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舟棉2号是由河南省新乡七里营新植原种场采用杂交育种方法,经病圃系谱连续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2003~2004年连续参加河南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其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及农艺性均优于对照.于2005年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豫668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农业科学》2002,(2):35-35
1 来源及选育过程1985年以 (中 3 81×豫植 177)× (中 3 81×陆中杂种 )F1 进行复式杂交 ,杂种后代经人工枯、黄萎病圃筛选和连续系谱选择及产量比较而育成。 1995年进入品系试验 ,1996年进行多点生态试验 ,1998~ 1999年参加河南省麦套棉抗病区试 ,1999~ 2 0 0 0年参加河南省棉花生产试验 ,2 0 0 1年经第 5届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 668。2 形态特征该品种属中早熟品种 ,生育期 12 5~ 13 3天 ,霜前花 85 %~90 % ,株高 90~ 10 0cm ,植株塔型 ,果枝Ⅱ型 ,果枝节位 6.7节 ,叶片大小中等 ,叶裂较浅 ,叶色深绿 ,叶功…  相似文献   

3.
开农49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花生新品种,200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全国花生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品质优、适应性强等特点,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我国北方片大花生区春播和夏播种植,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韩世平  张磊  王磊 《河南农业》2012,(21):23-24
南繁是指秋冬季节到海南岛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鉴定等活动的统称。近年来,河南省赴海南岛开展南繁的单位不断增加,南繁作物品种、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的风险随之加大。为切实掌握南繁作物在南繁基地种植期间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加强与当地植物检疫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做好南繁农作物植物检疫工作,河南省植保植检站组织部分省辖市植保植检站负责人及有关专家一  相似文献   

5.
高产早熟优质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商花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花5号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以豫花9414为母本、远杂9102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而育成的高产、抗病、早熟、优质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2009-2010年河南省珍珠豆型优质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商花5号平均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为4 526.10、3 379.50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2009年为豫花14号,2010年为远杂9102)增产10.41%、9.80%;2011年生产试验的荚果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为4 261.05、3 178,50 kg/hm2,比对照品种远杂9102增产8.13%、6.96%.品质优,抗病性强,稳产性和适应性好.该品种于2012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花2012003,证书编号:2012040),适于河南各地春、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1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了2005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奖评审结果并颁发了奖励证书,由河南省植保植检站、河南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贵州省植保植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河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总产量超过350亿kg,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受气候条件变化、品种缺乏抗性等综合因素影响,小麦条锈病在全省呈现早发、重发态势,给小麦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为研究31% 丙环唑·福美双悬浮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2020 年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内乡县植保植检站开展相关试验。  相似文献   

8.
玉米济单7号     
《浙江农业科学》2012,(10):1365
济单7号(浙审玉2012007)系河南省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普通玉米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好,品质优,适宜浙江省种植。该品种植株、穗位偏高,宜适当稀植,种植密度667 m2栽3 000~3 300株,提倡育苗移栽,注  相似文献   

9.
郑育棉6号     
<正>审定编号豫审棉2009014品种来源Q1138-36(中植棉2号选系)×R94(新植1号选系)选育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友邦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特征特性"郑育棉6号"为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23天;出苗好,整个生育  相似文献   

10.
国审小麦新品种偃展4110是豫西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农民育种家徐才智同志培育的.2003年河南省审定.2004年国家审定,是近几年来黄淮麦区审定的表现较优异的弱春性品种之一.2005年至今作为河南省中北部春水组区试的对照品种。目前在河南省中南部、安徽阜阳、江苏盐城和湖北北部种植集中,稳定在较大面积。该品种是我市小麦的主导品种,也是河南省良种补贴品种之一,更是唯一连续多年在河南小麦生产中推广面积大、高产稳产优质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1.
1991—1992年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评述夏爱美,尚泓泉(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河南省1991—1992年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单位13个,供试品种7个,对照品种中12。纤维品质由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测试。枯、黄萎病鉴定分别...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小麦品种(系)抗锈性鉴定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5年度共鉴定河南省60个小麦品种(系)。结果表明,抗条锈、秆锈性较强的分别占鉴定品种(系)的58.3%、50%;抗叶锈较好的占鉴定品种的35%。另外筛选出不少兼抗三锈病的品种(系),占鉴定品种(系)的15%。一、材料与方法品种(系)来源: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植保所,内乡县农科所,荥阳县农科所,百泉农专,郑州市原种场。田间接种病菌:条锈病菌、有条中22、23、25、26、27、28;叶锈病菌有叶中1、2、3号,植17、19、20、21、23;秆锈病  相似文献   

13.
浚单0898是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初以自选系浚5872作母本,浚968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紧凑型中熟品种。2009-2010年参加河南省夏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适宜河南省及其相邻同一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小麦新品种安麦1241选育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麦1241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倒、抗病、抗倒春寒等特点。在2014-2015年河南省小麦品种预试中,参试267个品种,评比产量第一位。在2018年严重的倒春寒中,展现出高抗倒春寒的突出优势。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5.
玉米新品种浚单28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浚单28是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初以自交系浚50X作母本,浚926-3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紧凑型中熟品种。2006-2007年参加河南省夏玉米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夏玉米生产试验,表现高产、抗病、优质等特点,适宜河南省及相邻同一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先棉66号是河南先天下种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选育的高产、抗病、抗倒、优质棉花新品种。2009年先棉66参加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14年10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广,适宜河南省中高肥力地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17.
豫北地区小麦白粉病流行动态及主要品种慢白粉性研究刘红彦何文兰王锡锋张忠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盛宝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同庆(温县植保植检站豫北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小麦高产区之一,其良好的水肥条件虽然为小麦高...  相似文献   

18.
桥玉20是由河南省利奇种子有限公司、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联合研发培育出来的优质杂交玉米新品种,利用常规系谱育种法,以自育M33作母本、L5847作父本,于2010年组配而成,该品种属中密度型品种、中大穗型、抗病性强、抗倒伏、属中、早熟杂交种,全生育期99 d。2012-2013年两年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2013年同时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两年三次试验均表现突出,完成试验程序,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项麦969是项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用豫麦21号与豫麦18号杂交,F1代又与豫麦18号回交,经连续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2003~2006年在河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良,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于河南省高中肥力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20.
邓杂1号是河南先天下种业有限公司(原邓州市种子公司)最新选育的高产、优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4~2005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品种比较试验,2006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农业部转基因安全鉴定(农基安证字[2006]第11号,安全等级:Ⅰ);2007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命名(豫审棉200710)。该品种抗逆性好,抗棉铃虫株率96%,Bt蛋白表达量379.1,为中高抗棉铃虫品种;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该品种增产潜力大,在2006年河南省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中,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较对照豫杂35增产7.6%,4.5%,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