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花生叶面积指数消长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 5种种植密度、4个播期和 4种施肥水平 ,研究了花生豫花 14叶面积指数消长与经济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不同播期和不同施肥水平对花生叶面积指数的表达有明显的影响。分析表明 ,始花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呈显著相关 ;结荚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 ;最大叶面积指数出现在开花下针期—结荚期 ,且与经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冬小麦品种豫麦49在河南省豫北地区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发挥其高产潜力,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豫麦49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其群体分蘖动态、成穗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单株及群体成穗数取决于播期和种植密度的共同作用,播期越早,种植密度越小,小麦的单株成穗数越多;密度较大时,无论播期早晚,单株成穗数均保持较低水平;群体成穗数以10月9日播种和195万株/hm2密度的组合最高。2)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以10月9日播种的产量最高(7 991.53kg/hm2),与10月16日播种的产量(6 631.33kg/hm2)差异显著;种植密度以19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7 904.25kg/hm2),120万株/hm2最低(6 925.32kg/hm2),且两者差异显著。因此,豫麦49在豫北地区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为10月9日~16日和195万~270万/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花生新品种郑农花12号5个播期和5个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密度对郑农花12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有影响,在生产上其播期在4月30日至5月10日之间,种植密度在13.5万~15万穴/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播期、不同密度对绿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设计5个播种期、4个种植密度,研究其对绿豆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播期下,株高、主茎节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主茎果枝数、千粒重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当播期为6月7日、种植密度为16万/hm~2时,绿豆产量最高,为2 070 kg/hm~2,且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播期。该研究为绿豆播期和密度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葵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可以为油葵优质高产栽培时播期和密度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油用型向日葵YK18-1为试材,采用二因素(播期、种植密度)裂区试验设计,其中播期(主因素)设5月15日、5月30日、6月14日和7月1日4个水平,种植密度(副因素)设8.3万、6.7万、5.6万、4.8万、4.2万和3.7万株/hm2计6个水平,在行距60 cm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向日葵生育性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会导致向日葵各生育期均缩短,其中出苗到开花阶段历经时间受播期影响较大,开花到成熟阶段历经时间受播期影响较小.播期对籽仁粗脂肪含量、结实率、单盘粒重和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对籽仁率具有极显著影响;播期×种植密度对油葵品质和产量指标影响均不显著.不同的播期与种植密度组合除百粒重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各指标达到最高值的播期与种植密度组合不同.综合油葵品质和产量指标分析认为,播期5月30日、种植密度8.3万株/hm2组合效果最好.该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1888.89 kg/hm2,籽仁粗脂肪含量为59.54%.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豫谷18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植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豫谷18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影响较大,豫谷18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呈先增加再降低的变化,不同种植密度对豫谷18产量影响较大;豫谷18适宜种植密度为67.5万~75万株/hm2,豫谷18单穗重、单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不同种植密度对豫谷18植物学性状有较大影响,豫谷18株高、生育期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加,茎粗、穗长、穗粗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夏花生新品种豫花23号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和荚果、籽仁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豫花23号中等肥力适宜播种密度为18.0万~19.5万穴/hm2。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啤酒大麦"花11"的推广应用,提高"花11"种植水平,2008年秋进行了"花11"播期、密度、肥料三因子三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早播条件下,种植密度高会引起倒伏,获得高产应利用分蘖优势;晚播条件下,增加基本苗可提高产量。不同氮肥用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播期间产量差异显著。抽穗后干物质累积越多,产量越高,影响干物质累积的因素是播期>氮肥>密度。蛋白质含量与氮肥用量显著相关,其次是播期,与密度相关性最小。千粒重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栽培上应适期播种,采用较低的基本苗,提高抽穗率,增加抽穗后的干物质累积,提高产量,后期减少氮肥用量以降低蛋白质含量,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9.
棉田套播油菜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油菜(Brassica napus L.)华双5号为材料,调查分析了棉田套播油菜的产量表现和产量差异原因,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棉田套播油菜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棉田套播油菜产量主要分布在3 000~3 750 kg/hm2,种植密度和有效角果数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②播期和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明显影响,播期推迟,密度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均表现明显减少;播期和密度对千粒重影响较小。③播期、密度及其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播期推迟,油菜产量降低,不同播期要求最适播种密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菏麦2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菏麦28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菏麦2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种植密度和播期×密度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菏麦28的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0月18日,适宜种植密度为270~420万株/hm~2。随播期延迟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产量先增后降,穗粒数、穗长和结实小穗数呈减少趋势。菏麦28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与穗长、结实小穗数呈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花生新品种豫花15号不同种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豫花 15号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密度为 18万穴 /hm2 (每穴 2粒 )时 ,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孙伟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594-2595,2597
[目的]探讨高蛋白夏大豆涡豆5号的适宜播期密度组合。[方法]以涡豆5号为供试材料,设4个播期,5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涡豆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涡豆5号产量减小;而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种植密度对其单株荚数及产量的影响大于播期对单株荚数及产量的影响。在6月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2.55×105株/hm2时,产量最高为3 173.7 kg/hm2。[结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涡豆5号应尽量早播,适宜播期为6月5~12日,最佳种植密度为2.25×105~2.55×105株/hm2。若迟播,应适应增加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崇明县大麦高产栽培水平,进行了不同播期、种植密度与磷肥用量对大麦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因素不同水平对大麦"花22"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但以磷肥用量对其影响为最大,且在迟播条件下影响最为显著。崇明县"花22"适宜播期在11月5日左右,基本苗以240万苗/hm~2较为适宜。在适期播种、适宜基本苗条件下,磷肥用量为90kg/hm~2可节本增效;在迟播、稀播条件下,磷肥用量为135kg/hm~2可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4.
中棉所50在鄂东棉区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中棉所50在鄂东棉区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分别设置6个播期和6个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短季棉中棉所50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确保获得较高水平的产量,应在6月上旬之前完成播种,适宜种植密度为7.50万~9.00万株/hm~2,最适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当播期为5月25日,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时,其皮棉产量最高为1 445.29 kg/h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适播期下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豫麦49-198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豫麦49-198,设置3个种植密度处理,采用大区对比种植,测定其干物质和品质性状。[结果]结果表明,在就试种植密度范围内,花前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以中等种植密度的最大,其顺序为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大;籽粒产量为中等种植密度的产量最高,低密度次之,高密度较低;籽粒品质随种植密度增加,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和纤维含量下降,淀粉含量和籽粒硬度呈增加趋势。[结论]在适播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有利于实现小麦高产与优质,加强花后麦田管理对大群体下小麦增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在相同播期条件下,湘杂油7号植株的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鲜重、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芥酸和硫苷含量等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递减,千粒重与播期和种植密度关系则不明显;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是决定油菜产量的变异因子,其中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每角果粒数次之,千粒重最小。综合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2因素处理对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以9月15日播种、种植密度135000株/ha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双油8号的适播期、迟播临界期和获得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为建立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双油8号不同播期和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研究其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间的油菜生育期差别较大,播期越早生育期越长,9月15日播种的生育期达到243.8d,比10月1、15日播种的生育期分别长20.8、27.8d;在同一播期内,种植密度越小,成熟期越晚;种植密度增大,成熟期提早。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单株角果数的影响较大。[结论]在豫南地区双油8号的适播期在9月15日~10月15日,适播期内产量均以45万株/hm2最高;在晚播情况下,产量均较低,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产量增加,以种植密度75万株/hm2产量最高,因此晚播情况下应加大种植密度,以密补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花生新品种农大花103在河南地区的最适播期和最佳种植密度,分别研究了播期和密度条件对该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在5月10—30日播种的农大花103的叶绿素含量、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单株产量等主要性状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且5月10日播种的产量分别较6月10日和6月20日播种的产量显著提高了56.52%和88.48%;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该品种的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荚果数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密度为18万~21万穴/hm2时,其产量分别比12万、24万穴/hm2时提高了13.58%~35.80%、50.33%~79.73%,表明18万~21万穴/hm2为河南地区农大花103最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珍珠豆型花生品种远杂9307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远杂9307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有显著影响,荚果产量最大差异达21.8%,籽仁产量最大差异达29.77%;不同种植密度对远杂9307部分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远杂9307适宜播期范围为5月1—25日,适宜密度范围为18.0 ̄21.0万穴/hm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为该品种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设7个播期和6个种植密度处理,于2008~2009年在河北省深州市护驾迟镇旱作节水试验站进行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1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但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2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衡4399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受播期和种植密度影响很小;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通过回归方程模拟计算得出,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适宜播期为10月6~21日,相应的合理种植密度为210万~360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