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小麦优异种质资源漯麦4号,从利用漯麦4号作亲本选育出的小麦品种数量来表明漯麦4号是一个优秀的小麦种质资源,建议小麦育种者可以把漯麦4号作为主要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2.
大穗大粒型高产小麦新品种——众麦998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麦998是小麦育种家郭根选育而成的大穗、大粒、高产、抗倒小麦新品种。200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8010,是河南大众种业有限公司继众麦1号、众麦2号之后的又一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现已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4304E。  相似文献   

3.
认清形势 调整对策 加快我省优质专用小麦推广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我省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利用现状 “九五”期间,我省在小麦育种上做了重要调整,把品种品质和产量列为同等重要位置,提出“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对一些品质特别优良的品种,只要产量与对照持平或接近,就优先考虑审定。几年来,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先后审定了豫麦34号、豫麦47号等13个优质麦品种,其中豫麦34号、豫麦47号、豫麦50号在全国举办的农业博览会上获得过大奖,  相似文献   

4.
豫麦2号在河南省小麦品质育种中的作用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豫麦2号小麦的系谱及其育成品种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豫麦2号是一个丰产、稳产且品质遗传力高的种质资源,指出在今后的小麦贵传改良过程中,应重视该品种的应用,同时注意引进国内外种质资源,用以拓宽河南省种质资源的基因容量。  相似文献   

5.
姜朋  张平平  张旭  陈小霖  姚金保  马鸿翔 《作物学报》2015,41(12):1828-1835
优质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宁麦9号是江苏淮南麦区小麦育种的重要亲本,以其为亲本已育成15个新品种。研究宁麦9号遗传信息的传递特点及蛋白质含量的数量性状位点,对进一步利用其进行优质弱筋小麦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以宁麦9号及其117个衍生品种(系)为材料,利用覆盖小麦全基因组的185对SSR引物对其进行基因组扫描,解析宁麦9号遗传信息在其衍生品种(系)中的分布特点,同时于2009—2010、2010—2011连续2个生长季测定宁麦9号及其衍生品种(系)的籽粒及面粉蛋白质含量,应用全基因组关联作图发掘与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位点。结果显示,宁麦9号与其衍生品种(系)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5~0.88;在Neighbor-Joining聚类图中,大部分衍生一代品种首先与宁麦9号聚类,其次是衍生二代,衍生一代品种扬辐麦4号最后聚类。宁麦9号与其衍生一代和衍生二代相同等位变异频率分别为75.60%和67.81%。籽粒及面粉蛋白含量在宁麦9号衍生品种(系)中均呈现较大变异,变异系数为5.07%~7.28%。共检测到6个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关联的标记位点,其中3个连续两年均检测到;面粉蛋白质含量共有5个关联位点,其中2个连续两年检测到,包括1个同时与籽粒和面粉蛋白质含量关联。在这4个稳定的关联位点中,Xgwm539、Xwmc397和Xwmc468对籽粒及面粉蛋白质含量起负向调控作用,可以降低籽粒或面粉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焦作市是全国有名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种子繁育基地,小麦育种工作为全国小麦生产中做出过较大贡献,曾选育出豫麦25、豫麦41、豫麦49、焦麦2号、温麦19等一系列品种,有2个品种获得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其中豫麦49获得国家农作物新品种重大后补助,在全国推广面积累计超过500万hm2,在我国小麦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焦作市是全国有名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种子繁育基地,小麦育种工作为全国小麦生产中做出过较大贡献,曾选育出豫麦25、豫麦41、豫麦49、焦麦2号、温麦19等一系列品种,有2个品种获得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其中豫麦49获得国家农作物新品种重大后补助,在全国推广面积累计超过500万hm2,在我国小麦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赤霉病抗性表达的响应,分析赤霉病与千粒质量间的关系并筛选抗(耐)赤霉病小麦种质,以不同遗传背景的72份小麦品种(系)在自然鉴定条件下对其赤霉病病粒(率)和千粒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间赤霉病病粒率变幅为0.08%~26.13%,铜陵点病粒率27.93%阜南点病粒率(2015年度)6.86%阜南点病粒率(2014年度)3.38%;不同来源小麦品种赤霉病病粒率依次为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北方部分省(市)南方部分省(市),平均病粒率分别为16.38%、15.73%、12.03%、9.59%、7.02%和0.80%;千粒重与赤霉病病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2=0.317 6**),病粒率越高,千粒重越低。初步筛选出尧麦18、扬麦158、扬辐麦5242、镇麦168、瑞华168、明天0402,早丰525、皖科06725、安09174、先麦10号、豫麦18-99、益科麦5号、安0817和浩麦1号14份可供沿淮、江淮地区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利用的种质。  相似文献   

9.
陈新民 《种子科技》2001,19(5):276-277
我县为农业大县 ,常年种植小麦 80万亩。全县群众积极响应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号召 ,2 0 0 0年种植优质专用小麦 30 .2 8万亩 ,占小麦种植总面积的 38% ,2 0 0 1年生产优质小麦 1.2亿千克 ,全县农民增收近亿元。在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工作中 ,我们的作法是 :1 搞好试验示范 ,选准对路品种1.1 引进、试验、筛选新品种。为了稳妥地发展适宜我县种植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种子公司几年来引进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 5 8个 ,经过试验筛选和粮食企业的品质化验 ,小偃 5 4号、豫麦 34号、豫麦 4 7号、豫麦 68号等强筋小麦品种以较好的品质、较高的产量、综…  相似文献   

10.
新麦系列品种在黄淮麦区的表现与新麦18号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乡市农科院小麦新品种育种成绩突出,科研成果累累。从新麦9号2000年应用于生产以后,又连续推出新麦 11号、新麦12号、新麦13号、新麦16号、新麦18号品种, 共育成省审小麦新品种6个,国审小麦新品种4个,形成了新麦系列品种,实现了半冬性与弱春性,早熟与中熟,中筋与强筋的品种配套推广,被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等黄淮麦区的千家万户种植利用,年种植面积超过 2000万亩。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2007—2008年度河北、河南、山东和四川四省小麦区试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抗条锈性,采用亲缘系数系统分析了参试的75个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并接种条锈菌混合菌系(CYR33、CYR32、CYR31、CYR30、CYR29、CYR17、Su-1和V26)进行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系)的2775个组合中,284个组合存在遗传相似性,所有供试品种(系)的COP值在0.0000~0.5000,亲缘系数总和为216.4531。通过对COP值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10大类;河北、河南、山东3省参试品种(系)间遗传相似性较高,对小麦条锈病抗性相对较差,四川参试品种(系)遗传相似性较低,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较好。从参试品种(系)系谱看,利用前一个时期选育的品种作亲本,特别是主要推广品种‘豫麦2号’作为亲本的利用率较高是河南省参试品种(系)遗传相似性较高的重要原因;四川省参试品种(系)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抗条锈性相对较好,主要由于该省广泛利用了当地和其他地区的种质资源。因此,不断发掘小麦新的种质资源,并提高其利用水平,是当前高产稳产新品种选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审(认)定花生品种系谱及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福建省花生品种的亲缘关系和主要性状的遗传改良,为今后花生新品种选育和引种工作提供依据。对福建省开始开展花生品种审定工作至今审(认)定的29个花生品种进行系谱和共祖先度(或称亲本系数)分析以及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分析。结果表明,这29个花生品种共涉及38个直接亲本,92.11%来自广东和福建省,其中‘汕油523’、‘粤油92’、‘泉花10号’、‘泉花327’的利用频率较高;这些审(认)定品种系谱分析可追溯到47个祖先亲本,74.47%来自省外地方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但只有8个祖先亲本利用频率较高;主要由2个系谱树组成,‘粤油92’、‘泉花10号’、‘汕油523’、‘泉花327’是福建省审(认)定品种直接的骨干亲本。共祖先度分析进一步了解品种群内亲缘关系的远近。随着年代的推后,审(认)定品种的大多数主要性状得到了改良,百果重、百仁重对提高花生产量起了重要的作用。福建省审(认)定的花生品种其遗传基础较为狭窄;系谱分析可充分了解品种的亲缘关系,而共祖先度(或亲本系数)则可从量上进一步说明两者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宜得彰。品种产量性状的改良应协调好与单株结果数、果仁大小、出仁率、以及植株性状等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不同年代小麦品种苗期渗透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河南省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抗旱性演变规律,选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河南省主推的11个小麦品种,在小麦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期用20%PEG6000(m/V)渗透胁迫处理48,120 h,研究不同品种的生理抗旱特性,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方法计算每个指标的隶属函数值,并对幼苗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品种9次更新换代过程中,小麦幼苗期抗旱性逐渐增强。渗透胁迫条件下,各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法对11个品种的抗旱性进行分类,洛旱2号和洛旱12号2个为强抗旱性品种;郑麦9023、豫麦21、豫麦49-198和周麦18为中抗旱性品种;豫麦18、郑麦366和丰产3号为弱抗旱性品种;百农3217和郑引1号为水分敏感型品种。11个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表现为:洛旱2号洛旱12号郑麦9023豫麦21豫麦49-498周麦18豫麦18郑麦366丰产3号百农3217郑引1号。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麦区四省份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在育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黄淮海麦区四省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基础,本研究以所收集的黄淮海麦区的河南、河北、山东和陕西四省的近十几年来(1992-2008年)审定的部分(42份)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以9个农艺性状为基础进行遗传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孕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1.39%,其次为有效分蘖和穗粒数,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为6.06%。河南、河北、山东和陕西四省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3,1.82,1.73和1.62,平均值为1.75。在此基础上,用最长距离法可将42份材料聚为三大类,但是第Ⅱ大类和第Ⅲ大类相差不大,这说明上述四省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在逐步提高的同时,其遗传基础仍需进一步拓宽。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选择上,应注意选择产量、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均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对2013-2017年山西省审定的41个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各麦区审定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年度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均呈逐步上升趋势。南部水地和中部水地审定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中穗数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南部旱地和中部旱地审定品种则是穗粒数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因此,水地小麦育种应在提高穗数的基础上,协调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旱地小麦育种应在提高穗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穗数和千粒重。从品质类型看,强筋和中强筋小麦比例很少,中筋小麦比例较多,区组间品质差别较大,达标品种(包括强筋、中强筋和中筋)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南部水地>南部旱地>中部水地>中部旱地。审定品种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指标均相对较高,但有61.0%的品种面团稳定时间较短,低于中筋小麦标准,故应把提高面团稳定时间作为品质育种的主攻方向。山西省近年审定品种总体的抗病性较差,没有兼抗两种病害的品种,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抗病品种占审定品种比例分别为2.4%、0和12.2%。需要引进抗病资源,同步提高产量和品质水平,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河南省近年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利用Illumina 90k i Select SNP标记技术对豫麦34及该省2000—2013年审定的小麦品种共96个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结果表明,在所有SNP位点中,多态性比率为47.39%(38 661/81 587),多态性标记在基因组间分布呈现BAD。96个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两两遗传相似系数的平均值为0.719,变幅为0.552~0.998,且94.3%的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52~0.812之间;按UPGMA法将96个品种划分为7个类群。综合SNP和系谱分析,近10年河南省审定的96个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多数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在育种中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种质资源,拓宽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利用1999年河南省4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量评价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这些小麦品种中中筋粉品种占75%以上;强筋粉品种约占20%;弱筋粉品种不足5%。②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47,14号,宛798,豫麦49号和弱筋品种豫麦50,60号等品种基本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而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广泛种植。③郑州9023、小偃54、漯育麦、陕优225、高优503等一年初步测定达强筋粉品种标准,洛旱2号达弱筋粉品种标准。④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的物理特性如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等受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品种抗、感白粉病性能变异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8年对河南省13个主栽冬小麦品种白粉病的系统调查和抗性鉴定及评价结果表明:①河南主栽冬小麦品种中没有对白粉病免疫的品种,发病最重的是豫麦13号,平均病指28.9,平均AUDPC值502;发病最轻的是郑州831,平均病指2.3,平均AUDPC值25。②感、抗白粉病性没有明显变异的品种占总数38%,有明显变异的品种占62%,其中,高感变中感的品种1个(西安8号),中感变高感的品种1个(  相似文献   

19.
利用系谱分析和SSR标记对河南省小麦主要推广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系谱分析表明10个主要推广品种间的血缘关系较近,豫麦2号和丰产3号是它们的骨干亲本,分别与7个和9个品种有血缘关系;(2)70对SSR引物在11个品种间扩增出211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引物3.01个,84.29%的引物能检测到多态性位点,Xgwm294和barc061就能将这11个品种区分开;(3)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495,变化范围较小,在0.36到0.63之间;(4)不同共同血缘比例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差异较小,表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5)有1/2和1/4共同血缘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较近,低于1/4共同血缘和无血缘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稍远,血缘关系不能很好反映品种间的亲缘远近。  相似文献   

20.
AgNO_3在小麦幼胚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小麦幼胚体细胞再生频率,以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的豫麦49号、豫麦18号和兰考906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AgNO_3对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培养特性和草酸盐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间、不同AgNO_3浓度间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绿点率和草酸盐氧化酶活性差异均达到0.01显著水平,基因型间以豫麦18最高、兰考906最低;不同AgNO_3浓度间以MS培养基上附加2.5~5.0 mg/L处理较高.不同浓度AgNO_3条件下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与草酸盐氧化酶活性相关系数为0.920,达0.01显著水平.可见,在小麦幼胚组织培养过程中可以加入Ag~+提高再生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