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播种时期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并同时研究玉米的生育期、千粒重、穗数以及穗粒数的变化。[方法]以郑单958及登海605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时期播种研究不同播期对夏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播种时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推迟;玉米籽粒产量及千粒重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7日播期处理;玉米穗粒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14日播期处理;穗数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黄淮海现有的生态条件下,郑单958玉米及登海605适宜的播种时期为6月7日。  相似文献   

2.
播期对湖南秋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取早熟玉米品种方玉24和中熟玉米品种蠡玉6号,分4个播期在长沙播种,研究播期对秋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秋玉米生育期随之延长,主要表现为灌浆持续期延长;成熟期籽粒含水量增加,籽粒容重降低;产量性状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秋玉米最佳播期在7月15~20日;品种间差异主要表现为同一播期的蠡玉6号灌浆持续期、成熟期籽粒百粒重和产量均高于方玉24,方玉24灌浆起始时间早,灌浆持续期短,籽粒脱水快,成熟期籽粒含水量明显低于蠡玉6号。综合来看,湖南地区秋玉米应当选择具备以下特点的品种:中熟、灌浆速率快、灌浆持续期适中、籽粒脱水快以及一定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制定禹城市合理的夏玉米播期播量方案,以郑单958、登海605 2个夏玉米品种为材料,对不同时期播种对夏玉米产量及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禹城市夏玉米适宜的播期为6月7—14日。随播种时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推迟,玉米籽粒产量及千粒重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7日播种处理;玉米穗粒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14日播种处理,穗数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科技》2016,(夏玉米播)
为制定禹城市合理的夏玉米播期播量方案,以郑单958、登海605 2个夏玉米品种为材料,对不同时期播种对夏玉米产量及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禹城市夏玉米适宜的播期为6月7—14日。随播种时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推迟,玉米籽粒产量及千粒重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7日播种处理;玉米穗粒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14日播种处理,穗数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研究沿淮行蓄洪区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早播(6月15日)较晚播(6月25日)籽粒灌浆持续时间增长,渐增期有所缩短;快增期和缓增期延长.沿淮行蓄洪区玉米籽粒灌浆持续期可这60d左右.玉米籽粒灌浆速率随吐丝后天数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玉米高产适宜收获期为10月上旬.随着播期推迟,玉米籽粒最大潜力势降低,籽粒灌浆时间缩短,但籽粒灌浆渐增期持续时间较长.播期推迟,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增大,但渐增期灌浆速率较小.不同播期间玉米籽粒粒重的差异主要是通过渐增期灌浆速度和灌浆期持续天数决定.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粒重的影响主要是快增期和缓增期持续时间和该时期籽粒干重积累量所致.[结论]试验结果为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生育特性、灌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郑单958为供试材料,在6月3~19日,每隔4 d设置1个播期处理,共设置了5个播种时期,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籽粒灌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玉米出苗至开花期生育进程加快,灌浆前期(开花至乳线下降50%)差别不显著,灌浆后期(乳线下降50%~100%)显著缩短,全生育天数由最长的122 d依次缩短到111 d。郑单958在兖州区夏直播生育期长达117 d左右,6月7~15日播种到9月30日收获,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仍大于30%,而受上下茬小麦成熟与播种时间的限制,玉米夏直播时间不可能提前到6月7日前、收获时间不可能延后到9月30日后,因此郑单958在本区不适宜机械化籽粒直收。筛选夏直播生育期在100 d左右、后期脱水快、9月底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于30%的新品种,是满足当前生产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淮北地区夏播玉米品种郑单958的适宜播期,为高产栽培提供依据,特设置4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郑单958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郑单958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增后降,淮北地区大田直播栽培宜安排在6月中旬播种,在这个时段内播种容易避开或减少季节性自然灾害,从而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陵城区气象资源,制定合理的夏玉米播期播量方案,以郑单958、登海605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播种对夏玉米产量及气象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陵城区夏玉米适宜的播期为6月7—14日。随播种时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推迟,玉米籽粒产量及千粒重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7日播种处理;玉米穗粒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14日播种处理,穗数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品种浚单20为试验材料,设置麦收后1 d、8 d、15 d 3个播期,探讨不同播种时期对浚单20农艺性状、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改变玉米各个生育时期性状、产量结构等呈规律性变化,晚播浚单20生育期缩短,穗粒数、千粒重、叶面积指数、出籽率等显著下降。就产量而言,麦收后1 d播种最高,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6,(夏玉米播)
为充分利用陵城区气象资源,制定合理的夏玉米播期播量方案,以郑单958、登海605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播种对夏玉米产量及气象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陵城区夏玉米适宜的播期为6月7—14日。随播种时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推迟,玉米籽粒产量及千粒重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7日播种处理;玉米穗粒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14日播种处理,穗数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38P05为种植材料,分析玉米不同播期的出苗率、苗期性状、抗逆性状、生育时期等,分析8个不同播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试验,2017年产量高、综合表现好的播期有5月10日、4月21日、5月4日、4月25日、4月30日,推荐这5个播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影响玉米籽粒容重的较多因素,探讨品种、密度、施肥和播期栽培技术对籽粒容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籽粒容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先玉335、良玉99和银河33籽粒容重受年度影响较小;密度对籽粒容重影响不明显;施肥量对玉米籽粒容重影响较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籽粒容重增加,超高产施肥分别较农民习惯施肥、推荐施肥和不施肥籽粒容重增加0.8%、1.6%和4.1%;随着播期推迟籽粒容重呈下降趋势,4月30日~5月10日期间播种有利于籽粒容重增加。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郑单958为试材,从6月1日开始每隔4天设置1个播期处理,共设置6个播期,研究其对玉米生长发育、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玉米生育期缩短,穗位高增加,株高无显著变化;穗粒数、千粒重及出籽率降低,6月1日和6月5日播种处理收获时籽粒乳线均消失,千粒重和产量最高。收获时所有播期处理籽粒含水量均在30%以上,不适于进行籽粒直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广西气候变化特征,研究不同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农艺性状的影响,确定最佳播期并选择合适的品种基因型,为提高广西春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以玉米早熟品种青青700及晚熟品种华优168为试验材料,设8个不同播期(2月7日、2月14日、2月21日、2月28日、3月7日、3月14日、3月21日和3月28日)处理,观测收集玉米生育期内的气象数据,记载玉米各生育时期,并测量玉米株高、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2月低温少雨,玉米出苗较慢,平均需17.3 d;3月适温多雨,玉米出苗较快,平均需13.5 d.随播期延迟,玉米生育期缩短,播期每延迟7.0 d,生育期平均缩短3.9 d,生育期缩短主要表现在出苗至抽雄阶段.早熟品种青青700的籽粒产量随播期延迟先升后降,最高值出现在2月28日播期处理;晚熟品种华优168在3月21日前的不同播期籽粒产量变化不明显,但晚于3月21日播种其籽粒产量显著下降(P<0.05).播期对玉米株高、出籽率、百粒重、穗粒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气温、光照时数和降雨量是影响春玉米出苗与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随播期延迟,生育期内日平均气温升高,光照时数减少,导致玉米生育期缩短,且早熟品种产量受播期影响程度大于晚熟品种.广西春玉米最适宜播期为2月中旬至3月上旬,晚熟品种适宜播期可延长至3月中旬.  相似文献   

15.
2016、2019、2020年以四川主推玉米品种‘正红505’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下气象因子的差异及其对玉米生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川中丘陵地区玉米的播期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日均温升高,玉米营养生长期缩短,其间活动积温减少,气象因子对玉米全生育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营养生长阶段;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温度是决定玉米生育期长短的主要气象因子,日均温度和活动积温对各生育时期的贡献率达83.0%,其中吐丝—成熟期达99.9%;籽粒产量同时受温度、光照和降水量的影响,其中光照条件贡献较大(贡献率35.7%~54.0%),日均温和活动积温贡献率25.2%~31.2%,降水量贡献率20.8%~33.1%;气象因子对产量构成因素的贡献率不同,对穗粒数贡献最大的是播种—吐丝阶段的温度,对千粒质量贡献最大的是吐丝–成熟阶段的光照;随播期推迟,玉米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呈先增后减趋势,籽粒产量(y)与播期(x第一播期后的天数)的回归方程为y=–1.16x2+19.87x+7977.34,R2=0.47**,在4月3日左右最高。推断4月上旬是本区玉米高产的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期对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性品种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群体特性的影响,以纪元一号(早熟品种)、郑单958(中熟品种)及农大108(晚熟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8—200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上庄试验站设置3个播期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的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平均每推迟1d全生育期缩短0.2~0.6d;从早熟到晚熟品种夏玉米生育期缩短表现出加剧的趋势。随播期推迟,早熟与中熟品种的穗位比增大,茎粗降低,但播期对晚熟品种的穗位比与茎粗影响不显著。播种期推迟,夏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重量、群体光合势(LAD)及籽粒产量均呈降低趋势,其中晚熟品种的籽粒产量降幅大于早熟品种。晚播与中播相比:农大108籽粒产量降幅为40.7%~41.6%,而纪元一号降幅为22.2%~27.7%。播期及品种是影响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适度提前播种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在相同管理措施条件下郑单958具有较强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7.
播期延迟加快玉米生育进程,影响玉米产量形成,不利于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针对不同播期对玉米产量及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开展试验,旨在阐明合理播期下玉米的产量形成特性,为高产玉米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产量的形成对播期的选择比较敏感,主要因为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存着显著差异。播期间的产量差异在低氮条件下较大,高的氮肥施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播期推迟对产量的影响。在播期延迟条件下,适量增加氮肥的施用量,促进前期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的增加,有利于降低播期延迟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5个夏玉米新品种在太和县的产量性状和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安隆4号和鲁单98l较对照郑单958植株高大,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较高,叶片的功能期较长,籽粒灌浆期较对照延长5~7天,单稳重增加56.0~76.8 g,籽粒产量增加13.11‰~20.58%.安隆4号对玉米大、小叶斑病、锈病和螟虫等抗性优势明显;蠢玉16号和鲁单981适应性和抗病性较强,对玉米锈病具有显著抗性;中科11号轻感锈病,滑单986严重感染锈病,影响籽粒产量.在太和县生态环境条件下,安隆4号和鲁单981的综合抗性较好,增产潜力较大,应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黑龙江省玉米的高产稳产,以嫩单14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花粒期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对春玉米的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其品质进行测定,分析了花粒期干旱胁迫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粒期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春玉米株高、单株干重、单株叶面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穗粒数在抽雄期干旱处理降低幅度最大,百粒重在灌浆期干旱处理降低幅度最大,单株产量在抽雄期干旱胁迫处理减产最大;抽雄期、吐丝期和灌浆期干旱胁迫处理使籽粒粗脂肪含量下降,粗蛋白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试验,初步探讨了玉米籽粒容重与7个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籽粒容重与百粒重、产量、出籽率、外观品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外观品质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与脱粒时籽粒含水量、单穗粒重及生育日数呈负相关,与生育日数、含水量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