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观赏植物的精准应用有助于提升城市公园品质。对湛江地区14个观赏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品种进行夏季田间引种试验,观测、记录和分析其8个物候特征和14个表型性状,结果表明各观赏向日葵品种间物候特征具有差异性,表型变异较为丰富,14个品种聚类为四大类群。进一步探讨了观赏向日葵应用的品种选择、种植调节及配植方式,为观赏向日葵多重配植方式、应用分类和节庆精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周建梅 《湖南林业》2010,(10):45-45
9月20日,2010湖南世界名花生态文化节“秋之色”彩色向日葵花展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开幕。该园斥资150万元引种的47个品种、100万余株向日葵美丽盛开,形成一片金色的花海,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尽兴观赏。  相似文献   

3.
2013年由新疆阿勒泰地区引进2个红果茶藨子品种。建立试验园,通过物候观测及引种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个引进品种生育期比东北茶藨(ck)生育期早3~5d。从春季萌动到秋季落叶230d左右,果实初花期至果实成熟期54~60d左右。  相似文献   

4.
<正>9月20日,2010湖南世界名花生态文化节"秋之色"彩色向日葵花展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开幕。该园斥资150万元引种的47个品种、100万余株向日葵美丽盛开,形成一片金色的花海,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尽兴观赏。  相似文献   

5.
对30个观赏向日葵品种在上海地区的物候和生长性状特征进行了测定和记录,并运用熵权赋值法对30个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了适宜上海地区露地栽培的观赏向日葵品种。结果表明:在上海地区表现较好的单杆型向日葵品种有好运多、富阳金黄、三阳开泰、文森特黑芯,多杆型向日葵品种有玫瑰情、醉云长、乐翻天、丰收乐、魔术回旋、满天星。以期为上海及周边地区观赏向日葵品种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由荷兰引种至本地的11个彩色马蹄莲品种共4049个种球的适应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90天的栽培期间,共有1630株苗死亡,死亡率为40.26%,其中Flame的死亡率最高,达72.22%;Improved Rose Gem的死亡率最低,为16.76%;梅雨季节植株的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共死亡911株,占种球总数的22.50%;其中Pink Persuasion死亡154株,死亡率的42.19%;Improved Rose Gem仅死亡45株,死亡率为12.16%。这主要是因为梅雨季节高温高湿的天气诱发了彩色马蹄莲的软腐病。从生物学特性上看,引进的11个品种花色分属3个色系,即白色系、红色系和黄色系。叶型为剑形、盾剑形和盾形。单朵花的平均花期最长可达16.2d,盆花的花期最长可达35.7d。综合分析以上结果认为,Pink Persuasion、Improved Rose Gem、Flame和Parfait的整体适应性较好,是本地彩色马蹄莲栽培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7.
谭巍 《中国林副特产》2010,(5):20-22,F0004
通过对引进郁金香4系列(DH、TR、SL、DE)、早中晚3类花期、16个品种的生育期性状和植物学性状综合比较,采用国际层次分析法,以萌芽率高于90%以上、观赏期达到20d以上、营养生长期在50d以下、株高在30~45cm、花朵高出叶尖8cm以下或低于或与叶尖平齐等性状进行评价筛选,适宜温室促成栽培的盆栽郁金香品种6个,DH系:中花类、单瓣品种Golden Apeldorn、Ollioules、Ad Rem;TR系:中花类、单瓣品种Washington、Leen v/d Mark;DE系:早花类、重瓣品种Monte Carlo。  相似文献   

8.
<正>本项目于2005年开始实施,为期5年。先后从东北、河北、山东、河南、宁夏、甘肃等省区共引进14个科22个属45个品种的观赏、彩色树木,筛选出了25个综合性状优良、在本地适应性强的观赏、彩色树木品种,并探索总结出一套较完整的栽培管理与繁殖技术资料,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吉林省伊通县对8个平欧杂种榛品种(系)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84-254、84-310、84-226、82-11和B-21等5个品种适宜在与试验地点气候和土壤类型相似的区域进行推广栽培,其中84-254、84-310和84-226适合做主栽品种(系),82-11和B-21适合做授粉品种(系)。  相似文献   

10.
1设施栽培的品种 设施栽培的桃树品种一般以果实生育期在85d天以下的早熟品种为好,目前桃树设施栽培的品种主要有京春、砂子早生、白凤、早红珠、早红霞和瑞光3号。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牡丹品种引种的适应性,对初步筛选出的8个名优牡丹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开花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个牡丹引种品种适生性良好,能够正常地分蘖,各引进品种的花型和花色等表型表现基本与原产地相当,均能维持较高的观赏价值。通过进一步对引种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的8个牡丹引种品种的各项得分均在10分以上,且综合评分均较高(≥70分),说明引进品种的适应性均较好,开花品质均较高,可从中筛选出引种适应性综合评分较高的品种进行进一步的引种驯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宝巾花花期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采取控制水分、温度、光照或喷施药物等措施,进行宝巾花花期调控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宝巾花的花期可以通过对植株采取水分、温度和光照控制的方法进行调控,以达到提早开花或延长花期的目的。而喷施多效唑和矮壮素等药物也能调控宝巾花的花期,使其叶片变厚、变绿,枝条节间缩短,花期延长,提高其观赏价值。花期调控技术的效果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品种中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测了从日本引进的5个垂枝樱花品种在武汉2014年和2015年两年间的部分生物学性状变化,包括对成活率、成枝力、生长势、落叶期、叶芽萌动期、展叶期、抽梢期、花芽萌动期、初花期、盛花期和落花期等指标的观测结果。研究表明:重瓣品种‘八重红枝垂’成活率最高,‘枝垂樱’和‘红枝垂’两个单瓣品种花期较早,‘枝垂樱’与‘菊枝垂’一起搭配应用于园林工程,可使垂枝樱花的赏花期持续达40多天。  相似文献   

14.
日本百合引种及其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引进的41个日本百合品种进行了组培保种,获得了3010瓶试管苗。从部分百合品种种球的大棚种植表现出的生长开花结果看,所引品种均可在本地发展。其中S1、S2、S3、S5、S17是很好的切花品种;S13、S23可作百合品种育种的适宜材料;S39、S40更适合作盆栽观赏。  相似文献   

15.
百合引种栽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百合(Lilium spp.)为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 L.)球根草本植物。百合花茎刚直挺秀,叶色翠绿,花形奇特,色泽高雅,为世界著名切花、盆花及园林布景的花卉。荷兰每年出口数以亿计的百合种球,百合切花的销售额名列切花类的第5名,总额达4.8亿美元。国内的花卉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对百合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6.
铁线莲杂交与花期观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线莲花型、花色丰富多样,花朵美丽繁茂,花期长,观赏价值高。为培育优良特异种质,探索高效便捷的铁线莲人工杂交技术,从引进的20个园艺品种中选取9个作为杂交亲本,结果表明:23个杂交组合均结实,共获得304个果实,平均结实率为90.21%,最高为100%,最低仅为58.33%,杂交亲本选配对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引种的20个园艺品种花色、花型各异,分属早花大花型、晚花大花型、佛罗里达型、德克萨斯型4个类型,充分体现了铁线莲花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7.
以宁波仗锡樱花基地引种的15个樱类品种为试材,研究其在宁波地区的开花物候期和观赏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在宁波露地栽植条件下,多数品种的始花期集中在3月下旬—4月中旬,各品种单株花期12~21 d不等,总花期维持20~35 d之间。始花期以东京樱最早,虎尾樱最晚,红叶樱、冈目、关山较晚;花期以关山最长,八重红大岛次之,虎尾樱最短。重瓣品种中白菊樱、关山、八重红大岛和普贤象花大、色艳、花型美丽、花量大、植株健壮;单瓣品种中一叶樱、染井吉野和东京樱花量大、开花时间早、生长势好,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观花型梅花品种的开花结实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南京中山陵园梅花山观花型梅花(俗称花梅)开花结实的特性,通过对花梅花器构造的观察,花粉量的观测,花粉发芽率的试验以及花梅自然着果率和果实特性的调查,从被研究的24个花梅品种中选出既观花又观果且观赏性极高的品种,为扩繁这部分花梅和提高南京梅花山花梅的整体观赏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检验万寿菊新品种"京越1号"与其他品种主要观赏性状的差异,对包括"京越1号"在内的7个品种进行了品种对比试验。在开花期观测株高、冠幅、花径、花纵径、花色、单株花量等11个性状,综合对比结果认为:京越1号株高、冠幅、花径整齐度最高,变异系数最小,分别是5.81%,9.16%和5.09%,表现最好;完美、新纪元和京帝0140表现一般;安提瓜和京帝0150生育期短,是早花品种,但花朵蜂窝性差;超越在株高和花型方面表现优秀,但易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