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把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的农业新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等综合效益,是当前适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内容之一。在我国推广保护性耕作,有利于缓解农业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趋势,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措施。为此,采用 SWOT 分析方法,分析了在我国推广保护性耕作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祁顺 《农业机械》2012,(26):31-33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新兴农业耕作技术,这项技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节本增效、培肥地力等方面有明显成效。互助县是典型旱作农业县,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发展可持续农业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互助县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刚刚起步,大面积推广这项技术存在诸多困难,但改革耕作方式,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是大势所趋,政府和农机部门应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在全县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和人类有限的生存空间,促进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一次革命,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符合中央提出的农业节能减排,而且解决了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进一步发展农业问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发展旱作农业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业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农业部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创新。在农业发展中推广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促进了农村生产经济的发展,同时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保护性工作技术是一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应用方式,该技术包括免耕法,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经过长时间的推广和应用,该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应该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节水节本、蓄水增肥、低碳节能、增产增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地表秸秆残茬覆盖+少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正确地搞好秸秆还田,对加快保护性耕作发展,提高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质量,增加农民收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节水节本、蓄水增肥、低碳节能、增产增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地表秸秆残茬覆盖+少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正确地搞好秸秆还田,对加快保护性耕作发展,提高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质量,增加农民收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是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农业保护耕作技术,主要生产目标是“控药、控肥、控水、促生产”。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力推进对土壤保护、避免水土流失以及环境保护有着积极意义,作为一种不同于以往耕作技术的新型耕作技术,该技术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近年来,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已经应用推广且范围较广,研究相关技术对发展可持续性农业有着积极意义。主要分析了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背景及意义,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选择,以及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对传统耕作技术的一次革命。它是相对于传统翻耕、裸露休闲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通过少耕、免耕,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土壤风、水蚀,增强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改革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对改良土壤性能、增肥地力、蓄水保墒、抑制沙尘暴、节本增效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说明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是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发展保护性耕作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提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说: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向传统农业耕作的挑战.发展保护性耕作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机化宣传引领临汾保护性耕作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低碳、环保、高效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是对传统农业生产的技术革命.新旧技术变更,舆论宣传先行.农机化宣传工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提供了理论知识、扶持政策、技术培训、典型经验等信息传播平台,服务于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全过程,引领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到目前为止,全市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3.3万hm2,实现增收节支效益2805~2895元/hm2,保护性耕作技术成为临汾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亮点,经济效益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为了保障粮食安全采用的耕作模式属于保护性耕作,这种耕作模式对促进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今国内机械化生产也开始和农业耕作相结合,本文针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在今后的保护性耕作中加大机械化耕作的发展方式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现代耕作技术,在建设节约型、生态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机科技创新推广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现代农业新常态发展的先进的现代农耕技术,它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蓄水能力,是实现农业节本增效、促进可持续性发展的先进耕作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水市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农业环境恶化,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非常必要。各级政府重视、农机技术装备精良、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全、土地流转率高,为大力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了保障,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重要的耕作模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生态环境及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今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吉林省启动实施了黑土地保护治理试点,将在500万亩耕地上推广保护性耕作,以保护黑土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笔者在分析了本省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情况后,总结了保护性耕作推广中取得的效益,并对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农业机械化与保护性耕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保护性耕作通过农业机械化来实现,同时农业机械化技术也促进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分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优势,以及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18.
概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及内容,介绍保护性耕作在国内外的推广应用情况,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两方面阐述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及农民增收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花雨亭  许紫良  程利 《农业工程》2021,11(11):20-22
长期以来,对黑土地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和传统高强度的土壤耕作,使得黑土地逐渐变硬变薄,出现了严重的土壤退化问题,对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加强对黑土地的保护迫在眉睫,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黑土地上的应用效果和推广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实施情况和成功经验,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阐述了保护性耕作在农作物增产增收、黑土地养护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作用,为促进保护性耕作在吉林省更好地推广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技术的更新,我国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与挑战。保护性耕作是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内容之一。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和秸秆留茬覆盖还田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中得到推广应用与发展,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是一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行的农耕措施,是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有效策略。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发展及推广要点,针对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于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以期为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稳步发展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