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一膜六行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对棉花纤维长度、产量的影响,为当地棉花一膜六行双膜覆盖高产栽培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双膜覆盖模式平均棉纤维长度比常规栽培模式棉纤维长度长。双膜覆盖栽培模式的平均单铃重、实际收获株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盐碱地土壤改良剂和覆膜栽培的增产效应与技术经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种盐碱土壤改良剂组合和地膜覆盖栽培对盐碱地改良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栽培措施对降低盐碱危害和增加玉米产量都有显著作用;施用土壤改良剂较对照平均增产2 324 kg/hm2,增产幅度为54.6%;覆盖地膜栽培平均增产2 472.5 kg/hm2,增产幅度为124.43%;投入和产出比,施用土壤改良剂为1∶(1.93~3.25),地膜覆盖栽培为1∶8.18;施用盐碱土壤改良剂具有明显的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棉所29号配套栽培技术及高产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 号配套栽培技术及高产开发研究结果表明,促棉早发有利于发挥棉花杂种优势和高产潜力,提高中棉所29 号的产量和品质;中棉所29 号优质高产的最佳栽培方式为双膜覆盖,其次为沟棚覆盖和二次覆膜,再次为地膜覆盖。研究提出了该品种二次覆盖栽培措施决策组合  相似文献   

4.
1双膜覆盖棉花管理技术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具有保水、保肥,前期免耕省工,播种时间提早,幼苗早发10~15d等优点,湘杂棉3号F1实行地膜覆盖栽培,可比普通棉提高单产50kg以上。1.1移栽方法。可采用先打眼、再盖膜、最后移栽,或者先盖膜、再打眼、最后移栽2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地膜覆盖对南疆机采棉产量、经济效益和地膜回收的影响,本研究于2021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棉花地开展试验,以裸地(CK)为对照设置2种不同地膜覆盖处理,即高堡膜覆盖(GB)和普通PE地膜覆盖(PE),统计分析不同地膜覆盖下棉花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并对使用后的残留地膜进行回收。结果表明:高堡膜在棉花苗期(播种后20 d)能够显著提高棉田0~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较普通PE地膜和裸地分别提高0.78℃和2.19℃;保水率(第30天)较普通PE地膜提高2.51个百分点,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效果。高堡膜覆盖可显著增加棉花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籽棉产量较普通PE地膜和裸地分别提高9.91%、33.13%,高堡膜覆盖和普通PE地膜覆盖的利润较裸地分别提高55.77%和27.22%。此外,高堡膜在使用前后的拉伸负荷和断裂标称应变指数整体上均高于普通PE地膜,一次性机械回收率高于80%。研究表明,高堡膜在南疆机采棉田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较普通PE地膜和裸地更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且其回收率较高,可在南疆棉田优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一、棉花早衰主要原因 1.多年连作 棉花多年连作,土壤中某些元素的缺乏,营养失调,导致棉花早衰。 2.地膜覆盖栽培 据测定,宽膜覆盖棉花侧根长度仅8~10厘米,较露地棉浅4.3厘米,较窄膜覆盖棉浅2.7厘米。地膜覆盖后,土壤通透性差,根系分布浅,影响中后期吸水、吸肥能力,导致棉花早衰。  相似文献   

7.
以‘费乌瑞它’马铃薯为试验材料, 在冬闲稻田进行地膜覆盖、小拱棚覆盖、双膜覆盖(膜覆盖+小拱棚覆盖)和裸地等栽培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双膜覆盖的增温效果最好,出苗期内其平均土壤温度分别比小拱棚覆盖、地膜覆盖和裸地栽培高0.33、1.93、2.89 ℃;双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最早,分别比小拱棚覆盖、地膜覆盖、裸地栽培的提早4、21、31 d;覆膜处理的马铃薯植株株高均显著高于裸地栽培,但茎粗和主茎数均显著低于裸地栽培;双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最高, 分别为31.18、28.54 t/hm2,小拱棚覆盖和地膜覆盖栽培次之,覆盖处理的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均显著高于裸地栽培;双膜覆盖栽培的效益最好,为1.222万元/ 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机采种植模式下,研究无膜替代有膜对棉花生长生育及产量的影响,为无膜棉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筛选到的适宜无膜栽培的棉花新品系中棉619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置大田有膜与无膜对比试验,分析有膜、无膜配置对棉花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光截获率、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无膜棉生育期推迟9 d、叶面积指数和光截获率降幅分别达到8%和7.16%;无膜处理下的干物质积累起始期和结束期均晚于有膜棉,且干物质积累的持续期和最大速率较有膜棉降低3 d和0.714 g/ d,但生长特征值却高于有膜棉14.893 g;无膜处理的果枝数、结铃数显著减少,籽棉和皮棉产量比有膜处理低6.73%、7.79%,差异不显著,且衣分变化不明显。【结论】中棉619能够不用地膜种植,通过优化栽培措施可以降低无膜棉对叶面积、生物量、光截获率以及产量的损失,实现绿色植棉。  相似文献   

9.
短季棉又叫夏播棉,是生长发育相对较快、可在立夏后种植的棉花类型,生育期一般100~110d,可实现晚播种早收获。短季棉具有生长发育快、开花、结铃、吐絮集中,生育期相对较短、个体发育相对较小的特点。因播期晚,与春播中熟棉花在栽培管理上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棉花生产新途径,在南京农业大学老师的指导下,在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CARS-15-14)内,进行了麦、棉周年秸秆还田及化肥、农药减量栽培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直播棉与传统的育苗移栽棉相比,虽产量不及后者,但用工少、物化成本投入少,总体效益高于后者,在棉花生产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实行双膜覆盖冬播栽培不仅可以增加产量和提早上市,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还可为下茬作物生长获得更多的时间,马铃薯双膜覆盖冬播栽培,即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再加一层小拱棚,可提早到冬季进行播种,五月中下旬上市,增收效益明显,可在陇南海拔1100m以下的川坝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作物地膜覆盖具有增温、调湿、改土、保肥、促苗、壮苗等诸多作用。本试验通过黑膜、白膜覆盖及露地栽培不同播期的比较,研究了黑、白地膜覆盖对泰兴香荷芋的生长发育、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泰兴香荷芋植株个体发育、群体扩展及产量、效益形成等方面黑膜覆盖优于白膜覆盖,地膜覆盖均优于各露地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为集成推广短季棉油后直播栽培技术,提高植棉效益,以短季棉福棉100为材料,进行了油后直播棉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油后直播栽培技术可以获得棉花高产,有效减少物化和人工投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植棉效益。  相似文献   

14.
棉花覆盖光生物降解膜的增产效应研究宋美珍毛树春张朝军邢金松韩迎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黄淮海地区麦棉两熟共生矛盾突出,常因共生期间小麦影响,棉花迟发晚熟,而品质差,产量低。地膜覆盖虽可促进棉花早熟、高产、品质改善,但当前生产上...  相似文献   

15.
高林旭 《北京农业》2007,(15):16-18
高产、高效、优质和低耗,这是一切生产部门追求的目标。通过对不同的栽培方式,如露地(春、夏播)栽培、风障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塑料大棚栽培、日光温室栽培、再生栽培、扦插栽培及无土栽培等方式的探索研究,比较西瓜的产量、投资成本及经济效益,选择出投入成本相对较低,比较效益较高,简单易操作的栽培方式进行大面积推广。通过实验观察,地膜覆盖栽培、小拱棚栽培和塑料大棚栽培3种方式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条件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陕西渭北旱原进行了连续3 a定点小麦田间试验,通过栽培模式,氮肥水平,种植密度的不同处理,对各年度播前、收获后2 m土层贮水量,生育期降水量,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地膜覆盖模式的生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种植和秸秆覆盖模式,地膜覆盖能提高作物产量和降低土壤水分损耗,干旱地区降水量高的年份采用垄沟模式及秸秆覆盖模式对小麦产量产生负效应,秸秆覆盖模式的生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种植;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明显,但对生物产量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明显。施用氮肥极显著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增施氮肥提高了籽粒产量,但籽草比降低。干旱地区小麦生产中,以氮促水是解决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紧缺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1膜3行、1膜4行和1膜6行3种不同机采棉栽培模式的对比,探索在实际生产中不同栽培模式对棉花早熟性、品质、产量、机采适宜性等指标的影响,探寻第五师机采棉最优栽培模式,以提升棉花机采品质和产量,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早熟棉邯686选系HS901为试验材料,在晚春播、不覆盖地膜的种植模式下,对4个种植密度(6.0万、7.5万、9.0万和10.5万株/hm2)下棉花不同时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在获得较多群体总铃数的基础上铃重没有明显降低,棉花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处理,子棉产量达4867.5 kg/hm2。由此提出在黄淮棉区采用早熟棉花品种,在晚春播、不覆盖地膜的种植模式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使棉花吐絮期躲过雨季,减少烂铃,获得较高产量,节省人力和投入,增加棉田纯收益。其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黎平县早熟马铃薯稻田不同保护地栽培技术模式的增产增收效果,筛选出适宜黎平县大面积稻田种植早熟马铃薯的最佳模式,进行了简易大棚三膜覆盖栽培、简易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栽培、传统露地栽培等对比试验。结果单膜栽培及双膜简易小拱棚栽培,能提早成熟,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20.
2010~2011年,在黄土丘陵缓坡地上对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覆盖“一膜两年用”免耕栽培模式效益进行定位研究。结果发现,拆除第1季地膜,双垄全膜覆盖栽培大垄侧种植马铃薯产量最高,是获得高产的首选方法,但高产不一定能高收;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一膜两年用”免耕栽培最具有节本增效性能,它能很好地减少生产投入,提高投产比,应在“一膜两季”栽培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拆除第1季地膜,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节本增效性能最差,生产中不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