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的实践证明,专业合作社整合了同类资源实行联合,提高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形成了拳头效应,变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联合经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农民合作专业社的成立,加强了服务功能,带动了乡镇、县市区乃至全国的交流与合作,显示了强大的优越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15,(22)
<正>电子商务来了十几年了,一浪涌来,先是淘宝出世,改变了商业生态,卖的方式变了,买的习惯也变了;当当上线,改变了书市的格局,书店稀缺了,书价平民了;滴滴驾临,改变了出租车市场的混乱,行车规范了,打车方便了。这都是电商的魅力。一波浪潮过后,又一波浪潮到来,农业也终于打破寂寞,生鲜方兴未艾,农资就粉墨登场了。最早的农资电商不可考,率先高调亮相的是2013的农一网,紧接着优种网、云农场等一起出场了。  相似文献   

3.
闵行区农业加大科技自1993-1999年的7年间,全面推广水稻现代农艺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首先基本解决了粮农的“三弯腰”困苦,解放了生产力,从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节省了用地,减少了成本,提高了单产,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增加了林草植被,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而且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一、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 1.加快了生态建设步伐 退耕还林工程从2002年实施以来,为我市生态建设增添了强有力的动力。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增加了林草植被,有效地控制了工程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退化,保护了农田牧场的安全,增加了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是农业机械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重要举措,跨区机收把农机作业服务全面推向市场,加快了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进程.通过跨区作用,打破了地域界线,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实现了农机资源的优化配置,拉动了农机企业的发展,培育和促进了农机消费市场的发展,跨区作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跨区作业的质量,减少了机手收入,也给以后的跨区作业带来了难度,其负面影响不可忽视.为此,我们对近几年来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寻求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财务代理制是适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财务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实践证明,实行财务代理制是规范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办法,通过财务代理,规范了村社的会计核算工作,规范了村社的财务行为,规范了集体资金的管理,同时也规范了财务公开,精简了干部,节省了开支,减轻了农民负担,密切了农村的党群干群关系.目前,除个别特殊情况外,都顺利地实行了财务代理,从而使农村财务管理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通过七年的大量研究工作和现场选育,已园满完成了研究方案规定的任务羊群有了根本好转,血液纯化了,优良基础保留下来了,毛色整齐了,类型一致了,品质提高了,羊群的遗传性较前稳定了。七年来选育出优良种羊8万只,完成了有关乌珠穆沁羊选育方面论文和研究报告100多篇。这项研究成果不仅为生产提供了优良种羊,而且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制定了各项制度,实施了各项政策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对三农发展的财政投入力度,得益于国家的优惠政策,我国农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又稳定的发展,不同地域形成了自身的农业特色区域,打造出了本地特色农产品,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经济,农业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本文以南涧县为例分析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观察叶子的颜色等状态,就知道吊兰的生长状况:是水浇过头了,还是缺水了;是受冻了,还是受热了;是光照强了,还是光照弱了;是肥过剩了,还是缺肥力;是得病了,还是生虫了。及时调整生境,使植物按照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0.
正新的经营主体的诞生和发展,加速了科技成果推广、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增强了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促进了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提高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化、集约化的经营水平,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众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