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药剂蘸根和淋根处理对草莓定植初期的保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2017年浙江省草莓定植初期炭疽病重发情况下,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加62.5 g·L-1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00倍液加34 g·L-1含氨基酸水溶肥400倍液药剂蘸根加栽后淋根处理,草莓植株成活率达到97%,空白对照成活率仅为53.5%,667 m2节省成本2 643元。表明草莓在定植时蘸根加栽后淋根处理对植株成活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8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毒力。结果表明,咯菌腈、戊唑醇、啶酰菌胺、异菌脲、百菌清、嘧菌环胺、腐霉利和嘧霉胺对草莓灰霉病的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0.142 6、1.219 7、2.150 4、3.699 4、11.317 8、11.645 2、23.076 7和25.054 4 mg·L-1。8种杀菌剂的毒力大小顺序为咯菌腈>戊唑醇>啶酰菌胺>异菌脲>百菌清>嘧菌环胺>腐霉利>嘧霉胺。其中,供试草莓灰霉病菌对咯菌腈最敏感。  相似文献   

3.
用11%氟环·咯·精甲悬浮种衣剂、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等4种药剂处理水稻种子,预防水稻恶苗病和立枯病。结果表明,11%氟环·咯·精甲悬浮种衣剂500倍液浸种或种子用4 mL·kg-1药剂包衣后浸种对水稻恶苗病防效分别为100.0%和97.2%,效果好于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2 mL·kg-1、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浸种,并且对水稻立枯病具有良好预防效果,防效达100%,与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相当。  相似文献   

4.
金亮  冯帆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2):2174-2175
为探索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及使用方法,在催芽阶段进行浸种、拌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用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00倍液进行浸种处理,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较好,可达95.8%。  相似文献   

5.
6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种杀菌剂进行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表明, 42.8%氟吡菌酰胺·肟菌脂、25%乙嘧酚、40%醚菌脂·乙嘧酚、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25%吡唑醚菌酯等5种药剂对草莓叶片和果实的白粉病的防治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且安全性好, 70%甲基硫菌灵防效较差。其中, 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40%醚菌脂·乙嘧酚和42.8%氟吡菌酰胺·肟菌脂等3种药剂防效较好, 可作为防治草莓白粉病的首选药剂;25%乙嘧酚、25%吡唑醚菌酯等2种药剂可作为补充药剂, 在生产中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西兰花种子质量降低苗期病害发生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噁霉灵和精甲·咯菌腈种衣剂对西兰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药剂不同浓度拌种处理后两个西兰花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出苗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噁霉灵种衣剂浓度为0.10%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相比噁霉灵种衣剂其他浓度处理高;3 mL·kg-1精甲·咯菌腈种衣剂处理,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高于精甲·咯菌腈种衣剂其他浓度处理,而且也是所有处理中效果最佳。研究结果为西兰花高质量种子加工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干腐病室内药剂筛选及防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戊唑醇、氰烯菌酯和恶霉灵6种杀菌剂对4种马铃薯干腐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镰刀菌对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对4种镰刀菌抑制作用最强的药剂均为咪鲜胺,EC_(50)值范围为0.010~0.057μg/m L;氰烯菌酯对接骨木镰刀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而恶霉灵的抑菌作用普遍较差,EC_(50)值为9.340~64.408μg/m L;其他4种药剂效果较好。对接菌薯块进行药剂处理可抑制病斑横向扩展及病原菌纵向侵入,但不同杀菌剂防效不同。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戊唑醇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
兰花茎腐病预防性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萍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3):487-488
采用T1(11%精甲·咯·嘧菌+3%甲霜·噁霉灵600倍液喷灌根系2次,50%扑克拉锰5000倍喷灌根系1次,200×108g-1枯草芽孢杆菌667m2喷灌根系500g1次)和T2(11%精甲·咯·嘧菌+3%甲霜·噁霉灵600倍喷灌根系2次,75%代森锰锌+50%多菌灵1000倍喷灌根系1次,50%扑克拉锰5000倍喷灌根系1次)2个预防性施药处理进行兰花茎腐病防治。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药剂组合相比不施药对照的防效差异显著,预防性喷药时间安排恰到好处。7月15日调查表明,虽然对照的茎腐病已处高发期,病情指数已达8.5,但T1和T2处理的茎腐病发生轻,病情指数分别为1.3和1.7,防效分别为84.2%和79.7%。T1最后一次采用了枯草芽孢杆菌浇灌根系,既起到了抑制有害菌生长繁殖的作用,又促进了植株良好生长,证明了枯草芽孢杆菌在兰花植株抗性诱导及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本试验对兰花茎腐病的病情分级评价指标也首次作出了规范,可科学、合理、精确地表述病情的严重程度,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田间试验评价多种不同药剂及其混配组合对速生叶菜上叶甲科害虫的控制效果表明,各处理中以啶·哒1 200倍液+5%柠檬烯水剂1 000倍液的混配处理对黄曲条跳甲和猿叶甲的总体防效最佳,优于其中各单剂处理防效;2种不同的甲氰·哒药剂均有较好的防效,以甲氰·哒2-1 800倍液处理防效更优。在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当速生叶菜叶甲科害虫田间混发时,选用啶·哒、甲氰·哒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添加生物药剂柠檬烯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各处理均未见对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0.
4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 4 种药剂浸种处理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种子发芽率无影响,安全性较高;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00倍和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处理、25%氰烯菌脂悬浮剂2 000倍+45%咪鲜胺乳油3 600倍混配液处理对水稻恶苗病都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单独使用氰烯菌脂、咪鲜胺处理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11.
8种根部淋施杀菌剂对节瓜枯萎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第3次施药后10 d,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1 000倍、62.5 g/L精甲.咯菌腈种衣剂1 500倍和99%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 000倍对节瓜枯萎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6.0%、50.5%、18.3%和8.2%,而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1 700倍、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20%噻菌铜悬浮剂800倍和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1 500倍对节瓜枯萎病没有表现出防效。因此,对节瓜枯萎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其次为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  相似文献   

12.
以市面上应用较多的8种杀菌剂作为研究对象处理棉花种子,统计分析棉花发芽率、苗期各部位生长发育基础指标,研究不同杀菌剂对棉花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甲霜·恶霉灵、精甲·咯菌腈和乙蒜素外,大多数杀菌剂能够促进棉花植株根的生长,且出苗率和苗期生长情况均优于未处理的种子,其中,五硝·多菌灵、多菌灵、锰锌·腈菌唑、春雷·噻呋酰对棉花早期生根效果好、发芽势和成苗率高、光合速率快,可以作为棉花种子处理药剂。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常用枯萎病防治药剂25g/L咯菌腈悬浮剂和15%噁霉灵水剂为对照,研究了16%噁霉灵·咯菌腈悬浮剂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田间防病效果。结果表明,16%噁霉灵·咯菌腈悬浮剂32mg/kg、40mg/kg和53. 3mg/kg 3个处理两次药后的防效分别为73. 60%、79. 33%和82. 92%; 16%噁霉灵·咯菌腈悬浮剂40mg/kg处理的防效与对照药剂25g/L咯菌腈悬浮剂35. 7mg/kg和15%噁霉灵水剂42. 86mg/kg处理防效相当,表明16%噁霉灵·咯菌腈悬浮剂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进行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1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均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而升高,在3次药后7 d时均达最高值,为55.6%~85.8%,其中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悬浮剂、25%啶菌噁唑乳油、38%唑醚·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药剂(肥)拌种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比较了0.055 g·cm-2播量下3.5%咪鲜甲霜灵、62.5 g·L-1精甲咯菌腈、拌种肥3种药剂(肥)拌种与不拌种所育秧苗的素质差异。结果表明,通过拌种处理能够调控秧苗株型,其中咪鲜甲霜灵拌种处理的成苗率最高,但与不拌种处理差异不显著,在秧龄22~34 d时,叶龄大于其他处理,且出叶高度降低,叶片长度较短,叶色较深,株型紧凑;精甲咯菌腈处理的成苗率、株高、叶龄、茎基宽等性状与不拌种处理总体上差异不显著;拌种肥处理的成苗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生物量积累表现较好。秧苗整体素质比较,咪鲜甲霜灵处理>精甲咯菌腈处理>拌种肥处理>不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吉林省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fujikuroi)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并评估其抗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2016—2018年,自吉林省16个地区分离获得的水稻恶苗病菌F.fujikuroi 508株,从中选取F.fujikuroi 136株测定其对咯菌腈的敏感性。通过药剂驯化方法获得F.fujikuroi抗咯菌腈突变体。结果表明:F.fujikuroi对咯菌腈的EC50值分布范围为2.810×10-9~0.740 9 mg/L,对咯菌腈极其敏感,未发现抗药性群体,所测菌株EC50平均值为(0.024 9±0.093 6)mg/L,表明吉林省水稻恶苗病菌对咯菌腈没有产生抗药性。药剂驯化获得2株抗药突变体,抗性倍数分别为3 596.48和9 539.73,表现为高抗。通过生物学测定,抗性突变体的适合度极高,易在田间成为优势菌。交互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与福美双、甲基硫菌灵、精甲霜灵和噁霉灵存在正交互抗性,与戊唑醇和咪鲜胺无交互抗性。水稻恶苗病菌在药剂选择压力下可形成抗咯菌腈突变体,存在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17.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 500倍、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 500倍+25%嘧环·咯菌腈悬浮剂1 200倍、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 500倍+400 g·L-1嘧霉胺悬浮剂1 500倍等处理防治桑果菌核病,4次药后防效超过97%,防治效果理想。25%啶菌噁唑乳油750倍、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250倍防效也较理想,超过80%。  相似文献   

18.
<正>(1)选用抗病品种(组合),合理布局,避免单一化种植,是丰产丰收的基础。(2)种子浸前晒种和浸种消毒,可用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咯菌腈(适乐时)、三环唑、咪鲜胺(使百克)、甲霜·恶霉灵(广枯灵)等药剂进行浸种消毒。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浙江新昌茶叶炭疽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病害特征描述,通过对病原菌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致病性的试验和rDNA ITS序列的测定比较,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针对该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药剂敏感性测定。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浙江省新昌县的茶叶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n gloeosporioides);15种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5%咪鲜胺微乳剂、250 g·L-1丙环唑乳油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茶叶炭疽病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EC50<1 mg·L-1);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颗粒剂和10%己唑醇悬浮剂的抑制效果次之(1 mg·L-150<10 mg·L-1);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EC50>10 mg·L-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对茶叶炭疽病菌丝生长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重点围绕水稻前期主要病虫害恶苗病、稻蓟马和白背飞虱进行种子处理药剂的防效比较。结果表明,咪鲜胺(99.2%)、氟唑菌苯胺(94.6%)和肟菌脂·异噻菌胺(94.0%)对恶苗病防效最好,优于甲基硫菌灵·甲霜灵·嘧菌酯(82.4%)和氰烯菌酯(79.2%);对于稻蓟马而言,噻虫胺(100%)或噻虫嗪(或含)拌种防效最好(77.3%~94.4%),优于丁硫克百威·呋虫胺处理(54.4%~68.5%);对于白背飞虱而言,噻虫嗪(或含)制剂种子处理35 d后对白背飞虱仍具有71.1%~73.0%的防效,优于丁硫克百威·呋虫胺(64.9%)和噻虫胺(45.6%)处理。本试验结果可为水稻苗期病虫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