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油菜越冬率、经济性状、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5的越冬率最高,达100%,籽粒产量位居第二,为168.5kg/666.7m2;处理4越冬率88.3%,产量位居第一,为177.4kg/666.7m2。因此,新疆南疆地区冬油菜适宜的播期为9月12日至19日。  相似文献   

2.
白菜型冬油菜在北京地区适宜播期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陇油6号为指示品种,通过对8个不同播期下冬油菜的越冬保苗率、生育特性特征表现、经济性状、籽粒产量等指标的调查分析,认为8月25日至9月15日为北京地区冬油菜的适播期。这一阶段播种的油菜枯叶前苗龄都在10叶以上,越冬保苗率75%以上;春后各生育阶段及经济性状表现良好,尤其以9月1日和9月8日两个播期的油菜,千粒重较高,单株产量3.0~3.3g,每亩籽粒产量71~75kg,与8月18日播种的相比,亩增产23~27kg,增产幅度48%~57%。9月22日以后播种的油菜,枯叶前苗龄在8叶以下,根部干物质积累不足,抗冻害能力差,因此,北京地区应避免9月下旬以后播种冬油菜。  相似文献   

3.
庄浪县全膜覆土穴播冬油菜不同播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全膜覆土穴播冬油菜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当播期早于9月12日时,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提高;当播期晚于9月12日时,产量随播期的推后而降低。最佳播期为9月12日,此播期下产量最高,为2 128.23 kg/hm2。  相似文献   

4.
在秦州区玉泉镇进行的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冬小麦生育期的水分利用率、产量差异较大。折合产量以10月7日播种的最高,为6 533.33 kg/hm2;10月14日播种的次之,为5 838.89 kg/hm2。进一步解析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方程,得出最佳播期为10月7—9日,最高产量为5 635.45 kg/hm2。  相似文献   

5.
优质油菜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3个甘蓝型油菜新组合进行了播期、密度、施氮量的L9(3 4)正交试验 ,结果表明 :播期对产量影响最大 ,品种次之 ;以播期9月 3 0日 ,密度 15万 /hm2 ,施N量 2 76kg/hm2 产量最高。华皖油 1号的最佳栽培方案有 2套 ,即播期 9月 3 0日 ,密度 12万 /hm2 ,施N量 172 .5kg/hm2 ,和播期 10月 10日 ,密度 15万 /hm2 ,施N量 2 76kg/hm2 ;华皖油 2号的最佳栽培方案是 ,9月 3 0日 ,密度 15万 /hm2 ,施N量 3 79.5kg/hm2 ;H99-2 8的最佳栽培方案是 ,播期 9月 3 0日 ,密度 18万 /hm2 ,施N量 2 76kg/hm2 。  相似文献   

6.
薹油两用油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薹油两用油菜"杂780"的高效栽培措施。[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播期:8月25日、9月5日和9月15日,3个密度:75 000、112 500和150 000株/hm2,研究播期和密度对"杂780"菜籽、菜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早播能显著提高菜籽和菜薹产量,早播菜薹平均产量分别比中播、迟播的高4.6%和76.0%;在一定范围内,菜薹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播期和密度组合中,早播、高密度时菜籽产量最高,为3 486.0 kg/hm2;中播、高密度时菜薹产量最高,为13 290.0 kg/hm2。早播油菜纯收入9 670.44元/hm2,比中、迟播分别高27.2%和216.0%;高密度时纯收入为9 726元/hm2,比中、低密度分别高25.6%和239.0%。[结论]"杂780"在9月5日前播种,密度为112 500~150 000株/hm2时,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播期对山旱地甘蓝型冬油菜生长发育、越冬率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数、叶鲜重、叶干重、主根长、主根颈直径、根鲜重、根干重、株高、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随着播期推迟而减小,越冬率和折合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陇东南山旱地甘蓝型冬油菜适宜播期8月28日,折合产量最高,为5 245.03 kg/hm~2,其苗期叶片数6.6片、主根长16.78 cm、主根颈直径0.58 cm、叶干重3.63 g/株、根干重0.82 g/株。成株期单株分枝数8.83个、单株角果数228.75个,越冬率86.7%,综合性状最优。  相似文献   

8.
2017—2018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了休闲期深松下播期播量的试验,为了研究旱地小麦阶段土壤耗水、干物质积累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探索该地区最适的播种技术途径。结果表明,早播减少播量(9月20日,67.5 kg/hm~2)和中播中量(10月1日,90 kg/hm~2)有利于减少前期土壤水分消耗,增加中、后期水分消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与晚播增加播量(10月10日,112.5 kg/hm~2)相比,分别增产4.63%、15.26%,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74%、9.42%;中播中量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相关分析表明,播种—越冬、越冬—拔节、拔节—开花、开花—成熟各阶段耗水均与该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播种—越冬阶段干物质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越冬—拔节、拔节—开花、开花—成熟各阶段干物质量均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生育前期耗水少、中后期耗水多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提高,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且适期适量(10月1日,90 kg/hm~2)播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冬油菜品种陇油9号为指示品种,以露地条播为对照,在环县川旱地试验观察了全膜覆土穴播、全膜平铺穴播、全膜微垄侧播等3种覆膜栽培方式对旱作冬油菜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及冬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膜栽培方式较对照露地条播而言,其保水保墒效果和保温增温效果均优于对照露地条播,且优化了冬油菜的经济性状,大幅度提高籽粒产量。保墒效果以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方式最好,在冬油菜播种期、出苗期、越冬前、返青期、蕾薹期、始花期、成熟期0~6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16、122、123、67、76、76、83 g/kg,较对照露地条播分别增加6、8、6、14、12、11、9 g/kg。保温增温效果以全膜微垄侧播栽培方式最好,播种期、出苗期、越冬前、返青期、蕾薹期、始花期、成熟期0~25 cm土层的平均土壤温度分别为23.0、23.0、17.6、17.1、23.3、26.0、28.3℃,较对照露地条播分别增加1.4、1.4、2.7、1.5、2.8、3.1、2.5℃。冬油菜籽粒折合产量以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方式最高,为2 416.7 kg/hm~2,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110.9%;全膜平铺穴播栽培方式次之,折合产量为2 142.4kg/hm~2,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87.0%;全膜微垄侧播栽培方式居第3位,冬油菜籽粒折合产量为2 128.5 kg/hm~2,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85.8%。建议在环县及周边旱地推广冬油菜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配套旱地冬油菜全膜平铺穴播栽培和全膜微垄侧播栽培。  相似文献   

10.
覆膜方式对冬油菜收后复种大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旱作条件下,试验观察了不同覆膜方式对冬油菜收后复种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冬油菜收后新铺膜种植大豆的折合产量最高,为2 592.7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88.64%;全膜双垄沟播冬油菜收后留膜免耕种植次之,为2 256.5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64.16%;平膜种植的折合产量为1 708.5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24.3%。全膜双垄沟播新铺膜种植方式可有效提高大豆生产效率和保墒蓄水能力,可在天水市旱作区及周边类似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天水市山区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水南部山区对10个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的生育期、越冬率、经济性状及产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冬油菜品种抗寒性差异较大,产量差异也较大,10个参试品种的越冬率在48.3%~95.1%,产量在2 561.68~4 331.56 kg/hm2。天油2255生育期281 d,越冬率91.6%,产量为4 331.56 kg/km2,较对照增产9.85%;天油14号生育期279 d,越冬率92.4%,产量为4 153.59 kg/km2,较对照增产5.33%;16GUS-1生育期282 d,越冬率93.5%,产量为4 125.02 kg/km2,较对照增产4.61%。天油2255、天油14号和16GUS-1抗寒性强、经济性状优良、产量高,属中晚熟丰产性品种,可在天水干旱、半干旱山区及相同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荔波县早熟马铃薯适宜播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不同播期对早熟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30日播期处理,产量为30 360 kg/hm2,商品薯率为85%,产值为41 295元hm2;12月10日播期处理,产量为37 440 kg/hm2,商品薯率为92%,产值为48 210元/hm2;12月20日播期处理,产量为30 645 kg/hm2,商品薯率为87%,产值为34 650元/hm2。表明在荔波县种植早熟马铃薯,将播期安排在12月10日左右较为适合,既能避过1月上中旬低温的影响和薯块膨大期的高温,又能提早上市,产量高,商品薯率高,市场价格好,有利于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3.
黄淮平原夏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张慎举  侯乐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51-3952,3981
采用5因素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夏大豆3750kg/hm2以上产量的综合技术措施与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6月5 ̄30日播期范围内,商豆1099产量明显高于郑9007大豆品种;每晚播1d,夏大豆约减产66 ̄70kg/hm2,6月15日为夏大豆适播期下限。在适播期范围内,达到3750kg/hm2以上产量水平的优化农艺措施指标为:施氮肥(N)62.4~74.0kg/hm2、磷肥(P2O5)109.2~129.5kg/hm2、钾肥(K2O)78.0~92.5kg/hm2,施用比例约为1∶1.75∶1.25;种植密度19.2万~19.9万株/hm2;应用多效唑1818~1980g/hm2;灌溉时间7月28日~8月1日;叶面喷施硼砂1338~1542g/hm2。优化栽培比常规栽培增产16.0%~22.4%,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在白银沿黄灌区试验分析了播期与密度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产量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增加密度可以提高小麦成穗数,进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小麦产量在6 300 kg/hm2以上时,95%的置信区间播期为-0.855 9~0.054 7,密度为-0.275 4~0.672 8,相应的播期在9月17日至9月29日、密度为231.52~338.19 kg/hm2时增产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播期试验,研究赣油14号播期与群体产量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江西宜春,赣油14号的最佳播期为10月6日,适宜播期为9月29日~10月13日,产量可达1 792.5~1 929.8 kg/hm2;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表现为先增后减,变异系数为10.2;在产量结构3因子中,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最大,变异系数达13.7;其次是千粒重,变异系数为4.45%;每角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小,变异系数为1.42。  相似文献   

16.
播期对紫皮洋葱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济宁市进行的紫皮洋葱播期试验结果表明,紫皮洋葱在山东省济宁市的适宜播期为9月5-15日,以9月10日最佳,洋葱一级苗率达到66.6%,鳞茎折合产量达108 780.30 kg/hm2.  相似文献   

17.
《山西农业科学》2016,(8):1114-1117
为了探索播期和播量对晋中盆地水地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晋太182为材料,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其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及其二者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推迟或播量的增大,产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适宜的播期为9月24—29日,且以9月24日为最佳播期,适宜播量为375万~450万粒/hm2;播期和播量的最佳组合为9月24日播种、375万粒/hm2播量,在9月19日至10月14日期间,播期比9月24日每提前或推后1 d,对应的播量减少或增加15万粒/hm2。  相似文献   

18.
选用9个冬油菜品种进行引种和栽培试验,连续两年对9个品种进行农艺性状、越冬率和产量测定,对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品种进行播期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有3个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和陇油8号在榆林地区可以安全越冬,667秆产量可达到158~169kg。播期试验表明,8月15日至8月25日播种越冬率和产量高,8月20日播种越冬率最高(92.3%),8月15日之前播种随播期提前,越冬率下降;8月25日之后播种,随播期推迟越冬率下降,9月3日播种越冬率和产量下降明显。密度试验表明:密度50000株·667m-2时越冬率最高(91.3%),密度大于50000株·667m-2后,随密度增加越冬率降低;密度小于50000株·667m-2时,随密度下降越冬率降低。结论:榆林地区种植冬油菜可以安全越冬,并取得高产,适宜榆林地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为陇油6号和陇油7号,最适播种期在8月20日左右,最佳播种密度为50000株·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12个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系)在景电灌区的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景电灌区条件下,对12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产量以品种宁油2号最高,为4 120.37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40.16%;品系06468位居第2位,为3 935.18kg/hm2,较对照天油4号增产33.86%。且宁油2号、06468越冬性较强,越冬率达88.89%以上,综合表现较好,可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20.
通过裂区设计试验,以播期为主处理,播种量为副处理,对5个播期(9月10日,9月25日,10月10日,10月25日和11月10日)和3个播种量(30、60和90 kg/hm2)的光叶紫花苕鲜草产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生产鲜草为目的的光叶紫花苕,在川中丘陵区适宜播期是9月,最佳播期是9月25日左右,此播期鲜草产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播期。适宜播种量为30~6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