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磷、钾是水稻生长发育中所必须的三大营养元素,其中氮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较大。氮肥既影响水稻的产量,又影响水稻的品质。因此合理施用氮肥,实现优质稳产是研究的主要目的,因此2008年进行了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2.
水稻氮肥精准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肥施用是水稻生产中比较重要,对水稻增产效益最高的环节,但目前我国水稻氮肥管理形式粗放,过量施用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进行氮肥施用精准管理研究,对水稻生产的提质增效有重要意义。对影响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水稻品种、土壤理化性质、气候条件、水分管理、氮肥施用技术等5个方面;并对基于测土配方、生长模型、实地观测、遥感监测的主流水稻氮肥管理技术进行总结归纳,深入剖析当前我国水稻氮肥精准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我国水稻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问题的有效方法,并指出在未来水稻氮肥施用中,无人机遥感用于精准施氮决策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水稻氮肥精准管理技术的研究对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的减量施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精确施氮对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生产上普遍存在氮肥用量大、施用时期不合理等问题,既影响水稻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又浪费氮肥,降低利用率,污染环境,因而控制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是当前水稻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精确施氮方面的研究,通过精确施氮和常规施氮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影响的比较,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同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不同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控释氮肥处理水稻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效果不同。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控释氮肥处理比普通氮肥处理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增幅为7.23~14.83个百分点。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比其他处理提高了水稻总粒数和结实率。因此,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在该地区水稻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随着水稻产量的不断提高,氮肥的施用量也随之不断增加,施用量增加的同时,水稻品质有下降的趋势.因此,氮肥施用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不同用量和分期调控,明确氮肥对水稻品质的影响,实现优质、高效、稳产.  相似文献   

6.
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肥东县水稻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进一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模式下的肥料利用率,开展了水稻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等肥料施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田块单位肥料获取量以氮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磷素,钾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小;肥料利用率为钾肥>氮肥>磷肥。  相似文献   

7.
杨红梅 《北京农业》2014,(27):245-246
影响水稻最敏感的因素就是氮肥。现在应用中,氮肥投入的过多,但水稻产量却较低。这种现象是目前我国水稻产量较低的突出问题,而此次的技术管理就是以具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为标本材料,利用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果实特性进行研究。从而能够合理的对水稻进行施肥,掌握氮肥对水稻的技术管理。加强氮肥管理水稻的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水稻生产上,氮肥的过量利用致使氮利用效率(NUE)下降,增加氮损失,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降低氮肥投入量、提高作物自身对氮素吸收利用能力是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了解氮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相关性状、品种间差异以及潜藏在这些差异下的生理机制有助于我们培育高产氮高效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9.
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及效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水稻生育过程中影响氮肥损失及氮肥利用率的各种因素,不同水稻品种、施氮量、种植方式、化肥种类以及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的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提高我国氮肥利用率的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实现水稻生育模式化、诊断指标化、技术规范化,使水稻群体按预定的目标发展,达到高产更高产是水稻栽培的关键;而氮肥是水稻生长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氮肥的用量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影响着生态环境.在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的现象常有发生,从而使大量肥料被浪费损失,污染环境,影响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1.
氮肥作为水稻生产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施用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并最终影响水稻的产量构成因子和稻谷产量。因此,为了使水稻获得高产,投入适当数量的化肥是必要的。针对不同稻区气候环境条件和水稻品种本身营养特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体系来指导水稻生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不施氮肥处理,施氮处理的水稻增产率为45.7%-68.1%,氮肥贡献率为31.4%-40.5%,且氮肥利用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吸收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分别为8.6-18.3kg/kg、21.9-58.4kg/kg、30.9%-51.5%和27.7-35.6kg/kg。土壤氮素依存率为41.4%-55.9%,说明水稻氮肥吸收依赖于土壤,因此通过均衡施肥、改善土壤供氮能力,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节约氮肥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氮肥、灌溉、插秧株数等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进行水稻生育后期氮肥施用量、灌溉方式及插秧株数对水稻纹枯病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生育后期氮肥用量和灌水方式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关系最为密切,插秧株数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不明显;在水稻生育后期减施尿素、合理灌溉,可有效降低水稻纹枯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缓控释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速效氮肥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用量大、损失途径多、损失量高等特点,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相较而言缓控释氮肥养分释放缓慢,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应用于水稻也能够一定程度地增加产量。施用缓控释氮肥对水稻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从稻田氮素损失、氮素吸收利用到产量形成均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概述了缓控释氮肥对稻田氮素损失、水稻氮素利用、器官生长、群体变化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了水稻上施用缓控释氮肥产生不同效应的原因,阐述了缓控释氮肥在水稻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施用氮肥是水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增产措施,但过度依赖氮肥,特别是不根据作物实际需肥量而盲目超量施用氮肥,不仅浪费肥料,增加生产成本,还会污染地下水源,造成病虫害大面积发生。为此,我们进行了不同地力氮肥施用技术研究,通过调控氮肥用量,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水稻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的水稻生产大国,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施用氮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农田氮肥的利用率低,且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氮肥利用率,研制高效、无污染的肥料已成为现代农业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金正大硫磺和树脂双层包膜尿素具有长效、可控释的特点,且生产成本较低,是目前在大田作物上推广应用的主要控释肥品种。它可提高氮肥利用率,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氮肥对环境污染的双赢效果。本试验在田间条件下就控释肥用量及其与普通尿素的掺混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技术及其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鸿伟  赵步洪  杨建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57-18159
氮素是作物生产上施用量最多的肥料,氮肥施用量过多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突出问题。介绍了氮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生物学基础,并对实现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缓释氮肥含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水稻高效生产,以及水稻缓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试验,对不施用氮肥(T1)、常规施肥(T2)和缓释氮肥(T3~T6)进行对比试验,缓释氮肥含量设5%、10%、15%和30%共4个梯度。结果表明:含15%缓释尿素的水稻缓释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最大,较常规施肥增产8.38%,氮肥利用率提高2.55%。缓释氮肥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可代替普通化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含15%缓释尿素的水稻缓释肥对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氮肥作为水稻生产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施用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并最终影响水稻的产量构成因子和稻谷产量。因此,为了使水稻获得高产,投入适当数量的化肥是必要的。针对不同稻区气候环境条件和水稻品种本身营养特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体系来指导水稻生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肥用量对杂交中籼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氮肥用量对杂交中籼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对丰两优1号和皖稻153开展了3个氮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肥水平对水稻叶龄、生育期、产量等经济性状均有所影响。水稻氮肥施用过多产量增加,但病虫害多发,影响稻米的品质,产投比不合理;不施氮肥,水稻产量低。建议根据不同水稻品种的需肥特性制定合理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