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可大大节省劳动成本,对于提高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适合机械化收获籽粒的品种报道较少。本研究以耐密、多抗、宜机械化籽粒直收为选育目标,通过多年多生态区域筛选和鉴定,选育出适合山东、河南区域种植的宜机械籽粒直收新品种‘浚单1668’,并分别于2019、2020年通过山东省、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较对照品种,平均产量增产5%以上,且抗倒伏、脱水快、宜机械籽粒收获,为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程度降低劳动成本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
徐树军 《新农业》2022,(19):7-8
为筛选出适宜山东曹县种植的籽粒直收玉米品种,2020年选择迪卡517、登海618、登海3737、中科玉505、京农科728共5个玉米品种进行种植试验,调查各参试品种的植株性状、生育后期籽粒含水量变化、籽粒破碎率等指标,发现在授粉后55天(即9月30日)迪卡517较适合机械直收籽粒,其他参试品种在本年度气象条件下还不能完全满足直收籽粒的条件。但参试品种在授粉后65天(在本地为10月10日)收获,籽粒含水量均降到25%以下,籽粒破碎率小于5%,可以直收籽粒。  相似文献   

3.
抗逆丰产宜机收夏玉米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14个近几年通过国审、省审的宜机收夏玉米新品种、新组合,对其生育期、抗性、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及产量等多项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符合宜机收要求的品种有万盛106、联创808、炬丰1718、迪卡517、京农科728和郑原玉432。该研究为筛选出适合河北省中南部夏播区种植的适宜籽粒直收的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北农业科技》2022,(1):71-73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实现玉米籽粒田间机械直接收获,是提高我国玉米竞争力,促进玉米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在豫西地区,夏玉米籽粒直收的占比面积还是很低,除了机械、配套设施以外,品种亦是主要因素。为了鉴定出适宜豫西地区的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以国家玉米体系黄淮海区2020年易机收玉米品种展示与鉴定的9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田间性状、生育期、抗倒性、籽粒含水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登海111、丰德存玉10号、 MC812和郑单309等4个品种产量高,籽粒含水率和籽粒破碎率低,机收综合表现良好,适合在当地作为机械粒收夏玉米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选用6个玉米品种,以郑单958为对照,从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和产量结构方面综合评价这几个品种在鲁西南地区的表现。结果表明:登海605产量最高,生育期较长,乳线下降慢,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高,属晚熟品种,可适当延迟收获时间或作为青贮玉米收获;先玉688产量居第二,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与对照差别不大,可采用摘穗剥皮方式进行收获;迪卡517和登海618籽粒产量和郑单958产量无显著差异,收获时乳线下降比例比对照大,籽粒含水量比对照低,可作为籽粒直收品种种植;浚单20和先玉335产量比对照低,倒伏率、倒折率和空秆率均较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山东临淄种植的籽粒直收玉米品种,2019年选择华美1号、迪卡517、京农科728、农星207、郑单958、登海618、豫丰98、裕丰303、联创808、浚单20共1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种植试验。调查各参试品种的产量、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籽粒破碎率等指标,发现华美1号、迪卡517的种植表现较好,适合当地作为籽粒直收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技术在全国逐步推广,在宁夏石嘴山市也只是起步阶段。而玉米作为石嘴山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解决玉米籽粒直接入仓问题显得极为紧迫。为了降低玉米收获劳动强度,保证玉米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切实提升,技术人员对适宜机械化直接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将以宁夏石嘴山市为例,对适宜机械化直接收获的玉米品种筛选方式进行明确,期望能够为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技术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郑单958’玉米品种在晋南盆地夏播的合理种植密度,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效能,在山西临汾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雨正常年份,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和单稳重在不同种植密度间存在差异,而出粒率、稳行数和收获指数不存在差异;种植密度对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序列为单稳重〉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出粒率〉收获指数;穗长、穗粗和穗轴重对单穗重(籽粒)的贡献大小为:穗长〉穗粗〉穗轴重。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其籽粒产量是随干物质积累的增加而协同提高,对收获指数性状影响较小。该项研究为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郑单958’玉米品种在晋南盆地夏播的合理种植密度,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效能,在山西临汾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雨正常年份,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和单穗重在不同种植密度间存在差异,而出粒率、穗行数和收获指数不存在差异;种植密度对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序列为单穗重>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出粒率>收获指数;穗长、穗粗和穗轴重对单穗重(籽粒)的贡献大小为:穗长>穗粗>穗轴重。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其籽粒产量是随干物质积累的增加而协同提高,对收获指数性状影响较小。该项研究为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适宜本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与播期,于2015 年在山西省早熟玉米区以特早熟、早熟、中熟3 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为测试材料,测定不同播期下玉米的生育期和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置的4 个播期中,特早熟和早熟品种都能安全成熟,而中熟品种4 月21 日以后播种不能正常成熟。随着播期的提前,所有不同熟期的玉米品种产量均呈上升趋势。早熟和中熟品种的产量显著大于特早熟,但早熟与中熟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百粒重之间的不同引起的。在产量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中,生育期积温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产量随积温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本地区适宜种植早熟品种,最佳播期一般在4月20号左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不同玉米品种收获期含水量对机械粒收质量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不同含水量与籽粒破损率以及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了机械粒收和人工收获后产量的差别。结果表明,籽粒破损率以及产量损失率均与籽粒含水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械粒收与人工收获相比不仅不会大幅减产,甚至一定程度上较人工收获产量更高。筛选出了2个适合忻州市种植的粒收玉米品种M753和瑞普908。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的产量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淮海夏玉米 收获籽粒含水量高严重影响了玉米籽粒机械化的直收。本文从玉米籽粒机械化直收技术、玉米 籽粒直收机机具实验验证、实验结果相关评价以及玉米籽粒直收的发展建议四个方面进行详细 阐述,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长江中游春播与夏播玉米机收质量、籽粒脱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长江中游两熟制玉米机械化收获配套种植模式及农艺措施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在长江中游(湖北省荆门市)选用3个当地的主栽玉米品种[登海618(DH618)、迪卡653(DK653)和豫单9953(YD9953)],设春播和夏播2个播种季,于生理成熟期(T1)、生理成熟后7 d(T2)及生理成熟后14 d(T3)分期进行籽粒机械收获,比较分析春播与夏播玉米的产量、籽粒脱水动态、机收质量及其对延迟收获的响应差异,并通过回归分析研究机收籽粒破碎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及籽粒脱水与吐丝后活动积温(GDD≥10℃)的关系。【结果】春播与夏播玉米生长期间气象条件差异明显,春播玉米较夏播玉米生育期长、干物质积累多,3个品种的春播产量显著高于夏播产量(P<0.05,下同),平均提高64.6%。春播与夏播玉米的机收含杂率均低于3.00%,但机收籽粒破碎率与损失率偏高,是影响机收质量的主要原因。春播玉米收获时的籽粒含水量(15.7%~35.5%)高于夏播玉米(14.6%~21.5%),且均随收获期延迟而明显下降。春播玉米机收籽粒破碎率随籽粒含水量的增加而呈直线升高趋势(R2=0.543,P=0.024),夏播玉米机收籽粒破碎率与籽粒含水量则呈二次曲线关系(R2=0.509,P=0.118)。春播玉米的籽粒体积(0.27~0.36 cm3/粒)明显大于夏播玉米(0.19~0.32 cm3/粒),玉米籽粒体积与机收籽粒破碎率存在显著的负二次曲线关系(R2=0.452,P=0.009)。春播与夏播玉米的籽粒含水量与GDD≥10℃呈显著的Logistic曲线关系,不同播种季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对GDD≥10℃的响应也存在明显差异,籽粒水分下降至相同水平时,春播玉米所需的GDD≥10℃均高于夏播玉米。【结论】长江中游春播与夏播玉米生长及收获期间的气象条件差异导致其机收产量、机收质量及籽粒脱水过程存在明显差异。与夏播玉米相比,春播玉米生育期更长,生物产量较高,机收籽粒破碎率较低,但二者的机收损失率相当。在长江中游延迟收获对夏播玉米机收质量影响不明显,但延迟7 d收获可有效降低春播玉米机收籽粒破碎率与机收损失率。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籽粒机收是现代玉米生产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及生理成熟后籽粒物理脱水速率是决定玉米能否机收籽粒的关键因素,明确不同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机收籽粒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8年,以京农科728等18个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测定籽粒含水率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平均为30.67%(CV=2.58%)和23.66%(CV=9.10%)。生理成熟前籽粒生理降水速率和生理成熟后籽粒物理脱水速率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平均为0.69 %·d-1和0.48 %·d-1。3种熟期类型品种,中早熟品种生理成熟后籽粒物理脱水速率平均为0.55 %·d-1,分别较中熟品种和中晚熟品种高14.58%和44.74%。参试品种产量平均为10 205.90 kg·hm-2,变幅为8 809.13—11 053.73 kg·hm-2;3种熟期类型品种中,中熟品种产量(10 484.25 kg·hm-2)>中晚熟品种(10 096.08 kg·hm-2)>中早熟品种(9 522.81 kg·hm-2),中早熟品种和中熟品种以京农科728和NK815产量最高,分别为10 569.00和11 053.50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籽粒脱水速率与叶片、苞叶、穗轴、穗柄、全株和茎秆脱水速率及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大气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大气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以籽粒脱水速率和产量建立散点图,采用双向平均法将参试品种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以早熟脱水快的玉米骨干自交系京2416及其改良系京2418为父本组配的耐密抗倒国审品种京农科728、MC812、MC121和京农科729属于籽粒脱水快、产量高的品种(生育期平均为108.88 d;生理成熟后籽粒物理脱水速率平均为0.57 %·d-1,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为21.81%;产量平均为10 811.33 kg·hm-2)。【结论】综合分析参试玉米品种的熟期、籽粒脱水特性及产量表现,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选择种植京农科728、MC812、MC121和京农科729等中早熟及中熟、脱水快、产量高的玉米品种,可实现收获期较低籽粒含水率和较高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给太原地区麦茬夏播玉米适宜播期和适宜栽培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早、中、晚3个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3个播期处理研究了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夏玉米生育期从早熟到晚熟表现延长加剧的趋势.品种间、播期间以及品种与播期互作间玉米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品种间表现为‘九玉5号’>‘并单6号’>‘冀承单3号’>‘九玉早熟1号’,播期间表现为6月25日>6月30日>7月5日,播期与品种互作表现为6月25日夏播‘并单6号’产量最高,6月30日夏播‘九玉5号’和7月5日夏播‘九玉早熟1号’品种均可获得较高玉米产量.播期推迟,百粒重减轻,穗行粒数减少,产量降低.因此,在太原地区冬小麦收获后,6月25日—7月5日可以选择不同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进行夏播,早播对实现玉米高产有利,为获得不同播期条件下较高玉米产量必须注重品种熟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万盛69"于2020年在江苏淮北夏播玉米种植区被当地百姓列为主选品种,该品种植株为半紧凑型、高矮适中,果穗筒形,籽粒容重大,商品性好,抗病性好,高产稳产。为促进"万盛69"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在总结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的基础上,从整地施肥、适期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以供相关种植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玉米籽粒直收,分析影响机械化直收的因素,筛选出适合机械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并在冀西北地区推广应用,为冀西北地区玉米籽粒直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脱水期间的籽粒重量与含水率变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收获期偏早、籽粒含水率普遍偏高,制约了机械粒收的收获质量,延期收获能够降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但是该过程是否因籽粒重量下降造成产量损失尚不明确。本文开展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期间籽粒含水率与粒重变化情况研究,为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和2016年在河南新乡中国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站进行,选择22个当前主要种植品种为供试材料,采取统一授粉,连续测定籽粒重量与籽粒含水率变化。其中,2015年授粉后26 d开始测定,生理成熟后26—52 d结束;2016年授粉后11 d开始测定,生理成熟后16—35 d结束。分析生理成熟后田间脱水期间籽粒含水率与粒重变化。【结果】22个参试品种生理成熟期百粒干重为23.3—37.4 g,平均为30.8 g;籽粒含水率为21.5%—33.1%,平均为27.5%。22个品种生理成熟后分别经过16—52 d田间站秆晾晒后,百粒干重为22.9—38.4 g,平均为32.0 g;籽粒含水率为12.9%—24.4%,平均为17.3%。生理成熟前籽粒重量随着授粉后天数增加而逐渐增加,不同测试时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生理成熟后随着田间站秆时间延长,籽粒含水率变化呈极显著下降趋势,而籽粒重量未表现出显著变化,不同熟期品种和不同年份结果表现一致;生理成熟后籽粒重量与籽粒含水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黄淮海夏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晾晒脱水期间,籽粒含水率显著下降,而籽粒重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延期收获降低了籽粒含水率,并且不会因粒重下降造成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适宜贵州机械粒收的春玉米品种,并明确玉米机械粒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贵州春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以32个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7—2019年在贵州遵义和安顺进行玉米适宜机械粒收的品种筛选试验,收获时测定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损失率和产量等指标,利用相关分析和双向平均作图法进行宜机收玉米品种筛选。【结果】贵州春玉米机收时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和总损失率均值分别为30.45%、11.71%、1.79%和12.58%,产量均值为8251.49 kg/ha,且品种间差异明显。当前贵州春玉米机械粒收存在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高、破碎率高、损失率大的问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含水率偏高是引起机械粒收破碎率偏高的主要原因,通过降低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可降低破碎率、杂质率和损失率,提高机收质量。以籽粒含水率和产量为指标进行筛选,其中11个品种收获时籽粒含水率较低、产量高,比较适宜机械粒收;进一步以籽粒破碎率与总损失率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先玉1171、新中玉801和兴玉3号具有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低、破碎率低、产量高和总损失率低的特点,适宜机械粒收。选择生育期稍短的品种,同时适当推迟收获期,可有效降低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提高机收质量。【结论】籽粒破碎率高和总损失率大是贵州春玉米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籽粒含水率高是导致机收质量差的主要原因,适当延迟收获时间可降低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提高机收质量。筛选出先玉1171、新中玉801和兴玉3号可作为贵州春玉米适宜机械粒收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适合豫北平原种植利用的甜高粱品种,引进了9个品种进行试验观察。结果表明:雅津甜13号、雅津甜69号、郑农甜等适宜夏播,籽粒产量水平225.53~406.17 kg/亩,饲草产量3 700.25~5 283.90 kg/亩;而雅津甜1号、雅甜3号、雅甜71号等品种夏播籽粒不能正常成熟。在生产实践中,若以收获种子为主,应选用前者,后者不适宜豫北平原种植利用。若以收获饲草为目的或者春播,后者可以种植利用,籽粒产量230.48~406.17 kg/亩,饲草产量4 326.36~5 596.70 kg/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