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几年来,由于“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广泛用于草鱼出血病的预防,对于提高草鱼成活率,增加鱼种和成鱼的产量起了积极作用。据我县近四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进行了免疫注射的草鱼种的成活率都在80%以上,高者达92.4%,其中又尤以注射夏花草鱼种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病毒性鱼病,它严重影响着草鱼的成活率,尤其是对一龄草鱼种的危害。目前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将出血病疫苗注射到鱼体使其获得后天的免疫保护力,但这种注射法需要一尾一尾地进行,费工费时还易损伤鱼体,对当年草鱼和大规模的鱼种生产难以应用。因此,研究更简便、有效的免疫途径是预防草鱼出血病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我们于1996~1998年用草鱼出血病细胞疫苗处理的特异化饵料,在草鱼苗开口期投喂,完成疫苗接种。经室内攻毒测定,对草鱼出血病的免疫保护力可达90%以上,免疫后的草鱼血清抗体凝集价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3.
草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之一,其产量约占全国淡水养殖产量的20%以上。但养殖草鱼容易暴发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常见疾病,据统计当年鱼养殖成活率平均不超过50%。草鱼病多、死亡率高的难题,严重制约了草鱼养殖的产业发展,成为草鱼养殖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4.
章剑 《水产科学》1987,6(3):1-3
青、草鱼是苏州市郊传统养殖的优良品种,居民特别喜食。但二龄青、草鱼病多,成活率低,在生产上群众称之为“二龄关”。细菌性烂鳃、赤皮、肠炎病与病毒性出血病俗称青、草鱼四病,对其生产威胁比较严重。尤以青、草鱼出血病发病率高(约占70%),又无特效药防治,给养殖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杂交草鱼种养殖试验目前,草鱼的养殖由于病多,死亡率较高,尤其是草鱼出血病与烂鳃、肠炎、赤皮三病并发,使草鱼成活率大大降低。草鱼种更是如此,成活率普遍在20%-30%左右。1995年,我场从湖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草鲤杂交草鱼种进行养殖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  相似文献   

6.
草鱼为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养殖面积广、产量大,自80年代我国养殖草鱼暴发了病毒性出血病。草鱼出血病(Hemorrhage Disease of Grass Carp)主要在我国中部及南方各省流行,主要感染当年草鱼、青鱼和罗汉鱼,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二龄以上的成鱼则较少发病,症状也较轻。此病流行于20℃以上水温,25℃~28℃为发病高峰。病鱼体表、鳃盖和鳍条基部可见大量出血;撕开表皮,可见肌肉出现点状  相似文献   

7.
肖鱼 《内陆水产》1986,(2):30-31
草鱼是优良的养殖鱼类,但却病多,其中尤以出血病并发症(病毒寄生引起的出血病与病菌寄生引起的肠炎病或烂鳃病并发)危害最严重,流行地区遍及长江与珠江流域,每年五~十月,水温25℃以上发生、当年与一龄草鱼种,死亡率高达70%以上,水产界素称“不治之症”;养鱼专业户视为“拦路虎”。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控制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赤皮病和肠炎病这四种疾病的发生,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上海综合试验站于2016年在松江试验片立项进行《草鱼出血病冻干细胞疫苗与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三联灭活疫苗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试验,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1983年,我们首次在我省对草鱼注射出血病灭活疫苗,促使草鱼机体产生抗体,增强对细菌性烂鳃、赤皮、肠炎等“三病”抗病力,达到提高草鱼养殖成活率、增加养鱼经济效益的目的。试验所使用的疫苗是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研究室提供的。翌年,我们应用采自本省邵武市鱼种场毒种材料,自制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1万毫升,  相似文献   

10.
一龄草鱼种,由于抗病力弱,常发生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与病毒性出血病,成活率很低,甚至全部死亡,故渔谚云:“草鱼不瘟,富得发昏”。常见的预防方法是人工注射疫苗。可是这种方法麻烦,特别是有的草鱼种,到了六七月,体长6—7厘米左右,就开始发病,人工注射疫苗不仅困难,而且不起作用。这里介绍一种浸泡免疫增效的方法,供大家试验推广。这个方法最好于5、6月间,结合草鱼夏花(体长3厘米左右)分池饲养时进行。做法是用运鱼苗用的尼龙袋1个,灌入无毒清水4升(4000毫升,相当4000克),草鱼人工疫苗(土法疫苗或出血病灭活疫苗)40毫升(浓度最好是1∶10),价格1.2元),盐酸山莨菪碱(盐酸654—2)注射液4支(含药40毫克,价格0.3元),也可用价格更低的山莨菪碱(654—2)片剂代替,充氧密封,浸泡3  相似文献   

11.
我所试验场水源条件羞,加之长期以来池塘未整修,鱼病(草鱼出血病、鲢鳙鱼打印病)严重,养鱼成活率很低,曾用药治疗,效果不明显。1983年,我们用猪血饲养鱼种,草鱼出血病没有再发生。去年又用猪血养鱼种和亲鱼,出血病和打印病都没有再发生。经二年的试验对比,采用猪血养鱼不仅能防治鱼病,且鱼类成长快,成活率高,成本低。试验塘草、鲢、鳙鱼夏花成活率提高1倍,冬片提高10—20%以上。22亩鱼池经用猪血养鱼比往年最好年分增收9,078元(其中节约饲料费1,328元;多生产夏花95万尾,4,750元;冬片5万尾,3,000元)。  相似文献   

12.
草鱼细菌性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与病毒性的出血病,俗称草鱼“四病”,严重威骖着芋鱼鱼种及成鱼生产,挫伤群众的养鱼积极性。为此,我们调查了草鱼病的关口,针对性地选择了中科院水生所出血病灭活疫苗注射免疫技术,自一九七八年开始生产性试验,经多点试验成功之后,积极应用推广,逐步建立相应的疫苗生产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13.
草鱼出血病 草鱼为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养殖面积广、产量大,自80年代我国养殖草鱼暴发了病毒性出血病.草鱼出血病(Hemorrhage Disease of Grass Carp)主要在我国中部及南方各省流行,主要感染当年草鱼、青鱼和罗汉鱼,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二龄以上的成鱼则较少发病,症状也较轻.此病流行于20℃以上水温,25℃~28℃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在荥阳市楚楼水库进行了注射灭活疫苗网箱养殖草鱼试验,在1^#、2^#网箱内养殖140天左右,草鱼成活率均在90%以上,人工注射灭活疫苗比浸泡疫苗预防草鱼“三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的研究:生产性免疫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CFRV疫苗)在较大的范围内对草鱼进行免疫试验,通过五种不同的草鱼放养方式以及二种疫苗给予途径的比较观察,证实CFRV疫苗在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性。试验结果表明,一龄草鱼种使用CFRV疫苗后成活率比对照纽提高25.5±15.8(10)%,二龄草鱼种的成活率提高31.2±8.1(7)%,草鱼成鱼的成活率提高26.7±5.4(3)%。本文还对目前CFRV疫苗制作的成本和使用疫苗后带来成活率提高的经济效益作了分析,指出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草亲鱼出血病的治疗1994年6月,我场草鱼繁殖结束,亲鱼转池后十余天就出现了草亲鱼严重死亡现象,经确诊为草鱼病毒性出血病。一、症状:6月16日早晨,10号池就出现了4尾草亲鱼死亡,11号池也有3尾死亡,并有数十尾病鱼浮边,两池亲鱼基本上停止吃食。病鱼...  相似文献   

17.
草鱼是我国池塘养殖的主要鱼类,由于其生长快,饲料来源广,肉嫩味美,经济价值高,深受养鱼户和消费者的欢迎。其年产量占总产的40%以上,产值占60%以上。但因草鱼抗病力弱,容易感染细菌性的赤皮、烂鳃、肠炎病和病毒性的出血病(俗称四大病),且往往成并发性流行病,每年4—10  相似文献   

18.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灭活疫苗的简易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沂师范学院实习基地水产繁育养殖研究中心(原临沂农校实习基地 ) 1992年建场养鱼 ,1994年开始陆续有草鱼出血病的发生 ,我们自 1995年开始着手进行出血病免疫预防试验 ,采用本场出血病鱼病料做病毒种源制做灭活苗 ,对本场草鱼进行免疫注射 ,有效的预防了本病的发生 ,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灭活疫苗的简易制备与应用试验报告如下。1 病料来源与确认1 1 病料毒种的来源 取新鲜出血症状表现明显的自然死亡或濒临死亡的鱼 ,要求皮下肌肉、口腔周围、鳍基部、鳃盖、肠道、肝脏等部位出血或全身肌肉鲜红的病死鱼为好 ,主要用…  相似文献   

19.
草鱼免疫注射主要是预防草鱼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去冬今春,我区用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制的草鱼免疫疫苗,共注射草鱼32,160尾。现成活率都在90%以上。据九月十三日在郴州市综合农场调查表明,其成活率均在95%以上。如养鱼户朱昌韩在二口池塘五亩面积中放草鱼597尾,  相似文献   

20.
注射草鱼出血病疫苗免疫效果的观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鱼出血病不仅严重威胁着当年鱼种,而且会激发细菌性“三病”的发生,这方面已有许多报道。一直以来,草鱼已成为我区池塘养殖的当家品种,但草鱼容易发病,每年因出血病和细菌性“三病”的发生,使草鱼的成活率仅有40%-50%,有的甚至只有10%左右,给我区的渔业生产带来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