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普氏野马,又称蒙古野马。原产新疆、蒙古人民共和国一带,是世界濒临绝种的唯一野马种群。1985年8月,国家从国外引进11匹普氏野马抵乌鲁木齐后,我们在支援其检疫工作中,对普氏野马的如下几项生理常数作了测定(表1~4)。普氏野马采用单绳保定,并肌注保定宁2~2.5毫升。  相似文献   

2.
本文受新疆林业厅委托测定了34匹不同年龄的普氏野马血液生理参数。并且与蒙古马、当地马的血液生理参数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野马的多项红细胞值明显高于家马,而杆状型、分叶型嗜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低于当地马。野马性别、年龄的血液生理参数值差异趋势与家马接近。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普氏野马、哈萨克马与焉耆马的ELA-DRA*exon2的多态性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对普氏野马、哈萨克马与焉耆马的ELA-DRA*exon2进行分型,并对不同等位基因进行核苷酸与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127匹马中共出现7种基因型,3种纯合子分别记为AA、BB、CC;4种杂合子分别记为AB、AC、BC、AD。AA基因型为哈萨克马与焉耆马的优势基因型,普氏野马以CC基因型为主。经χ2检验后,3种类型马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IC值与He值分析表明,3种类型马均属于中度多态,且普氏野马的PIC值与He值比哈萨克马与焉耆马低。  相似文献   

4.
经对普氏野马(Equusprzewalskii)和家养役马血清生化值、矿物质含量的测定,分析测试结果,普氏野马血清中葡萄糖、尿素氮、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及碱性磷酸酶等含量均高于家养役马,而血清总脂、胆固醇低于家养役马:胆碱脂酶和血钾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普氏野马的血清生化值、矿物质含量与蒙古野马的相近似,低于哈氏、葛氏及波氏三种斑马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史书记载,被人早就驯养的马,一直与人类二千多年的文明史和战争史紧密关联着。由于习见不怪,所以北京动物园里被驯化得毫无野性的并不比家马长得美的普氏野马,总不如黑白分明、憨厚可爱的大熊猫招徕的游客多。然而,许多动物学家却象关心大熊猫一样关注着野马。据有关方面同志说,目前大熊猫在全国野外分布着千余只,而普氏野马除分散在世界各动物园里饲养、展览的三百多匹外,十多年来在荒原上没有再发现过,自十九世纪末期(1876年),欧洲野马从乌克兰原野上消失之后,世界上唯一生存的野生马——普氏野马在地球上有没有绝迹,成了世界动物学家瞩目的问题。我国新疆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的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甘肃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普氏野马的生态环境,现有10匹野马的外貌、体尺、繁殖、生理、疾病等作了调查,取得了可靠资料,认为普氏野马在引入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对今后野马的保种、复壮,扩大种群和实施散放等可作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疆准噶尔野马即当今世界所称的“普氏野马”,准噶尔野马在新疆境内野生种群已近绝迹。为了恢复我国这一特种动物,有关部门不惜重金在70年代和80年代从国外陆续引回准噶尔野马,在其故土进行人工饲养、繁殖。  相似文献   

8.
放归野外的普氏野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俗称蒙古野马或准噶尔野马。普氏野马属于奇蹄目,马科。曾广布于欧亚大陆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随牧业文明的兴起和扩展,野马栖息地逐渐丧失。人类过度捕杀和经济活动干扰,迫使野马的分布区和种群数量锐减.最终于20世纪中叶野外灭绝。现在普氏野马是1898年至1902年间捕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并运到欧洲得以生活下来的13匹野马的后代。时至1999年在世界上有系谱记载的普氏野马数量有1500匹左右,大部分都生活在动物园,半散放地和散放地。普氏野马经过100多年的圈养和近亲繁殖,使得部分基因丧失,并出现了退化现象。为了保护地球上唯一一种野生马,重引入是最好的办法。国际上对野马的保种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成立了野马保护管理组织,并对全球野马的管理制定了两个目标,将野马进行重引入,且保存现存圈养野马90%以上的遗传多样性。野马的重引入放归分部分进行,一个是在历史分布区进行重引入;另一个是在历史分布区外进行放归重引入。在历史分布区的重引入项目中,我国和蒙古国是选地。国家林业局及相关单位自1985年由国外引回野马之初即着手制定了适应性饲养-栏养繁育-半自然的散放试验-自然散放试验-建立自然生活的野生种群的逐步实施方案。经过16年的努力,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从最初引回的18匹野马发展到现在的160余匹。圈养野马种群的繁殖获得了成功,为实现野马放归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并与2001年8月进行了27匹普氏野马的首次野化放归试验。首次放归已经过去了4个年头,野马在野外的生存状况倍受各界人士的关心,野马工作得到林业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为此,本文将详细介绍野马放归后对野外环境的适应状况,以感谢所有关心野马事业的同仁。  相似文献   

9.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俗称蒙古野马.原产我国新疆和内蒙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关国际组织将它列为甲级濒危物种.是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动物,自I884年起.野马的厄运接踵而来.人为捕猎猖獗.到上世纪70年代.新疆普氏野马从它的故乡痛苦地消失了。  相似文献   

10.
伊力佳对普氏野马寄生虫的驱虫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 1 1月我们选择了“伊力佳” (伊维菌素 )对新疆吉木萨尔县野马中心饲养的普氏野马的内外寄生虫进行驱虫试验 ,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驱虫药物 “伊力佳”,市售 ,(银川中农华威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 :990 81 1 ,2 5ml瓶装 ) .1 .2 投药方式 按推荐剂量每 1 0 kg体重 0 .2 ml拌入饲料口服投喂。1 .3 驱虫前准备 为保证野马的安全 ,在正式驱虫前选择了数匹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家马按倍量口服做了安全试验并连续观察 5天。在野马驱虫前 1天 ,停喂饲草 ,仅喂部分精料 ,饮水不限。1 .4 驱虫效果检查 驱虫后有…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新疆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内外通灭(伊维菌素预混剂)对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的驱虫情况,试验于2018年1月份对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65匹野马进行了冬季驱虫试验;试验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65匹普氏野马进行了驱虫前后检查,分析其感染率以及跟踪检查给药后的驱虫率,并通过虫卵计数法(麦克马斯特氏法)分析其感染强度。结果表明:在采集的65份新鲜粪样中,含有消化道线虫虫卵的样品共54份,感染率为83%(54/65);初步检查出的虫卵包括马圆线虫、马副蛔虫、细颈三齿线虫和毛细线虫4种。其中马副蛔虫的感染率最高,为71%(46/65),两种虫种(马副蛔虫、毛细线虫)混合感染率达到43%,每克粪便虫卵数(EPG)为800~2 300个,三种虫种(毛细线虫、马副蛔虫、马圆线虫)混合感染率为17%,EPG为400~1 200个。驱虫后的65份样品,虫卵转阴率达到77%(50/65);虫卵减少率达到95%。说明内外通灭对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具有较好的驱虫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林业部同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商定的协议,于1985年8月6日和8月22日分两次将11匹普氏野马运抵乌鲁木齐。至此,在我区的野马史上又揭开了新的一页。第一次5匹是从德国运来的,其中2公,3母;第二次的6匹是从英国运来的,其中2公、4母。这11匹普氏野马均经过了检疫,身体健壮,年龄、雌雄结构基本合理,适于用人工办法组成“特殊种群”。目前大体上适应了新疆的第一站的圈养情况。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 Polia kov)也叫蒙古野马,它是极为珍贵的物  相似文献   

13.
2001年8月下甸,中央电视台连续报道了我国将把27匹普氏野马放归大自然,使真重建野生种群的消息,在国内外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什么普氏野马比时下堪称国宝的大熊猫更珍贵?准噶尔盆地的戈壁荒漠环境十分恶劣,再加上受天敌狼的威胁,野马能否生存?日前记者带着上述疑问,专程赶到新疆野马饲养中心进行了采访。 神秘的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原名蒙古野马。在人类有史之前,蒙古野马就栖息于现在的蒙古和中国新疆一带。我国早就有关于野马的记载,宋朝程大昌的《演繁露》中说,回给有用野马皮制靴者;并说穿这种靴“骑而越水,水不透…  相似文献   

14.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 pol-iarov) (4公7母),于1986年12月由乌鲁木齐市南公园移居祖籍地准噶尔盆地——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野马繁殖中心基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普氏野马A系和B系的形态学比较以及mt DNA的测定结果,阐释普氏野马A系与B系在形态学上有明显的区别,在mt DNA上没有区别,为今后普氏野马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978年至1991年2月对普氏野马栏养条件下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测,本文报道了普氏野马的繁殖与光周期及温度,组群结构等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普氏野马为濒危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荒漠草原地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是地球上现存唯一的野马。成年普氏野马体长220~280 cm,肩高120 cm以上,体重常大于200 kg。四肢短粗,常有2~5条明显黑色横纹,小腿下部呈黑色,俗称"踏青"腿。全身体毛棕黄色,向腹部渐渐变为黄白色,腰背中央有一条黑褐色的脊中线。目前,全世界普氏野马的总数量已达到1 000多匹,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动物园和半散放设施中。我国作为普氏野马的故乡之一,对野马重新引进和回归自然工作十分重视,数次以高昂的代价从欧美重新引进纯种野马的后  相似文献   

18.
1987—1990年普氏野马繁殖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  颜辉 《野生动物》1990,(6):27-29,44
本文分析了普氏野马在栏养条件下四年的繁殖情况,报道了普氏野马在新疆野马饲养繁殖中心的繁殖率、增长率和成活率。四年共繁殖13胎,成活幼驹13匹,成活率100%。  相似文献   

19.
野马又称普氏野马,是世界上较稀少的珍贵野生动物之一。本区引自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英国的11匹野马,来新疆境内落户。野马因生性急躁,难以接近,无法对其进行检疫工作。笔者试用保定宁进行麻醉保定,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矮马与普氏野马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中国西南山地的矮马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它的优良品质可以与原产于设得兰群岛的欧洲矮马媲美。本文研究了产自广西德保的中国矮马骨骼标本,通过与欧洲矮马的对比,发现它们之间的头骨、颊齿和肢骨上都 存在较大的差异,显然亲缘关系较远。而中国矮马与普氏野马的头骨的比例上却相当一致,头骨在马属的系统演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这一结果证明中国矮马与普氏野马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尽管从汉代起中国已广泛引入西方马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