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卢博士”有机液肥是一种源于海洋的独特而有效的液肥,是供生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高能、高效的有机液肥。在瓜、果、蔬菜、粮食等30多种作物上施用,可增加产量8.4%~60%,而且可明显提高产品品质。现将卢博士有机液肥在茶叶及草莓上的应用效果介绍如下。1.在茶叶上的应用效果(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梅家坞村在春茶上喷施应用,结果显示喷施“卢博士”有机液肥能明显促进茶叶萌发,加快茶叶生长。喷施区发出的新茶芽比对照区增加近2倍,可采茶芽增加2.38倍。当喷施区可采收新茶时,对照区无芽可采,喷施区提早采收4~6天,春茶产量提高28.5%,而且茶芽粗壮,多而密,新茶叶片增厚,氨基酸含量增加,酚氨比值下降,而且茶芽柔  相似文献   

2.
以“赣晚籼37号”(926)为材料,研究了卢博士有机液肥不同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施用卢博士有机液肥4个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不施卢博士有机液肥的处理,而且施用卢博士有机液肥的4个处理中,不同的用量次数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结果表明,卢博士有机液肥在水稻上的使用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增产原因主要在于有效穗、结实率、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且增幅最高的达12.15%。  相似文献   

3.
针对"卢博士"多元有机液肥在建平县农作物上首次施用,为了解该肥料的肥效,将其应用在甜菜上。使用效果表明,施用"卢博士"多元有机液肥的植株强壮,生长旺盛,叶色浓绿,叶片宽、厚,说明叶绿素含量明显增高。灌根单株块根比对照重0.33千克,说明该肥对增加块根重有较明显的作用,比对照单产提高1466.8千克,增产率为26.0%。  相似文献   

4.
早稻在分蘖盛期(晚稻在返青拔蘖期)喷施1次湘辉有机液肥1号,在孕穗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湘辉有机液肥2号后长势长相旺盛,增加总粒数和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湘辉有机液肥能促进水稻的生殖生长,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分蘖盛期(晚稻在返青拔蘖期)喷施1次湘辉有机生态液肥1号,孕穗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湘辉有机生态液肥2号后早稻长势长相旺盛,总粒数和实粒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有机生态液肥影响水稻的生殖生长,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杏孢菇菌渣栽培黄秋葵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菌渣作为黄秋葵大田栽培的基质肥料,在相同种植面积内施用不同量的菌渣,以不施用菌渣作对照,按黄秋葵栽培的常规管理方式进行田间管理,对黄秋葵植株的生长速度、茎粗、开花数、结荚数及鲜荚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黄秋葵鲜荚产量随着菌渣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以使用杏鲍菇菌渣量为7 kg/m2的处理黄秋葵鲜荚产量最高,是对照组的224.16%。[结论]该研究可为食用菌菌渣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武威市古浪县定宁乡进行的卢博士有机液肥 1号不同浓度在西芹上的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以30 0倍液在营养生长期每隔 15 d喷施 1次 ,共喷 3次的产量最高 ,为 7715 4 kg/ hm2 ,较对照增产 31.4 % ,纯收益为5 8775 .7元 / hm2 ,较对照增值 14 6 34.6元 / hm2 ,增值率为 33.2 % ;6 0 0倍液喷施的产量为 6 830 8kg/ hm2 ,较对照增产 16 .4 % ,纯收益为 5 176 6 .4元 / hm2 ,较对照增值 76 2 5 .3元 / hm2 ,增值率为 17.3%。说明西芹生产中喷施 30 0倍的卢博士有机液肥 1号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LED光源作为拟南芥生长光源的应用效果,在人工气候室中,以白光荧光灯为对照,比较了两种复合型LED光源对拟南芥生长全生育期的影响。LED-1光质组成为红+白+远红,波峰449+660+733(nm),红/蓝比(R/B)约为对照5倍;LED-2光质组成为红+蓝+远红,波峰465+665+733(nm),红/远红比(R/FR)约为对照4倍。结果显示,LED-2处理的拟南芥综合长势优于对照,表现为开花提前3 d,株高增加9.2%,茎粗增加12%,分枝数增加11.7%,果荚数增加57%,地上部分鲜重增加37.2%,干重增加93.3%,种子产量增加39.2%。LED-1处理的拟南芥开花提前6 d,分枝数和果荚数分别增加150.6%和54%,但综合长势低于对照,表现为株高降低9.8%,茎粗降低22.3%,地上部分鲜重降低42.2%,干重降低18%,种子产量降低23.9%。两处理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叶绿素荧光方面,LED-2处理的叶片光化学反应能力更强,其ΦPSⅡ、ETR和qP分别提高18.8%、17.6%和18.4%;两处理的Fv/Fm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LED光源作为拟南芥生长光源是可行的,节能27.1%—35.7%;适当提高光源中红光比例对拟南芥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物质积累、结实等都有利;远红光显著加快拟南芥生长进度,使生殖生长提前,但容易造成早衰,使后期生长不佳。  相似文献   

9.
葛林美腐植酸有机复合液肥对黄瓜产量和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试验和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葛林美腐植酸有机复合液肥对黄瓜产量和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葛林美腐植酸有机复合液肥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常规对照和尿素处理,比常规对照增19.22%,比尿素处理增16.38%,硒含量增加998.10%,每公顷经济效益增加11895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施肥组合对冬小麦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叶面积系数比对照都显著提高,其中猪粪堆肥有机无机复混肥(T5)处理光合速率最高,平均比对照提高17.0%,其次是T2、T3,分别比对照提高14.0%、11.0%;与其它处理相比,T5处理各项指标提高最为显著;T5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粒数,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温室盆栽方法,研究了硝基苯废水灌溉对大豆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硝基苯浇灌浓度为5、25、50、100、200mg·L-1时,1粒荚数分别比对照组增加5.61%、25.51%、46.94%、37.76%、22.45%,2粒荚数分别比对照组增加5.20%、6.58%、7.57%、9.54%、11.51%,3粒荚数分别比对照降低41.67%、59.09%、42.42%、53.03%、54.55%,4粒荚数分别比对照组减少86.36%、93.18%、88.07%、96.59%、93.18%,总荚数分别比对照减少18.51%、23.08%、27.40%、22.36%、26.92%,瘪荚数分别比对照增加14.20%、53.41%、51.70%、65.34%、70.80%,单株总粒数分别比对照减少33.34%、33.11%、36.57%、43.69%、45.92%,百粒重分别比对照减少12.62%、16.42%、19.24%、25.85%、36.63%.5、25、50 mg·L-1硝基苯浇灌后,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处理组比对照组增加0.41%、1.81%、0.22%,油分含量处理组比对照组分别增加2.56%、4.65%、1.76%;当浇灌浓度为100、200 mg·L-1时,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处理组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1.68%、2.32%,籽粒中油分含量处理组比对照组减少3.46%、6.15%,水分含量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2.17%、39.92%、36.82%、17.83%、17.83%、19.3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沼液肥是一种优质的有机液体肥,新疆棉田有机肥施用较少或不施,本研究以期探究叶面喷施沼液肥对新疆绿洲棉花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设置 4 个沼液肥喷施量梯度:0 kg/hm2(CK)、15 kg/hm2(OM1)、30 kg/hm2(OM2)、45 kg/hm2(OM3)进行棉花叶面喷施试验,蕾期、花期分两次喷施后,调查棉花株高、叶片数、叶宽,称量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测定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分析产量品质指标等,研究沼液肥喷施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1)喷施沼液肥可促进棉花生长,显著提高棉花株高、叶片数、叶宽, OM2(30 kg/ hm2)处理的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较好;(2)喷施沼液肥显著增加了棉株茎、叶、蕾(铃)、根部的干物质量,蕾期喷施后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随喷施浓度增加而增加;花期喷施后,仅叶片干物质量随喷施量增加而增加;(3)叶面喷施沼液肥可提高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在蕾期至花期, OM2 处理叶片的 SPAD 值在 63.35 ~ 71.55 之间,随时间推移其 SPAD 值变化幅度最小;(4)随沼液肥喷施量的增加,棉花产量先增加后降低,OM2 处理下籽棉产量最高、为 6 338 kg/hm2,比对照增产 7.37%。喷施沼液肥整体提升了棉花纤维品质,提高了棉花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马克隆值,随沼液肥喷施量的增加,棉花纤维长度呈下降趋势、纤维整齐度和马克隆值则先增加后降低、纤维断裂比强度先降后升,且 OM2 处理下纤维断裂比强度最低、为 31.78 cN/tex。【结论】在新疆绿洲植棉区,棉花蕾期、花期叶面喷施沼液肥,可促进棉花生长,有利于维持棉花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 值);适宜喷施沼液肥,可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但是过量喷施沼液肥(OM3,45 kg/hm2),反而会降低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对蔓性千斤拔种子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机制 , 为蔓性千斤拔高产种 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蔓性千斤拔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区组试验,测定不同种 植密度(60 万、80 万、100 万、114.3 万株 /hm2,分别记为 D1、D2、D3、D4)处理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和干物质积累量。【结果】种子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D4 处理种子产量比 D1、D2、D3 处理分别 显著提高 19.0%、15.8% 和 10.3%,但同时导致单株粒数和果荚数显著下降;相关和偏相关分析显示,单株种 子产量与单株粒数和果荚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99 和 0.988,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0.8858 和 0.8389,且呈极显 著水平;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产量构成因子对单株种子产量直接作用大小表现为单株粒数﹥单株果荚数﹥结 实率﹥千粒重,其中单株粒数和果荚数对单株种子产量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其贡献率分别为 0.5264 和 0.4661。 从物质生产上看,地上部分总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但收获指数呈明显下降趋 势;回归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的总干物积累量与种子产量、收获指数与单株种子产量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R=0.9074 和 R=0.9880)。【结论】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种子产量提高的原因主要受益于种植密度的显著增加; 单株粒数和果荚数是影响单株种子产量的主导因子;提高收获指数和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是蔓性千斤种子产 量增加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化肥用量,增加马铃薯产量,促进中药渣的科学利用,本文在榆林设置了5个处理的田间试验,调查了马铃薯的生长指标,测定了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化肥基肥减量10%配施中药渣肥、复合微生物肥及菌剂处理(N5)显著增加马铃薯地下茎及匍匐茎的长度、薯块数、商品果产量、块茎还原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了马铃薯次果产量,相较对照,N5处理马铃薯匍匐茎、薯块数和商品果产量分别增加223.28%、99.40%和49.83%,次果产量降低55.47%。综上,N5有利于马铃薯匍匐茎的生长、增加块茎数目、促进次果向商品果转变,是实现中药渣肥料化利用、化肥减施及马铃薯产量与品质改善的较优施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以复合肥作基肥,尿素作追肥为对照,腐植酸液肥作基肥和追肥处理进行对比,探讨施用腐植酸液肥对生菜(Lactucasativa)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以复合肥和腐植酸液肥分别作基肥和追肥处理(T1)、以腐植酸液肥作基肥和追肥处理(T2)、以腐植酸液肥作基肥和腐植酸液肥与微量元素配合作追肥处理(T3)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20.8%、51.5%和88.6%,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13.9%、14.1%和38.7%.在等氮、磷、钾养分条件下,腐植酸液肥可显著提高生菜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改善生菜品质,并且以腐植酸液肥与微量元素配合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卢博士有机液体肥对水稻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施用卢博士有机液体肥对于水稻纹枯病和鞘腐病的防治具有一定效果。常规施肥加入卢博士有机液体肥的处理公顷产量为9898.4kg,比对照公顷增产255.3kg,增产率为2.65%。  相似文献   

17.
早稻在分蘖盛期(晚稻在返青拔蘖期)喷施1次湘辉有机液肥1号,在孕穗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湘辉有机液肥2号后长势长相旺盛,增加总粒数和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湘辉有机液肥能促进水稻的生殖生长,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美洲星”复合液肥在大豆上的喷施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于初花期及鼓粒期喷“美洲星”有机、无机复合液肥后 ,植株增高 ,分枝数增加 ,株荚数、粒数增多 ,根容增大 ,根茎比增大 ,灌浆速率加快 ,平均增产 3.61 % ,最高增产 9.91 % ,以初花期和鼓粒期 2次各喷施 375ml/hm2 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为研究材料,在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动力—2003和云大-120,研究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10 d后,小麦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3.6%和19.7%,光合速率比对照提高了12.5%和13.3%;收获后室内考种测产,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8.97%和15.52%。由此可见,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的生理效应主要是促进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和提高光合速率,增加小麦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植株冠层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光环境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形成及茎秆抗倒的影响,为构建寡日照地区间作大豆合理群体密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大豆(川豆-16)和玉米(正红-505)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方式,设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和大豆带状单作2个水平,副因素为大豆的3个种植密度(PD1=17株/m2,PD2=20株/m2,PD3=25株/m2),研究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冠层内部光环境变化、叶片光合特性、植株生长动态、田间倒伏率及产量构成等的影响。【结果】2年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系统中,大豆生长中后期受高位作物玉米遮荫和自荫性增加的影响,其植株群体冠层内部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光合能力、分枝数及产量显著降低,但受玉米影响的程度因大豆种植密度的不同而不同。在间作模式下,PD1和PD2处理的大豆植株群体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比PD3处理分别增加了45.4%和24.8%,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46.1%和12.3%,单株有效荚数分别增加了53.2%和27.2%,单株分枝数分别增加了270.4%和140.9%,田间倒伏率分别降低了50.3%和19.3%。相关性分析发现,间作大豆的田间倒伏率与冠层内部光合有效辐射、叶片净光合速率、茎秆抗折力、茎叶干物质比、单株分枝数及单株有效荚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无效荚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模式下,20株/m2的大豆密度(PD2)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群体冠层内部光环境,降低植株田间大豆倒伏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