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与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相仿,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也像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其基本的遗传因子,这些遗传因子由领导者和发展资源构成两条基本链,排列在外侧;价值观、人员、制度、道德四个碱基配对组合,有序排列在内侧,决定了校企文化融通基因的变化,体现出文化融通的差异性和稳定性,并影响其文化融通的结果与成效。  相似文献   

2.
<正> 一、前言基因(gene)作为一个遗传学上的概念,自从孟德尔(Mendel)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在提出基本遗传规律时,首次使用“遗传因子”这一概念,后经约翰逊(Johannsen)于1909年定名为“基因”以来,随着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和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基因概念一直在不断地更新充实。本世纪四十年代前,即在1903年Sutton首先提出遗传因子或基因是携带在染色体上的,  相似文献   

3.
芥菜型油菜多室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芥菜型油菜多室、二室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发现,多室、二室相对性状受1对主效基因控制,且为微效基因所修饰,无胞质效应;多室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二室性状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
达尔文进化论是至今在生物学、哲学、社会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但事实上该理论只是一种假说,直到今天并未被试验或考古研究成果证实;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是一个遗传学问题,但由于达尔文时代遗传学还处于萌芽时期,因而达尔文进化论未能从遗传角度讨论问题,自然选择问题的论证从始至终贯穿着社会科学思维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认识。应用遗传学原理讨论了生物进化,认为生物进化是物种的世代变化,物种世代变化只遵循自然杂交和基因激活2个途径,而非达尔文进化论所表述的逐渐变化、发展,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由于基因是生物固有的,生物的一切性状、功能甚至一些习性均是由基因决定的,而自然选择只能改变基因型或激活隐性基因,并不能改变基因。因此,达尔文所有生物物种来自同一个祖先的假设是不正确的。此外,人类社会直到今天,生物中的种间差异依然存在,因为生物群体中种间的基因差异性是固有的,故生物自然选择导致进化的观点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5.
花药培养是将花药离体后进行培养,使花粉发育成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成为具有同型遗传因子的纯合二倍体,不仅能正常开花结实,而且植株后代整齐一致,性状稳定,这在育种工作中和生物理论研究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很早就有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章走近转基因1.什么是基因?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指的就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这种"子代"与"亲代"相似的遗传现象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携带着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遗传信息。每一种生物都具有独特的性状,每一种性状都是由一个或多个基因决定的。花儿有的白如棉,有的红似火,有的粉,有的紫,这些特征统统源于"基因"。基因具有"不变"与"变"两个特点,所谓"不  相似文献   

7.
对三对相对性状的自交结果,分别采用一元二次方程法和判别系数法进行遗传分析。根据所得的G(i)值或P值,结合卡平方测验(x^2),确定基因(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采用“一为或一不变法测”判定基因间的连锁顺序、独立或不完全连锁。在不完全连锁的情况下,计算出交换值。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微机BASIC程序。  相似文献   

8.
科学施肥是作物品种产量潜力发挥的重要农艺技术,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增施化肥却不能再增加作物产量的严重问题,作物营养遗传育种理论的提出则破解了这一难题。为了使广大土壤施肥和作物育种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土壤施肥和育种的关系以及理论的重要价值意义,从理论提出的背景思路及其概念、原理进行了诠释。作物营养遗传育种理论首先提出了养分利用效率和耐肥性是作物品种高产性状的概念,并用试验证明土壤施肥、作物营养遗传特性、作物品种产量潜力三者存在逻辑关系,氮磷单施、配施与最大施肥量性状基因是决定作物品种产量潜力水平的遗传因子。作物品种产量潜力水平的形成期在杂交制种期,父母本只有含有相同的氮磷单施或配施基因且一方具有较强的耐肥性,才能实现杂交重组形成高产品种,杂交时相应施肥环境是自交系基因激活表达的必要条件。理论的提出可实现通过诊断营养遗传特性选择父母本直接杂交培育适应高、中、低肥力与土壤最大施肥量相匹配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从而有效解决目前作物品种产量潜力很高,但大面积应用单产水平较低以及没有有效方法大幅度提高中低产田产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前文已经明确,害虫生化机理是害虫发生抗性的直接原因,但这种改变是受各种抗性基因所控制的。因此,抗性基因(R)的产生是发生抗性的根本原因。 遗传因子—基因是表达任何性状的遗传单位。无数基因如念珠一样地有秩序的排列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国内外昆虫性别决定基因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及趋势,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与建议,本研究整理并筛选了1933—2022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收录的昆虫性别决定基因的论文,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软件CiteSpace对发文年代、关键词、作者和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5年昆虫性别决定基因研究的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446篇),其次是中国(111篇)和日本(88篇);国内外载文量最多的期刊分别是《昆虫学报》(9篇)和Genetics(94篇);通过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表明昆虫性别决定在国内外都是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且国内外研究方向大体一致,研究热点均集中在模式生物上;通过关键词共现和突现词分析发现利用昆虫性别决定基因进行害虫防治是未来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一、花药培养概况花药培养是将花药离体后进行培养,使花粉发育成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成为具有同型遗传因子的纯合二倍体,不仅能正常开花结实,而且植株后代整齐一致,性状稳定,这在育种工作中和生物理论研究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很早就有人提出单倍体育种的设想,企图通过某种方法从杂交后代产生大量单倍体,加倍后变成纯合二倍体直接用于选种实践,但未找到大  相似文献   

12.
番茄在农作物中属形态差异较大的一种,平日常见的番茄有梨形、蒜瓣形、椭圆形和尖椒形等。同是一个种类,为什么外形差别如此之大?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揭开生物形态差异之谜,发现了决定番茄呈长条形态的基因,并取名“太阳“。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数量性状遗传相关性的若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的数量性状一般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由于基因间的连锁和交互作用,一个数量性状的变化,往往引起其它数量性状的相应变化。充分估量数量性状间的这种相应变化关系,对于遗传育种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一个有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转座子是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类可移动的遗传因子,根据其DNA结构和转座机理的不同,分为两类,即DNA转座子和反转录转座子,它们在植物基因和基因组进化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介绍转座子种类及其特性的基础上,概述了植物转座子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进展,分析了植物转座子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自1900年孟德尔(G.Mendel)的粒子遗传学论文“植物杂交试验”被重新发现以来,生物科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孟德尔以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达一普遍生物学现象,虽然早为人们所认识,然而产生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却不清楚,长期以来都是以“混合遗传”的概念来解释父本与母本结合后的遗传变异现象,而孟德尔在他的试验报告中,就豌豆杂交遗传特点提出了两个重要法则,达便是著名的分离法则和自由组合法则。他假设在生殖细胞中含有控制性状表现的遗传因子(后由约翰逊改称为“基因”)。达对旧的传统观念是一个有力的冲击,他的科学论断为颗粒遗传奠定了基础。根据萨顿(W.S.Sutton 1902)的分析,这种遗传因子与染色体有平行关系,从而推测基因主要存在干细胞核里的染色体上,染色体可能是基因的载体。摩尔根(T.H.Morgan 1909)以果蝇为材料进行实验,发现伴性遗传、连锁与交换等现象,并总结出连锁遗传法则,进一步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  相似文献   

16.
影响杉木种子园种子产量质量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数量化理论 模型 ,分析了立地、林分和遗传因子对杉木种子园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立地、林分和遗传因子对杉木种子园种子产量和质量都有影响 .种子园园址选在阳坡 ,无性系采用 Yc- 650 33号等高产优质无性系 ,林分密度应控制在郁闭度小于 0 .6为宜  相似文献   

17.
<正>一、概念介绍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它操纵和调控一切生命的遗传性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该生物获得新功能。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使遗传物质得到改造的生物,在性状、营养和品质等方面向人类需要的目标转变。通俗地说就是人为将一种生物的一个或几个已知功能基因转移  相似文献   

18.
Hox基因家族是一组决定胚胎发育的关键基因,也是研究生物进化中染色体加倍和基因复制的重要模型之一。通过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鲤鱼基因组数据库的HoxA2b基因进行调取、序列分析比较,绘制4种同源进化树,结果发现:HoxA2b基因十分保守,大多数鲤科鱼类HoxA2b基因同源性在99%~100%;找到一段所有生物共有的保守序列,长度为188 bp,编码62个氨基酸;鲤鱼的HoxA2b基因与其他20种生物的保守区同源性在85%~100%,相对遗传距离在1.14~1.55之间;对碱基替代率进行分析发现非同义碱基替代率远远高于同义碱基替代率,认为鲤鱼的HoxA2b基因变异较大,与其他生物的HoxA2b基因遗传距离较远,可能与鲤鱼的基因组复制和染色体加倍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以6#和2#果蝇的杂交为例,探讨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认为分析"果蝇的综合杂交实验"的数据应从1对遗传因子分析到2对遗传因子分析,再到3对遗传因子分析;分析内容应包括性状的显隐判断、基因位置的确定、表现型比例和假设检验。同时,在实验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复习、巩固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在实验的设计阶段让学生思考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实践表明,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仅思路清晰、逻辑性增强,而且充分挖掘了实验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从而提高了遗传学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主要粒型基因及其遗传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粒型是决定产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籽粒大小主要是受遗传因子的严格调控。目前,已经克隆了多个控制水稻籽粒大小的(QTL),这些QTL可以作用在独立的遗传途径,与其他已鉴定的粒型基因一起主要参与蛋白酶体降解、激素和G蛋白介导的信号途径,调节细胞增殖和细胞伸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克隆的主要控制水稻籽粒大小的QTL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为理解粒型的分子遗传基础和水稻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