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属菊科莴苣属,一年生或二年生半耐寒性蔬菜,又名生菜,包生菜、团叶生菜、莴菜、千金菜等。原产地中海沿岸,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普遍栽培。近10年我所通过各种途径引入叶用莴苣200余份、经试种观察,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栽培的脆叶结球莴苣品种6个、对增加蔬菜种类品种有一定作用。 叶用莴苣的引种试种 一、叶用莴苣引种概况 1978年至1987年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引入叶用莴苣208份,其中自荷兰引入61份,美国53份,日本42份,其他国家52份。重复引进和失去发芽率的材料约占引入材料的30%左右,实际只有150余份。 从…  相似文献   

2.
叶用莴苣又名生菜,属菊科莴苣属,一年生或二年生半耐寒性蔬菜。原产地中海沿岸,引入我国已有几十年历史。近年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引入试种观察,选择了适宜西宁地区种植的品种及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 1 优良品种 1.1 绿生菜 来源于台湾省。属直立莴苣,植株生长势中等,株高15.5cm,开展度  相似文献   

3.
为快速、有效地筛选出耐热优质叶用莴苣品种,实现夏季耐热栽培,搜集国内外36个叶用莴苣品种进行人工模拟高温栽培试验,测定各品种的热害指数、根系活力、叶片相对电导率及氧自由基含量等指标。初步筛选出卡斯特奶油生菜、苦细叶、西班牙、双子结球生菜、美国结球生菜等5个较耐高温叶用莴苣品种。  相似文献   

4.
以叶用莴苣耐抽薹品种意大利生菜和易抽薹品种佰根绿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钵基质栽培法,研究了外源GA_3处理对叶用莴苣抽薹特性(薹中心柱长、抽薹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GA_3可显著促进叶用莴苣抽薹,显著增加薹高及抽薹率,佰根绿的薹高、抽薹率分别是对照(不喷GA_3)的5.7倍、2.25倍,意大利生菜的薹高、抽薹率分别是对照的5.5倍、2.01倍,易抽薹品种的抽薹特性对GA_3的响应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 莴苣(Lactuca satival.)为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位物。莴苣可分为叶用和茎用两种。叶用莴苣又称生菜,行结球、花叶、散叶三种类型。茎用莴苣又称莴笋。  相似文献   

6.
生菜属于绿叶蔬菜,是叶用莴苣的别名,在国内外均以生食为主。生菜为菊科莴苣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嫩叶供食,营养丰富。彩叶生菜是叶用莴苣的特殊类型,其漂亮的色彩和优雅的外形,非常适合观赏,因此倍受人们青睐。  相似文献   

7.
莴苣灰霉病是为害莴苣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省各地均有发生。莴苣全生育期均能受侵染,以叶用莴苣(生菜)受害较重,在春季多雨高温条件下,发病更为严重。笔者从1989年以来,对本地区莴苣灰霉病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现将莴苣灰霉病的发生为害与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叶用莴苣因常生食而俗称生菜,是菊科莴苣属的蔬菜。叶用莴苣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叶用莴苣包括3个变种,有散叶莴苣、皱叶莴苣和结球莴苣,近几年结球莴苣的栽培呈现发展趋势。这里重点介绍结球莴苣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9.
叶用莴苣,菊科莴苣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宜生食,故又称生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公元5世纪传入我国,在我国南北方普遍栽培。叶用莴苣包括散叶莴苣、皱叶莴苣和结球莴苣3个变种。  相似文献   

10.
无公害生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生菜,叶用莴苣的俗称,属菊科莴苣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由野生种驯化而来。水分含量高,含热量低,脆嫩爽口,深受大众喜爱。1土壤选择生菜属半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炎热干旱,适于保护地栽培。应选择有机质丰富,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强,透气性好,排灌方便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植物工厂中生菜干烧心严重的情况,同时提高生菜的产量及品质,以绿雅生菜、意大利生菜为试材,利用LED精准调控光源,分别对2个生菜品种给予红光、蓝光、绿光、白光处理,研究光质对生菜生长形态、品质、光合作用能力及干烧心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蓝光照射处理下生菜的维生素C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相较于其他光质处理均有一定的提升,但硝态氮含量及干烧心率同样提高;绿光处理下生菜的干烧心率降低,但产量及各项营养品质均低于其他处理;红光处理下生菜的干烧心率较低,品质尤其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提升。在工厂化生菜栽培中,增加更高比例的红光可提高生菜品质,同时减缓生菜的干烧心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孙晓玲  夏正凤  徐传银  李慧 《蔬菜》2021,(12):79-81
为筛选出冬春茬优良番茄品种,对1101、TV-1、350、圣罗兰4个番茄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产量、抗性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101植株叶片中等、叶色浓绿,抗寒、抗TY病毒、抗叶斑病、死棵少,果实色泽鲜艳,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形好且整齐度一致,畸形果少,果实商品性较好,虽然产量比圣罗兰低,但可以通过延长生育期来克服。圣罗兰抗寒,抗叶斑病,死棵少、产量高、商品性好,虽然不抗TY病毒,但可以通过晚播,即在9月10日以后定植,避开高温时期。1101和圣罗兰适宜在东海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秋茬种植的生菜品种,对日光温室内定植的18个品种进行评比。通过在采收期比较各个品种的口感、外形及产量等指标,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结果表明:结球生菜中,产量和口感较优的品种有北生3号和北生4号;散叶生菜中,产量和口感较优的品种有北散生4号、特波斯和北散生2号等;适宜观赏的生菜品种有富兰德里、大橡生2号、奶油红、脆叶绿和蒙黛。  相似文献   

14.
以14份砧用南瓜品种为材料,对发芽期(23%PEG-6000模拟干旱)和幼苗期(控制浇水量)进行干旱胁迫处理,采用非加权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各品种资源的抗旱性,并对适宜鉴定砧用南瓜抗旱性的形态指标进行筛选。通过测定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发芽指数、茎粗、株高、叶面积、鲜质量、干质量、干旱胁迫指数、壮苗指数等11个发芽期和幼苗期的性状指标,将14份砧用南瓜品种资源分为抗旱品种、较抗旱品种、干旱较敏感品种和干旱敏感品种4类。在发芽期和幼苗期均表现出较强抗旱性的品种为大维10号、佳合台木、金刚1号、昆仑、日本根力神、日本绿霸、日本强力士、神砧和胜利(白)等9个品种。种子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以及相对株高可作为砧用南瓜品种抗旱性鉴定的可靠指标,相对干质量可作为砧用南瓜品种资源抗旱性鉴定的有益指标。综合分析14个品种的耐盐性、耐寒性、耐热性和抗旱性,发现日本绿霸和日本强力士的多重抗性较强,可作为黄瓜嫁接的优质砧木。  相似文献   

15.
早熟耐抽薹紫叶莴笋新品种“红竹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竹3号”是以茎肉翠绿、抗病性强的紫叶莴笋“红竹”为母本、以晚熟耐抽薹的绿叶莴笋QH13-9为父本杂交后,利用系统选育法,经过连续6代定向选育而成的早熟耐抽薹紫叶莴笋新品种。甘肃冷凉区春季露地栽培从播种至初采收期约75d;叶椭圆形、紫红色、多皱,株高53.4cm,肉质茎长棒型、茎粗约4cm、茎皮紫斑明显、茎肉翠绿色,笋味浓郁、富含铁、钾、锌等微量元素,品质优良,抗病性强。平均单株质量约0.75kg,每667m2产量4500kg以上,叶量少,可适当密植。适宜甘肃冷凉区及相同气候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桂林高山地区栽培的番茄品种,收集番茄品种45份,并以当地表现较好的红8号为对照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圣达利、倍盈、瑞非、T147、超盈1号、瑞利、爱迪518、1431这8个品种果实性状好、产量高且抗番茄灰叶斑病,综合表现好于对照红8号,较适合桂林高山地区夏茬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秋冬季种植的生菜品种,丰富生菜品类,满足人民的多样化需求,以引进的8个生菜品种(6个散叶生菜和2个结球生菜)为试验材料,其中以散叶生菜大速生和结球生菜奶油生菜分别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生菜品种的农艺性状、抗病性、产量及营养品质等特性。结果表明:散叶生菜品种凯蒂娜对霜霉病、软腐病和灰霉病3大病害都表现出高抗病性,667 m2产量为2223.44kg,V C含量为78.8m g/k g,适宜在北京市推广应用;结球生菜中莴苣凤蝶叶片呈绿紫色,可以作为特菜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适合湖州地区秋冬季露地种植的耐寒性萝卜品种,引进了圆白萝卜、满身红萝卜、YR扬州白玉春萝卜、大一点红萝卜4个萝卜品种,进行农艺性状、肉质根品质、产量及耐寒性的对比。结果表明:YR扬州白玉春萝卜的外观美观、水分充足、口感脆嫩、耐寒性强,667 m2产量最高(5 862 kg)且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综合表现最好,可以考虑作为秋冬萝卜的首选品种在湖州地区及气候类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静宁县塑料大棚早春茬种植的结球甘蓝新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极早绿为对照, 对新引进的15个结球甘蓝新品种进行了系统的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豪绿75、中甘W137、中甘 106这3个品种叶球近圆形、叶球绿色、中心柱低、叶球紧实、单球质量高、病虫害发生率低;豪绿75产量 最高,为69 125.00 kg/hm2 ,较对照增产32.77%,其次为中甘W137、中甘106,分别增产30.25%和14.79%; 从生物学性状、丰产性、抗病性等指标综合评价,上述3个品种表现突出,优于其他参试品种,适宜当地塑 料大棚早春茬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龙眼叶片组织细胞结构特性与耐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