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稻麦轮作田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对江苏地区一年两熟耕作田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可以促使小麦纹枯病在早春提早发生,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则会抑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并且不同还田方式间抑制效果也会产生差异;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可以显著促进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另外,水稻秸秆长期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抑制效果低于小麦秸秆的促进效果,稻麦秸秆均长期全量还田情况下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呈加重趋势。【结论】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要加强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出苗和光合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冬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研究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和玉米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对冬小麦出苗和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可增加小麦的出苗数、出苗率和出苗均匀度,形成高产群体。播种过深和水分不足成为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秸秆阻碍对小麦出苗也有一定影响。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提高了小麦的成穗数、群体干物质积累,同时也提高了叶片光合性能及群体的光合生产效率。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主要促进了穗粒数的提高,穗数和千粒重也有所提高,进而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在本试验中小麦玉米秸秆两季连续全量还田处理对冬小麦出苗、光合生产以及产量的增加效应高于单季秸秆还田,玉米秸秆单季还田的增加效应高于小麦单季秸秆全量还田。  相似文献   

3.
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小麦机条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能避免因稻草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该文重点介绍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下的小麦机条播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水稻秸秆切碎、机械还田及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田间管理措施,以期为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小麦机条播麦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稻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及栽培技术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县水稻种植面积540 km~2,4430 km~2以上的水稻实现了秸秆全量还田,为了应对本地区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高产的制约因素,对此开展调查和分析,摸索出秸秆全量还田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稻草全量还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配合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保护生态环境,2014年小麦收获期间蒙城县普遍开展了小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工作,焚烧小麦秸秆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该文主要分析了小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对土壤养分、节肥效果及农民增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给秸秆机械还田利用和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研究了少免耕与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还田对稻茬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覆盖还田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最高,达6480.0kg/hm2,其次是浅耕秸秆不还田处理,浅耕秸秆机械全量原位混埋还田处理产量最低,为5524.5 kg/hm2。方差分析结果说明,少免耕与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还田对稻茬小麦产量的影响不大,且两者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免耕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覆盖还田处理省工节本,效益较其他处理明显提高。综合来看,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适宜方式为免耕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7.
据上海地区农户普遍反映,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后种植的小麦产量普遍比未还田的要低。为解决此问题,通过调研,分析了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后种植小麦减产的原因,并依此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小麦种植中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262-263
分析小麦秸秆还田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为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实现秸秆全量还田,有利于减少因为秸秆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实现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江苏省是水稻种植大省,水稻收获之后常常种植小麦。但由于秸秆全量还田后,使得土壤孔隙度增加,导致种子根系和土壤接触不紧密,在土壤含水率较低的情况下,土壤中的水分向上传输受到影响而影响到小麦种子的出苗和生长。秸秆全量还田背景下,如何实现晚播小麦高产,就成为现阶段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秸秆全量还田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开展论述,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麦玉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定位试验在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及小麦秸秆旋耕施肥播种同步完成的前提下,研究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条件下小麦玉米两熟制土壤养分特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从玉米收获期至小麦成熟期,各处理的土壤全氮量有所降低,而土壤碱解氮在小麦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呈现增加的趋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和玉米秸秆还田对稳定小麦生长前期(拔节期以前)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明显作用.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降低具有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完善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配套技术,探讨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氮肥的适宜用量和水浆管理技术。结果表明,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氮肥(纯氮)的适宜用量为18kg/667m2,在纯氮用量14~18kg/667m2范围内,水稻产量、穗数、实粒数与氮肥用量呈正相关,千粒重基本一致。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要重视干耕晒垡,可在栽秧后10~15d内排水露田1~2d,以改善耕层通气状况,促进水稻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分析在水稻-小麦轮作模式下,稻作季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及麦作季不同水稻秸秆还田量对下茬麦田土壤肥力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缓解土壤氮流失,提高土壤供肥、 保肥水平.不同水稻秸秆还田量的效应对比分析明确,在水稻-小麦二熟制条件下,经过两年秸秆全量还田后,水稻秸秆还田1/3(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示范区种植作物全生育期的跟踪记录、指导和服务,全面掌握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对农作物生长、农业投入与产出、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效果,通过实例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大力推广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本文分析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玉米免耕栽培的优势,并提出了对策,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奉贤地区粮食作物上进行连续5 a稻麦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不还田、半量、全量)对小麦、水稻产量构成及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麦秸秆还田5 a后,随秸秆还田量增加,水稻有效穗增多,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平均增幅3.6%和5.8%,其中秸秆全量还田的增产效果大于秸秆半量还田,而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随还田量变化呈现相反效果,平均产量降低4.2%和5.1%。除土壤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外,连续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和物理质量均有所提高,比还田初期增加10.9%~70.1%,秸秆半量还田的有机质、全磷、有效磷增长率高于秸秆全量还田,而容重降幅低于全量。总体上,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增产有利,对小麦增产不利,而秸秆半量还田对土壤肥力质量提升作用较好。鉴于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影响,奉贤地区的稻麦两季选择秸秆全量还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不同秸秆腐熟剂对小麦秸秆还田的腐熟效果,于201 2年在水稻上开展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腐熟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能增加水稻产量,使用腐熟剂能加速水稻分蘖,并促进水稻增产,但2个腐熟剂的增产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砂姜黑土区秸秆还田对玉米生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在淮北砂姜黑土区推广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技术,采用大田定位试验,设置小麦玉米秸秆不还田、小麦玉米秸秆单季还田和小麦玉米秸秆两季还田4种秸秆还田方式,研究了小麦、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对机播夏玉米出苗、生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两季还田处理2008和2009年玉米出苗数分别比对照高3.25%和11.98%;出苗均匀度、株高整齐度、幼苗素质和耕层土壤含水率均高于对照,最终2008和2009年玉米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7.92%、9.51%,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8.15%、9.48%。可见,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秸秆两季全量还田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7.
机插秧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机稻秧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的可行性,笔者实施了机稻秧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的机插秧,分蘖发展平衡,成穗率高,后期清秀活熟,增产显著。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每667m2以施纯N18kg左右为宜,氮肥前后比例以6∶4或7∶3为宜,技术环节上要重点把好稀播培育适龄壮秧关、秸秆还田整田关、机插质量关等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施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试验,小麦秸秆不会影响水稻出苗及移栽发棵质量.秸秆全量还田后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开始发挥肥效,有效提高成穗率、结实率及千粒重,水稻清秀活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试验设置了麦稻秸秆全量粉碎两季均还田、小麦秸秆一季全量粉碎还田而水稻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而水稻秸秆一季全量粉碎还田、麦稻秸秆两季均不还田周年对比试验,测定了不同还田方式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含水量、微生物的变化及对水稻、小麦生长发育、产量结构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秸秆还田耕作技术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水稻、小麦轻简丰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集成小麦—水稻轮作秸秆还田保护性耕种技术体系。试验证明,通过连续3—5年小麦、水稻全量粉碎还田,土壤理化性状会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持续供肥能力稳步上升,水稻、小麦产量、品质必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0.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水稻机插栽培技术包含麦秸秆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两个部分。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稻生产技术是将麦草机械还田利用与机插稻技术相结合,实施稻作轻简化,构建资源利用、培肥沃土、节本增效、省工省力的稻作技术体系。一、麦秸全量机械还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