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乳牛肝菌属分离株分子鉴定及其遗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ITS序列分析方法和ITS-RFLP分子标记方法对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分离获得的27个乳牛肝菌属(Suillusspp.)真菌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和遗传关系研究。通过ITS序列比对鉴定出SP1、SP2、SP3、SP4、SP5、SP6、SP7、SP8、SP9、SF1、SF2、SF3、P.Lac-1、P.Lac-2、3′、3″、3#菌株属于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27株乳牛肝菌属真菌分为3个遗传类型,且每个遗传类型在分类上属于同一个种。樟Ⅱ和1"与其余菌株的遗传距离较大,其原因可能是宿主和生境的影响。序列分析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出遗传差异,但ITS-RFLP方法更简单、实用,可以用于初步的菌株鉴定。两种方法结合可以更有效和准确地鉴定外生菌根真菌和研究其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2.
牛肝菌是一种大部分品种可以食用的菇菌类,主要有白、黄、黑牛肝菌。白牛肝菌,学名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在贵州黔东北广有分布。文章以务川自治县为研究区域,探索其林下野生扩繁技术,提高菌菇产量,为贵州省林下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从红松林下新鲜子实体上分离纯化得到的两株外生菌根菌WSJ-1和WSJ-3进行ITS序列分析,确定其分别为赭丝膜菌(Cortinarius russus)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采用打孔注菌法,将两株外生菌根菌分别与东北红豆杉幼苗共同培养,研究其对东北红豆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赭丝膜菌与美味牛肝菌均可与红豆杉幼苗形成菌根,菌根侵染率分别为46.7%和35.0%;接种赭丝膜菌与美味牛肝菌后,均能显著提高东北红豆杉幼苗的鲜重、干重、苗高和地径的性状(P<0.05),其中赭丝膜菌效果优于美味牛肝菌。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牛肝菌资源非常丰富,该文根据牛肝菌食用、药用、是否菌根菌以及有无毒性,统计归类了海南岛已知的129种牛肝菌类资源。  相似文献   

5.
抚顺林区中,生长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大型真菌,其中牛肝菌科真菌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其营养丰富,有食用、药用功能,是人们主要采食的蘑菇之一。此菌多数是林木外生菌根菌,对林木健康生长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本林区野生牛肝菌资源状况,并对其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进行了此次专项调查。调查采用标准地调查与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经对采集的标本整理鉴定,抚顺林区中有野生牛肝菌43种。  相似文献   

6.
几种森林大型真菌纯培养菌种的RAPD及ITS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采自野外的4对外生菌根菌和1对木腐菌的子实体及其各自的组织分离菌株作为研究材料,运用RAPD分子标记来分析组织分离菌株与子实体间的亲缘关系,通过PCR产物克隆测序比较二者的ITS碱基序列差异,最终对组织分离菌株是否为其纯培养菌种作出判定.RAPD分析结果表明,彩色豆马勃、白乳菇以及缘盖牛肝菌的子实体及其组织分离菌株分别在0.949、0.953以及0.969的Dice相似系数水平上聚为一类,而正红菇、香杯伞的子实体及其分离菌株仅在0.04和0.08的Dice相似系数水平上聚为一类.ITS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彩色豆马勃、白乳菇以及缘盖牛肝菌子实体与其各自组织分离菌株的ITS片段在长度和碱基序列上完全一致,而正红菇、香杯伞子实体与其各自分离菌株具有数量和长度均不同的ITS片段.RAPD分析结果与ITS分析结果相互支持,表明彩色豆马勃、白乳菇以及缘盖牛肝菌的组织分离菌株为其纯培养菌种,而正红菇、香杯伞的组织分离菌株并非其纯培养菌种,RAPD和ITS二种分子标记的结合运用可以更加高效准确地鉴定出外生菌根菌组织分离菌株是否为其纯培养菌种.ITS分析结果还提示正红菇、香杯伞子实体内可能存在多种伴生菌.  相似文献   

7.
暗褐网柄牛肝菌是牛肝菌中目前唯一能人工栽培和仿生栽培的食用菌,近年来随着人工栽培规模的扩大,虫害已成为导致其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和仿生栽培过程中主要害虫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主要害虫种类有蜗牛、蛞蝓、菌螨、白蚁等4大类,其中螨类主要危害菇房人工栽培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蜗牛、蛞蝓、白蚁主要危害仿生栽培的牛肝菌。  相似文献   

8.
外生菌根真菌纯培养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Boletus griseus Frost.(灰盖牛肝菌),Boletus sp.和Suillus grevillei (Klotz.) Sing. (厚环乳牛肝菌)3株菌根菌在纯培养条件下对温度、pH、盐浓度和水势等4个因子的生态适应性以及同油松和湿地松纯培养合成菌根的能力。结果表明,pH和盐浓度对菌根菌生长的影响比较小,而温度和水势则对真菌的生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中B.sp.与S.grevillei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能力,而B.griseus则稍差。此外,结果还表明PEG4000可能会促进菌根菌在液体培养中的生长。在菌根纯培养合成研究中,共形成5种菌根,其中油松-B.griseus属新发现的外生菌根。5种菌根中,以油松-S.grevillei和湿地松-B.griseus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法与 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法对采自湖北省恩施地区的2株野生真菌(样本编号: HBES1003、HBES1096))进行分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依据其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该2株菌株为绒盖牛肝菌属 (Xerocomus)菌种。为进一步确定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学,对2株菌株样本的ITS全区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采用 NJ(Neighbor-Joining)邻接法构建出系统发育树,通过探究其与已知菌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样本HBES1003为绒盖条孢牛肝菌Xerocomus subtomentosus,样本HBES1096为黑斑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nigromaculatus。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第一期项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标本,整理并列出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区牛肝菌50种,隶属2科12个属,其中食用牛肝菌15种,药用牛肝菌7种,可形成菌根的牛肝菌22种,有毒牛肝菌2种,其中,长柄条孢牛肝菌,黑紫牛肝菌和怪形牛肝菌属印度--马来亚区真菌,具热带成分,后两种亦是我国新分布种,文中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对各类牛肝菌的生态环境条件及其分布特点等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浙江省竹类植物的区系地理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浙江省竹类植物的区系地理特点,结果表明:由于长期以来较为稳定的多样化的生境,浙江省的竹类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特有种多、生长型复杂;属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亚洲分布和东亚分布类型及其变型占了总属数的75%;浙江不但属于东亚分布及其变型的竹类属的集中区,而且还是刚竹属(Phyllostachys)和苦竹属(Pleioblastus)的变化变异中心;由于地缘和地史上的长期联系,浙江和相邻省份间竹类植物属的相似性系数较高,植物区系间的相互渗透十分频繁。玉山竹属植物在浙江的两个种百山祖玉山竹和玉山竹分别只局限地征稿芋庆元的百山祖和临安的龙塘山的中山山体,这种狭窄的分布可能是由于第四纪的气候变化和海侵海退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在白及资源调查和收集过程中,发现白及花型、花色、花期、叶片形态等多个性状变异程度较大。本研究收集了来源于四川和云南的白及资源30份,克隆并分析其nrDNA ITS和叶绿体ycf1基因差异,发现ycf1基因差异小,ITS基因差异较大,根据ITS序列差异,将白及聚类为3个支系,结合白及的表观性状,发现白及ITS序列与其花期和叶型有相关性,与花型、花色等其他性状无明显相关,本研究为白及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永安市濒危珍稀竹种迁地保存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8~2007年福建省永安市大湖竹种园从广东、四川、云南、浙江、贵州、福建省等地迁移引种了中国特产的濒危竹类植物21属35种,结果表明:短穗竹、酸竹、橄榄竹、南峤滇竹、香竹、南川镰序竹、乳纹方竹、花叶箬竹、霞山坭竹、锦竹、藤枝竹、龙丹竹、撑篙竹、摆竹(黄白竹)、毛算盘竹(满山跑)、少穗竹、糙花少穗竹、长叶苦竹、斑苦竹、百毛暗竹(面杆竹)、早园竹、富阳乌脯鸡竹、花毛竹、巴山木竹、泰竹(条竹)、金丝慈竹等适宜永安市引种栽培,长势较好;笻竹、薄竹、爬竹、金佛山方竹、狭叶倭竹种植后长势稍慢;珍稀竹种香糯竹、吊罗坭竹、天鹅绒竹、荔波吊竹在永安表现不适宜。因此,濒危珍稀竹种迁地保存应尽可能地从竹种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上选择竹种进行迁移引种保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鉴定引起新疆巩留县杏树果实斑点病病原菌,研究造成杏树果实病害的原因,为当地杏树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得到罹病杏真菌菌株,利用传统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所分离出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及其致病性检测。[结果]杏果病斑处的病原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分生孢子形态与经PDA培养基培养后观察到分生孢子形态均与Thyrostroma carpophilum(Lév.) B.Sutton所产生分生孢子一致;将分离获得的3株真菌的rDNA-ITS片段测序后与NCBI参考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的结果显示,其序列与T.carpophilum一致性为100%;在基于ITS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3株菌与T.carpophilum聚在同一分支。在接种了T.carpophilum后,杏果实和叶片均产生明显病斑并且从其所产生的病斑上再次分离到所接菌,满足柯赫氏法则。[结论]从新疆巩留县杏果实病斑处分离获得的3株真菌,经鉴定为引起杏穿孔病的病原菌T.carpophilum。这是该菌首次在该地区发现并报道。  相似文献   

16.
2006年6月~2007年11月,通过对安徽郎溪、泾县、广德、南陵、宣城、浙江长兴6个野生扬子鳄栖息地生境调查及对浙江长兴、安徽高井庙林场、上海崇明岛3个扬子鳄放归自然实验点的生态修复效果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野生扬子鳄捕食、穴居、繁殖、躲避等生活习性的8个生态因子:栖息地水域面积、水位、水质、土壤质地、岛屿规模、岸线坡度、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总结了扬子鳄栖息地生态修复的3大措施:水系梳理、地形改造和植被恢复;讨论了栖息地水源、土壤类型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对生态修复的影响,建议栖息地生态修复选择丘陵平原交接混合区域,修复后限制环境污染活动。  相似文献   

17.
用动态经济评价方法对浙江省南部的庆元杉木种子园的投资结构及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该园在20a生产周期内生产性投资61.65万元,占种子园总投资的66.31%,基建、设备投资占33.69%。其中15a产种期投资为52.02万元,占良种生产区总投资57.66万元的90.22%;(2)该园在20a生产周期内销售种子收入达64.41万元,就此一项就回收了61.65万元的生产性投资。净现值为29.66万元,内部收益率达8.0%,成本效益率为1.42元,投资回收期为19.25a;(3)该园良种子代材积的遗传增益为15.39%,因此宏观静态评价为,每投资种子园1元钱成本,可使良种使用者在1个轮伐期后获得180.70元的额外收益,该种子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现代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桂东县集体林权现状以及现代林业建设所面临的林权问题的分析和论证,从完善森林分类经营,明晰林地、林木权属,建立林农自主经营机制等方面,提出桂东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为南方集体林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晖  宣宜 《绿色大世界》2012,(5):238-241
通过对云南省晋宁县双河乡4个典型农地林地流转案例的调查和比较分析,从市场机制、资金流转、监督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对流转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