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糜子育成品种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综合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近年育成糜子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比较粳性和糯性糜子间的差异,分析糜子品种改良工作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中国糜子育种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近年育成的22个粳性糜子品种和18个糯性糜子品种为材料。田间考种获取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节数、粒色、花序色和穗形)和产量性状(千粒重、穗粒重和主穗)。室内通过正丁醇提取法测定黄色素含量、索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含量、双波长法测定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结果】粳性糜子品种平均产量为3 465.5 kg·hm~(-2),变幅为2 976.0—3 915.0 kg·hm~(-2);糯性糜子品种平均产量为3 163.4 kg·hm~(-2),变幅为2 575.5—4 002.0 kg·hm~(-2)。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糜子产量与生育期、千粒重、主穗长、穗粒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数据分析表明,育成品种在生育期、株高、节数、千粒重、穗粒重、主穗长、产量等方面变幅较小。粳性糜子品种黄色素含量平均为2.7 mg·kg~(-1),变幅为1.7—3.3 mg·kg~(-1);糯性糜子品种黄色素含量平均为2.4 mg·kg~(-1),变幅为2.1—2.9 mg·kg~(-1)。粳性糜子品种粗脂肪含量平均为3.6%,变幅为1.7%—5.6%;糯性糜子品种粗脂肪含量平均为4.1%,变幅为2.7%—5.5%。粳糯糜子之间黄色素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差异性不显著。粳性糜子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32.22%,变幅为11.31%—38.67%;支链淀粉含量平均为35.01%,变幅为21.43%—64.02%;总淀粉含量平均为67.23%,变幅为58.59%—77.87%;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比值平均为1.00,变幅为0.18—1.73。糯性糜子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3.69%,变幅为2.24%—5.55%;支链淀粉含量平均为57.37%,变幅为49.40%—68.01%;总淀粉含量平均为61.06%,变幅为54.18%—72.11%;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比值平均为0.07,变幅为0.05—0.11。其中,陇糜5号和陇糜8号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宁糜17号和榆糜2号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晋黍9号和雁黍7号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粳性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1.13%,变幅为9.64%—13.26%;糯性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3.72%,变幅为12.10%—15.72%,糯性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粳性糜子。【结论】近年育成的糜子品种在多种农艺及产量性状中变幅较小,品种类型相对单一,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对糜子品种多元化需求。针对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挖掘、利用和创新优异糜子资源,将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新技术结合,开展多元化、多目标育种,培育性状优良、抗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糜子新品种是糜子品种改良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利用双波长比色法在606 nm处测定直链淀粉的波长,参比波长为480 nm;在538 nm处测定支链淀粉的波长,参比波长为708 nm,测定来源于不同地区的40份糜子淀粉的组成及含量,为优质糜子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23份糜子材料为糯性,17份为粳性;总淀粉含量介于58.43%~75.45%,直链淀粉含量介于0~20.34%,支链淀粉含量介于46.70%~69.61%;各地区糜子直链淀粉含量差异显著,而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食品添加剂对糜子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为糜子产业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糜子“榆黍1号”为供试材料,用碱提法制备糜子淀粉,测定其基本理化特性和糊化特性,并研究了不同食品添加剂(淀粉乳、蔗糖、NaCl、pH)对糜子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制备的糜子淀粉的淀粉含量为895.8 g/kg,白度达到98.2%,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较低,不易变质;与小米淀粉相比,糜子淀粉的黏度较大,热稳定性好,抗老化能力强,糊化温度较低。随着淀粉乳质量分数的增加,糜子淀粉的峰值黏度增加,热稳定性变差,抗老化能力减弱,糊化温度降低;随着蔗糖和NaCl的加入,糜子淀粉的峰值黏度增加,抗老化能力减弱,糊化温度升高;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糜子淀粉的峰值黏度增加,热稳定性变差,抗老化能力增强,糊化温度基本不变。【结论】糜子淀粉的糊化特性优于小米淀粉,接近于糯米淀粉,不同食品添加剂对糜子淀粉的糊化特性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4.
半干旱区不同施氮量对糜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寒地半干旱地区糜子产量及品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施氮水平(0、45、60、135、18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糜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水平的增加,糜子产量先升后降呈单峰曲线变化,有极大值,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糜子产量下降;糜子粗蛋白含量和脂肪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呈负相关.当氮肥水平为45~60 kg?hm‐2时,糜子的产量最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内蒙古赤峰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资源的表型差异,本研究引进特早熟区、早熟区、中熟区和晚熟区共516份糜子材料,连续两年在赤峰地区进行糜子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及比较分析。在不同年份的田间调查中,2021年生育期相对较集中的是晚熟区的糜子品种。2022年生育期相对较集中的是早熟区的糜子品种。2021年、2022年特早熟区糜子品种均表现植株矮、茎秆细、叶片短而细,叶片数少,遗传多样性整体相对较低。2021年早熟区糜子品种植株偏低,植株茎秆粗,叶片宽且长,叶片数较少;2022年表现植株偏低,植株茎秆较细,叶片较窄,叶片数较少但叶片最长。2021年中熟区糜子品种的植株最高、茎秆较粗、叶片数最多;2022年表现植株较高、茎秆较粗且叶片短而宽。2021年晚熟区糜子品种的植株较高、茎秆较粗;2022年表现植株最高、茎秆最粗且叶片数最多。各生态区糜子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不大,特早熟区品种主穗重、主穗粒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早熟区品种的主穗重、草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中熟区品种主穗长度、草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千粒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晚熟区品种的主穗长度、主穗粒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千粒...  相似文献   

6.
糜子粒色、米色与营养指标及脱壳难易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4种粒色的20份糜子材料的干基蛋白、干基脂肪、干基碳水化合物等相关营养指标,确定糜子粒色、米色与营养指标以及加工难易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同粒色糜子,干基蛋白含量与干基碳水化合物含量之间呈负相关性,且二者此消彼长;干基蛋白含量与总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性,且二者同时增减;黑粒糜子的干基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白粒糜子,但氨基酸含量较白粒糜子和红粒糜子低。同一粒色糜子前提下,其米色越浅,干基蛋白、总氨基酸含量越高,干基碳水化合物含量却越低;白粒糜子较其他颜色糜子更易脱壳加工,黄色居中,黑色、红色较为困难;在同一粒色下,不同米色的糜子脱壳的难易程度也不同,难易程度随着米色变浅,难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晋北地区不同糜子品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9个优质糜子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掌握各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抗病性、品质产量等特点,筛选出伊糜5号、固糜21号、宁糜10号、陇糜10号等综合表现较优的品种。伊糜5号产量最高,为4 629.45 kg/hm2,蛋白质含量为16.9%,脂肪含量为4.6%,粗淀粉含量78.2%;固糜21号产量居第二,为4 579.50 kg/hm2,蛋白质含量为15.6%,脂肪含量为4.2%,粗淀粉含量73.4%;宁糜10号产量居第三,为3 962.52 kg/hm2,蛋白质含量为14.5%,脂肪含量为4.5%,粗淀粉含量72.6%;初步认为可用作晋北地区推广应用的糜子品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科学准确的方法测定糜子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方法]通过碘比色法,建立了单波长法测定糜子中直链淀粉的方法,并对80份来自山西不同产地的糜子直链淀粉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试验表明,糜子直链淀粉测定的最佳吸收波长为620nm,标准工作曲线为y=0.245 4x+0.097 7,R2=0.999 5。对80份山西不同产地的糜子直链淀粉含量测定分析得出,直链淀粉含量变化幅度为0%~27.96%,平均9.62%,不同来源种质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方可法可准确、简便地测定糜子直链淀粉含量,可为糜子淀粉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糜子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淀粉积累与相关合成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究糜子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及淀粉积累规律,选用糯性和粳性糜子品种各2个,分别为‘龙黍21号’、‘晋黍5号’和‘榆糜2号’、‘陇糜8号’,分析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糜子开花后,粳糯品种籽粒脂肪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粗蛋白含量不断减少,其中谷蛋白含量最高。各氨基酸中,谷氨酸、脯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最高。淀粉含量变化呈S型增加,积累速率先增加后减小。4种淀粉合成相关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BSS)以及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显示出单峰曲线变化。粳性品种中SSS酶主要调控直链、支链及总淀粉积累,Q酶主要调控总淀粉和直链淀粉,AGPP酶参与直链淀粉的积累;而糯性品种直链、支链及总淀粉积累主要受到SSS和Q酶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品种糜子各性状指标对光周期的反应,通过遮阴棚处理,设置6、9、12 h光照和自然光照(对照)4个光周期环境,调查15份糜子材料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短日抽穗促进率的光反应特性,以11个性状指标的相对敏感度值分析各性状指标的光周期敏感度,并采用2种综合评价方法对15个糜子品种的光周期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糜子在三叶期进入光敏感期,12 h光照处理为糜子短日处理标准。与自然日照相比,短日处理缩短了糜子抽穗期,株高、分蘖数、穗长、主穗小穗数、千粒质量、主茎节数和产量随着日照时数的缩短整体上呈递减趋势,日照时数低于6 h或高于12 h均会减少糜子叶片数、缩短糜子穗颈长度,降低糜子有效穗数,短日出穗促进率相对较低的品种表现为更强的适应性。11个性状指标的光周期相对敏感度值在-0.7~1.6之间,株高和主穗小穗数的光周期相对敏感度最强,其次是有效穗数、生育期、主穗长,叶片数和千粒质量的敏感度较弱,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株高和主穗小穗数可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主穗长和生育期可作为参考评价指标,千粒质量和叶片数不适合做为评价光周期敏感性指标,光周期综合指标评价D值显示‘赤糜2号’和‘固糜21号’为光周期低敏感型糜子品种。  相似文献   

11.
在宁夏引黄灌区利用山桃砧木,设40、80、120、160 cm等4个嫁接高度,高接5个桃树品种,通过测定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类、淀粉含量等抗寒指标,比较不同嫁接高度对桃树抗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个别处理外,5个品种高接处理的枝条电导率随着嫁接高度增加,相对电导率呈现下降趋势;随嫁接高度增加,丙二醛含量变化规律并不明显;除北京8号品种外,可溶性糖类基本表现出随着高接高度的提高而增加;北京14号和早凤王淀粉含量水平较低,说明淀粉水解较为彻底,915、北京8号、春燕淀粉含量则相对较高,除915和北京14号品种淀粉含量随嫁接高度增加外,其余品种并没有表现出相似或相反的一致性,而是升降互现。对多个指标综合比较,北京14号、早凤王相对抗寒,春燕、915和北京8号抗寒力较弱。宁夏引黄灌区利用山桃高接桃树,嫁接高度以120 cm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菊花花瓣衰老生理机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田间不同生育期秋菊的早花品种‘唐宇金秋'和晚花品种‘祥云'花辩中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SOD活性、脯氨酸、相对电导率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期‘祥云'与‘唐宇金秋'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唐宇金秋'初花期淀粉含量最高,而‘祥云'淀粉含量最高值出现在中花期;在初花期后‘祥云'脯氨酸的积累量高于‘唐宇金秋',中花期‘祥云'高于‘唐宇金秋'38.6%.整个测定时期‘祥云'和‘唐宇金秋'花瓣的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状态,末花期‘祥云'和‘唐宇金秋'相对电导率分别是中花期的2.62倍和1.92倍.早花品种‘唐宇金秋'和晚花品种‘祥云'在整个花期中生理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花期至末花期是两品种生理生化变化的敏感阶段.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不同类型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对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类型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对积累规律不同。中东部湿润区不同类型品种脂肪相对积累规律基本相似,从鼓粒盛期开始,脂肪含量随着鼓粒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直至成熟;蛋白质相对积累趋势不同,高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随鼓粒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直至成熟,或成熟时略降低;高产和高脂肪品种在鼓粒盛期蛋白质含量高(40%~42%),此后随着鼓粒天数的增加而降低直至成熟。中南部半湿润区,不同类型品种间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趋势不同。高脂肪品种不同年份间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趋势不一致。高蛋白品种不同年份、不同品种间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规律一致,高蛋白品种脂肪相对积累随着鼓粒天数增加而降低,鼓粒盛期后10~20 d达到较低水平,脂肪含量为17%~19%,成熟时又明显回升;蛋白质相对积累随着鼓粒天数增加而增加,到鼓粒盛期后约10 d达到最大值45%,成熟时又明显降低。高产品种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没有明显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单位提供的3个皮燕麦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了材料中蛋白质、脂肪、总淀粉、直链淀粉、灰分、纤维素和葡聚糖7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分析了蛋白质含量与其他营养成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不同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与脂肪、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分蘖数、单株穗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贮藏期间几个主要加工品质指标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南部山区近几年几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贮藏时期几个主要加工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其加工所要求的主要的品质指标干物质、淀粉含量在收获时最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干物质、淀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贮藏中期下降最多,贮藏末期各品种干物质、淀粉含量有所回升.还原糖等含量的变化与淀粉磷酸化酶、蔗糖转化酶的活性息息相关.随着低温贮藏天数的延长,不同品种马铃薯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因此,在马铃薯加工利用时,对于低温长时间存贮的马铃薯根据加工利用目的如淀粉加工、食品加工必须进行升温贮藏,以降低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增加淀粉合成酶的活性,使糖转化为淀粉,提高块茎的淀粉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西北地区糜子资源抗旱性差异,以40份来自该区的糜子资源为试验材料,用PEG6000胁迫模拟干旱条件,测定糜子芽期和苗期的抗旱性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各时期抗旱指标分析结果进行综合鉴定。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糜子的各项测定指标较对照组均呈下降趋势,芽期变异系数较苗期变化大;获得芽期抗旱和较抗旱资源2份,分别为甘肃永登小黑糜(00002741)和新疆黄糜子(00003056),获得苗期抗旱资源6份,分别为宁夏黄糜(00006798)、甘肃张掖老黄糜子(00002684)、新疆黄糜子(00003056)、甘肃鼓鼓头糜(00007332)、青海黄糜子(00005574)和甘肃广河黄糜(00003041)。相关性分析表明,多数测定指标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其中,芽期的相对发芽率与相对发芽势间相关性较低,苗期的7个指标中除相对叶绿素含量外,相对根长、相对苗长、相对根鲜质量、相对根干质量、相对苗鲜质量、相对苗干质量6个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PEG胁迫对各性状指标作用效果明显。综合芽期、苗期抗旱鉴定得出,新疆黄糜子(00003056)是芽期和苗期均抗旱的品种,可用...  相似文献   

17.
糜子育成新品种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起源于中国,种质资源丰富,类型繁多,近年来培育出了适应不同生态条件和需求的新品种。对收集到的44个糜子新品种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与分析,并根据其形态指标分别对糯性和粳性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农艺性状表现差异较大,糯性糜子品种中晋黍8号产量(5 766.9 kg/hm2)最高且抗倒伏,粳性品种中陇糜7号产量(5 733.6 kg/hm2)最高、内糜1号表现为极早熟(生育期最短);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其中糯性和粳性糜子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均以分蘖数最高,生育期最低;糯性和粳性糜子品种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1.3;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卡方距离2.75处将20份糯性糜子材料分为3大组群,在卡方距离1.5处将24份粳性糜子材料分为3大组群,而粳性糜子宁糜11号、内糜1号和内糜6号没有被分到任何组群。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高寒地区的高粱产量及品质,以黑龙江省北部地区高粱品种龙683及绥杂7号为材料,分析了氮肥对高寒地区高粱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的施入,高粱的产量明显增加,但纯氮超过200kg·hm-2以后,产量会有所下降。高粱籽粒淀粉和单宁含量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减少,蛋白质含量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增加,龙683脂肪含量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增加,而绥杂7号在纯氮量为100kg·hm-2时脂肪含量最高,之后随着氮肥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硒方式对糜子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面喷施硒肥可以明显提高糜子籽粒中硒含量,但不同糜子品种富硒能力具有一定差异。60 g/hm2处理的糜子籽粒中硒含量为0.04~0.32 mg/kg,比对照平均增加了13.5倍;120 g/hm2处理的糜子籽粒中硒含量为0.07~0.46 mg/kg,比对照平均增加了19.4倍;180 g/hm2处理的糜子籽粒中硒含量为0.13~0.57 mg/kg,比对照平均增加了21.8倍;叶面喷施硒肥对糜子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对相同处理的不同糜子品种的产量有影响;叶面喷施硒肥能使多数糜子品种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20.
耐冷品种的选育是解决低温冷害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本研究以240份糜子资源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内培养皿培养,通过25、12、10、8、6、4℃等6个温度逐级低温发芽筛选,确定糜子萌发期最低发芽温度可为6℃。根据不同地域来源从供试糜子资源中随机选出25份材料,测定萌发期12、10、8、6℃低温下的种子活力,利用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标准正态分布检验和QQ-Plot分析,发现10℃可作为糜子种质资源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的最适温度。在25℃和10℃测定240份糜子资源萌发期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根长、相对根鲜质量、相对芽长、相对芽鲜质量、相对活力指数和相对冷害率等指标。通过描述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评估糜子资源的萌发期各性状对冷胁迫的耐受性。结果显示,在10℃冷胁迫下,240份糜子萌发期的性状指标大部分都小于对照,但不同品种降低幅度存在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发芽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80,相对芽鲜质量、相对活力指数和相对根鲜质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相关系数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