共精简分流管理人员64人,占林业职工总人数的8,6%,占管理人员总数的36.6%。压缩各项开支600余万元。严加管理,按制度办事。不但还清200多万元的欠款,而且全系统银行存款增加到6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8.
胡光弟 《中国林业》2001,(22):18-19
“十五”期间林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在更大范围内加大对私有林的开放,建立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林业发展体系,才能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本文以四川省巴中市为例,就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谈点看法。林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的基本结构巴中市有森林面积428940公顷。按所有制结构分,国有林面积占14.3%,集体林占78.47%,个人林(含个人经营的自留山、承包、租赁、合股等),占7.27%;从经营目的分,生态公益林占森林面积的35.1%,商品林占森林面积的54.9%,兼用林占森林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19.
庆元地处浙江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拥有林业用地面积251.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7.6%,人均占有林地面积11.5亩,森林覆盖率86%,林木绿化率达86.7%,居于省市前列。林业是广大农村、农民经济收入和工业企业原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林业经历了“五八消灭荒山”、“林业二次创业”“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林业建设项目工程落实,林业建设长足发展。近年来,掀起全社会办林业热潮,鼓励群众承包造林、山场拍卖流转,涌现出大批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全县林地面积211.1万亩,其中国有集体林地129.9万亩,现集体林地约113.3万亩对外进行承包、拍卖,非公有制林业经营面积达到91%(包括已有79.7万亩个人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