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观察苎麻叶凝胶经皮用药的安全性,采用苎麻叶凝胶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正常和破损皮肤急性毒性实验及皮肤刺激性实验;对豚鼠进行皮肤过敏实验。结果:苎麻叶凝胶均未引起家兔毒性反应;对家兔完整和破损皮肤无刺激作用;对豚鼠皮肤无过敏作用。结果显示,苎麻叶凝胶皮肤给药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玉米收获机苞叶粉碎机理,设计了一种苞叶粉碎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卷入滚筒、粉碎横向动刀、传动机构、定刀、粉碎纵向动刀、纵向动刀安装座、动刀动力传送机构、粉碎滚筒传动轴和粉碎箱体等组成。运用Pro/E和ADAMS软件对玉米苞叶粉碎装置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苞叶卷入过程中,在苞叶开始与卷入滚筒接触时受力逐渐增大,在卷入的过程中自身产生了滚动、翻转和滑移的现象;苞叶粉碎过程中,在苞叶开始与粉碎滚筒接触时先被横向刀片进行切断,然后继续被纵向动刀进行纵向切碎;在粉碎的过程中自身产生了翻转、滑移和跳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价值,进行玉米秸秆皮、穰、叶分离加工非常有必要。为此,对茎叶分离的关键机构—剥叶机构进行了试验研究。依据自行设计的剥叶试验装置,选取影响剥叶效果的主要因素喂入速度、剥叶辊转速、剥叶板间隙、剥叶板夹角为试验因素,以剥叶率为试验评价指标,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4个试验因素对剥叶率的影响规律模型。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确定最佳参数组合为:喂入速度1 m/s、剥叶辊转速1 000 r/min、剥叶板间隙24 mm、剥叶板夹角15°。  相似文献   

4.
基于玉米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集中、工作强度大、出现故障需及时排除的实际情况,详细论述了剥苞叶与粉碎装置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为广大机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蔗叶还田机输送机构两侧蔗叶输送效率低的原因,利用LS-DYNA软件建立了刷辊输送蔗叶的有限元模型,得到了蔗叶的应力场变化和运动姿态,并对蔗叶的折角变化、位移情况以及质量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输送过程中两侧蔗叶被折弯成接近直角,蔗叶质量分布规律为两侧多、中间少。用高速摄影试验对建模与模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拟与试验吻合性较好,蔗叶折弯角度最大值相对误差小于3.60%,曲线相关系数为0.950,蔗叶变形情况、质量分布情况与仿真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谭波 《河北农机》2020,(2):45-46
在烟草的生产与加工过程当中,打叶复烤设备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这一加工过程与烟草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打叶复烤这一环节对设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要求,但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问题,需要及时地对故障进行排除,并对设备自身进行保养和维护。本文对打叶复烤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工作中,如何保障设备能够正常运行进行了相关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对相关设备的保养与维护提供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打顶与适度摘叶,调控植物顶端优势,建立新的生长平衡,能提高植物产量,改进品质,在生产上已被广泛应用。但在半干旱地区,沙棘生长期短(5个月),在常年连续受干旱胁迫、冬季严寒和风沙侵袭下,打顶摘叶虽能促进当年沙棘的生长和发育,但对次年生长产生了严重伤害,新梢密度下降25.5%~48.7%;枝重下降17.9%~25.1%,造成减产与早衰。因此,对沙棘雄株打顶与摘叶时间应在6月~7月中旬,摘叶强度应控制在25%以内,应禁止从雌株采叶。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当前小型整秆式甘蔗收获机剥叶断尾机构的基本结构与存在的问题,继而通过原理分析做出增加耙叶辊的设计改进,并通过样机试验来验证设计。结果表明:增加耙叶辊后的机构断尾率提高到82.96%,达到了目标水平,改进的设计对断尾功能的改善是有效的。获得最优的甘蔗断尾率指标为:耙叶辊转速为700r/min,剥叶辊转速为1000r/min,耙叶辊与甘蔗交错作用深度的最佳水平为60mm,剥叶辊与甘蔗交错作用深度为40mm。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棉叶螨自动监测与分级,研究了受叶螨危害棉叶的颜色统计特征,对不同等级螨害棉叶进行比较,利用颜色特征的均值和方差,自动监测棉花是否发生螨害,最后对棉花叶螨危害程度进行自动分级。结果表明: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对棉叶螨进行自动监测分级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甘蔗作为我国南方一种主要经济作物,其收获既费工时又费劳力,而脱叶的劳动时间最长。通过各种剥叶方法的比较和分析,介绍甘蔗剥叶机剥叶装置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以及研制现状,得出小型甘蔗剥叶机是最适合我国南方甘蔗收获的一种小型农机.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1.
(1)摘茎割叶。草莓采果后,要及时摘除匍匐茎,并割除地上部枯叶,促进母株健壮地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叶菜收获机智能化控制性能、降低劳动强度,设计了一套电动叶菜收获机自动对行控制系统.通过建立电动叶菜收获机转向机构数学模型和设计对行探测机构,采用PID和模糊控制技术建立了自动对行系统控制策略,并进行了仿真试验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叶菜行发生偏移时,系统能及时调整行走轨迹,实现自动对行功能,提高了电动叶菜收获...  相似文献   

13.
含有丰富蛋白资源的辣椒叶长期作为农业废弃物被掩埋和焚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同时辣椒素作为优质的天然生物抗菌物质因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限制了其开发与应用.基于微胶囊技术方法以植物辣椒叶中提取的蛋白质为壁材,辣椒素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叶蛋白辣椒素微胶囊,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  相似文献   

14.
甘蔗作为我国南方一种主要经济作物,其收获既费工时又费劳力,而脱叶的劳动时间最长.通过各种剥叶方法的比较和分析,介绍甘蔗剥叶机剥叶装置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以及研制现状,得出小型甘蔗剥叶机是最适合我国南方甘蔗收获的一种小型农机,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
沙棘雌株叶产量与果枝数量、新梢数量、叶数量和百叶重量具有相关关系,可通过抽样调查果枝数、新梢密度、叶密度和百叶重4因子估算叶产量;以小样本抽样调查新梢密度和叶密度平均数估计叶总数,确定果枝和新梢平均长度是提高调查精度的关键环节;树冠不同方向和部位果枝新梢的百叶重差异明显,应选择半阴面中位或阴面上位果枝新梢,摘下全部叶称量百叶重。  相似文献   

16.
小型甘蔗剥叶机剥叶质量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甘蔗剥叶试验台,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的实验方法,对采用两种不同剥叶元件的小型甘蔗剥叶机剥叶质量影响因素(剥叶滚筒转速、输入输出辊转速、输入辊到剥叶滚筒的距离、输出辊到剥叶滚筒的距离)进行物理模拟实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优化等,建立起影响因素与甘蔗剥叶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初步进行了影响机理分析,同时对因素进行优化。试验表明:因素优化组合条件下含杂率降低,其中菱形剥叶胶指和尼龙剥叶刷剥叶元件含杂率分别为0.42%和0.182%。  相似文献   

17.
新型小型甘蔗剥叶机剥叶机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剥叶元件在剥叶过程中受到周期性动载荷的作用,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随机性。针对一种使用新型剥叶元件的小型甘蔗剥叶机为研究对象,在ADAMS中建立一个与剥叶机构动力学等价的仿真模型,用虚拟仿真的方法分析剥叶元件在不同螺旋角装夹下的工作受力情况,获得仿真模型的动力特性曲线。经分析后进行实验验证并找到最优值,为小型甘蔗剥叶机的研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动静叶栅内固液两相过渡过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过渡过程动静叶栅内固液两相流的瞬态流动特性,以导叶式离心泵为研究对象,进行几何建模及结构化网格划分,借助Fluent软件,基于Mixture多相流模型、分离涡湍流模型及用户自定义函数,对其全流道进行三维瞬态数值模拟计算.对过渡过程动静叶栅内瞬态流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渡过程中,位于动叶进口背面的低压区范围扩大,位于动叶工作面靠近轮缘处的高压区范围缩小;随着时间增加,动叶栅流道内的涡持续产生、合并,并在静叶栅内破碎、耗散,且流量增大,使得动叶进口处的流动滞止,导致动叶进口逐渐产生旋涡;流量未增大到设计流量之前,固相容易沉积在静叶栅出口;在流量瞬态增加到设计流量时,动叶栅子午面中间流线上的固相体积分数总体变小且趋于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9.
沙棘叶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沙棘叶的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及其沙棘叶生理功能、作用和已完成的沙棘叶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沙棘叶具有产量大、易收集、采集周期长、生产加工工艺简单、易贮藏等优于果实的自然优势,对沙棘叶进行开发和研究将有利于促进沙棘资源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是一种抗灾能力较强的作物,在扬花期以前,不论遭受何种程度的雹灾,只要不翻种,都能重新发权成穗;有资料表明,50%~80%的麦株被砸毁,能收回原产量的一半以上,即使90%以上的麦株被砸毁,也能收回原产量的3~4成,因此,小麦遭受雹灾后,要及时加强管理,促进麦株尽快恢复生长,以减少灾害损失。具体管理措施是: 1.追施肥料 冰雹过后,麦田气温高,地面覆盖度小,土壤蒸发量大,应结合浇水,及时追施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