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安宁河流域川滇桤木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川滇桤木为育苗试验对象,按照随机区组方法,进行“有底”、“无底”营养袋对比试验,就苗木高生长、根系生长进行对比调查,其结果对苗木培育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四川攀西地区直干桉多穴容器盘的育苗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多穴容器盘育苗能从根本上解决容器苗的根系盘绕现象;(2)多穴容器盘培育直干桉容器苗宜采用容积为150 mL以上的导根线类多穴容器盘;(3)攀西地区多穴容器盘培育直干桉容器苗的最佳基质配方为燥红土5% 泥碳土35% 60%牛粪。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基质对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容器苗生长及结瘤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基质配方,对以红心土、椰糠、控释肥、有机肥、钙镁磷肥、泥碳土等为原料配制育苗基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红心土作基质苗木生长更迅速、干物质积累比较大,用椰糠作基质苗木结瘤早、结瘤数量多、根瘤干重大;在基质中添加有机肥和钙镁磷肥能显著提高根系结瘤数量和根瘤干重。最佳基质是99.2%椰糠+0.8%有机肥,其次是85%椰糠+15%泥碳土(空气切根),苗木移植上杯后2个月开始结瘤,4个月可出圃。  相似文献   

4.
川滇桤木育苗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川滇桤木进行了切根和喷云大- 120 促进苗木生长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经切根和喷洒云大-120 能够促进川滇桤木苗木的生长和根瘤的生成, 缩小苗木个体间生长的差异, 提高苗木的整齐度, 从而提高出苗率;切根和喷云大- 120 处理对川滇桤木苗期生长的效应, 更多地表现在交互作用上; 在参试的几种技术措施中, 以切根不喷云大-120 和不切根喷云大-120 效果较好, 切根喷云大- 120 次之, 经不同处理后各性状分别比对照提高6-58% ~366-67% 。  相似文献   

5.
配置5个轻基质配方,用黄心土作为对照,采用3个不同规格的育苗容器,开展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轻基质配方筛选和容器规格育苗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苗木移栽 5 个月后, 苗木保存率在 96.0%~99.7% 之间。叶绿素 SPAD 值以配方 3 号(泥碳土 : 珍珠岩 : 松树皮 = 6:3:1)最好, 配方 1 号(泥碳土 : 珍珠岩 : 椰丝 =6:3:1)次之。苗木移栽 10 个月后,苗高生长最好的基质是配方 3 号, 比对照好;地径生长最好的基质也是配方 3 号 , 但比对照差;地上枝叶鲜重生长最好的基质是配方 3 号, 比对照略好;地下根系鲜重生长最好的基质是配方 1 号,配方 3 号次之,比对照好。综合苗高、地径及 地上枝叶鲜重和地下根系鲜重 4 个生长指标,5种基质配方中配方3号表现最好。3种不同规格育苗容 器中,12 孔的育苗容器培育的苗木苗高、地径、枝叶鲜重、根系鲜重均优于 15 孔和 28 孔的。因此利用 泡沫育苗架培育樟树1年生轻基质苗木宜采用泥碳土添加珍珠岩、松树皮作为育苗基质,选用 12 孔育苗 架作为育苗容器。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质对油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香菇渣、牛粪等原料复配,进行油松容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油松1年生和2年生容器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在田园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香菇渣和牛粪可以降低基质的容重,改善基质的物理性质,更有利于油松容器苗的生长.其中以54%田园土(体积分数,下同)+23%香菇渣+23%牛粪基质配方最佳,其次为77%田园土+23%香菇渣、65%田园土+35%香菇渣、65%田园土+35%牛粪,其容重为0.79~0.88 g/cm3,比普通育苗土容重降低20%~28%.  相似文献   

7.
5个乡土绿化阔叶树种不同育苗基质的当年育苗效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昆明树木园所进行的连香树、多果槭、榉树、枫杨和川滇桤木等5个乡土绿化阔叶树种不同育苗基质的当年育苗效应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其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3个性状上,与对照红壤育苗基质相比,不同育苗基质对此5个乡土绿化阔叶树种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生长的作用不一,红壤4+福贝菌2育苗基质(处理A)和(复合肥2 kg+钙镁磷肥2 kg)/100 kg红壤育苗基质(处理C)对5个乡土绿化阔叶树种当年生苗木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对连香树、多果槭、榉树和川滇桤木等4个阔叶树种的当年生苗木生长具较佳促进作用的育苗基质是处理A,其连香树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高34.04 %、15.00 %和15.38 %;多果槭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高70.55 %、23.81 %和39.18 %;榉树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高31.93 %、35.33 %和33.33 %;川滇桤木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高101.65 %、38.27 %和50.63 %.而促进枫杨当年生苗木生长的较佳育苗基质是处理C,其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提高44.30 %、23.55 %和30.93 %.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容器育苗轻基质成本,提高林区易获取轻基质比例,将泥炭、蛭石、珍珠岩、发酵牛粪、发酵松鳞、发酵木屑、砻糠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7种不同配方基质,每立方米基质施加N、P2O5、K2O含量分别为18%、6%和12%的控释肥4 kg,研究其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1年生实生容器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基质对1年生实生容器苗苗高、地径生长量和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综合生长性状和成本,筛选出适合培育1年生杉木和湿地松实生容器苗的最优基质配方均为泥炭∶珍珠岩∶发酵牛粪∶发酵木屑∶发酵松鳞=0.3∶0.1∶0.2∶0.15∶0.25。尽管筛选的配方与传统配方(泥炭∶蛭石∶珍珠岩=0.4∶0.3∶0.3)在苗木生长量和成活率上没有显著差异,但育苗成本降低了25%。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南方地区杉木和湿地松容器苗高效培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农林废弃物等为基质材料,配制了6个基质配比进行育苗试验,筛选出适合西南桦、旱冬瓜、膏桐和核桃等4个树种最适宜的发酵锯末40%+草煤土20%+碳渣20%+菌糠10%+珍珠岩10%配方,育苗保存率达到94.8%,高于生红土(对照)8.0%,适宜性最强的树种是旱冬瓜,其次是膏桐。并用发酵锯末40%+草煤土20%+碳渣20%+菌糠10%+珍珠岩10%配方培育的膏桐和旱冬瓜开展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发酵锯末40%+草煤土20%+碳渣20%+菌糠10%+珍珠岩10%配方培育的膏桐苗造林后地径与对照相比有极显著差异,树高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用发酵锯末40%+草煤土20%+碳渣20%+菌糠10%+珍珠岩10%配方培育的旱冬瓜苗造林后地径和树高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地区油松营养袋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半干旱地区油松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的现状,进行了油松营养袋育苗造林试验研究.育苗圃地选在杨树局郁闭度为O.3左右的杨树林冠下,以无底的聚氯乙稀塑料薄膜容器袋为育苗容器,以v(锯末):V(蛭石):V(煤灰)=6:2:2为栽培基质,播种育苗.春季土壤解冻到一定深度开始泛浆时带营养袋造林,造林成活率连续3 a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桉树育苗容器与基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桉树种苗年需求量在15亿株以上,如何改善苗木质量、提高苗木抗性、降低成本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桉树种苗培育方式主要是采用塑料薄膜容器装填黄心土,少量苗圃采用穴盘、纸杯和装填轻型基质培育方式。轻型基质网袋配合特制穴盘育苗方式所培育的苗木具有根系平衡且发达,苗木抗逆性强;种植时不用脱掉容器,根系穿透网袋,水平自然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后无缓苗期,初期生长量显著提高;重量轻,包装运输方便等优点,其技术和产品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质对扦插移植容器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不同营养土容器育苗的方法,将当年扦插苗移至在不同成分不同比例的营养土的容器里进行试验,经分析选出一种适宜检柏容器苗生长的基质,为今后推广应用营养土容器苗的繁育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半年生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初步研究了容器规格、肥料种类和育苗基质对桢楠容器苗的苗高、地径、根系长、全株鲜重、全株干重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肥料种类对幼苗的苗高、地径、全株鲜重、全株干重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容器规格和育苗基质对容器苗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对不同因素、不同水平的各个组合处理进行分析,半年生桢楠的容器育苗最佳组合为8 cm×12 cm的容器规格,施用5%有机肥作为基肥,采用80%森林土+20%的火烧土作为育苗基质,其次是10 cm×14 cm的容器规格,施用5%有机肥作为基肥,采用100%森林土的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4.
灰木莲容器苗培育基质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松皮粉、黄心土、森林表土、火烧土、泥炭5种基质设置6种配比处理开展灰木莲容器苗培育试验,选用苗高、地径、苗木质量指数、容器基质重量等指标进行苗木质量评定,并依据造林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的苗高、地径和容器基质重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苗木质量指数亦差异显著;处理3(黄心土50%+松皮粉25%+表土25%)的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最好,其次是处理5(黄心土60%+松皮粉25%+火烧土15%)和处理4(黄心土50%+松皮粉50%),处理2(黄心土75%+泥炭25%)最差;建议生产上添加25%.50%的松皮粉作为灰木莲容器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5.
竹柏不同播种育苗方式的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鹏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2):102-105,122
采用容器(10 cm×10 cm营养钵)和田间苗床2种播种育苗方式,进行了竹柏不同播种密度、不同遮荫处理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种育苗方式对竹柏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田间苗床播种苗的生长量大于容器苗;田间苗床的播种密度以株行距10 cm×20 cm最为适宜,生长量最大;生长期遮荫对竹柏播种苗有极显著影响,遮荫处理的苗木保存率达92.3%,未遮荫的苗木保存率只有37.5%。  相似文献   

16.
基质对侧柏网袋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泥炭土、炭化稻壳、珍珠岩、蛭石为原料,按体积配比制成9种不同配比基质,开展侧柏网袋容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上生长的网袋容器苗,在苗高、地径的生长量和根系生物量上差异显著,以泥炭土50%、珍珠岩40%、蛭石10%为基质,培育的侧柏网袋容器苗苗高、地径的生长量和根系生物量均优于其他基质。侧柏高生长过程符合"S"型生长曲线,用Logistic生长曲线对侧柏苗高进行拟合,求一阶和三阶导数,得到生长快增期为46d,即播种后第36~78d,这一时段是培育侧柏壮苗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毛赤杨(Alnus sibirica Fisch.ex Turcz.)是东北地区的著名阔叶树种之一。利用塑料大棚培育毛赤杨苗木,能够利用温室效应促进苗木生长;采用6cm×18cm的容器培育毛赤杨苗木,育苗密度在80~100株/m2最为理想;疏苗是大棚培育壮苗的一种重要手段,适时疏苗有利于毛赤杨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闽楠轻基质育苗容器规格与分级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闽楠优质轻基质容器苗培育方案,开展轻基质育苗容器规格和苗期分级培育对闽楠1 a生容器苗生长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基质配比和缓释肥加载量相同的情况下,闽楠容器苗的地径和苗高生长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显著加快,采用4.5 cm×10.0 cm规格的轻基质容器可满足1 a生闽楠容器苗生长需求,既提高优质苗出圃率,又利于降低育苗成本;苗期分级分隔培育试验则发现,分级分隔与否虽对平均苗高影响不明显,但分级分隔培育使苗高生长更加均匀整齐,显著促进苗木侧须根和地径生长,提高了1 a生闽楠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合格苗出圃率和Ⅰ级苗率,分别达79.01%和50.6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容器育苗技术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滩歌林场林业育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滩歌林场的紫斑牡丹种子,种子重319.16 g·cm^-3,实验于2018年8月开始。为了更好的对比目前容器育苗技术的先进性,本次研究选取了传统林木穴盘(A)、平衡根系轻基质无纺布容器(B)、新型林木穴盘(C)。三种穴盘规格分别为:45 cm×55 cm×10 cm、45 cm×55 cm×8 cm、45 cm×55 cm×11 cm、21.5 cm×35.5 cm×11 cm。基质为珍珠岩、进口草炭。【结果】不同穴盘容器对紫斑牡丹种子生根的影响来看,B容器、C穴盘的生根时间、生根率、根长>5 cm比例、种子腐烂率均优于A穴盘的生根时间、生根率、根长>5 cm比例、种子腐烂率,而C穴盘的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其它两种育苗容器,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30天低温处理时:A穴盘与B容器相比萌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容器与C穴盘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40天低温处理时:A穴盘与C穴盘相比萌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容器与B容器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50天低温处理时:A穴盘与C穴盘相比萌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容器与B容器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而50天的B容器与40天的B容器相比萌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故B容器40天低温处理是紫斑牡丹种子的最佳条件。【结论】通过实验得到平衡根系轻基质无纺布容器、新型林木穴盘是林业育苗中最佳的容器育苗技术,并且平衡根系轻基质无纺布容器的侧根萌发率高于新型林木穴盘技术,因此,最终明确平衡根系轻基质无纺布容器适用于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滩歌林场林业育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