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皮蝇蛆病是由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或牦牛背部皮下组织内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此病可使成牛消瘦,幼牛发育受阻,奶牛产乳量下降,尤其会降低皮革质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了解此病可有效地防止其发生,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牛皮蝇蛆病的流行感染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牛皮蝇蛆病俗称"牛蹦虫病"或"牛翁眼病",是由皮蝇属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等的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主要特征为患牛贫血、消瘦、生产力下降、幼牛发育不良,尤其使牛皮穿孔,皮革质量降低,严重影响养牛业发展,甚至威胁人类健康。现将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1流行特点牛皮蝇蛆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寄生虫病,在我国呈区域性流行,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东北及内  相似文献   

3.
牛皮蝇蛆病是由皮蝇属牛皮蝇和蚊皮蝇等幼虫寄生在牛体表皮肤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我国将该种疾病划归为三类动物疫病。该种疾病在我国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广泛流行,不管是牦牛、肉牛还是奶牛都可以感染。牛皮蝇幼虫对牛造成危害,幼虫在牛体表皮肤内移动、发育过程会导致牛出现严重的生长发育不良,贫血,繁殖能力下降,牛皮穿孔,甚至造成死亡,严重危害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牛皮蝇蛆病是由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的皮下组织内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该病影响犊牛发育,使患牛消瘦,危害牛体健康,降低皮革质量。本病流行地区,夏季在草场放牧的牛群多发,舍饲养牛较少感染。  相似文献   

5.
牛皮蝇蛆病是由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组织内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该病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甚广,危害严重。由于皮蝇幼虫的寄生,可导致患牛消瘦、皮革质量降低和幼畜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6.
牛皮蝇蛆病,是由狂蝇科(Oestridae)皮蝇属(Hypoderma)的牛皮蝇(H.bovis)幼虫(蛆)寄生在牛背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在我国西北、东北和内蒙古牧场严重流行,其它地区系由流行地区引入载虫牛而发生.1989年12月下旬,个体牛贩从河北省石家庄、孔家庄等地贩运肉牛71头,在宁波市的梅林和压赛堰二个牛市场宰杀出售牛肉时,被兽医卫生检疫人员从牛肉表面及皮下组织中检出虫体。经我们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虫体形态鉴定后,认为是牛皮蝇蛆病.  相似文献   

7.
主要对近几年青海省牦牛牛皮蝇蛆病的感染情况作一介绍,并根据牛皮蝇的生物学特性及牦牛牛皮蝇蛆病的流行规律,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原许村区1983年、1988年和1991年三次牛流行热的发生、流行情况,分别从牛的类别、年龄、地区性、流行方式、季节、气候等方面对牛流行热发生、流行与有关因素的关系和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牛皮蝇蛆病是由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组织内的牛皮蝇和纹皮蝇幼虫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该病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新疆地区也有发生,危害严重。皮蝇幼虫的寄生可导致患牛消瘦、皮革质量降低和幼畜发育受阻,对牧业生产危害极大。笔者介绍了牛皮蝇蛆病的临床病状、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牛皮蝇蛆病主要是由牛皮蝇或者蚊皮蝇的幼虫引起的,这种幼虫寄生于牛的皮下组织。虽然此病是世界性分布的寄生虫病,但在我国呈地域性分布,在放牧区最为普遍。为使牛群健康发育,分析牛皮蝇蛆病的防治手段是十分必要的。1病原特点牛皮蝇蛆病在我国呈地域性分布,主要的发病季节在夏季。其病原主要是蚊皮蝇或牛皮蝇的幼虫,主要的宿主是牛或鹿,偶尔能够寄生于其他动物。从外形来看,牛皮蝇成虫后,其长度在15mm左右,周身带有绒毛,看起来与蜂蜜相似。但成虫后,牛皮蝇无法采食,其卵为长圆形,淡黄白色。  相似文献   

11.
牛皮蝇蛆病是世界性流行的寄生虫病,我国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是草原放牧牛最常见、危害较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病原牛皮蝇三期幼虫(蝇蛆)主要寄生于牦牛、黄牛,偶而寄生于羊、鹿、麝、野牛、马等.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对陕西南郑县牛流行热(BEF)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了牛流行热在当地流行原因,并指出了诊断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牛皮蝇蛆病是危害牛只的主要外寄生虫之一,在牧区自然放牧条件下,流行尤为严重。由于皮蝇幼虫的寄生,可使牛只消瘦,幼畜生长发育受阻,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降低,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据我州1981年3月份调查,同仁地区牛皮蝇病犊牛感染率为91.5%,平均感染强度为11.9个;幼年牛感  相似文献   

14.
牛流行热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为牛流行热病毒,根据临床症状和表现形式,分为呼吸型、运动型和消化型。据调查,近几年牛流行热在闽北地区普遍发生,即使通过疫苗免疫也有零星散发。该病临床上以发热、呼吸急促、目赤流泪、口中流涎、鼻流泡沫状黏液为特征。部分牛只后肢跛行、卧地不起,一般2~3 d就可恢复,临床也称“三日热”。该文主要报道闽北地区牛流行热的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2004年7~10月牛流行热病在本公司的流行、发病及治疗情况。通过采取加强消毒、实行牛流行热疫苗紧急预防接种未发病牛群等措施,控制了本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2002年8月至10月,合肥市某奶牛场牛流行热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介绍了该场所采取的防制措施,对如何防制牛流行热病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牛流行热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7月~10月调查了牛流行热在宝鸡市陈仓区某养牛小区的发病、流行情况,通过采取加强消毒,实行牛流行热疫苗紧急接种未发病牛群等措施,控制了本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8.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三日热”或“撮角热”,因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浅谈一下牛流行热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 (Bovineepizooticfevervirus)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流泪、流涎、流涕、呼吸促迫、咳嗽、后躯运动不灵活和跛行。本病传播迅速 ,发病率高 ,死亡率低 ,常呈良性经过。1 流行特点1.1 本病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及大洋洲。在我国分布较广 ,本病的传染力强、传播迅速 ,短期内可使很多牛发病 ,呈流行性。1.2 牛流行热似有一定的周期性 ,约 3- 5年大流行或小流行一次。阴雨、潮湿、运输拥挤、营养不良而致抵抗力下降时 ,能使本病流行。1.3 本病的发生有明…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防治牛流行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7月中旬至8月底,我县许多黄牛相继感染牛流行热病。多以一岁内的犊牛和青壮牛为主,性别之间差异不大。通过大量的临床治疗和总结,已初步掌握了此病的治疗方法,现总结如下:牛流行热又称作暂时热、也有称作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侵入牛体而引起的呈急性发作的热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