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丝小枣是沧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全市小枣栽培面积已达10多万公顷,产量达到3.6亿kg,小枣产业已成为枣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然而,自2004年以来,在小枣成熟、采摘、晒晾期间,沧州市连续几年出现阴雨天气,造成小枣不同程度的浆烂。尤其是2007年,自9月26日后的十多天,连续出现阴雨天气,给小枣生产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严重灾害,小枣浆烂率达到80%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多亿元,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枣农的生产积极性。为切实提高沧州市小枣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红枣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我们对灾情及发生原因进行了调查,对今后的枣业发展思路进行了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2.
乙烯利对小枣的催落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枣为我省特产,栽培面积达30万亩,分布在沧县、献县、交河、河间、青县、盐山、玉田等县,常年产量5,000—6,000万斤左右。但由于枣产区群众历来惯用木杆打枣的方法进行采收,每年打落大量枣股、枣吊、叶片,致使各级骨干枝伤疤累累,难于愈合,树体受到严重损伤,对小枣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1975年以来,我们试验用乙烯利催落法采收小  相似文献   

3.
沧州特产─—金丝小枣李秀萍金丝小枣是沧州特产,有27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全市有500年以上的老枣树十几株,其中河间市南冬乡姚广宫村有一株高10m、胸径0.7m、树龄1000多年的老枣树。全市栽培面积9.9万公顷,年产小枣6000万kg,创收2.5...  相似文献   

4.
枣粮间作效益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粮间作效益好高春翔河北省大城县农林局大城县是河北省小枣基地县之一,以盛产金丝小枣著名,农民历来就有枣粮间作的习惯。间作面积已达到2万hm ̄2。间作地内连年果粮双丰收。近2年来,每年增加的面积都在4000hm ̄2以上。枣粮间作的好处是:1枣树对农作物...  相似文献   

5.
献县是全国著名的金丝小枣之乡,目前全县红枣种植面积50万亩,其中冬枣、无核小枣等优良品种15万亩,红枣年产量1.5亿公斤,年产值6亿元以上,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全县人均红枣收入1070元。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河北省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金丝小枣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河北省优质红枣生产基地县、河北省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十佳县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积极的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6.
酸枣红了     
正小枣是我童年形影不离的伙伴,生在秋天,喜欢吃酸枣。一大把酸枣,小枣眼睛都不眨一下,咔嚓咔嚓几口就吃没了。小时山脚下、地头边、山坳中的酸枣树旁,常常留下我俩的身影。我和小枣一起愉快地度过了小学和初中时光,可自从她中学辍学后,我俩有二十年未见了。上次在亲戚家无意碰到了小枣的表哥,才知道小枣嫁了个脾气暴躁又赌博的男人,经常遭受家暴。我  相似文献   

7.
沧州是驰名中外的金丝小枣之乡、冬枣之乡,2010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冠名"中国枣都"称号。目前,沧州红枣面积高达185.2万亩,年产量13.6亿公斤,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及全国第一位。专家讲,"世界枣看中国,中国看河北,河北看沧州",确实名副其实。近一些年来,作为沧州特产的红枣价格却始终在低谷徘徊。1996年的一场价格风波使小枣价格陡然跌至每公斤1.6~2元,以后几年稳中有升,价格稳定在每公斤5元左右。2002年又被市场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金丝4号"小枣密植低产园的两种类型及对现有低产园的改进方法。从2012年起,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与小泊头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合作对孙马村、乔家村栽植密度过大的低产"金丝4号"小枣园进行了改造,取得了丰产优质的效果。分析了现阶段"金丝4号"小枣栽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期为"金丝4号"小枣栽植户提供科学的指导,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促使金丝小枣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实现"金丝4号"小枣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红枣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是枣树的原产地之一 ,已有 30 0 0多年的栽培历史 ,“乐陵金丝小枣”以其独特的风味品质闻名于世。目前全省枣树折实栽培面积已达 2 2 5万亩 ,占经济林总面积的 10 .4%,其中枣粮间作面积 36 0万亩 ,1998年全省红枣产量超过 3亿kg ;同时枣品加工业迅速发展 ,加工量已占到总产量的 2 0 %左右。按照市场需求 ,基地建设与深加工利用基本适应的生产格局已初步形成。鲁北地区的小枣、鲁西地区的圆铃枣和鲁中南地区的长红枣等 ,都已形成相当规模。一些新的品种如沾化、薛城等地的冬枣等迅速发展 ,红枣产业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奔…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沧州市近几年选育的金丝小枣、无核小枣、鲜食小枣系列8个枣树优良品种主要的生长特性和经济性状,并对推广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沧州是驰名中外的金丝小枣之乡、冬枣之乡,2010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冠名"中国枣都"称号。目前,沧州红枣面积高达175.6万亩,年产量11.7亿斤,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及全国第一位。专家讲,"世界枣看中国,中国看河北,河北看沧州",确实名副其实。然而,近一些年来,作为沧州特产的红枣价格却始终在低谷徘徊。1996年的一场价格风波使小枣价格陡然跌至每公斤1.6—2元,以后几年稳中有升,价格稳定在每公斤5元左右。2002年又被市场"咬"了一口,价格下滑,销售因难。  相似文献   

12.
金丝4号小枣与农作物间作的主要矛盾就是肥水和光照问题,利用其与农作物之间在物候期上的差异和大量需肥、需水时期的交错,合理提高土地、光照和空气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枣果品质,实现复合型、叠加型的农业立体种植模式,最大化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无核小枣的休眠期主要在11月至翌年4月上旬。由于在无核小枣的整个花期,枣头、枣吊生长,花芽分化,开花,坐果和幼果发育同时进行,其物候期重叠,无核小枣生长前期,各器官生长旺盛,养分需求量大,相对集中,而且在这个时期主要利用树体的贮藏营养,因此,加强中后期管理,增加树体的养分积累至关重要,特别是休眠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沧州市发展枣粮间作由来已久,自从土地实行责任制以后,发展更为迅速,不但繁荣了该市的经济,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海河水系下游平原农区,共辖14个县3个区。该市的枣树主要分布在运河西部的沧县、献县、泊头、河间4县及漳卫新河沿岸的盐山、海兴2县,形成2个大产区。 上述地区枣粮间作中的枣树品种是以含糖量高著称的金丝小枣为龙头的,沧州地区栽培这种小枣已有600年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限制了其发展,1980年全市枣粮间作面积只有16.9万亩,至1992年已发展到148万亩,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1987~1989年在枣强县孟在村对马莲小枣在花期、果实膨大期喷施600ppm、800ppm、1000ppm浓度的稀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能提高马莲小枣座果率,产量及品质以喷施800ppm浓度的稀土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6.
金丝小枣适应性强,栽培地域广。在无棣县枣粮间作历史悠久,年产小枣825万公斤左右,畅销国内外。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摸清发展潜力,为林业区划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4年4月到1985年6月,调查了金丝小枣生长结果和土壤条件的关系,现将调查材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选用2年生民勤小枣和临泽小枣幼苗露天盆栽,并对1年生枝进行水培,研究其耐盐性。在氯化物-硫酸盐型混合盐的胁迫下,民勤小枣和临泽小枣的盐害症状为叶失去光泽→出现点状失绿→变成水渍状斑点→萎蔫→干枯或脱落。水培枝在≤9.55dS/m(约3.18%)的盐溶液中盐害较轻。土壤含盐量为(14.55±1.01)dS/m(约4.63%)和(16.33±1.55)dS/m(约5.2%)时,临泽小枣和民勤小枣出现较重的盐害症状。民勤小枣和临泽小枣对离子毒害的表现较渗透胁迫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以“枣木强盛”而得名的枣强县,栽培枣树历史悠久,该县在2700年前已成为枣的产区,故枣树资源丰富。由于马连小枣具有皮薄、肉厚、核小、含糖量高,干鲜食皆宜,僵果率低,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成为近几年来枣强县发展的优良品种之一。为了快速发展马连小枣,提高经济效益,于2004年春进  相似文献   

19.
<正> 金丝小枣是我省名贵特产,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发展小枣生产,关键在于苗木,以往小枣培育良苗多用根蘖归圃的方方,由于小枣根蘖体内含水量较低,表皮薄易失水,加之须根太少归圃后成活率很低。既便成活后生长也很缓慢,一般要2—3年才能出圃定植,给生产带来很大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金丝小枣茎上剪截和地膜覆盖归圃育苗试验,三年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在长期栽培条件的影响下,金丝小枣一般需要15年生左右方能进入开甲结果期,加之多习惯于稀植,因而造成了小枣结果迟、产量低、受益晚。目前,全省枣树平均单株产量仅6斤左右,沧州地区小枣平均单株产量也不超过8斤。为解决金丝小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于1977年开始了小枣矮化密植试验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1980年四年生小枣树亩产鲜枣414斤,相当于全省枣树平均亩产的两倍;1981年亩产鲜枣943.5斤,较1980年增产128%。现将丰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