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分析传统茶叶理条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新型理条机的开发思路、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和创新点,这一新型茶叶理条机的研究与开发为茶叶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双旋筒式茶叶理条机,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和复合运动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理条机的工作方式。实践证明,该机在茶叶生产加工中能取得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理条机加热装置分布不合理,在针形名茶的理调过程中需要人工参与,存在茶叶摊铺不均、焦边及粘锅等制备工艺问题,以及衍生的细菌滋生风险、人工清除粘锅叶芽等高劳动强度及安全问题,本课题小组优化了针形名茶理条机,经过验证表明,能有效降低针形名茶焦边及粘锅等问题的发生率和减少断碎率,提高茶叶整体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人安全保障;提高针形名茶加工机械化水平,为针形名茶智能化加工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由标准高速气缸驱动的上加热理条机的主要机械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主要技术参数。该机型利用气缸作为传动机构,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来源,采用远红外技术运用上加热方式进行加热。这样不仅降低了能耗,理条质量和茶叶品质也较传统理条机也有大幅度提高。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理条成条率为93%,生产率为13.3 kg/h,单位能耗为0.32 kW·h/kg,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茶叶理条工序的加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理条是制茶过程中的关键工序。针对传统理条过程中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无法实现清洁化和标准化等问题,研究和设计了一种水平式茶叶连续理条机组,给出了系统总体结构和工作流程。重点介绍连续理条机的上料和压棒系统、送风加热与出料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设备实际运行表明,连续理条效果良好,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保证了制茶过程中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针对绿茶加工杀青理条复式工序中,因茶叶理条动力学机理不明而导致成条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研究茶叶在连续复式理条机锅槽内茶叶与锅槽连续碰撞规律,建立茶叶在锅槽内滚动、抛撒、碰撞3个阶段的动力学模型,确定连续复式茶叶理条机的成条机理。根据茶叶在锅槽内的运动成形规律,优化斜U形锅槽,并利用Rocky Dem建立热固耦合下茶叶-锅槽相互作用的仿真模型,通过对茶叶平均速度及受力进行分析,确定了锅槽往复运动速率、锅槽挡板角度和锅槽与水平面夹角的最优工作参数。在最优参数确定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实际工况下的最优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锅槽挡板角度为114.1°、锅槽往复运动速率为190.9 r/min、锅槽与水平面夹角为3.2°时,成条率为85.89%,碎茶率为1.70%,满足理条农艺要求。验证试验表明,在该最优结构与作业参数组合下,成条率、碎茶率分别为84.26%、1.79%,与优化结果相对误差在5%以内,表明优化结果的可靠性与精度。该研究可为茶叶理条成形机理与理条机关键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茶叶理条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噪音与振动,提高机器的传动性能与茶叶的加工质量,运用遗传算法和Mat Lab工具箱,建立了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数学模型,编制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的m文件,然后通过Mat 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对参数进行优化计算并进行验证试验。优化结果表明:内齿轮的模数为2.5 mm,齿数为2 8,齿宽为2 1 mm,噪音降低了2 d B,成条率增加了2%。该研究对提高茶叶理条机的工作性能与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茶叶理条机仍处于半自动化加工方式,制茶过程需要人工参与,很难保证茶叶质量,无法大批量生产。而很多基于PLC控制的茶机成本又太高。本文从实际出发,将单片机技术运用到茶叶理条机中,将理条温度、理条时间、理条条形与速度及理条出锅环节实现全自动控制,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及加工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磐安县茶机厂生产的6CC-350D多功能名茶炒制机,集茶叶杀青、理条、压扁、炒干为一体,结构新颖、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加工不同等级的龙井茶,是茶农及小规模经营户目前比较理想的龙井茶炒制机械.  相似文献   

10.
茶园初加工机械化是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分析了我国茶叶初加工机械发展的现状,重点介绍了茶叶杀青机、理条机、揉捻机、双锅曲毫炒干机、烘干机及其机械配套设备,并指出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我国现有扁形茶制茶机模仿手工作业、不能保证作业质量等存在的问题,以创新的设计理念,应用自动控制技术、机械化技术、步进运动技术和在线检测等技术,研究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扁形茶制茶机,打破了传统的扁形茶制茶作业方式,提高了扁形茶的制茶作业生产率和作业质量,提高了扁形茶的制茶品质。  相似文献   

12.
杀青是绿茶加工的关键步骤,对绿茶良好香气和品质的形成影响重大。综述我国茶叶杀青机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机型和技术,重点分析茶叶杀青机炉体、导叶板、控制系统、加热装置等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与研究进展,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有:缺乏相关政策支持、标准化建设滞后机器振动和噪音均较大、热能利用率低、自动化程度较低等,同时指出绿色化、标准化、智能化为我国茶叶杀青机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此提出以政府为主导,完善相关补贴政策,加强行业标准建设,促进行业协调化发展;完善茶叶杀青机相关技术研发,加强模块化、绿色化、智能化设计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PLC控制的电加热滚筒杀青机温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茶叶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茶叶产量及茶叶加工技术不断提高,对茶叶加工机械尤其是杀青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将PLC控制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和变频控制技术相结合,对杀青机的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长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基于PLC控制的电加热滚筒杀青机的温度控制系统,使杀青机的温度控制精度、自动化程度以及抗干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4.
炒青绿茶机械加工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炒青绿茶机械的优良性能是炒青绿茶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此,在分析炒青绿茶机械现状及存在技术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提高炒青绿茶加工机械竞争力的根本出路在于用数控技术改造现有茶叶加工机械和研制新型茶叶加工机械,并探讨了新型茶叶单机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茶叶大国,其茶园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中耕管理是茶园生产的重要环节,及时的对茶园进行中耕管理对保障和提高茶叶的品质及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和分析了我国茶园中耕管理技术研究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茶园中耕管理各环节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重点阐述了茶园除草机、茶园松土机、茶园施肥机等关键设备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归纳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机型和技术。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现阶段我国茶园中耕管理机械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机农艺结合较少、缺乏高产高效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章及国家政策支持、关键部件作业可靠性低和整机智能化程度不高等,最后结合国家政策、技术现状、企业需求指出了我国茶园中耕管理机械未来的发展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完善相关扶持补贴政策;优化中耕管理机关键部件设计,提高机器自动化、智能化作业水平,推进现代化茶园中耕管理新技术与装备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机采后茶鲜叶难以用人畜力以及常规机械切碎加工的生产实际,研制了茶鲜叶铡碎机;同时,介绍了整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并完成了主要工作部件设计。通过生产试验表明:该机切碎合格率为98%,生产率为3~4.5t/h,单位能耗为0.52kW.h/t,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茶鲜叶机械化切碎加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我国玉米剥皮机功能单一、安全性差的问题,提高玉米剥皮和脱粒的效率,设计了一款负压气流玉米剥皮脱粒机,并详细地进行了方案分析、参数计算和结构设计。通过采用剥皮辊和压送器,提高了玉米剥皮质量;采用负压气流装置,使脱粒后的玉米粒杂质大大减少,总体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生产率。仿真分析表明:整个装置流水作业,降低了剥皮和脱粒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剥皮和脱粒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茶园种植业,以往人力为主要劳动力的生产方式满足不了发展要求,主要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耗时费工等许多问题。为此,综合了我国耕地的基本国情及茶园式微耕机的发展现状与茶园耕地之间的不匹配的情况,并设计制造了便携式茶园微耕机。该机具旋耕刀采用直角刀片,使得入土、碎土能力增强,机器行走正常不跑偏、旋耕消耗能量较少、工作效率远大于人工作业。该便携式微耕机结构简单、轻巧便利、生产成本低,投入茶园生产后将大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微耕机的平均耕深为130mm,平均耕作幅宽为300mm,各项参数均符合生产技术要求,能够满足茶园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